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美霞;唐丽敏;林明凤;沈贵州
目的 探讨硫酸镁联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妊娠高血压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0例妊娠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硫酸镁联合笨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对照组给予硫酸镁治疗,治疗结束后评价两组的治疗总有效率、血压控制情况以及妊娠结局.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88.9%,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5.6%,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舒张压、收缩压、血流动力学等指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各项指标均好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的剖腹产率与新生儿不良结局发生率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硫酸镁联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妊娠高血压的疗效显著,能有效控制患者的血压水平,显著改善其血流情况与妊娠结局,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作者:刘黔缨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氯吡格雷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临床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2月-2017年2月78例冠心痛心绞痛患者,按照就诊顺序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予以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氯吡格雷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心电图改善情况、血小板聚集率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小板聚集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心绞痛频率、心电图缺血时间、心电图缺血次数与对照组比较均明显减少(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氯吡格雷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具有明显应用效果,可改善血小板聚集性,缓解心绞痛发作,减少不良反应,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郭挺;陈叶华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对预防小儿感染轮状病毒肠炎的护理干预措施进行阐述,并对临床护理效果进行总结.方法 选取2015年9月~2017年3月收治的40例轮状病毒患儿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基础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跟踪观察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出院时间、家属对疾病知识的掌握情况,并就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结果 观察组患儿的护理有效率为95%,对照组80%,观察组患儿护理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大便情况恢复正常时间、住院时间和家长疾病知识掌握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为90%,对照组为75%,观察组满意度较高(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需注意院内感染轮状病毒肠炎小儿的护理干预工作,临床研究表明护理效果较好,减少住院天数和住院费用,家属满意度较高,具有推广价值.
作者:邓小玲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分析慢性支气管炎采用盐酸氨溴索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在本次研究中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78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编号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分别给予基础治疗和盐酸氨溴索进行治疗,对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在本次研究中对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实践证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9.2%,治疗组的治疗优势明显高于对照组,对对照组和治疗组的不良反应率情况进行分析,治疗组不良反应率5.1%,对照组不良反应率为10.2%,治疗组的不良反应率低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给予盐酸氨溴索进行治疗,其效果明显,不良反应少,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提升,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韩海燕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分析原发性高血压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月到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18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9例患者,实验组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对照组采用西医疗法,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舒张压、收缩压、治疗有效率等指标,同时观察患者的肾功能情况.结果 实验组总有效率98.2%,显著高于对照组91.7%,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尿素、血肌酐、血清胱抑素C的水平均有所下降,实验组下降的更为明显,且实验组的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相比与单纯的西药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更好,有利于患者的恢复和身体健康,值得临床进行推广和应用.
作者:张建顺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对16排螺旋CT诊断肺动脉血栓的效果进行分析与探讨,期待能为肺动脉血栓的诊断提供更多帮助.方法 选取2014年5月的30名疑似为肺动脉血栓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对其进行16排螺旋CT诊断,后再与手术病理的终诊断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16排螺旋CT在诊断肺动脉血栓上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度非常高,其中,灵敏度达到95.8%,特异度达到83.3%,阳性预测值达到95.8%,阴性预测值达到83.3%,准确度达到93.3%;16排螺旋CT还检测出肺动脉受累分支为621支,其中,肺动脉分段为一级的占据10.8%,肺动脉分段为二级的占据20.3%,肺动脉分段为三级的占据8.5%,肺动脉分段为四级的占据60.4%;此外,16排螺旋CT诊断肺动脉栓塞有168支,中央型占据49.4%,偏心型占据28%,闭塞型占据22.6%;另外,进行头-足侧方位检测小组的SD低于进行足-头侧方位小组,且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上的意义,而两组患者的SNR、CNR几乎差不多,数据对比并没有统计学上的意义.结论 16排螺旋CT在对肺动脉血栓进行诊断时,具有快速、灵活、准确度高等等优点,在诊断肺动脉血栓上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卢志红;廖云云;朱雪燕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应用护理干预改善脑梗死患者心理社会适应状况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收治的患有脑梗死的患者64例,按随机数字表的方法,将这64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各32例.并分别对这64例患者进行护理,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针对性护理.护理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的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与护理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的评分以及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均有明显地提高,两组数据结果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主要表现为对患者进行针对性护理的观察组的患者有更加明显地效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对比结果差异在统计学上具有意义(P<0.05).结论 对患者针对性的护理能够明显提高患者的心理适应状况和生活质量,安全可靠且有效,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以及推广.
作者:章美霞;唐丽敏;林明凤;沈贵州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及分析高血压患者糖化血红蛋白与微量白蛋白尿的相关性.方法 本研究对象为90例高血压患者,以血压水平作为依据,分成高血压1级组、高血压2级组、高血压3级组,三组的病例数均为30例.对于全部的病例均展开TC、TG、LDL-C、HDL-C、hs-CRP、Scr、BUN、HbAlc、UAIb、WHR、BMI几项指标的检测,同时进行统计是否存在糖尿病、冠心病病史、吸烟、饮酒等情况.结果 比较UAIb以及hs-CRP、HbAlc,同高血压l组、2组相比较,3组显著升高,P<0.05;hs-CRP同UAIb以及HbAlc具有正相关联性,UAIb跟HbAlc之间具有正相关联性;通过实施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构成微量白蛋白尿的独立危险因素具有Scr、HbAIc.结语 对于高血压患者而言,UAIb、hs-CRP以及HbAIc具有互为相关的联系.
作者:陈芳;蒋金全;楼丽娜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分析冠心痛心绞痛患者应用综合护理对改善其不良情绪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冠心病心绞痛112例患者列为研究对象,以随机分配原则将其全部患者均为为两组(56例/组);于治疗期间实施常规护理设定为对照组,治疗期间予以综合护理设定为观察组;统计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的焦虑情绪、精神抑郁等不良情绪评分情况,并采用满意度答卷调查两组护理满意度.结果 经研究发现,观察组患者经护理后其焦虑情绪、精神抑郁评分分别为(31.8±3.1)分、(27.3±5.6)分显著优于对照组的(34.6±5.4)分、(32.4±8.9)分,经分析差异显著,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效果显著,不仅可改善其不良情绪,还可提高患者对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薛美芳;曹建芬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对比分析高血压患者ST段缺血样改变常规心电图(ECG)与动态心电图(DCG)表现.方法 本次研究选择了在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阶段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00例,100例患者分别行常规心电图检查和动态心电图检查.结果 动态心电图ST段缺血样改变阳性率明显高于常规心电图,二者比较差异显著.随着高血压分级的升高,动态心电图和常规心电图检查对患者的ST段缺血样改变检出率也随之升高,差异均显著;但动态心电图对各个高血压分级的ST段缺血样改变检出率均显著高于常规心电图.16例常规心电图确诊为ST段缺血样改变的患者,进行动态心电图监测时发现ST段下移幅度>常规心电图显示的结果,且呈持续性改变.结论 与常规心电图检查相比,动态心电图检查是目前判断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早期ST段缺血样改变比较敏感又安全的方法.
作者:吴丽华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评价吲达帕胺联合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HT)合并冠心病(CHD)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入2015年3月~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HT并CHD患者9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8例,其中对照组予以氨氯地平治疗,观察组采用吲达帕胺+氨氯地平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DBP、SBP、TC、TG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降压总有效率(95.83%)和心绞痛改善总有效率(85.42%)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吲达帕胺与氨氯地平联合应用可有效控制HT并CHD患者的血压、血脂水平,改善心绞痛症状,安全性高.
作者:曹广丽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尿酸水平动态变化与血浆B型脑钠肽(BNP)、心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9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慢性心力衰竭组)和5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对照组)为研究对象.比较两组研究对象血清尿酸及血浆BNP水平、同时比较不同心功能分级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尿酸和血浆BNP水平,并比较心功能改善后血清尿酸和血浆BNP水平,分析血清尿酸水平与血浆BNP及心功能的相关性.结果 慢性心力衰竭组患者血清尿酸和血BNP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不同心功能分级患者血清尿酸、血浆BNP水平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并且随着心功能的改善而下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尿酸水平与心功能分级、血浆BNP水平呈正相关.结论 血清尿酸水平升高与心脏功能有一定的相关性,其升高程度越大提示心功能越差,可以较好地反映心功能受损的严重程度.
作者:罗廷福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对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在治疗高血压并高血脂患者上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选择在2015年10月~2016年11月年间来我医院进行治疗的110例高血压并高血脂患者,利用随机分组别的方式将患者分为随机的两组,例数均为55例,对照组利用氨氯地平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利用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方法进行治疗.对比两组血脂及血压水平.结果 通过不同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后,观察组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以及舒张压、收缩压分别为(3.47±0.53)mmol/L、(1.75±0.45)mmol/L、(5.42±0.36)mmol/[、(79.30±6.00)mmHg、(122.60±4.00)mmHg与对照组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4.60±0.60)mmol/L、甘油三酯(2.56±0.37)mmol/L、总胆固醇(6.75±0.35)mmol/L以及舒张压(94.20±2.00)mmHg、收缩压(146.30±3.00)mmHg相比明显降低;观察组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明显比对照组得高,在统计学上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采用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高血压并高血脂患者时治疗作用更显著,可以有效地对患者血脂及其血压水平进行改善.
作者:谭传辉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对无创呼吸机通气在恙虫病并发呼吸衰竭治疗应用的研究.方法 将2010年3月~2016年9月的38例恙虫病并发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19例.对照组应用恙虫病并发呼吸衰竭的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应用无创呼吸机进行辅助治疗,对比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观察第1、2、5、10天两组的血液酸碱度(pH)、动脉血氧分压(PaO2)及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水平,并进行对比.比较对照组与观察组的住院时间、医疗支出及半年内再住院次数.所得数据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血液酸碱度(pH)、动脉血氧分压(PaO2)及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水平,采用(x±s)表示,采用t检验,住院时间、医疗支出及半年内再住院次数以x2检验.结果 恙虫病并发呼吸衰竭患者常并发多脏器功能受损,死亡率高,应用无创呼吸机治疗后,患者喘息、胸闷、呼吸困难、夜眠等临床症状较前明显改善,因呼吸衰竭急性加重需要住院的次数及住院天数明显减少,应用无创呼吸机6个月及12个月时的动脉血气提示PaCO2、PaO2较未用无创呼吸机时有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时间、半年内再住院次数有统计学意义(P<0.05),医疗支出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无创呼吸机治疗恙虫病并发呼吸衰竭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通气功能,对于临床推广和应用有重要意义.
作者:刘宝英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社区护理干预对缓解期慢性肺心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采取投掷硬币法将88例缓解期慢性肺心痛患者随机分成A组(社区护理干预)与B组(常规护理干预),属于2015年6月1日至2016年5月31日,44例/组.比较出院后六个月的睡眠质量及生活质量.结果 出院后六个月,A组患者睡眠质量、生活质量均较B组更佳(P<0.05).结论 社区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缓解期慢性肺心痛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林丽真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AMI)的连续心率减速力(DRs)的变化以及其心率变异性指标如心率变异性总标准差(SDNN)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与探讨.方法 选取自2015年7月至2016年9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73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健康体检者73例作为对照组,予以两组患者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对两组患者包括DR2、DR4、DRs的DRs值和心率变异性指标进行分别测定,以DRs值的大小为依据评定两组患者的DRs值等级,其中包括高危、中危、低危;比较两组当中高危患者所占总体数量的比例,并对观察组DRs值和SDNN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DR4与DR8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SDNN值明显比对照组患者低;观察组中判定为中高危的患者共30例,占总体数量的41.10%,对照组中判定为中高危的患者共2例,占总体数量的2.74%,观察组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经分析发现DR2、DR4、及DR8与SDNN均呈正相关,以上数据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Rs值可定量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迷走神经张力进行评估,并且其与患者SDNN呈正相关,DRs或可作为一项新指标在临床方面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猝死风险进行预测.
作者:谢思欣;江惠琼;庄丽红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综合康复护理在脑卒中后遗症患者中的效果.方法 对我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80例脑卒中后遗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康复护理方法将这些患者分为综合康复护理组(n=40)和常规康复护理组(n=40)两组,对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FMA评分、MBI评分、临床疗效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综合康复护理组患者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常规康复护理组(P<0.05),FMA评分、MBI评分均显著高于常规康复护理组(P<0.05),总有效率75.0%(30/40)显著高于常规康复护理组62.5%(25/40)(P<0.05).结论 综合康复护理在脑卒中后遗症患者中的效果较常规康复护理好.
作者:林晓环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评价为老年高血压患者实施个性化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在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期间选择110例高血压疾病老年患者纳入研究,按照随机方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干预组接受个性化护理,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的血压情况、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护理6个月后的生活质量水平.结果 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血压均下降,干预组下降更加明显,两组对比可见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组患者发生脑卒中、心梗等并发症的几率与对照组比较存在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SF-36生活质量量表结果显示干预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老年高血压患者接受个性化护理干预效果良好,对于保证老年患者健康,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均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俞春燕 刊期: 2017年第08期
情景教学法不但可以提升学生们的学习热情,还可以帮助他们树立积极的学习理念,本文主要分析了高血压健康教育当中,情景教学法的使用情况,介绍了高血压健康教学过程中情景教学的具体实施过程,并给出了相关的建议,希望可以促进高血压健康教学的顺利开展.
作者:胡欢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对术中限制性输血和开放性输血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分析.方法 选取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在我院实施大中型手术的150例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根据硬币法分为限制组(75例)和开放组(75例),限制组患者在术中限制输血量,开放组患者在术中开放输血量,对两组患者的基础情况、输血不良反应、并发症及死亡发生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①限制组患者的输血总量、人均输血量明显低于开放组患者,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麻醉时间、手术时间、麻醉苏醒时间及术后拆线时间比较没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0.05).②限制组患者输血不良反应、并发症及死亡情况发生率明显低于开放组患者,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中限制性输血有效的减少了患者的输血总量及人均输血量,有效的降低了患者输血不良反应、并发症及死亡情况发生率,避免了浪费血资源,值得在临床中广泛推广和使用.
作者:涂彩琼 刊期: 2017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