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承院
目的 探讨高位硬膜外阻滞(TAE)对冠心病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2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6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1例,其中对照组采取常规内科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高位硬膜外阻滞治疗.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率变异性情况. 结果 用药后,对照组患者的LF、HF以及LF/HF变化不明显(P>0.05), 观察组患者的LF、HF以及LF/HF均较基础值明显下降(P<0.05). 结论 TAE可相对提高迷走神经张力、阻滞交管神经活性,使冠状血管扩张,改善心肌缺氧情况,从而起到治疗冠心病的作用.
作者:张海岩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快速检测心肌肌钙蛋白T(cTnT)对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11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同时检测cTnT、血清心肌酶.结果 cTnT检测阳性率、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等与血清心肌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nT联合心肌酶检测阳性率检出显著高于心电图检查(P<0.05). 结论 快速检测cTnT可及时诊断急性心肌梗死,该方法具有准确度好、灵敏度高等优点,联合心电图进行检测能够有效提高急性心肌梗死诊断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李晓冬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病与2型糖尿病并存对血脂的影响. 方法 本研究选取了2012年4月至2014年4月我院收治的45例单纯高血压老年患者、45例单纯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及45例高血压病合并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三组患者的血脂情况进行分析,观察老年高血压病与2型糖尿病并存对血脂的影响. 结果 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组患者的TC、LDL水平较高血压组及2型糖尿病组显著提高,HDL水平较高血压组及2型糖尿病组显著降低(P<0.05);与高血压组相比,2型糖尿病组及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组患者的TG水平显著提高(P<0.05).结论 老年高血压病与2型糖尿病并存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水平,降低高密度脂蛋白水平.
作者:徐安彬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对冠心病病人行药物洗脱支架(DES)植入术后球囊高压后扩张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探讨分析. 方法 将我院200例冠心病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尾号的奇偶数将其分为研究组(n=100)和对照组(n=100),对照组患者应用DES植入术治疗,研究组患者行DES植入术后进行非顺应性球囊高压后扩张.结果 研究组管腔狭窄程度、管腔小直径以及绝对内径等指标和对照组对比P均<0.05;研究组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病变MLD、绝对内径丢失以及管腔狭窄程度与对照组对比P均<0.05.结论 治疗冠心病患者行DES植入术后进行非顺应性球囊高压后扩张,能够明显缓解轻管腔狭窄、降低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可推广.
作者:梁承院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心血管疾病患者住院期间常见的风险因素,并总结相应的防范措施,提高患者的住院安全. 方法 以我院心血管疾病住院部于2014年3月至2015年2月期间收治的480例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通过回顾性分析住院期间常见的风险因素,在护理中开展风险因素管理,对比两组风险事件发生情况、护理纠纷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 结果 (1)观察组住院期间共发生肺感染3例,未发生坠床与跌倒病例,风险事件发生率为1.25%;对照组住院期间共发生肺感染7例、跌倒2例,风险事件发生率为3.75%,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未发生护理纠纷,满意度为97.08%(233/240);对照组共发生护理纠纷2例,发生率为0.83%,满意度为83.75%(201/240),观察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在心血管疾病患者住院期间开展针对性的风险防范措施,可以明显减少风险事件的发生,避免护理纠纷,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作者:邹霞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社区高血压患者健康教育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我社区2014年1月-2015年1月确诊为高血压8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基于确诊患者系统性的健康教育,分析患者在接受健康教育前后对高血压认知程度、血压水平变化及对治疗的依从性. 结果 患者健康教育后的高血压认知率、治疗依从性高于教育前,并且血压水平明显下降低于教育前,教育前后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社区高血压患者在接受健康教育后,对高血压的认知程度明显提高,血压水平明显下降,提高对治疗的依从性,改善了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作者:李永万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超声心动图在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定位诊断中的临床用应用价值.方法 随机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川崎病患儿5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给予超声心动图检,检查重点放在左右冠状动脉主干. 结果 50例川畸病患儿,其中,冠状动脉病变患儿18例,冠状动脉扩张10例,冠状动脉瘤例7,冠状动脉内血栓形成1例;≤1岁组与>1岁组患儿冠状动脉病变发生时间、扩张程度、冠状动脉瘤发生率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病程与恢复时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在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定位诊断中,超声心动图诊断应用价值高,值得在临床诊断中推广应用.
作者:彭安湘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严重产后出血的手术治疗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2012年1月~2015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分娩后严重出血产妇32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给予盆腔血管结扎、子宫压迫法、盆腔动脉栓塞及子宫切除术,统计手术治疗的效果. 结果 32例患者中,给予单用宫缩剂止血2例,宫腔填塞术治疗23例,6例子宫动脉栓塞术及1例子宫切除术,均成功止血. 结论 严重产后出血患者的治疗应根据其个体差异选择治疗方法,综合患者生育要求等因素,合理确定治疗方案.
作者:周永莲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功能性胃肠病流行情况,探究其相关危险因素. 方法 借助于三级抽样法,对我地区范围内3000例观察对象进行调查,并就其年龄、患病情况、性别以及心理状态的各不相同加以对比. 结果 不同性别间,功能性肠胃病患病情况对比,男性患病例数较多于女性,但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个年龄段观察者功能性胃肠病发病率均在30.0%~71.0%间;以50~59岁年龄段发病率高,为70.3%,与其他各年龄组比较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功能性胃肠病1620例患者发现伴有焦虑情绪障碍者127例,抑郁情绪障碍者158例;无功能性胃肠病1380例中焦虑情绪障碍者62例,抑郁情绪障碍者78例;两组间数据差异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本地区功能性胃肠病50岁以上人群属高危人群,心理因素与发病存在密切的相关性.
作者:罕丽芳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血清BNP水平对心力衰竭患者并发心房颤动的预测价值. 方法 选取我院在2012年3月-2014年8月收治的心力衰竭患者100例,所选的这100例病例中心房颤动病人有45例,非心房颤动的病人有55例,正常对照组病例有20例.所选的这些病例全部都接受超声心动图、心电图检查,将患者的静脉血液留置出来以供检验,采用免疫荧光快速测定方法测定血液血清中的BNP水平. 结果 通过检测患者血清中的BNP水平,我们能够看到:心房颤动组与非心房颤动组患者的血清BNP水平都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显著,并且心房颤动组患者的血浆BNP水平明显高于非心房颤动组患者的血浆BNP水平,(P<0.05),血浆BNP水平越高,患者并发心房颤动概率越大. 结论 血清BNP水平与心房颤动有着比较密切的关系,心房颤动会引起血清中BNP水平的升高, BNP水平升高,并发心房颤动概率增大,因此血清BNP水平对心力衰竭患者并发心房颤动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是一种值得使用与推广的预测方法.
作者:袁诚;江玮;汪丽莎;许丹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老年慢性肺心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 对2014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老年慢性肺心病患者113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患者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和治疗方法.结果 13例患者中痊愈49例(43.4%),明显好转54例(47.8%),无改善6例(5.3%),死亡5例(4.4%).临床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发热、咳嗽、咳白粘痰、肺部啰音、浮肿,在发病后常合并电解质紊乱、肝肾功能损害,死亡原因主要为多脏器功能衰竭,肺性脑病,严重不能控制感染,呼吸衰竭. 结论 老年慢性肺心病是慢性病理过程,在发病后常合并其他脏器功能改变,在治疗时,要积极治疗原发病,控制病情的发展.
作者:段丽华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对运动平板试验在诊断冠心病中的意义进行探讨. 方法 随机选取在2012年1月~2013年1月这一期间在我院住院患者中疑似冠心病的患者60例,并在两周内对60例患者进行运动平板试验和冠状动脉的造影. 结果 运动平板试验的准确率和敏感性以及特异性分别为83.3%、88%、80%. 结论 在冠心病的诊断方法种,运动平板试验取得良好的效果,并且具有安全可靠,操作简单方便以及高敏感性和特异性等优点,在临床诊断冠心病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和价值.
作者:谢燕玉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冠脉介入治疗方案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分析,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案,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冠脉介入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远期疗效.结果 观察组患者胸痛缓解、心力衰竭改善、ST段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临床症状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随访心绞痛、心力衰竭、心肌梗死、死亡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冠脉介入治疗应用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疗效显著,不仅能够提高临床治疗效果,缩短症状恢复时间,还可以改善患者的预后,减少复发和死亡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朱韶燕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探析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合并恶性心律失常的临床诊治. 方法 收集我院在2013年1月-2014年12月治疗的60例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合并恶性心律失常患者, 根据心电图检查结果分为三组, 分别是A组、B组、C组,均使用胺碘酮进行治疗,对比与观察三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A组患者的死亡率是5%,B组患者的死亡率是20%,C组患者的死亡率是45%,C组患者的死亡率明显高于B组与A组,差异性显著(P<0.05).C组患者的24h、30d的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与心力衰竭发生率分别是45%、55%、60%,A组分别是25%、5%、15%,B组分别是25%、25%、35%,C组明显高于其他两组,差异性显著(P<0.05). 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合并恶性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诊治极为重要,尤其是正后壁、下壁合并右室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诊治,主要是因为出现这种临床症状患者的死亡率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需及时给予有效处理,以挽救患者的生命安全.
作者:李艳玲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心血管疾病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原因,以及处理对策和效果. 方法 将我院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心血管疾病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发生肺部感染47例. 回顾患者的一般资料、治疗方法,分析感染发生的影响因素. 对痰液标本进行培养,分析病原菌种类,观察患者的预后效果. 结果 年龄>60岁、住院时间>2周、侵入性操作、有抽烟史、合并基础疾病的患者,感染发生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病原菌以真菌为主(25.5%),其次依次为铜绿假单胞菌(17.0%)、大肠埃希菌(17.0%)、金黄色葡萄球菌(10.6%)、肺炎克雷伯菌(8.5%)、粪肠球菌(8.5%). 患者经对症治疗处理后,45例感染得到控制(95.7%),2例感染加重死亡(4.3%).结论 对于心血管疾病患者而言,治疗中并发肺部感染的原因较多.实施针对性的对策和护理措施,能够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吴燕华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在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患者临床治疗过程中,急诊应用胺碘酮治疗的应用效果. 方法 主要选择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患者100例,随机分成两个组,对照组患者主要进行临床基础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以胺碘酮急诊治疗. 结果 经过两组患者临床治疗,在患者临床治疗有效情况上,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在患者心率和心电图监测指标上,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在患者后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上,观察组也明显优于对照组. 结论 对于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患者来说,应用胺碘酮药物进行治疗十分有效,不仅可以明显改善患者心率等相关指标,还可以在降低患者后期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基础上促进患者病情痊愈.
作者:陈永华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艾灸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疗效以及有效的护理方法. 方法 选择2014年6月到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中风后的痉挛性偏瘫患者4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住院顺序编号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用艾灸治疗. 使用Ashworth评估患者肢体痉挛状态,利用Barthel评估其生活能力. 结果 实验组的Ashworth和Barthel显著高于对照组,且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艾灸治疗能有效的缓解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痉挛症状,配合有效的护理能有效改善预后.
作者:张燕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采用瑞舒伐他汀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老年患者后,对患者血脂水平以及炎症因子有何影响. 方法 选取本院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老年患者40例,随机上述40例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分别20例患者,对观察组的患者采用瑞舒伐他汀药物治疗,对照组的患者则进行阿托伐他汀药物治疗,经不同的治疗方法治疗一段时间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主要比较两组患者的血脂水平、炎症因子水平以及内皮功能指标情况. 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血脂水平、炎症因子水平以及内皮功能指标的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的患者(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采用瑞舒伐他汀治疗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对患者的血脂水平、炎症因子水平以及内皮的功能均有明显的改善作用,且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值得心血管内科广泛应用于治疗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
作者:徐静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护理干预对PC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患者冠心病危险因素的影响.方法 纳入78例行PCI治疗的首发糖代谢异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78例患者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予以干预组患者护理干预,予以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 结果 两组患者出院1个月时的餐后2小时血糖、体重指数达标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血压、空腹血糖、低密度脂蛋白达标率比较差异明显(P<0.05).出院6个月时,干预组患者上述指标的达标率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 护理干预在PIC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可对患者冠心病的危险因素进行有效控制.
作者:陈平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对责任包干制在心衰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探讨.方法 以2011年8月-2014年8月我院心血管内科接收的90例心心衰患者为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即观察组(45例)与对照组(45例). 对对照组患者实施心衰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责任包干制,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和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分析.出院半年内对患者进行家访,比较两组患者再入院率.结果 观察组各项心功能指标均比对照组有显著改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回访结果显示观察组再入院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 责任包干制在心衰患者护理中的应用可有效改善心衰患者护理质量,提升心衰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降低再入院率.
作者:辛易勋;罗爱林;罗祺霞 刊期: 2016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