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建顺
目的 对16排螺旋CT诊断肺动脉血栓的效果进行分析与探讨,期待能为肺动脉血栓的诊断提供更多帮助.方法 选取2014年5月的30名疑似为肺动脉血栓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对其进行16排螺旋CT诊断,后再与手术病理的终诊断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16排螺旋CT在诊断肺动脉血栓上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度非常高,其中,灵敏度达到95.8%,特异度达到83.3%,阳性预测值达到95.8%,阴性预测值达到83.3%,准确度达到93.3%;16排螺旋CT还检测出肺动脉受累分支为621支,其中,肺动脉分段为一级的占据10.8%,肺动脉分段为二级的占据20.3%,肺动脉分段为三级的占据8.5%,肺动脉分段为四级的占据60.4%;此外,16排螺旋CT诊断肺动脉栓塞有168支,中央型占据49.4%,偏心型占据28%,闭塞型占据22.6%;另外,进行头-足侧方位检测小组的SD低于进行足-头侧方位小组,且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上的意义,而两组患者的SNR、CNR几乎差不多,数据对比并没有统计学上的意义.结论 16排螺旋CT在对肺动脉血栓进行诊断时,具有快速、灵活、准确度高等等优点,在诊断肺动脉血栓上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卢志红;廖云云;朱雪燕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分析缬沙坦与氨氯地平联合用药治疗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4年12月~2017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分析的对象,并将其随机分设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0例患者.对照组采用缬沙坦治疗,研究组在缬沙坦的基础上联合氨氯地平进行治疗,比较两组于治疗2个月后的相关指标.结果 研究组于治疗后的总有效率(93.34%)明显比对照组(73.33%)高,且P<0.05,有统计学差异存在;研究组的收缩压(122.57±10.14)mmHg及舒张压(78.34±7.24)mmHg均明显比对照组(137.45±9.34)mmHg、(91.23±6.69)mmHg低,且P<0.05,有统计学差异存在;研究组于治疗后空腹的血糖值(5.83±2.27)mmol/L及餐后2小时的血糖值(8.15±2.34)mmol/L均明显比对照组(7.16± 1.48)mmol/L、(10.05±2.54)mmol/L低,且P<0.05,有统计学差异存在.结论 缬沙坦与氨氯地平联合用药治疗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可对患者的血糖及血压进行有效的控制,并能取得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在临床上值得推荐.
作者:葛中春;田玉龙;邢玉良;柏松;孙艳 刊期: 2017年第08期
情景教学法不但可以提升学生们的学习热情,还可以帮助他们树立积极的学习理念,本文主要分析了高血压健康教育当中,情景教学法的使用情况,介绍了高血压健康教学过程中情景教学的具体实施过程,并给出了相关的建议,希望可以促进高血压健康教学的顺利开展.
作者:胡欢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硫酸镁联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妊娠高血压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0例妊娠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硫酸镁联合笨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对照组给予硫酸镁治疗,治疗结束后评价两组的治疗总有效率、血压控制情况以及妊娠结局.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88.9%,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5.6%,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舒张压、收缩压、血流动力学等指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各项指标均好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的剖腹产率与新生儿不良结局发生率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硫酸镁联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妊娠高血压的疗效显著,能有效控制患者的血压水平,显著改善其血流情况与妊娠结局,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作者:刘黔缨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原发性高血压病人心理状态和用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选我院74例病人,随机分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其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对比护理后抑郁、焦虑评估及用药与自我血压检测的依从性.结果 两组病人护理后SAS、SDS评分对比差异显著(P<0.05),而两组病人护理干预后自我血压监测和持续用药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讨论 原发性高血压病人通过护理干预能有效提升病人治疗依从性,缓解心理焦虑和抑郁等负性情绪,从而促进治疗效果,临床可扩展运用.
作者:钟淑思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对舒适护理对精神病患者进行脑电图检查的依从性影响进行分析.方法 随机抽取2014-2016年215例我院精神病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患者107例,对照组患者108例,对观察组患者予以舒适护理,对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观察并对比两种护理方式对精神病患者进行脑电图检查的依从性影响.结果 进行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脑电图检查成功率为68.22%,高于对照组患者的37.96%,并且组间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精神病患者进行脑电图检查时予以其舒适护理,能够提高患者对脑电图检查的依从性,以提高脑电图检查的成功率,有利于患者的康复,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林萍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分析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采取胺碘酮治疗方案的临床表现.方法 将我院2012年4月至2016年10月的60例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30例和实验组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抗心衰治疗,而实验组采取常规抗心衰外加胺碘酮治疗策略,观察并分析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表现和不良状况.结果 实验组的临床效果优于对照组,实验组的临床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的临床有效率为76.67%,两组的数据差别很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优于对照组,实验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74%,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采取胺碘酮治疗后,可以显著提高临床效果,改善患者的身体健康状况,无明显不良反应,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普艳秀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对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对照组(n=35)和观察组(n=35);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阿托伐他汀治疗,3个月后比较实际临床效果及对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结果 观察组血糖控制良好率明显比对照组高,治疗冠心病总有效率比对照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生理功能(PF)、躯体疼痛(BP)、生理职能(RP)评分明显比对照组患者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部分评分无明显区别(P>0.05).结论 应用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痛合并糖尿病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能显著改善患者生理状态,改善躯体疼痛,且对于控制冠心病及糖尿病病情也具有良好的作用.
作者:文海英;彭柯;曾盛芝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社区护理干预对缓解期慢性肺心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采取投掷硬币法将88例缓解期慢性肺心痛患者随机分成A组(社区护理干预)与B组(常规护理干预),属于2015年6月1日至2016年5月31日,44例/组.比较出院后六个月的睡眠质量及生活质量.结果 出院后六个月,A组患者睡眠质量、生活质量均较B组更佳(P<0.05).结论 社区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缓解期慢性肺心痛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林丽真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对术中限制性输血和开放性输血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分析.方法 选取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在我院实施大中型手术的150例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根据硬币法分为限制组(75例)和开放组(75例),限制组患者在术中限制输血量,开放组患者在术中开放输血量,对两组患者的基础情况、输血不良反应、并发症及死亡发生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①限制组患者的输血总量、人均输血量明显低于开放组患者,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麻醉时间、手术时间、麻醉苏醒时间及术后拆线时间比较没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0.05).②限制组患者输血不良反应、并发症及死亡情况发生率明显低于开放组患者,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中限制性输血有效的减少了患者的输血总量及人均输血量,有效的降低了患者输血不良反应、并发症及死亡情况发生率,避免了浪费血资源,值得在临床中广泛推广和使用.
作者:涂彩琼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应用护理干预改善脑梗死患者心理社会适应状况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收治的患有脑梗死的患者64例,按随机数字表的方法,将这64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各32例.并分别对这64例患者进行护理,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针对性护理.护理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的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与护理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的评分以及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均有明显地提高,两组数据结果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主要表现为对患者进行针对性护理的观察组的患者有更加明显地效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对比结果差异在统计学上具有意义(P<0.05).结论 对患者针对性的护理能够明显提高患者的心理适应状况和生活质量,安全可靠且有效,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以及推广.
作者:章美霞;唐丽敏;林明凤;沈贵州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对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在治疗高血压并高血脂患者上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选择在2015年10月~2016年11月年间来我医院进行治疗的110例高血压并高血脂患者,利用随机分组别的方式将患者分为随机的两组,例数均为55例,对照组利用氨氯地平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利用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方法进行治疗.对比两组血脂及血压水平.结果 通过不同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后,观察组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以及舒张压、收缩压分别为(3.47±0.53)mmol/L、(1.75±0.45)mmol/L、(5.42±0.36)mmol/[、(79.30±6.00)mmHg、(122.60±4.00)mmHg与对照组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4.60±0.60)mmol/L、甘油三酯(2.56±0.37)mmol/L、总胆固醇(6.75±0.35)mmol/L以及舒张压(94.20±2.00)mmHg、收缩压(146.30±3.00)mmHg相比明显降低;观察组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明显比对照组得高,在统计学上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采用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高血压并高血脂患者时治疗作用更显著,可以有效地对患者血脂及其血压水平进行改善.
作者:谭传辉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对心力衰竭治疗中β-受体阻滞剂的应用效果进行观察、总结和分析.方法 以我院2015年8月到2016年8月接收的52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6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内科治疗,而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β-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各项血流动力学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力衰竭治疗中应用β-受体阻滞剂的总体效果显著,能够显著提升心功能,改善患者的预后,值得广泛应用.
作者:黄坚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CCU室护士运用有效沟通后对急性心梗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5年6月-2016年6月在我院心内科住院的急性心梗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60例.实验组护士实行有效沟通措施,对照组则单纯给予心梗常规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满意度情况、心理状态和睡眠情况等.结果 护士在应用有效沟通对心梗患者进行护理后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的满意度,缓解患者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明显改善患者睡眠情况,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心梗患者在运用了有效沟通后,不仅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而且提高了患者的睡眠质量和稳定患者心理状态,促进疾病的康复,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作者:王晓玲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支架术并发症临床防治措施.方法:40例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支架术患者出现并发症及处理情况.结果 40例中,其中急性和亚急性血栓形成1例、穿刺部位出血3例、分支闭塞1例、支架脱载1例、支架扩张不完全l例.结论 术前做好防范准备,术中及时识别危险性且发现并发症,并及时合理处理并发症,将减少引起的严重后果.
作者:陈晓春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探析护理干预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蓝光照射治疗的依从性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于2015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380例足月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均进行蓝光照射治疗,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9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胆红素指数、退黄时间、依从性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治疗2d后和治疗5d后的胆红素指数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退黄时间短于对照组,观察组的依从率91.1%高于对照组66.8%,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11.6%低于对照组71.6%,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蓝光照射治疗期间给于实施护理干预可提高患儿依从性,减少不良反应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琼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分析慢性支气管炎采用盐酸氨溴索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在本次研究中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78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编号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分别给予基础治疗和盐酸氨溴索进行治疗,对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在本次研究中对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实践证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9.2%,治疗组的治疗优势明显高于对照组,对对照组和治疗组的不良反应率情况进行分析,治疗组不良反应率5.1%,对照组不良反应率为10.2%,治疗组的不良反应率低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给予盐酸氨溴索进行治疗,其效果明显,不良反应少,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提升,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韩海燕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探析集束化护理策略在预防静脉输注胺碘酮所致静脉炎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我院收治的120例进行静脉输注胺碘酮治疗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给予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60例实施集束化护理策略,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发生静脉炎的主要原因是药物因素和药物浓度因素,对照组发生静脉炎的主要原因是药物因素和静脉选择不当,两组患者静脉选择不当发生率对比差异较大,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静脉炎发生率11.7%低于对照组66.7%,差异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静脉输注胺碘酮治疗过程中应用集束化护理策略效果显著,可有效预防静脉炎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丘芸燕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利用阴道镜下宫颈活检对宫颈上皮内瘤变进行诊断,判断阴道镜下宫颈活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5年1月~2017年1月之间在我院行妇科门诊阴道镜下行宫颈活检诊断为CIN的患者160例,这些患者短期内行宫颈锥切术、宫颈电刀环切术、子宫全切术,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60例患者阴道镜下宫颈活检结果与终病理结果比较完全符合120例(75%),终诊断为宫颈浸润癌的有5例,漏诊率是3%.结论 应充分重视对宫颈疾病的早期筛查,在宫颈上皮内瘤变中合理应用阴道镜下活检,可以提供准确活检部位,促进活检阳性率提升,减少漏诊、误诊率,虽然阴道镜下宫颈活检有漏诊的可能,但是仍然是一种创伤小、可靠性高的CIN诊断手段,值得引起大家的重视.
作者:廖桂芳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综合康复护理在脑卒中后遗症患者中的效果.方法 对我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80例脑卒中后遗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康复护理方法将这些患者分为综合康复护理组(n=40)和常规康复护理组(n=40)两组,对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FMA评分、MBI评分、临床疗效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综合康复护理组患者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常规康复护理组(P<0.05),FMA评分、MBI评分均显著高于常规康复护理组(P<0.05),总有效率75.0%(30/40)显著高于常规康复护理组62.5%(25/40)(P<0.05).结论 综合康复护理在脑卒中后遗症患者中的效果较常规康复护理好.
作者:林晓环 刊期: 2017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