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建波
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模式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治疗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中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 将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我科住院的80例采取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治疗的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试验组采用循证护理模式,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结果 试验组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0.00%,明显比对照组的67.50%高,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患者的住院病死率为5.0%,明显比对照组的22.5%低,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患者的IABP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为5.0%,明显比对照组的12.5%低,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血肌酐水平相当,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组患者的尿量明显多于对照组,心率明显大于对照组,平均动脉压明显大于对照组,NYHA分级明显优于对照组,平均住院日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显著P<0.05.结论 对采取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治疗的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在治疗期间实施循证护理干预,可显著改善患者的各项临床症状和体征,从而显著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具有显著的实践应用效果.
作者:翁晓丽;林君卿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分析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导致再出血的原因及相应的治疗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开颅手术治疗(小骨窗血肿清除或去大骨瓣减压+血肿清除术)高血压脑出血120例的再出血情况.结果 120例中术后再出血15例,发生率12.5%.结论 通过对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原因的分析,制定出防治对策,有效减少手术后二次出血,病情有效控制,提高患者术后生存质量.
作者:李益萍;肖银生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急诊科的应用效果.方法 纳入本次临床研究的对象来自于2015年一年内来我科室救治的各类急诊患者,共纳入100例患者.患者入选后按照国际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共设置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50例患者.观察组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急诊科护理服务.结果 观察组的前瞻性病情分析评分、医嘱执行评分、护理急救评分、医患配合满意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的就诊环境、护士仪表、沟通能力、服务态度、护理水平等满意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 优质护理服务在急诊科临床护理中的应用,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各项临床护理满意度,对于提高急诊科护理质量,和谐护患关系,提高救治效果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作者:黄惠钗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 对比分析国产氯吡格雷与进口氯吡格雷在冠状动脉支架术后抗血小板治疗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5年4月13日至2016年4月13日期间我院收治的100例冠状动脉支架术患者,将其抽签化分组,两组各有50例,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采用国产氯吡格雷治疗和进口氯吡格雷治疗.结果 观察组ALT为(48.74±29.52)μ/L,ALP为(74.69±25.22)μ/L,TG为(1.39±0.22)g/L,AFP为(6.61±2.42)μmg/L,血小板计数为(270.69±10.96)×109/L,粒细胞计数为(8.65±1.78)×109/L,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0%),随访一年后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0.00%);而对照组ALT为(48.97±29.54)μ/L,ALP为(74.61±24.43)μ/L,TG为(1.32±0.62)g/L,AFP为(6.23±1.51)μmg/L,血小板计数为(270.18±10.43)×109/L,粒细胞计数为(8.41±1.33)×109/L,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00%),随访一年后不良事件发生率为(8.00%),两组对比各项指标均不存在差异性(P>0.05).结论 国产氯吡格雷与进口氯吡格雷疗效相当,均可提高冠状动脉支架术患者治疗安全性.
作者:李菊兰;赵志斌;阙海燕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 分析针灸推拿配合中药湿热敷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抽选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62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观察的对象,依据随机、单盲方法分成单一组、联合组,每组患者各31例.单一组患者使用针灸推拿治疗,联合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中药湿热敷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相关情况.结果 ①治疗后,联合组治疗整体有效率96.8%要明显高于单一组的77.4%,差异经检验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前,两组基底动脉、双侧椎动脉血流速度比较差异检验未见有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治疗后,两组基底动脉、双侧椎动脉血流速度皆有很好的改善(P<0.05),且联合组收缩期平均血流速度要比单一组明显加快(P<0.05);③随访半年,联合组复发1例,复发率为3.2%;单一组复发6例,复发率为19.4%.组间复发率的对比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 针灸推拿配合中药湿热敷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非常显著,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复发率,有在临床推广、应用的积极价值.
作者:唐嘉良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 对比分析微创手术与开颅手术在脑出血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和治疗安全性.方法 采取方便抽样法抽取100例于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期间以急诊方式来我院治疗的脑出血昏迷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微创组和开颅组,各组均为50例患者.微创组患者采取微创手术进行治疗,开颅组患者采取传统开颅手术进行治疗.结果 微创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明显比开颅组短,术中出血量明显比开颅组少,住院时间明显比开颅组短,以上各项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的血肿清除率相当,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微创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0.0%,明显比开颅组的76.0%高,组间差异显著P<0.05.微创组患者术后感染、再出血、多脏器功能衰竭等并发症发生率为12.0%,明显比开颅组的24.0%低,组间差异显著P<0.05;微创组患者死亡率为2.0%,明显比开颅组的6.0%低,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 微创手术与开颅手术相比,其在脑出血的治疗中具有更加显著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临床治疗效果更加显著,临床治疗安全性更高,可作为首选的脑出血治疗手术方式进行临床推广.
作者:马书伟;郑广顺;李晓艳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胱抑素C和C反应蛋白在冠心病患者中的表达及与冠脉病变的相关性.方法 取2013年6月-2015年3月医院收治老年冠心病患者80例,设为观察组.根据病变血管数分为单支病变组(n=22)、双支病变组(n=32)与多支病变组(n=26);取同期入院冠状动脉造影术检查示无狭窄者30例,设为对照组.采用E601电化学发光自动免疫分析仪测定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患者胱抑素C和C反应蛋白水平.结果 观察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胱抑素C和C反应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多支病变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胱抑素C和C反应蛋白水平高于单支病变组与多支病变组(P<0.05);双支病变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胱抑素C和C反应蛋白水平高于单支病变组(P<0.05);Pearson相关性研究显示: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胱抑素C和C反应蛋白与冠脉病变呈正相关性(P<0.05).结论 冠心病患者测定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胱抑素C和C反应蛋白效果理想,能预测冠脉狭窄病变情况,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郑瑾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 研究分析人性化护理在小儿麻醉诱导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于2014年12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80例行麻醉诱导患儿,将其按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0例患儿采用人性化护理,对照组40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和术中配合程度以及术中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5.05、总配合率97.5%高于对照组77.5%、82.5%,同时在麻醉诱导前和术中10min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对比中,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小儿麻醉诱导中采用人性化护理的效果显著,可以提高患者的配合程度,值得推广.
作者:姚绵绵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 本次实验对实施集束化护理的血液透析患者的导管相关血流感染进行效果分析.方法 本次实验选取了2016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实施血液透析导管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实施集束化护理.随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血流感染发生情况.结果 通过相关护理,观察组的相关血流感染发生率为3.33%,对照组为13.33%,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此之外,观察组的护理满意为96.6%,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3.3%,两组差异显著.结论 对血液透析患者实施集束化护理,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明显降低,护理质量和护理满意度较高,值得在临床治疗过程中推广应用.
作者:张亚真;黄秀碧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 研究分析硫酸镁联合拉贝洛尔治疗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于2016年1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86例妊娠期高血压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3例采用硫酸镁联合拉贝洛尔治疗,对照组43例采用硫酸镁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7.7%高于对照组81.4%,且母婴结局情况和剖腹产率均低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治疗后SBP、DBP、MAP、HR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采用硫酸镁联合拉贝洛尔治疗效果显著,可以改善患者的血压水平,改善母婴结局,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苏淑烺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 研究分析冠脉非左主干分叉病变介入治疗中主动球囊保护技术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笔者进修时,通过研究分析92例冠脉非左主干分叉病变介入治疗患者的病历资料,患者介入治疗中对患者应用主动球囊保护技术,记录分析患者术中参数变化情况和住院期间的不良心脏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92例患者的99处分叉病变中,对主动球囊保护技术应用,81%的患者病变为Medina1.1.1型.患者术毕之后,TIMI3级血流,其中主支占100%,分支占99%.有1例患者分支闭塞进行导丝将分支支架置入.同时1例患者分支血流TIMI为2级,分支较小,患者没有相对明显的症状,没有进行进一步的处理.患者住院起的随访中,1例患者出现心肌梗死.同时患者IVUS检查中,13例患者术毕,患者的主支支架充分扩张,有着满意的贴壁状况,患者介入治疗中主动球囊保护技术的应用,分支被挤压的球囊和导丝,全部顺利的撤出.结论 冠脉非左主干分叉病变介入治疗中主动球囊保护技术应用疗效较好,手术成功率较高,患者边支闭塞发生率以及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低,有一定的安全性和可行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郑晓波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 探究在精神分裂症急性期兴奋激越治疗的过程中,使用喹硫平和氟哌啶醇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针对40例精神分裂症急性期兴奋激越患者采用喹硫平治疗,并归为观察组,针对另外40例患者采用氟哌啶醇治疗,并归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为我院2016年1月到2016年8月间收治.结果 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情况可发现,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82.5%相对较高(对照组为72.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发现,观察组患者相对较低,其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喹硫平和氟哌啶醇治疗精神分裂症急性期兴奋激越临床分析发现,其均能够对患者产生一定的治疗效果,但是喹硫平对于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更高,同时减少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可能,用药更加安全,因此值得临床借鉴.
作者:倪清碧;李长院;潘洪润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 探究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应用胺碘酮联合厄贝沙坦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80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按照投掷硬币的方式将其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观察组两组.对照组40例患者应用胺碘酮治疗,观察组40例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厄贝沙坦治疗,比较所有患者治疗后的心功能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在经过不同的治疗方法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以及左心射血分数与对照组患者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胺碘酮联合厄贝沙坦治疗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效果理想,安全性高,有效提高心功能,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叶迎民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 对比分析全身麻醉和硬膜外麻醉对老年骨科患者术后短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随机抽取于2016年1月至12月时间段内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老年骨科手术患者100例,以国际随机数字表法将入组患者分为硬膜外麻醉组和全身麻醉组,各50例患者.硬膜外麻醉组患者术前实施硬膜外麻醉,全身麻醉组患者术前实施全身麻醉.结果 硬膜外麻醉组患者的术后苏醒时间明显比全身麻醉组患者短,语言恢复时间明显比全身麻醉组患者短,以上均P<0.05.两组患者麻醉前的MMSE评分相当,P>0.05;硬膜外麻醉组患者麻醉后6h、12h、24h、72h的MMSE评分均显著低于全身麻醉组患者,以上均P<0.05.硬膜外麻醉组患者术后6h、术后12h、术后24h、术后72h的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全身麻醉组患者,以上均P<0.05.结论 与全身麻醉相比,硬膜外麻醉对老年骨科手术患者的术后短期认知功能影响较小,可显著缩短患者的术后苏醒时间、语言恢复时间,降低患者麻醉后各时间点的MMSE评分,从而显著降低患者术后各时间点的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
作者:俞红青 刊期: 2017年第07期
慢性稳定性冠心病是临床常见的疾病,但许多患者发病隐匿,诊断不易,当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时,病情已经较为棘手.因此该病的诊治同样重要.目前的冠心病诊断方法仍然缺乏,冠状动脉造影使用过度,缺乏其它特异性较高的检查方法,尚需要改进现有检查方法,或者研究新的检查方法,如冠心病早期标志物等.而该病的治疗方法主要分为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介入治疗.治疗该病的药物多而复杂,适宜的药物选择十分重要,而手术以及介入治疗需要按照患者的医院,遵循严格的适应证,在详细评估后进行.对慢性稳定性冠心病诊治手段进行总结,对该病的诊断和治疗发展均十分有利.
作者:黄燕春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 分析在ICU护理中应用人文关怀理念(持续性)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3月-2016年7月本院接诊的90例ICU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45例,观察组患者45例,得伦理委员会批准,与患者签订知情同意书.这些患者在身高、体重、年龄等一般资料方面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持续性人文关怀护理,对患者满意度、舒适度、焦虑情况等方面因素进行评价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舒适度88.9%,高于对照组患者57.8%;观察组患者焦虑度(1.5±0.3),优于对照组患者(3.4±0.7);观察组患者满意度95.6%,高于对照组患者62.2%.两组患者各项情况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ICU护理中应用持续性人文关怀护理,可以显著提高患者治疗过程的满意度以及舒适度,降低患者焦躁情绪,对患者的治疗有着非常好的帮助作用,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王惠兰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 研究上肢静脉血栓的超声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2015年10月至2017年3月于我院进行诊治的上肢静脉血栓疑似病例病患78例,将所有病患按照随机数表,均分为两组,即研究组与对照组.各组病患为39例,其中研究组病患采用多普勒彩超进行检测,而参考组病患则采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进行检测,同时分析各组上肢静脉血栓分布位置以及检出情况,计算上肢静脉血栓检出率.结果 根据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分析超声和DSA检测结果,在上肢静脉血栓分布位置方面,研究组39例病患,左上肢静脉血栓24例,右上肢静脉血栓14例;参考组39例病患,左上肢静脉血栓22例,右上肢静脉血栓16例,以上组间数据对比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在研究组、对照组上肢静脉血栓检出率对比方面,实验组39例病患检出率为92.31%,而参考组39例病患检出率为94.87%,以上组间数据对比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 多普勒彩超对上肢静脉血栓进行诊治,精确性较高,检测率接近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测结果,能够提升对上肢静脉血栓的超声诊断价值,存在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林栋栋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化疗对浸润性乳腺癌患者血清甘油三酯及总胆固醇水平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 对我院107例浸润性乳腺癌患者化疗前后血清甘油三酯及总胆固醇水平的变化进行分析,同时收集107例女性健康体检资料作为对照组分析.结果 化疗前升高者化疗后甘油三酯水平继续升高(P<0.05),胆固醇水平先下降(P<0.05),后升高至化疗前水平;化疗前水平正常者,化疗后81.0%的患者血清甘油三酯升高,17.7%的患者胆固醇升高.结论 血清甘油三酯及总胆固醇水平升高可能为浸润性乳腺癌发病的不良因素之一,化疗可导致甘油三酯及总胆固醇升高,化疗期间及化疗后需注意控制甘油三酯及总胆固醇水平.
作者:丁芳;吴良华;钟家毅;陈艳;吴振添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 探究并分析应用氨氯地平与吲达帕胺联合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0例于我院接受治疗的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院时间为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根据不同的治疗方式均分为对照组(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和观察组(氨氯地平与吲达帕胺联合治疗)两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舒张压和收缩压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差异在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压水平优于对照组,差异在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血脂水平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治疗后血脂水平优于对照组,差异在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结论 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接受吲达帕胺联合氨氯地平治疗的临床疗效显著,对血压和血脂水平的调控有显著疗效,实现良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吉训宁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针对性护理对小儿手足口腔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间收治的患有手足口病的患儿90例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并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患儿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模式对患儿进行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对患儿饮食以及口腔方面的针对性护理,对两组患儿的口腔溃疡症状好转的时间以及患儿对护理的满意度进行分析与对比,观察在护理的过程中有无并发症的发生.结果 两组患儿在护理的过程中均为发生并发症.两组患儿的口腔溃疡的症状均得到不同程度的好转,且结果主要表现为,对患儿采用饮食以及口腔发面的针对性护理的观察组的患儿的好转程度要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患儿中得到有效治疗的有42例,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中得到有效治疗的患儿有35例,总有效率为77.78%,且观察组的患儿对护理更加满意.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对比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患有手足口病的患儿进行饮食与口腔方面的针对性的护理,能够明显降低患儿的口腔病变,提高总有效率,且能够收获到更高的满意率,安全可靠且有效,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以及推广.
作者:许丽丽 刊期: 2017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