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珉;张为
目的 探讨颅脑外伤手术后继发性脑梗死的临床表现、GOS评分及预后效果分析.方法 选择2013年7月至2014年7月份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颅脑外伤手术后继发性脑梗死患者62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一组分别为31例患者.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亚低温条件手术和保守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观察两组在接受治疗之后的临床表现、GOS评分和预后的效果.结果 不管是在患者的临床表现还是GOS评分以及预后效果方面,观察组的效果比对照组都要好,差异比较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颅脑外伤手术后继发性脑梗死患者进行亚低温条件下的手术进行治疗是可以增强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而且治疗后的预后效果也十分明显,是值得被大力推广的.
作者:罗铸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急诊科心肌梗死的临床急救治方法.方法 本文选取2015年9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2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急救护理方法.结果 经急救护理后,本研究26例患者中,治愈20例,治疗显效4例,治疗后出现后遗症2例,死亡0例,治疗有效率为92.31%;本研究26例患者平均住院(31.9±4.6)d,胸痛缓解平均时间为(1.7±0.5)h,ST段下降超过50%的平均时间为(1.6±0.7)h.另外,经满意度调查发现,26例患者中23例表示满意,2例表示一般,1例表示不满意,满意度为88.46%.结论 积极有效的急救及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挽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生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赵家艳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慢性家族性抑郁症患者临床肾脏B超检查结果.方法 以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为期,共选择确诊为抑郁症的患者59例,所得数据记研究组.另外在同一时间段内选择入院身体检查的健康人群共59例,所得数据记对比组.分别对两组研究对象开展肾脏B超检查,记录患者肾脏异常病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患者肾脏B超异常率为74.58%(44/59),明显高于对比组10.17%(6/59),两组数据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研究组患者年龄越大肾脏B超异常率越高、病程越长肾脏B超异常率越高.结论 慢性家族性抑郁症患者肾脏功能会受到明显的影响,且随着病程延长影响增加.
作者:刘海波;董月英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院外老年高血压患者治疗的影响.方法 对院外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结果 患者欣然乐意接受护士的建议,积极配合心理护理干预.结论 心理护理干预能更好地降低血压,减轻症状,稳定疗效,同时,可减少药物用量.
作者:余蓉生;周金花;黄瑜芳;陈莹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康复护理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自2015年6月-2016年7月收治的88例CHF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护理组2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护理组则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辅以康复护理.记录2组患者卧床时间及住院时间、统计2组患者6min步行距离、评估2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情况.结果 护理组卧床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护理组6min步行距离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2组生活质量均明显优于护理前,然而,护理组护理后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同时期的对照组(P<0.05).结论 将康复护理应用于CHF患者的护理中,能够明显缩短其卧床时间及住院时间,提高其生活质量,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陈静;张进城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比较舒适护理和常规护理干预对心绞痛患者的具体影响.方法 选取64例心绞痛患者分成护理A组和护理B组,每组各32例.护理B组进行常规护理干预,护理A组进行舒适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干预效果.结果 护理A组的护理满意度和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3.75%和96.87%,与护理B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护理A组患者心绞痛的发作频率明显下降,且下降后的频率低于护理B组.结论 对心绞痛患者进行舒适护理的效果优于常规护理,能提高护理的患者满意度,明显缓解患者心绞痛症状.
作者:黄晓红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并分析治疗高血压合并腔隙性脑梗塞患者时使用尼莫地平的效果.方法 收集高血压合并腔隙性脑梗塞患者共86例,根据随机化分组原则分为对照组(43例)和观察组(43例),对照组的治疗药物为胞二磷胆碱,观察组则联合使用尼莫地平.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在神经功能评分方面,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在高血压合并腔隙性脑梗塞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尼莫地平能够使患者获得更佳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朱伍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肩关节镜手术的护理配合及注意事项.方法 选取2015年3月-2016年3月在我院行肩关节镜手术患者58例,回顾分析术中护理配合过程,总结所需注意事项.结果 所选取的5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默契配合,所选取患者手术时间区间为45~175min,平均为(106.22±38.29)min手术时间方面存在的差异,为主要的原因为在处理方式及病变程度方面存在差异,所选取患者中,因为体位原因出现2例皮肤压红情况,而于手术完成2h后,经复查,均得以恢复,其余均未发生与手术操作相关的并发症,均得到良好恢复.结论 手术护士术中对患者病情进行密切观察,并严格依据标准开展无菌操作,此乃实现术中医护默契配合的基础保证,同时也是实现手术顺利完成的关键所在.
作者:王丽月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两种桩系统修复对根管治疗牙强度影响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60颗于我院进行近期拔除的完整人上颌中切牙,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30颗对照组牙齿实施铸造镍铬桩核及铸造全冠修复治疗,对30颗观察组牙齿实施玻璃纤维桩ParaPost Fiber White、复合树脂核及铸造全冠修复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的牙断裂强度无显著差别,P>0.05,无统计学意义;其中观察组的可修复性断裂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两种桩系统对治疗后牙强度的影响无显著差别,其中玻璃纤维桩术弹性模型与牙本质近似,可修复的破坏效果好.
作者:何峥嵘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瑞舒伐他汀治疗冠心病合并左心功能不全效果.方法 于2015年1月-2016年1月从我院住院患者中选取120例冠心病合并左心功能不全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组为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疗法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瑞舒伐他丁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左心功能指标和治疗效果.结果 (1)与治疗前对比,两组患者左室舒张末内径、左室收缩末内径明显降低,左室射血分数明显增加,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对比,观察组左室舒张末内径、左室收缩末内径明显更低,左室射血分数明显更高,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与对照组(75%)对比,观察组临床有效率明显更高(96.67%),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瑞舒伐他汀治疗冠心病合并左心功能不全效果显著,疗效优于常规疗法,值得临床广泛应用以及推广.
作者:程焕煜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探究超敏C反应蛋白与血脂联合检测在心脑血管疾病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本院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40例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所有患者进行临床并且诊断,同时根据心血管疾病诊断标准,将40例患者分为稳定型心绞痛组(SAP)、不稳定型心绞痛组(UAP)、急性心肌梗死组(AMI)以及高危组,每组各10例.另外,随机选取统计本院收治的10例无心血管疾病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于所有本次研究的患者,通过应用超敏C反应蛋白以及血脂联合进行检测,对患者进行心脑血管疾病诊断.结果 SA组、UA组、AMI组以及高危组的Hs-CRP数值、TG数值、TC数值、LDL-C数值均高于对照组检测结果,而HDL-C数值低于对照组检测结果.结论 在对患者进行心脑血管疾病诊断时,可以采用超敏C反应蛋白与血脂联合检测法,检测过程安全,检测结果可靠,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邓子宁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探究胺碘酮治疗老年冠心病并发快速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4年8月到2016年8月我院收治的200例老年冠心病并发快速心律失常患者进行研究,将上述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接受普罗帕酮治疗,观察组接受胺碘酮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①观察组显效60例,有效35例,治疗有效率为95.0%;对照组显效27例,有效47例,治疗有效率为74.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肺毛细血管压(14.7±1.8)mmHg、肺动脉压(22.7±3.5)mmHg、心指数(3.4±0.1)L/min.m与治疗前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③两组患者均未出现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加重等严重并发症,肝肾功能、甲状腺功能正常.结论 胺碘酮治疗老年冠心病并发快速心律失常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刘运阳;王素侠;刘访遥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无缝隙护理管理在连续性血液净化患者中的应用及其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重症监护室在2014年9月-2016年9月期间所收治的100例行连续性血液净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有患者5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管理方式,观察组采取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对两组患者患者满意度以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92%,高于对照组的76%;观察组患者在实施连续性血液净化过程中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为24.67%,而对照组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为59.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无缝隙护理管理在连续性血液净化患者中的应用,不仅能够提高患者的满意度,而且能够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具有显著的临床应用效果.
作者:胡秀生;叶淑琼;上官凤华;曾艺清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把钝针扣眼穿刺法与锐针绳梯穿刺法应用于糖尿病血液透析患者内瘘穿刺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旨在探索更为科学合理的糖尿病患者内瘘穿刺技术.方法 将59例使用自体动静脉内瘘的糖尿病血液透析患者分成两组,干预组使用钝针扣眼穿刺法进行穿刺,对照组使用锐针绳梯法穿刺,观察两组患者3个月时间内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渗血率、感染率以及内瘘穿刺疼痛比较.结果 干预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明显提高(P<0.001),同时穿刺点渗血及穿刺点周围皮肤感染的发生率也明显减少(P<0.001),患者对钝针扣眼穿刺技术的疼痛感受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01).结论 糖尿病肾病患者由于本身血管的病变,其血管通路的使用时间及狭窄的发生率与非糖尿病肾病患者存在着差异.钝针扣眼穿刺法可以增加糖尿病肾病患者的穿刺成功率及降低渗血、感染的发生风险,同时使患者对穿刺的疼痛感受也相对较轻,从而增加了血透依从性,间接提高了透析充分性.
作者:郑晨;秦学祥;罗静;张松美;雷文卿;李少华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在小儿心律失常实施小剂量胺碘酮的维持性治疗中的临床效果,以及对甲状腺激素水平产生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在2014年4月至2015年6月间收治的心律失常80例患儿作为临床对象,随机将其分成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实施普罗帕酮片的治疗,而观察组实施小剂量胺碘酮的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儿临床指标变化及其不良反应产生状况.结果 经治疗之后,对患儿甲状腺激素的水平无影响.观察组出现心律失常、不良反应的产生概率比对照组明显要低,经统计学的分析,存在P<0.05的差异,具有一定的研究意义.结论 对心律失常的患儿实施小剂量胺碘酮的治疗,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明显降低了产生心律失常和不良反应的概率,故值得在临床之中进行推广性应用.
作者:赵万芬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探析天麻钩藤饮治疗脑血管疾病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于2014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104例脑血管疾病患者为此次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分配的原则将其平均分为两组,52例/组.给予对照组患者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给予观察组患者天麻钩藤饮治疗,对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经治疗后,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4.23%,对照组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73.08%,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观察组的中医证候积分、血压改善情况均明显由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脑血管疾病的临床治疗上,天麻钩藤饮的临床治疗效果较为显著,可提高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改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可缓解患者的疾病症状,达到标本兼治的治疗效果.因此,值得在脑血管疾病的临床治疗上进一步应用和推广.
作者:邓华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临床探讨对急诊危重症患者在超声引导下行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的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抽取本院急诊科2014年8月至2016年8月期间收治的68例行颈内静脉穿刺管术的急危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4例),观察组行超声引导下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对照组采用体表解剖标志定位行颈静脉穿刺置管术,比较2组患者穿刺效果.结果 观察组行超声引导下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后的置管成功率(97.06%)、一次性穿刺成功率(91.12%)均明显优于采用体表解剖标志定位行颈静脉穿刺置管术的对照组(79.41%)、(70.59%),且观察组置管失败率(2.94%)、置管所需时间(13.5±2.7)min均明显低于对照组(20.59%)、(21.4±1.2)min;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5.88%)明显低于对照组(26.47%),2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急诊危重症患者行超声引导下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效果显著,置管成功高,置管所需时间及并发症少,可作为抢救及治疗急诊危重症患者的主要手段之一.
作者:吴小君;王琼香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在高血压护理中应用健康教育的临床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对象来源于我院心血管内科2015年8月~2016年8月收治的高血压患者90例,依据护理模式分为两组,各45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基于对照组强调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对照组血压达标率为66.7%,观察组为88.9%;对照组完全依从率为33.3%,观察组为68.9%,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高血压护理中应用健康教育效果优良,值得推广.
作者:郑春风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通过对冠心病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护理管理的体会.方法 选取我院心内科2016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符合冠心病诊断标准的患者共137例.将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69例,对照组患者68例.对照组运用传统的方式实施健康教育,研究组通过入院前、住院期间以及出院时的健康教育指导等护理管理方式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对比两组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了解度以及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结果 在进行健康教育培训后,研究组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了解度为100%明显高于对照组67.6%,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研究组患者及家属的护理满意度为97.1%明显高于对照组51.5%,两组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冠心病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护理管理能够有效提高患者对相关疾病知识的了解度和患者及家属的护理满意度,对有效预防和治疗冠心病以及促进护患关系的和谐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邓红芳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探究参麦注射液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肺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 基于本院自2015年6月-2016年6月期间收治的30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临床治疗方式的不同,将这3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采取常规西医综合治疗)和观察组(实施常规西医综合治疗+参麦注射液治疗),两组各15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临床治疗前后肺功能改善情况.结果 观察组15例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86.67%明显的高于对照组60%(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临床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肺功能总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不具备统计学意义,临床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肺功能总评分明显的高于对照组(P<0.05),且与临床治疗前相比,总评分上升幅度明显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给予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常规西医综合治疗+参麦注射液治疗,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肺功能,全面的提升预后效果,值得推荐.
作者:覃康 刊期: 2017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