程焕煜
目的 探究超敏C反应蛋白与血脂联合检测在心脑血管疾病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本院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40例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所有患者进行临床并且诊断,同时根据心血管疾病诊断标准,将40例患者分为稳定型心绞痛组(SAP)、不稳定型心绞痛组(UAP)、急性心肌梗死组(AMI)以及高危组,每组各10例.另外,随机选取统计本院收治的10例无心血管疾病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于所有本次研究的患者,通过应用超敏C反应蛋白以及血脂联合进行检测,对患者进行心脑血管疾病诊断.结果 SA组、UA组、AMI组以及高危组的Hs-CRP数值、TG数值、TC数值、LDL-C数值均高于对照组检测结果,而HDL-C数值低于对照组检测结果.结论 在对患者进行心脑血管疾病诊断时,可以采用超敏C反应蛋白与血脂联合检测法,检测过程安全,检测结果可靠,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邓子宁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早期康复运动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急性期及恢复期心功能的影响作用.方法 选取2015年9月-2016年9月我院心血管内科急诊收治的100例AMI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组5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待患者病情稳定后立即行康复运动护理,观察AMI患者身心状态及整体舒适感,采用心功能分级标准评估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心功能状况.结果 观察组5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康复运动并完全配合护理干预,整体感觉舒适良好,康复运动护理3个月后观察组AMI患者NYHA心功能分级较入院时得到明显改善,且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早期康复运动护理有助于改善AMI患者急性期及恢复期心功能状态,提高生活质量,具有积极影响.
作者:李远琼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瑞舒伐他汀治疗冠心病合并左心功能不全效果.方法 于2015年1月-2016年1月从我院住院患者中选取120例冠心病合并左心功能不全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组为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疗法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瑞舒伐他丁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左心功能指标和治疗效果.结果 (1)与治疗前对比,两组患者左室舒张末内径、左室收缩末内径明显降低,左室射血分数明显增加,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对比,观察组左室舒张末内径、左室收缩末内径明显更低,左室射血分数明显更高,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与对照组(75%)对比,观察组临床有效率明显更高(96.67%),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瑞舒伐他汀治疗冠心病合并左心功能不全效果显著,疗效优于常规疗法,值得临床广泛应用以及推广.
作者:程焕煜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并分析治疗高血压合并腔隙性脑梗塞患者时使用尼莫地平的效果.方法 收集高血压合并腔隙性脑梗塞患者共86例,根据随机化分组原则分为对照组(43例)和观察组(43例),对照组的治疗药物为胞二磷胆碱,观察组则联合使用尼莫地平.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在神经功能评分方面,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在高血压合并腔隙性脑梗塞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尼莫地平能够使患者获得更佳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朱伍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对电针结合穴位敷贴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偏瘫病症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研究.方法 选择我院2015年8月~2016年9月收治的40例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患者仅行电针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电针结合穴位敷贴治疗,治疗一个疗程之后,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中医证候评分疗效与不良反应.结果 对照组患者治疗情况:治愈0例,显效3例,有效11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70.0%;观察组患者治疗情况:治愈2例,显效10例,有效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0.0%.观察组患者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的中医证候评分疗效也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在实际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事件.结论 通过采取电针结合穴位敷贴的方案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偏瘫病症,具有显著的疗效,值得在临床中大力推广与应用.
作者:陆璐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把钝针扣眼穿刺法与锐针绳梯穿刺法应用于糖尿病血液透析患者内瘘穿刺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旨在探索更为科学合理的糖尿病患者内瘘穿刺技术.方法 将59例使用自体动静脉内瘘的糖尿病血液透析患者分成两组,干预组使用钝针扣眼穿刺法进行穿刺,对照组使用锐针绳梯法穿刺,观察两组患者3个月时间内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渗血率、感染率以及内瘘穿刺疼痛比较.结果 干预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明显提高(P<0.001),同时穿刺点渗血及穿刺点周围皮肤感染的发生率也明显减少(P<0.001),患者对钝针扣眼穿刺技术的疼痛感受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01).结论 糖尿病肾病患者由于本身血管的病变,其血管通路的使用时间及狭窄的发生率与非糖尿病肾病患者存在着差异.钝针扣眼穿刺法可以增加糖尿病肾病患者的穿刺成功率及降低渗血、感染的发生风险,同时使患者对穿刺的疼痛感受也相对较轻,从而增加了血透依从性,间接提高了透析充分性.
作者:郑晨;秦学祥;罗静;张松美;雷文卿;李少华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通过对冠心病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护理管理的体会.方法 选取我院心内科2016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符合冠心病诊断标准的患者共137例.将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69例,对照组患者68例.对照组运用传统的方式实施健康教育,研究组通过入院前、住院期间以及出院时的健康教育指导等护理管理方式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对比两组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了解度以及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结果 在进行健康教育培训后,研究组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了解度为100%明显高于对照组67.6%,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研究组患者及家属的护理满意度为97.1%明显高于对照组51.5%,两组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冠心病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护理管理能够有效提高患者对相关疾病知识的了解度和患者及家属的护理满意度,对有效预防和治疗冠心病以及促进护患关系的和谐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邓红芳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临床探讨对急诊危重症患者在超声引导下行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的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抽取本院急诊科2014年8月至2016年8月期间收治的68例行颈内静脉穿刺管术的急危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4例),观察组行超声引导下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对照组采用体表解剖标志定位行颈静脉穿刺置管术,比较2组患者穿刺效果.结果 观察组行超声引导下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后的置管成功率(97.06%)、一次性穿刺成功率(91.12%)均明显优于采用体表解剖标志定位行颈静脉穿刺置管术的对照组(79.41%)、(70.59%),且观察组置管失败率(2.94%)、置管所需时间(13.5±2.7)min均明显低于对照组(20.59%)、(21.4±1.2)min;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5.88%)明显低于对照组(26.47%),2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急诊危重症患者行超声引导下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效果显著,置管成功高,置管所需时间及并发症少,可作为抢救及治疗急诊危重症患者的主要手段之一.
作者:吴小君;王琼香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持续静脉泵入乌拉地尔和泵入硝普钠对于高血压急症患者治疗前后收缩压、舒张压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1年6月~2015年12月收治的高血压急症患者72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与对照两组,给予观察组患者持续泵入乌拉地尔,给予对照组患者持续泵静脉泵入硝普钠,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4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6.67%;治疗一小时后,两组患者的舒张压与收缩压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3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6.11%.结论 持续静脉泵入乌拉地尔在高血压急症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够降低患者的收缩压与舒张压,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在临床上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朱小琴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分析瑞舒伐他汀钙治疗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自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这段时期内收治的40例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两组,给予观察组的患者瑞舒伐他汀钙治疗,给予对照组的患者阿托伐他汀钙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两个月,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总胆固醇水平、低密度脂蛋白水平、高密度脂蛋白水平、甘油三酯水平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总胆固醇水平、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及甘油三酯水平均较治疗前有了显著下降,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患者之间相比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高密度脂蛋白水平较治疗前有了显著提升,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患者之间相比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瑞舒伐他汀钙治疗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临床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作者:刘俊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探究症状发作至球囊扩张时间对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对2013年至2016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73例急性ST段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不同症状发作至球囊扩张的时间分为A组和B组,A组患者36例,时间<6h,B组患者37例,时间在6-12h,比较对两组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 A组患者的TIMI3血流率、TMP3级率及ST段50%回落率高于B组,CK-MB峰值和cTnI峰值低于B组,术后1周BNP低于B组,术后1周LVEF高于B组,与B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缩短症状发作至球囊扩张时间能够减少患者发生心肌梗死的面积,改善心肌灌注,保护心功能,提高患者的预后效果.
作者:蒋恒波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在高血压护理中应用健康教育的临床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对象来源于我院心血管内科2015年8月~2016年8月收治的高血压患者90例,依据护理模式分为两组,各45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基于对照组强调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对照组血压达标率为66.7%,观察组为88.9%;对照组完全依从率为33.3%,观察组为68.9%,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高血压护理中应用健康教育效果优良,值得推广.
作者:郑春风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比较舒适护理和常规护理干预对心绞痛患者的具体影响.方法 选取64例心绞痛患者分成护理A组和护理B组,每组各32例.护理B组进行常规护理干预,护理A组进行舒适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干预效果.结果 护理A组的护理满意度和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3.75%和96.87%,与护理B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护理A组患者心绞痛的发作频率明显下降,且下降后的频率低于护理B组.结论 对心绞痛患者进行舒适护理的效果优于常规护理,能提高护理的患者满意度,明显缓解患者心绞痛症状.
作者:黄晓红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两种桩系统修复对根管治疗牙强度影响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60颗于我院进行近期拔除的完整人上颌中切牙,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30颗对照组牙齿实施铸造镍铬桩核及铸造全冠修复治疗,对30颗观察组牙齿实施玻璃纤维桩ParaPost Fiber White、复合树脂核及铸造全冠修复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的牙断裂强度无显著差别,P>0.05,无统计学意义;其中观察组的可修复性断裂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两种桩系统对治疗后牙强度的影响无显著差别,其中玻璃纤维桩术弹性模型与牙本质近似,可修复的破坏效果好.
作者:何峥嵘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探究妊娠合并心脏病患者的护理干预.方法:在本次研究中选择近三年我院收治的70例妊娠合并心脏病患者为研究对象,结合护理干预形式分为甲组和乙组,分别给予一般护理和针对性护理,对护理方式和护理效果进行分析.结果甲组的满意率为68.5%,乙组的满意率为88.6%,乙组满意率明显高于甲组,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乙组的自然分娩率85.7%,甲组的自然分娩率57.1%,乙组的自然分娩率明显高于甲组,剖宫产率明显低于甲组,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妊娠合并心脏病患者采用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其优势明显,患者对其满意率比较高,能有效降低产妇和围生儿死亡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朱方亿 刊期: 2017年第01期
分析中药材硫黄熏蒸干燥加工方法的应用现状,结合具体情况分析具体方式.方法:在本次研究中分析中荮材硫黄熏蒸干燥加工的原理,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究加工处理方式.针对干燥方式的差异,在应用过程中对材料属性分析,做好加工处理方式.针对药材加工存在的各种问题,需要对残留物质进行检测.如何制定有效的评价机制是保证我国中药产品具有竞争力的重要措施.
作者:毛文琴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探究在社区老年脑卒中患者进行干预的过程中,应用家庭跟进式护理对于患者的效果.方法 针对40例社区老年脑卒中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并归为对照组,针对另外40例患者使用应用家庭跟进式护理,并归为观察组,两组共80例患者均为我院2014年1月到2016年6月间收治.结果 对比两组患者的依从率发现,观察组患者95.0%明显较高(对照组为70.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在护理前均无明显差异,经过分组护理观察组患者明显较优,护理后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社区老年脑卒中患者应用家庭跟进式护理对改善其康复依从性的效果观察发现,其能够较好的提高患者依从性,同时使得患者的生活能力得到相应改善,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值得我们在临床中借鉴.
作者:曾晓红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无缝隙护理管理在连续性血液净化患者中的应用及其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重症监护室在2014年9月-2016年9月期间所收治的100例行连续性血液净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有患者5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管理方式,观察组采取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对两组患者患者满意度以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92%,高于对照组的76%;观察组患者在实施连续性血液净化过程中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为24.67%,而对照组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为59.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无缝隙护理管理在连续性血液净化患者中的应用,不仅能够提高患者的满意度,而且能够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具有显著的临床应用效果.
作者:胡秀生;叶淑琼;上官凤华;曾艺清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康复护理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自2015年6月-2016年7月收治的88例CHF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护理组2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护理组则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辅以康复护理.记录2组患者卧床时间及住院时间、统计2组患者6min步行距离、评估2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情况.结果 护理组卧床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护理组6min步行距离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2组生活质量均明显优于护理前,然而,护理组护理后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同时期的对照组(P<0.05).结论 将康复护理应用于CHF患者的护理中,能够明显缩短其卧床时间及住院时间,提高其生活质量,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陈静;张进城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稳心颗粒联合胺碘酮治疗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4年9月~2016年3月本院收治的80例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胺碘酮口服;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稳心颗粒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电图及血脂指标变化,治疗后1月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治疗1月后,观察组ST段下移程度小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0.0%,对照组为7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率5.0%,对照组12.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稳心颗粒联合胺碘酮治疗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较胺碘酮单独治疗效果更显著,且用药相对安全,值得推广.
作者:肖珉;张为 刊期: 2017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