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丽
目的 研究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取材时间段为2016年的4月到2018年的4月,总计选取脑卒中偏瘫患者80例,按照每组40例分为两组,传统方法护理其中一组患者并将其划分为对照组,剩余一组患者则接受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将其划分为观察组.结果 观察组中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以及日常生活能力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护理中落实早期康复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其肢体运动功能,帮助患者恢复日常生活能力,与常规护理比较具有更为显著的应用效果,应当推广使用.
作者:骆兰英 刊期: 2018年第10期
本研究的研究目的:探究延续性护理对肠造口人群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方法:选择的研究对象均为来我院接受治疗的肠造口患者,患者来我院接受治疗的时间选择在2016年2月-2017年2月,选择的例数为80例,将这8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各计40例,对实验组患者制定延续性的护理计划,制定科学可行的出院计划,患者出院之后每周都需要电话随访,并且还需要结合患者的个体差异有必要制定有个性的延续性护理服务,如果患者的情况比较特殊,那么需要做好上门指导,宣教工作.而对照组患者只需要在患者出院之前,告知患者定期来复诊或采用电话联系的方式做好问卷调查工作,研究结果:分析实验组患者及对照组患者在肠造口护理,饮食习惯,活动状况进行比较,当P值小于0.05的时候,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结论:对肠造口患者在出院后做好完善的延续性护理工作,能够促进患者更好的恢复,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有效的客服心理障碍,尽早的融入到正常的社会生活,值得在临床医学上广泛使用.
作者:张国萍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分析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症患者应用二甲双胍联合决雌醇环丙孕酮治疗的效果.方法:将86例在我院接受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症治疗的患者分为比对组(n=43)和探讨组(n=43),比对组患者应用决雌醇环丙孕酮治疗,探讨组患者应用二甲双胍联合决雌醇环丙孕酮治疗.结果:探讨组患者月经恢复率、排卵率以及妊娠率均明显高于比对组患者,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探讨组患者睾酮、促黄体生成素均明显低于比对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雌二醇、促卵泡雌激素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症患者应用二甲双胍联合决雌醇环丙孕酮治疗疗效确切,有助于提高妊娠率.
作者:王雪松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复合溶葡萄球菌酶消毒剂在ICU治疗Ⅱ期以上压疮的效果.方法 选60例Ⅱ期以上压疮患者并分实验组、对比组,每组30例,应用方式分别为传统治疗、新型治疗,治疗14日后观察疗效.结果 实验组疗效更优(96.67%>60.00%),P<0.05.结论 采用复合溶葡萄球菌酶为压疮创面进行消毒,患者恢复效果更优.
作者:邓红燕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 研究出血型烟雾病的临床特征.方法 选取2015年2月-2017年2月期间收治的60例成人出血型烟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病理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总结其特征.结果 对比不同≤40岁、41-60岁和≥61岁三个年龄段患者患出血型烟雾病比例,结果显示,41-60这一年龄段的患者比例较多,61岁以上的患者患病比例小,三个年龄段患病比例差异显著(p<0.05),在60例成人出血型烟雾病患者中,首发证主要为偏瘫、头痛、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还有部分患者存在头晕、语言不清、抽搐、感觉异常和智力下降、记忆力下降等.但是不同症状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临床上,需对成人出血型烟雾病的识别能力进行进一步提升,如有必要需对患者进行DSA检查,从而清晰的显示出烟雾病的血管狭窄程度、检查患者闭塞部位和侧支循环情况,有利于进一步明确诊断,对治疗进行指导.
作者:戴科芳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本次实验课题主要探讨子宫腺肌症全子宫切除术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参研对象选取2016年4月-2018年4月医院收治的60例子宫腺肌症患者,遵从随机的分组标准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后者行常规护理,前者行针对性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与术后情况.结果:实验组子宫腺肌症患者护理效率高于对照组,术后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子宫腺肌症患者的术后情况以及护理效果能够通过针对性护理明显改善,值得推广.
作者:李昱 刊期: 2018年第10期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科技手段快速更新换代,尤其是在医疗领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丰富了医疗器械的种类、功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医疗事业的进步.为了更好地发挥医疗器械的作用,延长使用年限,降低耗损,对这些仪器设备进行必要的保养和维护就不容忽视.
作者:乌阳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分析早期康复护理对颅脑外伤术后运动障碍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06.13-2018.06.13期间颅脑外伤术后运动障碍患者90例,将患者随机划分为A组与B组(均45例),A组常规护理,B组早期康复护理,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在患者进行护理后,两组患者上肢、下肢运动功能评分均得到明显改善,且B组各项评分较高A组,组间差异存在通行就饿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A组生活能力评分低于B组患者,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A组护理满意为73.3%(33/45),B组护理满意度为97.7%(44/45),组间对比差异有意义.结论:颅脑外伤术后运动障碍患者临床治疗中,对其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可以加快其运动功能的恢复,提升其生活质量.
作者:王保军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为探讨心理干预对心律失常合并焦虑症状的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2018年在我院诊断患有心律失常合并焦虑症状的患者104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观察组54例,对照组50例.对观察组54例实施常规药物治疗和心理干预;对对照组50例仅以常规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心律失常和焦虑的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心律失常改善率达94.40%,对照组为58.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焦虑评分降低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心理干预可提高心律失常并焦虑向健康方向转化的效果.本研究为心率失常合并焦虑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参考和依据.
作者:刘玲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探析肺结核并发结核性胸膜炎患者应用综合优质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6年5月~2018年4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90例肺结核并发结核性胸膜炎患者进行研究,根据随机法分为两组,即对照组(n=45)、观察组(n=45).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应用综合优质护理,对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及护理满意度进行统计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为(32.3±2.6)d,短于对照组患者的(40.5±2.9)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97.8%)高于对照组患者(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结核并发结核性胸膜炎患者应用综合优质护理的临床效果更加确切,能够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中应用与普及.
作者:刘敏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探析传染病护理中应用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6年4月至2018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40例传染病患者予以分组研究,即参照组(n=20)、试验组(n=20).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护理,试验组患者应用健康教育,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生活质量.结果:试验组躯体症状、心理状况、自理能力、社会关系及总分均高于参照组,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结论:传染病护理中应用健康教育的效果十分显著,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中应用与借鉴.
作者:张磊芬 刊期: 2018年第10期
听神经瘤起源于听神经鞘肿瘤,其为良性肿瘤[1].听神经瘤作为常见颅内肿瘤之一,发病率占颅内肿瘤的10%左右.多发于30-50岁的成年人.临床表现多以耳鸣耳聋,头晕目眩为主.随着我国医疗水平的不断发展,其可通过双极电凝,手术显微镜完成手术治疗,故本文笔者特择选2018年4月11日,我院开展神经瘤切除术患者1例,就神经瘤切除术的术中配合展开探析.
作者:张园园 刊期: 2018年第10期
内科护理中的护患沟通对于提升护理水平意义重大,本文首先分析了护患沟通的内涵、目的与影响因素,进而研究了了护患沟通的内容.在此基础上,作者提出了一系列促进护患沟通的方法,如建立护患信任桥梁、树立护患平等观念,采取预防性与治疗性的护患沟通相结合的模式,提高内科护理的质量.
作者:王培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观察营养膳食护理对老年骨折患者术后营养状态、免疫功能以及切口愈合产生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7月-2018年7月收治的60例老年骨折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2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进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营养膳食护理.并观察经过护理后2组患者的术后营养状态、免疫功能以及对于切口愈合所产生的影响.结果:实施营养膳食护理的观察组术后营养状态及免疫功能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切口干燥时间、放置引流物时间以及术后切口愈合时间均短于单纯实施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患者,且观察组中切口皮肤裂开、切口感染以及切口皮肤坏死发生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的患者,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骨折患者手术后实施营养膳食护理,能够对患者营养结构进行调节,增强患者免疫功能,促进患者伤口的愈合,可以在临床上进行推广使用.
作者:张国倩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于2017年07月--2018年07月,对本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70例进行观察分析,利用电脑随机的方式分为常规组与研究组,两组各35例.常规组行常规化护理,研究组则在此基础上开展循证护理.结果:研究组卧床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均少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心功能分级显著优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通过循证护理后,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的心功能得到了显著改善,同时也帮助患者减轻了医疗负担.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邵艳燕 刊期: 2018年第10期
孤独症(autism),又称自闭症或孤独性障碍(autistic disorder)等,是广泛性发育障碍(pervasivedevelopmental disorder,PDD)的代表性疾病.《DSM-IV-TR》将PDD分为5种:孤独性障碍、Retts综合征、童年瓦解性障碍、Asperger综合征和未特定的PDD.其中,孤独性障碍与Asperger综合征较为常见.
作者:梁伟强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中应用米非司酮与去氧孕烯炔雌醇片的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常规组,每组各60例.常规组应用去氧孕烯炔雌醇片治疗,实验组应用米非司酮片治疗,统计并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完全控制止血时间、控制出血时间显著短于常规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治疗后实验组血清FSH、LH、E2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治疗后实验组子宫内膜厚度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缺血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抑制子宫内膜增长,具有较高推广价值.
作者:黄义萍;程志芬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 探究胃癌患者行腹腔镜辅助根治术治疗的效果及并发症情况.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6月于我院行手术治疗的胃癌患者74例,其中行开腹手术的36例患者为常规组,行腹腔镜辅助根治术的38例患者为干预组.观察治疗效果及患者术后的并发症.结果 与常规组相比,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缩短(p<0.05),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p<0.05),淋巴结清扫数目明显增多(p<0.05).结论 腹腔镜辅助根治术治疗胃癌的效果显著,且并发症少,是有效、安全的治疗方式.
作者:张凯烨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在预防骨科术后发生切口感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行骨科手术治疗的84例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早期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切口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科手术患者给予早期护理干预,有利于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切口感染率、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薇璐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研究经颅多普勒超声辅助动脉溶栓后联合活血化瘀汤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效果.方法 将于我院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中抽出66例,均予以其在经颅多普勒超声辅助下完成动脉溶栓,后以观察组和对照组形式进行分析.其中,对照组选择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活血化瘀汤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较对照组高(87.87%>66.66%),且P<0.05.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经颅多普勒超声辅助动脉溶栓治疗后加以活血化瘀汤进行温服,其治疗效果得以显著性提高,值得临床上大力推广.
作者:赵维民 刊期: 2018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