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梅烟;叶燕冰
目的 观察分析急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实施效果.方法 选取2011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急诊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实施护理的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40例,研究组40例,统计两组患者的急救时间,护理前后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以及患者的病死率,住院时间.结果 研究组患者急诊救治时间、病死率、住院时间指标较对照组均较低,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经积极护理后,两组患者的生命体征情况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研究组患者的生命体征情况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急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实施效果显著,为患者争取宝贵的救治时间,患者的各项体征改善较好,利于后期的治疗以及患者的预后,病死率显著降低,提高治疗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黄兰香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探析综合护理在老年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16年5月-2017年5月,我院共收治老年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82例,依其入院单双次序将其分为对照组(n=41)与观察组(n=41).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综合护理.结果 由本次研究可知,两组患者在护理前,其收缩压、舒张压、肌酐、尿酸、尿氮素水平并无明显差异(P>0.05),在治疗后均有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在改善幅度上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在临床护理满意度上,对照组远不及观察组(80.49%vs 97.56%,P<0.05).结论 综合护理在老年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中具有极高的的临床应用价值,可在临床护理中大力推广.
作者:李丽娜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总结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措施.方法 回顾2016年4月~2017年4月在我院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6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围术期护理过程.结果 在科学有效的护理干预下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护理后患者SAS评分与SDS评分明显降低(P<0.05).术中发生心室颤动并阿斯发作的患者有5例,使用阿托品改善窦性心动过缓,未植入临时起搏的患者有3例,术前存在房室传导阻滞的4例患者临时植入起搏器.经早期有效救治与围术期科学护理,所有患者均脱离危险,顺利出院.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成功离不开术前充分准备、术中病情监测与有效的心理干预.
作者:吴培珍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该临床研究所选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就诊时间为2016年1月至2017年7月,共计纳入80例,按研究要求设置两组,即观察组(n=40)和对照组(n=40).对照组患者仅给予常规临床治疗,不实施临床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临床护理干预,包括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和用药护理.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依从性为95.0%,高于对照组的80.0%,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SDS、SAS情绪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症状改善、体力限制、社会限制、情绪控制等MHL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健康教育、用药护理等临床护理干预,显著的提高了患者的临床治疗依从性,并有效改善了患者的不良情绪状态,显著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曾俊英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人文关怀护理在肿瘤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取方便抽样法抽取100例于-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来我院治疗的各类肿瘤疾病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组均为5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主要包括生活护理、饮食指导、健康教育等,观察组患者在以上基础上给予人文关怀护理.结果 两组患者护理前的HAMA和HAMD评分均相当,组间比较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HAMA和HAMD评分,都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问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的心理能力、躯体能力、物质生活、社会能力等GQOLI-74评分,都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为94.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0%,组间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 人文关怀护理能够显著改善肿瘤患者的不良情绪状态,从而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
作者:汤丽玲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磷酸肌酸钠与能量合剂联合治疗小儿心肌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在医院2015年9月到2016年9月期间诊治的心肌炎患儿中抽取144例作研究对象,并按照随机抽签原则予以分组.对照组(n=72)单独应用能量合剂治疗,而研究组(n=72)则应用磷酸肌酸钠与能量合剂联合治疗方案,就2组患儿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的肌酸激酶同工酶水平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①治疗前,研究组和对照组患儿的肌酸激酶同工酶指标无统计学比较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肌酸激酶同工酶水平是(14.26±1.15)U/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62±2.43) U/L(P<0.0);②研究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是98.61%,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90.28%相比存在统计学比较差异(P<0.05).结论 磷酸肌酸钠与能量合剂联合治疗小儿心肌炎的临床效果确切,并能纠正其肌酸激酶同工酶指标,可借鉴.
作者:钟晓婷 刊期: 2017年第10期
血压的水平与人们的身体健康有着密切的联系,血压的过高和过低都会对人体有害,目前我国高血压的发病率在不断的上升,严重威胁了人们的身体健康.有大量研究表明,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血压的升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还有研究表示在血压开始升高之前十年或者更长的时间,人体都会具有多种伴发病及慢性疾病.这些疾病较为隐匿,会被人们所忽略,所以要通过仔细的排查.基于此,本文就高血压及伴发病的部分相关性研究进行综述.
作者:甘灵玲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讨论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在实施超早期显微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根据硬币法将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40例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分为早期组和超早期组(发病在7个小时之内),其中超早期组20例患者实施小骨窗显微手术治疗,早期组20例患者实施早期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经过治疗后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①经过治疗后发现,超早期组患者的治愈率55.0%明显优于早期组患者20.0%,组间比较具有差异(P<0.05).②经过治疗后发现,超早期组患者血肿清除情况明显优于早期组患者,组间比较具有差异(P<0.05).结论 超早期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具有清除血肿效果好、电凝定位准确、减少对周围脑组织造成压迫等优势,有效的避免了再次出血的几率,值得推广.
作者:陈质雅;洪素千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研究探讨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高血压、冠心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结果.方法 将我院2015年4月-2017年5月期间收录的高血压、冠心痛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进行总结,从中抽取108例设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法将其分为两组,即对照组(54例)和探讨组(54例).对照组者给予患者使用氨氯地平片,探讨组给予患者使用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结局.结果 (1)两组患者的降压有效率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患者治疗后的hs-CRP和TNF-α水平明显改善(P<0.05),其中探讨组治疗后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探讨组患者治疗后的TG、TC、HDL-C和LDL-C均明显改善(P<0.05),且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3)两组患者治疗后的颈动脉IMT和动脉粥样硬化PV均显著降低(P<0.05),其中探讨组治疗后动脉粥样硬化PV的下降程度较对照组更为突出(P<0.05).结论 在高血压、冠心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治疗过程中,通过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可有效维持患者的正常血脂水平,具有较临床使用价值.
作者:林俊敏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老年高龄患者植入永久起搏器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接受心脏永久起搏器植入治疗的125例患者,分为高龄组与非高龄组,比较分析其基线资料、起搏器适应征、起搏电极参数、并发症情况.结果 125例患者分为高龄组31例和非高龄组94例.基线资料比较提示高龄组冠心病患病率明显高于非高龄组.在起搏器适应征和起搏电极参数方面高龄组与非高龄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高龄组发生1例起搏器相关并发症,非高龄组发生4例并发症,两组无差别.结论 老年高龄患者植入心脏永久起搏器是安全有效的.
作者:李柯蓓;盛宇峰;任骋;孙静煜;钱雪松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对延续性自我管理教育在冠心痛介入治疗患者心脏康复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观察.方法 选取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在我院实施冠心病介入治疗的70例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35例患者给予常规教育,实验组35例患者给予延续性自我管理教育,对两组患者的教育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①在住院时两组患者康复知识及二级预防行为评分没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出院半年、一年及两年实验组患者康复知识及二级预防行为评分明显由于对照组患者,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在住院时两组患者冠心病危险因素控制情况没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半年后实验组患者在低密度脂蛋白、戒烟及运动危险因素明显由于对照组患者,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一年后及两年实验组患者在血压、低密度脂蛋白、空腹血糖、运动及戒烟危险因素明显由于对照组患者,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延续性自我管理教育在冠心痛介入治疗患者心脏康复中有着重要的意义,有效的提高了患者健康知识及疾病自我管理的能力,极大的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中广泛推广和使用.
作者:张雪好;许玉娟;毛贻芳;黄峥嵘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分析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临床实施效果,进一步为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以我院2015年6月1日-2017年5月31日两年来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60例为临床试验对象,根据随机系统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临床常规护理模式,试验组患者则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疗效及生活活动能力评分(ADL评分).结果 试验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0.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46.7%,两组比较,差异性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ADL评分方面,试验组(15.6±1.5)分,对照组(24.8±2.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方式临床疗效好,可明显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临床意义突出,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苏万里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倍他乐克联合依那普利治疗舒张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68例作为样本.将其随机分为联合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倍他乐克治疗,联合组采用倍他乐克联合依那普利治疗.结果 治疗后,联合组患者心率(66.89±0.79)次/min、收缩压(123.01±7.02)mmHg、舒张压(77.59±1.40)mmHg、治疗有效率97.06%,不良反应发生几率2.94%,与对照组相比,优势显著(P<0.05).结论 倍他乐克联合依那普利治疗舒张性心力衰竭,安全有效,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范燕;陈雪峰;林建锋;杨志远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对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效果进行探究.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2016年2月-2017年2月所收治的1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作为对照组,该组患者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并在治疗过程中对患者的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等进行记录;同期选取18倒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作为治疗组,予以该组患者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相联合的方式治疗,并将该组所记录的心绞痛发作情况同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以明确哪种治疗方式更为有效和安全.结果 经一段周期的药物治疗后,治疗组的心绞痛平均持续时间及发作次数分别为(6.63±1.25)s、(1.52±0.42)次,明显少于对照组的(16.34±7.13)s、(5.63±1.21)次,且治疗组中共有17例患者符合治疗有效的标准,总治疗有效率达94.44%,而对照组中共有14例患者符合治疗有效的标准,总治疗有效率为77.78%,组间对比差异存在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上采用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相联合的方式进行治疗的效果是十分显著的,可减轻患者在临床上承受心绞痛的痛苦度,有利于缩短患者康复进程、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等,可将这两种药物联合的治疗方式作为首选治疗方案.
作者:杨月梅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急性护理在慢性肺心病并发心衰患者中的应用体会.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5月-2016年12月收治的慢性肺心病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分别为观察组与对照组.给予对照组常规的护理,观察组在进行常规的护理基础之上,再辅助急性护理,观察两组的肺功能、生活质量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6MWD/FEVI/左室射血分数分别为(215.63±10.56)m、(65.21±3.56)%、(72.33±6.32)%较对照组(193.21±3.36)m、(45.62±3.21)%、(61.33±5.61)%存在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的生活质量(32.31±5.21)分,明显低于对照组(52.65±6.12)分(P<0.05).结论 急性护理在慢性肺心病并发心衰患者中有重要疗效.
作者:林丽真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血清降钙素原在老年心衰合并肺炎患者抗感染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2015年3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心衰合并肺炎的老年患者9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两组,即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9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抗感染治疗,研究组则在血清降钙素原的指导下进行抗感染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治疗前后C反应蛋白(CRP)水平、红细胞沉降率(ESR)的变化,以及抗感染治疗疗程、住院费用.结果 研究组治疗后CRP与ESR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抗感染治疗疗程、住院费用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血清降钙素原在老年心衰合并肺炎患者抗感染治疗中具有显著的应用价值,适于临床推广.
作者:李昭祺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核磁共振检查患者配合度和情绪状态的影响作用.方法 纳入本次临床研究的研究对象来自于2016年一年内来我院实施核磁共振检查的患者,共纳入100例患者.患者入选后按照国际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共设置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组内均包含5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在核磁共振检查过程给予常规检查护理配合,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系统化的护理干预.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核磁共振检查依从性94.0%,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2.0%,P<0.05组间差异显著.观察组患者的核磁共振检查完成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组间差异显著;观察组患者的一次检查成功率为88.0%,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68.0%,P<0.05组间差异显著.观察组患者的恐惧、紧张等不良情绪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组间差异显著.观察组患者的平静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组间差异显著.结论 对于实施核磁共振检查的患者,给予风险评估、心理护理和针对性护理等系统化护理干预,能够显著降低患者的不良情绪发生率,显著提高患者的核磁共振检查依从性,从而显著缩短核磁共振检查时间、并有效提高一次检查成功率,具有较高的实践应用价值,值得在核磁共振检查中进行推广虚用.
作者:何冬影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分析联合检测脑钠肽(BNP)和血尿酸(UA)对慢性心衰(CHF)患者诊疗的指导意义.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CHF患者117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99例作为对照组,均进行BNP和血清UA联合检测,并将观察组心功能Ⅲ级患者分为观察A组及观察B组,观察A组采取别嘌呤醇治疗,观察B组采取常规抗心衰治疗,分析对诊疗的指导意义.结果 观察组心功能Ⅱ、Ⅲ、V级患者血清UA、BN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功能Ⅱ、Ⅲ级患者血清UA、BNP水平均低于心功能V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功能Ⅱ级患者血清UA、BNP水平均低于心功能Ⅲ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A组患者治疗后LVEF水平高于观察B组、血清UA水平低于观察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A组患者治疗后LVEF水平高于治疗前、血清UA水平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钠肽和血尿酸与慢性心衰有着密切的联系,并且水平会随着患者病情严重程度而改变,是指导患者诊疗的重要检测指标.
作者:黄燕春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多巴胺联合硝普钠对老年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作用.方法 在医院2015年12月到2016年9月期间诊治的老年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中抽取60例作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n=30)予以常规治疗,实验组(n=30)则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多巴胺联合硝普钠方案,就两组患者疗效、心功能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①实验组患者的LVEDD、LVEF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均P<0.01);②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是96.67%,高于对照组的80.00%(P<0.05).结论 多巴胺联合硝普钠对老年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作用明显,可有效纠正患者心功能指标,值得借鉴.
作者:李琼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出院后延续护理在原发性高血压疾病患者临床治疗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以我院在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55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双盲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27例,对照组28例,研究组在患者出院后采用延续护理进行干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出院健康宣教,比较两组患者出院后的血压控制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治疗依从性.结果 研究组患者血压控制优良率(92.59%)明显高于对照组(67.86%),研究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11.11%)明显低于对照组(35.71%),研究组患者治疗依从性明显优于对照组,且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出院后对其实施延续护理能有效提高血压控制效果,还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疗依从性.
作者:陆爱红 刊期: 2017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