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万里
目的 探讨老年高龄患者植入永久起搏器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接受心脏永久起搏器植入治疗的125例患者,分为高龄组与非高龄组,比较分析其基线资料、起搏器适应征、起搏电极参数、并发症情况.结果 125例患者分为高龄组31例和非高龄组94例.基线资料比较提示高龄组冠心病患病率明显高于非高龄组.在起搏器适应征和起搏电极参数方面高龄组与非高龄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高龄组发生1例起搏器相关并发症,非高龄组发生4例并发症,两组无差别.结论 老年高龄患者植入心脏永久起搏器是安全有效的.
作者:李柯蓓;盛宇峰;任骋;孙静煜;钱雪松 刊期: 2017年第10期
血压的水平与人们的身体健康有着密切的联系,血压的过高和过低都会对人体有害,目前我国高血压的发病率在不断的上升,严重威胁了人们的身体健康.有大量研究表明,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血压的升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还有研究表示在血压开始升高之前十年或者更长的时间,人体都会具有多种伴发病及慢性疾病.这些疾病较为隐匿,会被人们所忽略,所以要通过仔细的排查.基于此,本文就高血压及伴发病的部分相关性研究进行综述.
作者:甘灵玲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对15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急诊急救护理进行讨论和分析.方法 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在我院急诊抢救的心肌梗塞患者156例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将这156例患者随机的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均为78例,其中对照组的78例患者采取一般的入院常规护理,观察组在一般护理的基础上采取急救护理措施进行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以及护理的效果.结果 观察组采取急救护理措施进行干预之后,对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更加满意,护理效果也得到了提高,与对照组的患者行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急性心肌梗塞的患者,在急诊抢救护理过程中实施急救护理干预更有利于患者的康复,提高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有利于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效果.
作者:王珊;孙秀芳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研究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的疗效.方法 本次研究选取的研究对象为2015年2月1日~2016年1月31日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冠心病患者,将80例患者按照奇偶数原则分为对照组40例(阿托伐他汀)和观察组40例(瑞舒伐他汀).将两组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疗效、血脂水平、心功能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冠心痛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95.00%)、治疗6个月和治疗12个月后的TC、TG、LDL-C、HDL-C等血脂水平以及hs-CRP(3.49±1.05mg/L)、LVEF(45.31±3.82%)、FMD(9.38±1.22%)等心功能水平均比对照组更优(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比较数据相近(P>0.05).结论 瑞舒伐他汀在治疗冠心病上比阿托伐他汀更加安全有效,有利于患者血脂水平和心功能的改善.
作者:李菊兰;阙海燕;赵志斌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脑出血患者的中医针灸配合康复理疗治疗效果,观察两组患者的预后.方法 将我院2014年9月~2016年9月期间收治的112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中医针灸配合康复理疗)和对照组(常规治疗和护理)各56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和恢复效果.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的生活活动能力、运动功能以及神经功能均得到显著恢复;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肢体运动功能(Fugl-Meyer)评分以及治疗有效率相对更高,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评分相对更低,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出血患者的中医针灸配合康复理疗治疗效果十分显著,能够帮助患者更快、更好的恢复健康,提高其生存质量.
作者:李智杰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探究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急性重症心力衰竭的护理.方法 针对40例急性重症心力衰竭患者实施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并配合常规护理(对照组),针对另外40例急性重症心力衰竭患者实施无创正压通气6治疗,并配合综合护理(观察组),观察患者临床情况,入选患者均为我院2015年3月到2017年1月间收治.结果 比较两组有效率可见,观察组患者明显较高,比较两组护理满意率,明显可见观察组患者较高,其中观察组满意率为92.5%,对照组满意率为67.5%,P<0.05则说明差异明显.结论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急性重症心力衰竭,能够帮助患者得到较好的恢复,同时在针对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能够提高患者治疗的有效率,促进患者及时恢复,因此值得临床借鉴.
作者:何招妹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分析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应用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选出我院的92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按照不同护理方法将其分成常规组与综合组各46例,常规组应用常规护理,综合组应用综合护理干预,对比其护理效果.结果 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的心功能指标,综合组的6min步行距离、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经均优于常规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常规组的护理满意度是89.1%,综合组是97.8%,综合组高于常规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应用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满意,有助于改善心功能指标,且能提升护理满意度,可推荐实行.
作者:熊菊华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结合药物治疗在PICC置管皮肤过敏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收集2014年1月-2017年1月三年内102例在我院行PICC置管并并发皮肤过敏的患者,并按照具体护理方案将入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每个研究组内均设置了51例患者.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PICC置管护理干预,并给予对症处理,观察组患者给予婴宝护肤膏治疗,同时联合心理护理、强化过敏皮肤部位护理、加强生活指导等临床护理干预.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皮肤过敏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干预后的HAMA评分和HAMD评分均有所改善,但观察组患者以上两项值的改善差值均显著大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ICC置管使用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以上各项比较组间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护理干预结合药物治疗能够显著提高PICC置管皮肤过敏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且对于改善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还能够帮助患者有效维持PICC置管治疗,从而显著提高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
作者:李玉娟;韦翠花;阮奶玲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分析在妊娠期出现短P-R间期的发生率,并进一步探讨其产生的机制和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在我院做心电图检查的健康女性25507例,包括妊娠女性17440例,及同年龄段非妊娠女性8067例,分析两组短P-R间期的发生率.妊娠期女性再分为3组(妊娠早期组1425例,妊娠中期组15148例和妊娠晚期组867例),分别对各组短P-R间期的发生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妊娠组短P-R间期占5.63%(982/17440),健康非妊娠组短P-R间期占2.68%(216/785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2.36,P<0.001);妊娠早期组短P-R间期占3.02%(43/1425),妊娠中期组短P-R间期占5.83%,(883/15148),妊娠晚期组短P-R间期占6.46%(56/867);妊娠早期组稍高于非妊娠组,差异无显著意义(x2=0.53,P--0.47);妊娠中期组高于妊娠早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9.2,P<0.001);妊娠晚期组略高于妊娠中期组,差异无显著意义(x2=0.59,P=0.44).结论 妊娠期短P-R间期发生率明显高于健康非妊娠期;随着孕周增加,短P-R间期发生率有所提高.
作者:林迎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出院后延续护理在原发性高血压疾病患者临床治疗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以我院在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55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双盲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27例,对照组28例,研究组在患者出院后采用延续护理进行干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出院健康宣教,比较两组患者出院后的血压控制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治疗依从性.结果 研究组患者血压控制优良率(92.59%)明显高于对照组(67.86%),研究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11.11%)明显低于对照组(35.71%),研究组患者治疗依从性明显优于对照组,且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出院后对其实施延续护理能有效提高血压控制效果,还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疗依从性.
作者:陆爱红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中药泡洗结合针灸推拿和康复训练对脑梗塞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作用.方法 该临床研究所选的脑梗塞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的就诊时间为2016年5月至2017年4月,共计纳入80例,按研究要求设置两组,即康复组(n=40)和对照组(n=40).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神经内科治疗,主要包括控制血压、控制血糖、调节血脂、防止血小板聚集、营养神经等,康复组患者额外给予中药泡洗、针灸推拿及康复训练进行治疗.结果 康复组患者治疗前的VAS、FMA和HAD评分,与对照组相当,P>0.05组间比较差异不具有显著性;治疗后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FMA评分高于对照组,HAD评分低于对照组,以上均P<0.05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康复组患者治疗后的躯体功能、健康状况、情感角色、社会功能等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结论 中药泡洗结合针灸推拿和康复训练治疗脑梗塞后肩手综合征患者,可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程度、提升患者患肢功能、改善患者不良情绪,从而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何志雄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磷酸肌酸钠与能量合剂联合治疗小儿心肌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在医院2015年9月到2016年9月期间诊治的心肌炎患儿中抽取144例作研究对象,并按照随机抽签原则予以分组.对照组(n=72)单独应用能量合剂治疗,而研究组(n=72)则应用磷酸肌酸钠与能量合剂联合治疗方案,就2组患儿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的肌酸激酶同工酶水平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①治疗前,研究组和对照组患儿的肌酸激酶同工酶指标无统计学比较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肌酸激酶同工酶水平是(14.26±1.15)U/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62±2.43) U/L(P<0.0);②研究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是98.61%,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90.28%相比存在统计学比较差异(P<0.05).结论 磷酸肌酸钠与能量合剂联合治疗小儿心肌炎的临床效果确切,并能纠正其肌酸激酶同工酶指标,可借鉴.
作者:钟晓婷 刊期: 2017年第10期
横纹肌溶解综合征(rhabdomyolysis,RM)是指横纹肌细胞受损后细胞膜破坏,肌细胞内物质释放进入细胞外液和血循环中所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综合征.此病病因复杂,本文着重对横纹肌溶解症及并发急性肾损伤的病因、诊断及治疗方向进行综述,旨在与各位同仁探讨、交流.
作者:张师义;陈少伯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差错管理在血站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月-12月期间实施差错管理后我血站的8000份健康自愿者的献血样本作为研究组,选取2015年1月-12月期间未实施差错管理我血站的8000份健康自愿者的献血样本作为对照组.我血站从2016年正式开始引入差错管理实施血站质量管理,对比分析差错管理实施前后血站的差错事件发生率,以此来评价差错管理在血站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结果 研究组的差错事件发生率为0.10%(8/80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0.5%(40/8000),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差错管理的实施能够显著降低血站差错事件的发生率,从而显著提高血站的管理质量,为临床安全供血提供有力的保障.
作者:黄莉娜;谢丽鸯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桡动脉压迫止血器不同减压时间对经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患者的影响.方法 将400例应用TQ-A型动脉压迫止血器压迫止血的经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00例和对照组200例.观察组术后1小时松解1圈,后每隔0.5小时松解0.25圈,术后6小时候完全松解,对照组术后1小时松解1圈,后每隔1小时松解0.5圈,至术后6小时候完全松解,观察两组术后24小时内出血情况、止血时间及创口渗血、皮下血肿,肢体麻木、发绀、肿胀,桡动脉闭塞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 两组在出血情况及止血时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肢端肿胀、麻木、疼痛等方面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个月桡动脉闭塞方面观察组有下降趋势(P=-0.092).结论 应用TQ-A型动脉压迫止血器第1次减压时间提前至术后1小时,以后每隔1小时松解0.25圈的方法止血效果确切,并发症少,舒适度高.
作者:赖海清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疼痛护理在痔疮手术治疗中的应用观察.方法 择于我院2016年4月至2017年3月期间收治的72例接受痔疮手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平均分为两组,参考组和实验组,参考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干预基础上予以疼痛护理干预,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疼痛等级、护理满意度、治疗效果.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疼痛等级明显低于参考组,同时实验组患者的疼痛程度、护理满意度、治疗依从性、健康知识掌握程度均高于参考组,实验组肛管大静息压低于参考组,两组患者对比差异显著,符合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疼痛护理在痔疮手术治疗中的应用疗效显著,有利于缓解患者术后疼痛,提高护理满意度,提升临床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作者:颜梅烟;叶燕冰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对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效果进行探究.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2016年2月-2017年2月所收治的1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作为对照组,该组患者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并在治疗过程中对患者的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等进行记录;同期选取18倒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作为治疗组,予以该组患者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相联合的方式治疗,并将该组所记录的心绞痛发作情况同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以明确哪种治疗方式更为有效和安全.结果 经一段周期的药物治疗后,治疗组的心绞痛平均持续时间及发作次数分别为(6.63±1.25)s、(1.52±0.42)次,明显少于对照组的(16.34±7.13)s、(5.63±1.21)次,且治疗组中共有17例患者符合治疗有效的标准,总治疗有效率达94.44%,而对照组中共有14例患者符合治疗有效的标准,总治疗有效率为77.78%,组间对比差异存在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上采用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相联合的方式进行治疗的效果是十分显著的,可减轻患者在临床上承受心绞痛的痛苦度,有利于缩短患者康复进程、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等,可将这两种药物联合的治疗方式作为首选治疗方案.
作者:杨月梅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快速康复理念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麻醉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纳入本次临床研究的研究对象来自于2016年1月-12月期间来我院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进行治疗的患者,共纳入100例患者.患者入选后按照国际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共设置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组内均包含5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围术期处理方案,包括术前禁水6h、禁食12h,常规放置鼻胃管和导尿管,术中实施全身麻醉,观察组患者给予快速康复理念下的围术期麻醉管理.结果 观察组患者气腹成功时、手术进行15min时即手术完毕时的血糖水平和血清皮质醇水平,与麻醉前相比,均无较大的波动,比较差异均不具有显著性P<0.05;对照组患者气腹成功时、手术进行15min时即手术完毕时的血糖水平和血清皮质醇水平,与麻醉前相比均显著升高,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麻醉苏醒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短,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首次排气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短,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比对照组低,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基于快速康复理念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麻醉管理,能够有效减轻患者围术期的机体应激反应,从而显著缩短患者术后麻醉苏醒时间,并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术后快速康复.
作者:洪宝福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急性护理在慢性肺心病并发心衰患者中的应用体会.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5月-2016年12月收治的慢性肺心病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分别为观察组与对照组.给予对照组常规的护理,观察组在进行常规的护理基础之上,再辅助急性护理,观察两组的肺功能、生活质量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6MWD/FEVI/左室射血分数分别为(215.63±10.56)m、(65.21±3.56)%、(72.33±6.32)%较对照组(193.21±3.36)m、(45.62±3.21)%、(61.33±5.61)%存在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的生活质量(32.31±5.21)分,明显低于对照组(52.65±6.12)分(P<0.05).结论 急性护理在慢性肺心病并发心衰患者中有重要疗效.
作者:林丽真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促进冠心痛患者病情好转,提升冠心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推进其心理健康的建设.方法 对冠心病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评估,加深对于冠心病危险因素的认知程度,并实时相应的健康教育护理.结果 通过相关治疗方案的实施,冠心痛患者的依从性得到了显著的提升.结论 通过对以运动为核心的心脏康复治疗的合理利用,能够显著的提升患者的心脏康复信念,使患者树立起坚定的心脏康复信念,从提升冠心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提升冠心病患者的心脏康复依从性.
作者:周凯章 刊期: 2017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