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全身麻醉和硬膜外麻醉对老年骨科患者术后短期认知功能的影响

俞红青

关键词:全身麻醉, 硬膜外麻醉, 老年骨科患者, 术后短期认知功能
摘要:目的 对比分析全身麻醉和硬膜外麻醉对老年骨科患者术后短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随机抽取于2016年1月至12月时间段内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老年骨科手术患者100例,以国际随机数字表法将入组患者分为硬膜外麻醉组和全身麻醉组,各50例患者.硬膜外麻醉组患者术前实施硬膜外麻醉,全身麻醉组患者术前实施全身麻醉.结果 硬膜外麻醉组患者的术后苏醒时间明显比全身麻醉组患者短,语言恢复时间明显比全身麻醉组患者短,以上均P<0.05.两组患者麻醉前的MMSE评分相当,P>0.05;硬膜外麻醉组患者麻醉后6h、12h、24h、72h的MMSE评分均显著低于全身麻醉组患者,以上均P<0.05.硬膜外麻醉组患者术后6h、术后12h、术后24h、术后72h的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全身麻醉组患者,以上均P<0.05.结论 与全身麻醉相比,硬膜外麻醉对老年骨科手术患者的术后短期认知功能影响较小,可显著缩短患者的术后苏醒时间、语言恢复时间,降低患者麻醉后各时间点的MMSE评分,从而显著降低患者术后各时间点的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杂志相关文献
  • 环磷腺苷葡胺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分析环磷腺苷葡胺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 我院2015年-2016年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的患者每年筛选44例为本次研究对象,2015年的患者为对照组,2016年筛选的44例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使用环磷腺苷葡胺,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指标改善情况,包括LVESV、LVEDV、LVEF、心率情况以及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统计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达到95.45%的有效率,对照组患者的治疗达到81.82%的有效率,两组结果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接受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较治疗前均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经治疗后,各项指标变化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环磷腺苷葡胺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显著,患者的各项心脏指标改善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倪伟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冠脉非左主干分叉病变介入治疗中主动球囊保护技术的应用

    目的 研究分析冠脉非左主干分叉病变介入治疗中主动球囊保护技术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笔者进修时,通过研究分析92例冠脉非左主干分叉病变介入治疗患者的病历资料,患者介入治疗中对患者应用主动球囊保护技术,记录分析患者术中参数变化情况和住院期间的不良心脏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92例患者的99处分叉病变中,对主动球囊保护技术应用,81%的患者病变为Medina1.1.1型.患者术毕之后,TIMI3级血流,其中主支占100%,分支占99%.有1例患者分支闭塞进行导丝将分支支架置入.同时1例患者分支血流TIMI为2级,分支较小,患者没有相对明显的症状,没有进行进一步的处理.患者住院起的随访中,1例患者出现心肌梗死.同时患者IVUS检查中,13例患者术毕,患者的主支支架充分扩张,有着满意的贴壁状况,患者介入治疗中主动球囊保护技术的应用,分支被挤压的球囊和导丝,全部顺利的撤出.结论 冠脉非左主干分叉病变介入治疗中主动球囊保护技术应用疗效较好,手术成功率较高,患者边支闭塞发生率以及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低,有一定的安全性和可行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郑晓波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胺碘酮治疗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的效果观察及其护理体会

    目的 探讨胺碘酮治疗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的效果及护理方法.方法 选择我院自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10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口服普罗帕酮药物治疗,观察组口服胺碘酮药物治疗,治疗2个月后,对比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总结针对性护理方法.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胺碘酮治疗冠心病,效果显著,能够明显改善心律失常,配合针对性护理措施,能够进一步提高治疗疗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作者:张艳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临床尿常规检查分析前的质量控制探讨

    目的 探讨分析临床尿常规检查分析前的质量控制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1月份至2016年6月份收治的需要进行临床尿常规检查的患者63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应用临床常规方法进行尿常规检查控制,观察组患者在检查前或者检查时进行质量控制,比较两组检查结果的有效性以及患者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中患者在临床尿常规检查中标本不合格出出现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临床尿常规检查分析前进行质量控制是必要的,可以有效的提高尿液检查结果的有效率和患者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郑建波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心脏介入手术后发生心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相关因素临床研究

    目的 针对心脏介入手术后发生心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相关因素展开分析,进而探讨其有效的防控举措.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心脏介入手术后发生心血管迷走神经反射患者26例的临床资料,并将其全部患者列为观察组,同时选择同期心脏介入手术后未发生心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26例患者列为对照组;探究导致心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相关因素,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措施.结果 在经过心脏介入手术后发生心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患者中,分析结果显示精神紧张、用药不当、疼痛刺激、术后拔鞘管、空腔脏器压力变化以及血容量相对不足为诱发该类疾病的相关因素.结论 引发患者于心脏介入手术后发生心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因素诸多,通过分析后实施科学的干预可以将发生率控制至低.

    作者:曾波;赵献明;许春平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针灸推拿配合中药湿热敷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分析

    目的 分析针灸推拿配合中药湿热敷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抽选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62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观察的对象,依据随机、单盲方法分成单一组、联合组,每组患者各31例.单一组患者使用针灸推拿治疗,联合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中药湿热敷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相关情况.结果 ①治疗后,联合组治疗整体有效率96.8%要明显高于单一组的77.4%,差异经检验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前,两组基底动脉、双侧椎动脉血流速度比较差异检验未见有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治疗后,两组基底动脉、双侧椎动脉血流速度皆有很好的改善(P<0.05),且联合组收缩期平均血流速度要比单一组明显加快(P<0.05);③随访半年,联合组复发1例,复发率为3.2%;单一组复发6例,复发率为19.4%.组间复发率的对比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 针灸推拿配合中药湿热敷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非常显著,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复发率,有在临床推广、应用的积极价值.

    作者:唐嘉良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采取三磷酸腺苷的临床治疗效果

    目的 研究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采取三磷酸腺苷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期间收治的30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患者采用采取三磷酸腺苷(ATP)进行治疗,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28例患者心率转为正常,2例通过其他药物恢复正常窦性心率,ATP转复成功率为93.33%.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存在部分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对于这些患者没有做出相应处理,自行缓解.结论 采用ATP对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进行治疗,起效较快,具体操作比较简单,具有较高的转复率,不良反应发生时间较短,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因此值得广泛应用和推广.

    作者:彭乾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预见性护理在院前急救急危重症病人转运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预见性护理在院前急救急危重症患者转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月1日~2016年5月31日期间我院收治的院前急救急危重症转运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并选取2016年1月1日~2016年5月31日期间我院收治的院前急救急危重症转运患者50例作为观察组.对照组患者转运过程中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转运过程中实施预见性护理.结果 观察组患者转运过程中管道脱落(移位)或堵塞、坠床等意外事件发生率为2.0%,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16.0%,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转运护理满意度为96.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2.0%,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院前急救急危重症患者在转运过程中实施预见性护理干预,可显著降低患者转运过程中的意外事件发生率,对于确保患者安全转运,有效提高抢救成功率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作者:李静菡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手术患者交接中的安全隐患与防范措施

    目的 观察分析手术患者交接过程中常见的安全隐患及有效的防范措施.方法 选取2015年8月-2016年8月我院收治的120例择期行手术治疗的患者进行观察,采用随机分组法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常规组.观察组患者在手术交接过程中实施安全隐患排查及防护措施,常规组患者在手术交接过程中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记录两组差错事故发生率、医疗纠纷率及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常规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差错事故发生率、医疗纠纷率均低于常规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手术患者交接过程中容易出现用药错误、管道脱落、护理记录不完善、监测不全面等安全隐患,通过安全隐患排查,规范手术交接程序、提高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做好麻醉交接、完善护理交接记录单等措施可以优化手术效果,减少医疗纠纷,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许树仙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分析健康教育联合心理疏导对冠心病伴焦虑抑郁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

    目的 探究分析给予冠心病伴焦虑抑郁患者应用健康教育与心理疏导疗法联合护理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冠心病伴焦虑抑郁患者50例,按照住院时间顺序依次编号,前25例患者接受常规的护理,为对照组,另25例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健康教育与心理疏导疗法联合治疗的临床疗效,即为试验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的焦虑及抑郁以及生活质量评分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经不同护理方法护理后,对照组患者的ZUNG抑郁评分(16.33±4.77)分以及生活质量评分(43.11±6.82)分与试验组患者的ZUNG抑郁评分(15.22±3.78)分以及生活质量评分(62.09±7.81)分相比具有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给于冠心病伴焦虑抑郁患者行健康教育与心理疏导疗法联合护理,护理后临床疗效更佳,负性情绪有所缓解,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王玉珍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优质护理服务在急诊科的应用效果研究

    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急诊科的应用效果.方法 纳入本次临床研究的对象来自于2015年一年内来我科室救治的各类急诊患者,共纳入100例患者.患者入选后按照国际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共设置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50例患者.观察组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急诊科护理服务.结果 观察组的前瞻性病情分析评分、医嘱执行评分、护理急救评分、医患配合满意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的就诊环境、护士仪表、沟通能力、服务态度、护理水平等满意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 优质护理服务在急诊科临床护理中的应用,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各项临床护理满意度,对于提高急诊科护理质量,和谐护患关系,提高救治效果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作者:黄惠钗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微创与开颅手术在脑出血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比较

    目的 对比分析微创手术与开颅手术在脑出血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和治疗安全性.方法 采取方便抽样法抽取100例于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期间以急诊方式来我院治疗的脑出血昏迷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微创组和开颅组,各组均为50例患者.微创组患者采取微创手术进行治疗,开颅组患者采取传统开颅手术进行治疗.结果 微创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明显比开颅组短,术中出血量明显比开颅组少,住院时间明显比开颅组短,以上各项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的血肿清除率相当,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微创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0.0%,明显比开颅组的76.0%高,组间差异显著P<0.05.微创组患者术后感染、再出血、多脏器功能衰竭等并发症发生率为12.0%,明显比开颅组的24.0%低,组间差异显著P<0.05;微创组患者死亡率为2.0%,明显比开颅组的6.0%低,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 微创手术与开颅手术相比,其在脑出血的治疗中具有更加显著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临床治疗效果更加显著,临床治疗安全性更高,可作为首选的脑出血治疗手术方式进行临床推广.

    作者:马书伟;郑广顺;李晓艳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和缩宫素在预防产后出血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比较

    目的 对比分析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与缩宫素治疗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随机抽取于2010年1月-2017年1月时间段内在我院产科分娩的高危孕产妇180例,以国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和B组,各90例产妇.A组产妇给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进行治疗,B组产妇给予缩宫素进行治疗.结果 A组产妇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7.78%,显著高于B组的80.00%,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A组用药30min,2h,24h阴道出血量明显少于B组(P<0.05).但A组产妇的恶心、呕吐、腹泻、体温轻度升高和面色潮红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8.89%,与B组的15.56%相比,尤其腹泻发的发生率高(P<0.05).结论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治疗产后出血,与缩宫素相比,可显著提升产妇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增强产妇子宫收缩强度,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但临床腹泻的发生率高,临床使用时应注意.

    作者:杨娟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冠脉造影特点及冠脉支架置入术疗效分析

    目的 分析探讨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冠脉造影特点及冠脉支架置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于2015年11月-2017年2月收治的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65例和单纯冠心病患者65例,分别作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行冠脉造影,并实施临床常规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治疗,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冠脉造影特点、治疗有效率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等临床指标.结果 两组患者的冠脉造影特点比较,实验组患者三支病变、多支多节段病变居多,发病率较高分别为32.31%、36.92%;对照组患者单支病变、双支病变居多,发病率较高分别为41.54%、38.46%;两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血管狭窄,实验组患者的血管狭窄程度较对照组显著更严重(P<0.05).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治疗有效率均为100%,无手术失败例,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的复查结果显示,均无复发例,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在术后,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实验组有3例患者出现心绞痛,对照组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较单纯冠心病患者的冠脉病变更复杂、严重,但实施冠脉支架置入术均得到了有效的治疗,术后复发率,低取得了不错的临床疗效,且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具有较高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何源;马洁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脑出血患者护理中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探究

    目的 探讨脑出血患者护理中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我院2013年4月-2016年2月收治的60例脑出血患者根据护理方式进行分组,对照组(30例)、观察组(30例)患者分别予以常规护理、临床护理路径,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护理效果(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等指标)以及总有效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脑出血患者护理中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效果突出,值得推广.

    作者:卢笑琼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大剂量环磷酰胺联合甲基泼尼龙冲击治疗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的疗效分析

    目的 分析大剂量环磷酰胺联合甲基泼尼龙冲击治疗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抽取于2016年1月-2017年1月时间段内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过敏性紫癜性肾炎患者100例,以国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患者.观察组采用大剂量环磷酰胺联合甲基泼尼龙冲击疗法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单纯采用甲基泼尼龙冲击疗法进行治疗.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4.00%,明显比对照组的72.00%高,P<0.05比较差异显著.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4周、治疗8周时的24h尿蛋白定量之间的比较,P>0.05比较差异不显著;观察组患者治疗12周和治疗18周时的24h尿蛋白定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比较差异显著.观察组患者的急性胃肠道反应发生率、反复呼吸道感染发生率均与对照组相当,P>0.05比较差异不显著;库兴貌、水牛背及毛发粗重等激素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比较差异显著.结论 大剂量环磷酰胺联合甲基泼尼龙冲击治疗过敏性紫癜性肾炎可显著改善患者的24h尿蛋白定量,显著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且能够降低药物带来的激素不良反应.

    作者:邱鸿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硫酸镁联合拉贝洛尔治疗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研究分析硫酸镁联合拉贝洛尔治疗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于2016年1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86例妊娠期高血压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3例采用硫酸镁联合拉贝洛尔治疗,对照组43例采用硫酸镁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7.7%高于对照组81.4%,且母婴结局情况和剖腹产率均低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治疗后SBP、DBP、MAP、HR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采用硫酸镁联合拉贝洛尔治疗效果显著,可以改善患者的血压水平,改善母婴结局,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苏淑烺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不同年龄呼吸睡眠暂停患者心律失常的发病情况比较

    目的 探讨不同年龄呼吸睡眠暂停综合征患者发生心律失常的情况.方法 选择50例伴有心律失常的呼吸睡眠暂停综合征患者,按照年龄分为A、B、C三组,比较三组患者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和睡眠呼吸紊乱指数与心律失常的关系,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A组与B组以窦性心律失常和房性心律失常为主,C组以房室传导阻滞为主(P<0.05);C组高危心律失常发生率显著高于B组(χ2=5.05,P<0.05);三组患者睡眠呼吸紊乱指数与心律失常次数呈显著相关(r=0.501,0.667,0.701,P<0.01).结论 呼吸睡眠暂停综合征与心律失常的发生密切相关,不同年龄患者心律失常的类型和危险性不同,老年患者病情较为严重,应引起临床高度重视.

    作者:晋晓飞;罗爱华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小儿手足口病口腔病变的观察与护理探析

    目的 探讨针对性护理对小儿手足口腔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间收治的患有手足口病的患儿90例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并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患儿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模式对患儿进行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对患儿饮食以及口腔方面的针对性护理,对两组患儿的口腔溃疡症状好转的时间以及患儿对护理的满意度进行分析与对比,观察在护理的过程中有无并发症的发生.结果 两组患儿在护理的过程中均为发生并发症.两组患儿的口腔溃疡的症状均得到不同程度的好转,且结果主要表现为,对患儿采用饮食以及口腔发面的针对性护理的观察组的患儿的好转程度要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患儿中得到有效治疗的有42例,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中得到有效治疗的患儿有35例,总有效率为77.78%,且观察组的患儿对护理更加满意.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对比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患有手足口病的患儿进行饮食与口腔方面的针对性的护理,能够明显降低患儿的口腔病变,提高总有效率,且能够收获到更高的满意率,安全可靠且有效,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以及推广.

    作者:许丽丽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上肢静脉血栓的超声诊断价值

    目的 研究上肢静脉血栓的超声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2015年10月至2017年3月于我院进行诊治的上肢静脉血栓疑似病例病患78例,将所有病患按照随机数表,均分为两组,即研究组与对照组.各组病患为39例,其中研究组病患采用多普勒彩超进行检测,而参考组病患则采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进行检测,同时分析各组上肢静脉血栓分布位置以及检出情况,计算上肢静脉血栓检出率.结果 根据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分析超声和DSA检测结果,在上肢静脉血栓分布位置方面,研究组39例病患,左上肢静脉血栓24例,右上肢静脉血栓14例;参考组39例病患,左上肢静脉血栓22例,右上肢静脉血栓16例,以上组间数据对比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在研究组、对照组上肢静脉血栓检出率对比方面,实验组39例病患检出率为92.31%,而参考组39例病患检出率为94.87%,以上组间数据对比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 多普勒彩超对上肢静脉血栓进行诊治,精确性较高,检测率接近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测结果,能够提升对上肢静脉血栓的超声诊断价值,存在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林栋栋 刊期: 2017年第07期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杂志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杂志

主管:中国广东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广东介入心脏学会 广东岭南心血管病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