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如何加强手术室护理工作

肖媛媛

关键词:手术, 护理, 工作
摘要:目的:加强手术护理工作,能够做好术前、后工作,提高手术的治愈率,帮助患者获得更好的恢复.方法:主要就是研究我院2017年04月至2018年04月在医院内收治做手术的患者,收治病人为三十例,而随后就分成为两个不同的小组,然后将这部分病人分成为观察组、实验组,每组十五人,观察组在治疗上则采用传统方式来治疗,而实验组则采取在传统治疗方法为基础的前提下,辅以额外的护理治疗.结果:观察组的小组成员,术后恢复情况要比实验组恢复慢两天至三天.证明了采用传统护理的基础上辅以额外的治疗,那么能够提高手术康复率.
健康前沿杂志相关文献
  •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护理观察

    目的:对短暂性脑缺血的临床护理进行研究和探讨.方法:对2012年1月-2018年1月在本院接受短暂性脑缺血治疗的110位病人进行认真的观察,并通过精心的临床护理帮助病人预防并发症的发生.结果:在110位病人中,有64位病人经过治疗痊愈,有46位病人病情得到缓解.结论:对短暂性脑缺血病人的病情进行仔细的观察,并为病人提供精心的护理,能够让病人的并发症情况发生几率降低,让治愈率得到提升,能够让病人的康复更快.

    作者:马萌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血浆NT-proBNP联合肺顺应性检测在AECOPD患者脱机拔管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血浆NT-proBNP联合肺顺应性对AECOPD(对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脱机拔管预后的临床研究.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3~2018年3月90例AECOPD患者临床资料;根据血浆NT-proBNP(A1,A2)、肺顺应性(B1,B2)、血浆NT-proBNP联合肺顺应性(C1,C2)是否异常分别进行分组;其中A1为NT-proBNP正常,A2为异常;B1为肺顺应性正常,B2为肺顺应性异常;C1为NT-proBNP联合肺顺应性正常,C2为异常.比较各组患者脱机拔管的预后.结果 A2、B2、C2组患者肺功能指标分别明显低于A1、B1、C1组(P<0.05),而A2、B2、C2组患者心功能指标分别明高低于A1、B1、C1组(P<0.05);A2、B2、C2组患者预后分别明显没有A1、B1、C1好(P<0.05);A2组与B2组预后无明显差异(P>0.05),C2组预后明显低于A2、B2组(P<0.05).NT-proBNP联合肺顺应性在评估AECOPD患者是否适合撤机拔管的灵敏度与特异性明显高于单一指标检测.结论 血浆NT-proBNP联合肺顺应性能够更准确的评估AECOPD患者是否适合脱机拔管,减少了对患者不必要的损伤.

    作者:王芳;张萍;韩娟;马佳佳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前置胎盘剖宫产产后出血采用欣母沛联合球囊填塞治疗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前置胎盘剖宫产产后出血采用欣母沛联合球囊填塞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6年3月-2018年3月在我院进行剖宫产分娩的68例前置胎盘产妇作为本次研究对象,以计算机表法为依据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即使用欣母沛治疗的参照组(n=34),以及使用欣母沛联合球囊填塞治疗的研究组(n=34),比较两组止血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探讨前置胎盘剖宫产产后出血采用欣母沛联合球囊填塞治疗临床效果.结果:两组结果进行对比后,研究组呈现结果更优,且终检验结局P<0.05,具有探讨分析价值.结论:应用欣母沛联合球囊填塞治疗前置胎盘剖宫产产后出血,可有效提升临床效果,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阮湘黔;冉淑容;金志丽;杨志英;常静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桡动脉采血进针角度的比较

    目的 比较不同采血进针角度在桡动脉采血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旨在寻找佳采血穿刺方式.方法 选取2017年5月~2018年4月在我院采取桡动脉穿刺采血的50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对照组(250例)和研究组(250例),研究组选取进针角度与皮肤呈90°的进针方式进行采血,对照组选取进针角度与皮肤呈(30~45)°的进针方式进行采血,并比较不同组穿刺成功率、患者疼痛程度、局部瘀斑淤血发生率以及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一次穿刺成功率分别为90.4%和80.0%,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患者进针时疼痛NR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局部瘀斑瘀血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垂直进针法具有穿刺成功率高、疼痛程度轻、局部瘀斑瘀血率少以及满意度高等特点.

    作者:王安祥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如何加强手术室护理工作

    目的:加强手术护理工作,能够做好术前、后工作,提高手术的治愈率,帮助患者获得更好的恢复.方法:主要就是研究我院2017年04月至2018年04月在医院内收治做手术的患者,收治病人为三十例,而随后就分成为两个不同的小组,然后将这部分病人分成为观察组、实验组,每组十五人,观察组在治疗上则采用传统方式来治疗,而实验组则采取在传统治疗方法为基础的前提下,辅以额外的护理治疗.结果:观察组的小组成员,术后恢复情况要比实验组恢复慢两天至三天.证明了采用传统护理的基础上辅以额外的治疗,那么能够提高手术康复率.

    作者:肖媛媛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肝硬化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精准微创治疗的临床观察

    目的 精准微创治疗首先对病人胃镜检查判定出血是食道、还是胃底静脉曲张所致.然后做CT门脉成像,确定静脉曲张的入口及出口.治疗时胃镜下组织胶注射先从入口逐渐向出口注射,达到精准硬化治疗的目的.结果有效率对照组30例,有效率为66.67%;治疗组31例,有效率83.87%,两者有显著差别,p值﹤0.05.拔针后再出血率,对照组70%,治疗组6.45%,p值﹤0.05.结论采用精准硬化治疗后,明显的提高了临床有效率,避免了拔针后出血、移位栓塞的发生及减少了治疗的次数;尤其是急性出血的患者可以起到立即止血的疗效,是有效的急救措施之一.

    作者:翟亚娟;禹晶;杜爱平;张利伟;张巍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康复效果的影响

    目的:观察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接收的7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并按照是否给予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36例:常规康复护理干预)与实验组(36例: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术后康复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4周腰椎功能术后恢复优良率为,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JOA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患者给予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可有效促进个体腰椎功能的恢复.

    作者:赵艳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胃肠道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的快速康复外科护理

    目的 研究胃肠道手术患者围手术期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9月至2017年5月份收治的360例胃肠道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80例,对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实验组采取快速康复外科(FTS)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伤口愈合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进食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 两组患者在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的下床活动时间、进食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和伤口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术后喉咙疼痛、恶心呕吐等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吻合口瘘、切口感染、肺部感染和腹部肿胀等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胃肠道手术患者围手术期开展快速康复外科护理,能够大限度的降低术后并发症并加速康复,具有可行性和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潘秀娟;尚晓英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脑出血临床护理体会

    目的 探究临床护理在脑出血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抽取2018年1月~4月我科室诊治的120例脑出血患者资料,以均衡原则为基准,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施以临床护理与常规护理,评估2组护理满意状况、住院状况、FIM、Fugl-Meyer评分.结果 2组相较而言,观察组护理满意状况较佳(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较短、医疗费用及并发症较少(p﹤0.05);观察组FIM、Fugl-Meyer评分较佳(p﹤0.05).结论 在脑出血患者治疗中施以临床护理模式,可以显著缓提升护理满意状况,缩短住院及治疗时长、节省治疗费用,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独立运动肌体等功能,临床效果非常明显,因此,可以广泛实践与应用.

    作者:王玉芹;王洋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安全护理管理干预对肾内科老年患者的影响

    随着我国医学的发展,疾病治疗方法也取得了很大进步.目的:探讨肾内科老年患者的安全护理管理策略和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 ~2017年1月在医院肾脏内科进行治疗的100名高龄患者,运用随机分组的办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患者5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安全护理,护理结束后,以调查问卷的形式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肾内科老年患者进行安全护理,可以有效防范护理风险事件发生,提高患者护理安全质量和护理满意度,为患者提供更加舒适、更加和谐的治疗环境.

    作者:刘靖靖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养脾补肾汤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脾肾两虚型的疗效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肾病综合征脾肾两虚型患者采用观察养脾补肾汤治疗的效果.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86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脾肾两虚型患者随机分为参照组和实验组,给予参照组西医治疗,给予实验组养脾补肾汤治疗.将两种疗法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 参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74.42%)低于实验组(93.02%),P<0.05.参照组的肾功能指标改善情况不如实验组,且明显症状积分降低程度低于实验组,P<0.05.结论 在原发性肾病综合征脾肾两虚型患者的治疗中,养脾补肾汤的治疗效果较为显著,对患者肾功能的改善作用较明显,推广价值高.

    作者:周荣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改良式无菌敷贴在精神病患者静脉留置针固定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改良式无菌敷贴在静脉输液留置针中的固定效果.方法 选择静脉输液治疗的精神病患者6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使用无菌敷贴和弹性绷带固定留置针,观察组使用改良式无菌敷贴和弹性绷带固定留置针.对两种方法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留置针使用时间长于对照组(P<0.01).结论 使用改良式无菌敷贴固定留置针效果好,操作方便,可有效延长留置针的固定时间.

    作者:蒋艳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探究循证护理在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中的临床实用价值

    目的:对循证护理在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中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方法:以2016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产科进行分娩的18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90例产妇行常规护理,观察组90例产妇行循证护理,对比两组DVT发生率及生存质量.结果:观察组DVT发生率为2.2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2.22%(P<0.05).观察组生存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产妇产后实施循证护理,能够有效提高护理效果,降低DVT发生率,改善产妇的生存质量,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李倩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重度宫腔黏连分离术后应用球囊加透明质酸钠预防再黏连的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球囊加透明质酸钠在重度宫腔黏连分离术后预防再黏连的效果.方法:选取114例重度宫腔黏连患者进行研究,均接受分离术治疗,并随机分为2组采用不同的方法预防再黏连,每组57例;对照组单纯应用球囊,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加用透明质酸钠,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再黏连的发生情况.结果:经比较,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87.72%)高于对照组(73.68%),再黏连的发生率(17.54%)低于对照组(29.82%),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度宫腔黏连行分离术后,运用球囊加透明纸酸钠可有效预防再黏连的发生,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章璋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论现代生物技术与人类健康

    目前生物技术在时代进步的背景下逐渐发展起来,在农业、医药等诸多的领域发展起来,逐渐深入到生活和生产的各个方面,可以看出这些领域直接关系到人类健康的诸多问题,同时也是有着诸多方面是公众本身就关注的问题.文章是结合在高中阶段的学习,对现代生物技术展开分析和学习,并探讨当下一些比较热门的技术领域,这些技术都是与人类健康有着诸多方面的关系,同时也是未来引起人们对该领域的关注,促进生物技术在提升健康方面的作用价值发挥.

    作者:朱芷莹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早期康复对手外伤手部功能恢复的影响

    目的:研究早期康复对手外伤手部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通过选取50例在我院进行手外伤治疗的患者,将其分为早期康复训练组以及对照组,每组25例,分别通过早期康复训练以及中晚期康复训练对其手功能的恢复效果进行观察与分析,利用统计学分析找出二者之间的差距;结果:早期训练组在治疗前的TAM为51.09±19.02,治疗后的TAM为195.31±26.78,对照组在治疗前的TAM为51.12±18.85,治疗后的TAM为51.12±18.85.

    作者:徐芳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重症胸外伤患者ICU的呼吸道护理分析

    目的:分析重症胸外伤患者ICU的呼吸道护理效果.方法:选择我院ICU收治的76例重症胸外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ICU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呼吸道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与护理满意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重症胸外伤患者进行ICU呼吸道护理能够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临床护理质量与患者满意度,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孙萍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肠内和肠外营养对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后恢复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对早期肠内营养以及全肠外营养对于胃肠道肿瘤根治手术后,病人恢复的情况以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进行研究和探讨.方法:对2016年1月-2017年1月在本院接受胃肠道肿瘤治疗的80位病人进行研究,并按照入院单双号的随机分配方式,为所有病人进行划分,并利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与肠外营养支持划分为肠内营养组和肠外营养组.利用统计学软件对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的几率进行分析,并对手术前、手术后的血免疫指标和住院的时间、费用等进行数据的采集,P<0.05则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两组病人的手术前各项指标差异不大,手术后第一天,两组病人的ALB、ALT、AST等指标比手术前要高,PA、TP指标比手术前低,HB变化不大.手术后第天,肠内营养指标情况回复正常,肠内营养组病人的血清比场外营养组高,术后的不良反应也较低.结论:早期肠内营养对病人血清功能以及免疫力的恢复速度更快,效果更好.

    作者:范现英;刘晓晴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超声雾化吸入治疗小儿肺炎的临床护理干预分析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采取超声雾化吸入过程中的临床护理干预效果.方法:研究对象取我院66例2017年5月5日至2018年6月3日的肺炎患儿,采取动态随机分组将其均分为两组.所有患儿均行超声雾化吸入治疗,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予以观察组临床护理干预.观察两组症状缓解情况及家长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喘憋、发热、肺部啰音缓解时间分别为(2.79±0.45)d、(3.02±0.39)d、(5.76±0.83)d,较对照组更低,P<0.05;观察组家长满意度为100.00%,相比对照组指标更高,P<0.05.结论:超声雾化吸入治疗小儿肺炎过程中,临床护理干预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唐琳莉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临床护理路径在甲状腺瘤手术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 研究临床护理路径在甲状腺瘤手术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90例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甲状腺瘤患者,按照护理方式的差异分两组,接受常规护理的为对照组,接受临床护理路径的患者则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及并发症.结果 察组的临床护理效果优于对照组,而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22.22%)高于观察组(6.67%).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护理路径在甲状腺瘤手术患者护理中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应用价值高,值得推广.

    作者:周雅姣 刊期: 2018年第10期

健康前沿杂志

健康前沿杂志

主管:甘肃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甘肃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