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急诊床旁超声心动图在急性肺栓塞诊断价值探究

杨绍美

关键词:床旁超声心动图, 急性肺栓塞, 诊断
摘要:目的:对床旁超声心动图在急性肺栓塞诊断中的价值进行探讨。方法抽取2012年1月~2015年1月由我院门诊确诊的46例急性肺栓塞患者的超声心动图资料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观察床旁超声心动图是否可以观察到患者肺动脉主干的血栓回声征象、分叉处和右房的血栓回声征象以及右室的血栓回声征象,是否能够观察到患者肺动脉压力升高的间接征象、右室壁活动减弱的间接征象以及右心负荷增加的间接征象等,并对观察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46例患者都有右房室增大的情况发生,患者的肺动脉以及分支内径出现变宽的情况,右室前壁、左室后壁以及室间隔的收缩减弱,但是没有明显异常现象。患者左室、右室以及左房的舒张末期的横径都出现了增加的现象。46例患者都存在三尖瓣反流的现象,重度反流的患者有12例,中度反流的患者有23例,轻度反流的患者有5例,轻微反流的患者有6例。三尖瓣反流的速度为(348.96±79.85)cm/s,肺动脉收缩压的估测结果为(56.02±22.89)mmHg。结论通过床旁超声心动图可以观察到患者肺动脉主干的血栓回声征象、分叉处和右房的血栓回声征象以及右室的血栓回声征象,并且能够观察到患者肺动脉压力升高的间接征象、右室壁活动减弱的间接征象以及右心负荷增加的间接征象等,利用床旁超声心动图可以对患者是否患有急性肺栓塞的情况进行明确的判定,在临床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杂志相关文献
  • 目标治疗对儿科呼吸道感染用药情况分析

    目的:分析研究目标治疗对儿科呼吸道感染用药情况,为促进合理用药结构提供依据。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4年10月至2015年3月期间采用目标治疗儿科呼吸道感染病例门诊处方19424份作为分析研究数据,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用药种类、药物利用指数和用药频度进行统计,分析儿科呼吸道感染患者用药情况。结果抗菌药物联用情况十分普遍,抗菌药物使用率偏高,共有6677份,占34.4%;存在不合理用药情况处方1655份,占处方总比例8.52%。结论我院在治疗儿科门诊呼吸道患者的合理用药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药物使用水平还有待提高。希望通过客观真实的评价,让临床医生获得深层次的警醒,正确意识到所存在的不足,积极通过学习予以改正。

    作者:李波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子宫肌瘤合并高血压病患者妇科手术护理干预

    目的:对子宫肌瘤合并高血压病患者妇科手术护理干预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在2011年1月-2014年6月治疗的50例子宫肌瘤合并高血压病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而观察组患者进行更为优质的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护理干预效果进行对比与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压异常率是4.0%,对照组是20.0%,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在心脑血管意外发生率上,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100%,对照组80%,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肌瘤合并高血压病患者的妇科手术护理干预,有效提高了患者的治疗效果与护理满意度,维持患者血压的稳定。

    作者:万清兰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美托洛尔治疗慢性心力衰竭50例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美托洛尔治疗慢性心力衰竭50例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门诊部与住院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利尿剂、强心剂等常规抗心力衰竭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美托洛尔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与心功能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显效率与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LVEF、LVPWD、LVED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全部患者LVEF明显高于治疗前,LVPWD、LVEDD明显低于治疗前,其中观察组LVEF明显高于明显高于对照组,LVPWD、LVEDD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美托洛尔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效果满意,显著改善心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艾心铭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护理措施探讨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在我院接诊的58例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给予患者常规护理联合优质护理,并将其设为观察组。同时随机抽取同期在我院接诊的57例条件相似患者的临床资料,其接受常规护理,设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护理前后的焦虑情况、生活质量,调查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在接受不同护理情况下,两组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护理后焦虑评分对比,差异均较大,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研究对象的护理满意度对比,差异较大,数据间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进行临床优质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改善患者的焦虑情况,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李颖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中药联合利培酮口腔崩解片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中药联合利培酮口腔崩解片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8月期间接收并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62例,分为两组,对照组单纯采用利培酮口腔崩解片治疗,研究组则采用中药联合利培酮口腔崩解片治疗,分析两组临床治疗疗效。结果治疗4、8周后,两组PANSS评分均呈明显下降趋势,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方面的意义(P<0.05);且研究组PANSS评分下降程度优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方面的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93.55%,高于对照组77.42%,比较有统计学方面的意义(P<0.05);且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联合利培酮口腔崩解片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较为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徐艳波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微通道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在基层医院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微通道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在基层医院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7月我院收治的接受手术治疗的上尿路结石患者80例,将其随机分成两组,每组患者4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微通道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标准通道碎石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在手术时间、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住院费用、住院时间与手术后不良反应上都存在差异(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微通道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手术时间较短,出血量与不良反应少,且住院费用低,适合应用在基层医院中。

    作者:颜家武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房间隔缺损的心电图表现及临床意义

    目的:观察房间隔缺损的心电图表现,探究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自2011年5月-2015年9月我院彩超诊断为房间隔缺损的3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的心电图与彩色多普勒超声(DED)的结果进行对比,回顾性分析心电图表现。结果房间隔缺损患者的心电图表现具有多样性,检验结果与DED检验结果的阳性吻合率较高。结论心电图对房间隔缺损患者的辅助诊断具有积极的作用,值得基层医院临床推广。

    作者:刘昆花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高龄心血管病住院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护理措施

    目的:对高龄心血管病住院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护理措施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收集我院2014年4月至2015年4月期间的高龄心血管病并发肺部感染患者120例,然后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对对照组的高龄心血管病并发肺部感染患者实行常规的护理干预,对观察组的高龄心血管病并发肺部感染患者实行有针对性的护理。结果对照组患者对护理很满意的为15例,满意的为17例,一般满意的为7例,不满意的为11例,总体满意率为81.67%;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很满意的为31例,满意的为22例,一般满意的为4例,不满意的为3例,总体满意率为95.00%。总体来看,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总体满意率明显大于对照组,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高龄心血管病并发肺部感染患者的不同病因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可以有效提高护理的效果,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

    作者:闵存丽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参芎葡萄糖注射液对冠心病患者缺血修饰白蛋白的影响

    目的:观察参芎葡萄糖注射液对冠心病患者治疗前后缺血修饰白蛋白(IMA)的影响。方法将94例冠心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7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使用参芎葡萄糖注射液100ml静脉滴注2次/日。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缺血修饰白蛋白(IMA)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芎葡萄糖注射液能使冠心病患者体内缺血修饰白蛋白有明显下降,其治疗机制可能与改善冠脉供血有关。

    作者:马腾;袁芳琪;马菲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心内科住院患者安全服药的护理干预

    目的:对心内科住院的患者应用护理干预,并对患者安全服药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方法选择266例在我院心血管内科进行治疗的患者,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保证患者用药的准确性与准时性,并且,对于患者在进行干预前以及经过干预后对于药物的认知程度、对于药物的不良反应、用药的方法与之间等诸多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行对比。结果经过临床护理干预,患者在各项知识的掌握程度方面均出现了十分明显的提高(P<0.05)。结论对于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能够使得患者对于安全用药有着更深的认知程度,了解到用药的重要性,提高治疗的依从度,坚持安全服药的原则,从而提高自身临床的治疗效果。

    作者:段廷红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中医治疗心血管疾病合并糖尿病的临床思路与方法探究

    目的:分析中医治疗心血管疾病合并糖尿病的临床思路与方法。方法将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82例心血管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1例,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41例,采用中医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5.1%,对照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为78.0%,观察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并且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后,观察租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血管疾病合并糖尿病选择中医治疗,能够辩证施治,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成灿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急诊内科急性腹痛患者的诊治体会

    目的:分析研究急诊内科急性腹痛的临床诊断以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8月-2014年2月在我院急诊内科接收的患有急性腹痛的患者一共有148例,对148例病人采取及时、有效的诊断以及治疗,对其临床诊治效果给予分析研究。结果引发急性腹部疼痛的因素主要包括有急性胃肠炎、急性阑尾炎以及消化性溃疡等,通过临床对症治疗以及分诊以后148例病人全部治愈或者好转,没有出现1例病人死亡。结论急诊内急性腹部疼痛的原因相对较为复杂,因此,首先应该明确诊断,同时采取相对应的处理措施,进而使病人病情得到明显改善,以及对预后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作者:张绍华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综合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

    目的: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在临床冠心病的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150例冠心病患者进行随机分组,每组75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同时进行综合护理干预治疗,对比分析2组患者治疗依从性、临床治疗效果以及护理干预治疗后患者的焦虑、抑郁程度。结果对照组56例患者依从性较好,占74.7%,治疗效果达89.4%,观察组依从性较好者占97.3%,且临床疗效达97.3%,其治疗依从性与疗效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 P<0.05。此外,观察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的焦虑评分与抑郁评分分别为(47.5±4.7)、(44.7±4.5),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冠心病患者的治疗过程中,结合综合护理进行干预治疗,可以促进患者病情的康复,值得推广。

    作者:赵颖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产后大出血护理应急预案和护理措施分析

    目的:探讨产后大出血的护理应急预案与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产后大出血患者62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1例,对照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前提下进行基础性护理,观察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前提下制定产前、产时以及产后的护理应急预案,并实施优质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止血时间以及实际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产后大出血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前提下制定产前、产时以及产后的护理应急预案,并实施优质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缩短患者的止血时间与实际住院时间,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若梅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ACEI 在心力哀竭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分析和探讨应用ACEI对心力衰竭患者进行临床诊治的疗效情况。方法随机抽选我院2012年05月~2015年05月期间,内科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78例。将他们按照数字表法平均划分成对照组(39例)和观察组(39例)两组。对对照组给予常规方法进行临床治疗,对观察组给予ACEI类药物进行临床治疗,并对比、统计和分析两组的临床诊治效果情况。结果经过临床诊治,观察组患者的LADD、LVEDD、LVEF指标水平较之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且均优于对照组患者,其临床总有效率(94.87%)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71.79%),组间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但不良反应率(12.82%)同对照组患者(2.56%)之间的比较差异不大,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ACEI对心力衰竭患者进行诊治,其临床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少,因此,它是一种有效安全、科学理想的临床治疗方法。

    作者:姜子彦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黄芪注射液治疗60例冠心病的临床疗效及心电图分析

    目的:探讨黄芪注射液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和心电图改善情况。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60例作为观察组,采用黄芪注射液治疗,选取同期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心电图变化以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心电图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心电图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黄芪注射液治疗冠心病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心电图,安全有效。

    作者:赵晨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脑血栓后自理缺陷患者实施运动护理程序的临床作用分析

    目的:探讨运动护理程序在脑血栓后自理缺陷患者临床康复过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抽取2013年6月-2014年5月我科收治的脑血栓后自理缺陷的患者63例,将其设为对照组,临床恢复过程中接受常规护理干预。抽取2014年6月-2015年5月我科收治的63例条件相似患者,早期给予患者运动护理,将其设为观察组。结果两组脑血栓后自理缺陷患者患者接受不同的临床护理干预,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及焦虑抑郁状况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中,应用运动护理程序给予脑血栓后自理缺陷患者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焦虑抑郁的发生。

    作者:冯美琴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心身疾病与抑郁症患者的述情障碍特征分析

    目的:对心身疾病患者和抑郁症患者的述情障碍特征进行分析。方法纳入2014年9月至2015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46例心身疾病患者(研究1组)、46例抑郁症患者(研究2组)和来我院接受健康体检的50例健康体检者(一般组)作为研究对象,采用HAMD量表(汉密顿抑郁量表)和ΤAS(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分别对三组研究对象的述情障碍进行评定分析。结果研究1组ΤAS中因子1、2、4评分、HAMD量表部分因子评分高于一般组(P<0.05),研究2组ΤAS和HAMD量表中各因子评分均明显高于一般组(P<0.05)。结论述情障碍参与了心身疾病患者和抑郁症患者病情的发生和发展,心身疾病患者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抑郁情绪。

    作者:初继雄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57例慢性肺心病护理干预研究

    目的:分析临床慢性肺心病患者行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调查对象从我科2012年4月-2014年9月收治慢性肺心病患者中抽选,57例为干预组,行护理干预措施;50例为常规组,行基础性护理措施,评定预后效果。结果干预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98.2%高于常规组80.0%,存在差异(P<0.05)。结论临床针对慢性肺心病患者行护理干预作用显著,可缓解疾病症状,缩短住院时间,增强整体效果,值得借鉴。

    作者:宋丽娟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心脑血管病患者跌倒原因与护理对策探讨

    目的:探讨心脑血管病患者跌倒原因与护理对策。方法抽取2014年4月-2015年4月期间于我院治疗心脑血管病的患者200例,将患者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常规组,对照组(n=100)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n=100)患者给予综合护理干预以及评估,观察两组患者跌倒发生率与护理满意度。结果心脑血管病患者跌倒原因包括:年龄偏大、侧肌力下降、脑供血不足、护理不当。两组患者跌倒原因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经过护理后,低危患者为12.00%,明显高于对照组4.00%,两组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经过综合护理干预以及评估后,患者跌倒坠床危险水平显著下降,实验组患者家属总满意度98.0%,明显高于对照组78.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1.243,P<0.05)。结论降低跌倒因素的影响,对心脑血管病患者予以综合护理干预能有效减少患者跌倒发生率,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极具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梁艳 刊期: 2016年第02期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杂志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杂志

主管:中国广东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广东介入心脏学会 广东岭南心血管病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