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刚
目的:对氯沙坦联合贝那普利应用在治疗肾实质性高血压中,对其临床效果进行探究。方法2015年5月到2016年1月期间,选取80例肾实质性高血压患者,将其平均分为两组,每组40例患者,全部肾实质性高血压患者都接受贝那普利,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服用氯沙坦,并记录患者的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80例患者接受不同药物方案后,与对照组患者血压水平控制的总有效率(66.67%)相比,观察组患者(93.33%)明显提高,差异在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同时接受调查的80例肾实质性高血压患者,观察组联合用药后出现的不良反应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显著,可使患者的症状得到极大改善,提高了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出现不良反应的几率变小,可以推广使用。
作者:卢卫东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究采用缬沙坦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时不同的剂量对于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观察对象从2013年12月至2015年3月本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选取,样本容量为84例,按照随机双盲的原则将该组患者分成两组(治疗组1和治疗组2),各有病例42例,治疗组1予以大剂量缬沙坦治疗,治疗组2予以小剂量缬沙坦治疗,对比观察两种不同剂量药物治疗对患者心功能的影响。结果比较两组心功能的改善情况发现,治疗组1患者心功能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治疗组2,并且治疗组1对于心室重塑的效果也明显优于治疗组2,统计学分析差异显著(P<0.05),同时两组药物不良反应比较不具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予以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大剂量缬沙坦治疗,能够显著改善心功能,并且抑制心肌重塑,同时还不会增加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吕健;徐冉;张春茹;郝丹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究血液净化治疗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自2011年8月至2015年8月间收治入院的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4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所有的患者均采用血液净化治疗后,观察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结果显示,本组40例患者经过血液净化治疗后,有26例患者治愈,12例患者好转,其中2例患者治疗无效,其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5.0%。并且本组患者的血肌酐以及血尿素氮、BUN情况明显改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研究表明,血液净化治疗疗效显著,其不仅能够改善患者的血肌酐以及血尿素氮情况,还能提高患者的存活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玉江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在青光眼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研究选取了2014年4月至2015年4月我院收治的70例青光眼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7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加用健康教育,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自我护理正确率为94.3%,较对照组的74.3%显著提高(孕<0.05)。观察组患者护理后对青光眼的认识优良率为97.1%,较对照组的71.4%显著提高(孕<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为97.1%,较对照组的80.0%显著提高(孕<0.05)。结论健康教育在青光眼患者护理中具有良好应用效果,值得推荐。
作者:陈静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研究老年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特点以及治疗方法,为临床诊治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我院选择2013年5月~2014年5月间诊治的5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的25例患者实施保守治疗,观察组的50例患者实施血液重建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危险因素、基础疾病、诊断治疗情况以及预后效果。结果老年冠心病患者多存在很多危险因素、基础疾病以及复杂的冠状动脉病变。急性冠状动脉疾病中需要入院治疗的患者以非ST段太高性心肌梗死多;两组患者患有糖尿病、肾功能不全及年龄因素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就说明上述3点是对老年冠心病患者血运重建治疗产生限制的主要因素。通过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比较,观察组患者的病死率为37.04%,对照组为45.69%;心源性病死率观察组为10.0%,对照组为64.15%;两组患者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冠心病患者具有很多危险因素和基础疾病,冠状动脉的病变相对复杂。老年冠心病患者实施血运重建治疗的主要原因是糖尿病、肾功能不全及年龄。通过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实施合理、全面以及个体化的治疗能够有效延长患者的生存周期,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这也是早期诊断和治疗冠心病的关键。
作者:沈瑶洁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研究分析心内科住院病人房颤的病因及使用抗凝状况。方法选取我院2000年3月-2015年11月所收取的276例诊断为房颤的病患,对其心脏超声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结果经研究分析,心内科住院的房颤病患中非瓣膜性房颤占比72.46%,瓣膜性房颤占比27.53%,在年龄分布中年龄大于65岁的病患占比大,病因以孤立性房颤、冠心病、扩张型心肌病以及高血压病为主;276例病患中以华发林抗凝治疗的仅有46例,占比为16.23%。结论经研究分析目前临床上非瓣膜性房颤占比较大已经成为形成房颤的主要病因,同时年龄以及高血压也是形成房颤的较为关键的因素,此外在房颤的临床治疗上对于运用抗凝治疗的投入较少,应该加强对投入抗凝治疗的重视,从而更好的帮助房颤病患减轻痛苦改善病况,进一步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林森洋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分析血液透析病人深静脉置管引发导管感染的因素,探究防治措施。方法对2014年1月至12月在我院进接受血液透析治疗考虑导管感染的20例患者的外周血和导管血进行细菌培养,并进行药敏试验,给予发生导管感染的患者对症治疗。结果20例患者中,16例培养结果为阳性,其中3例(75.0%)为长期透析导管,留置时间7~15个月,8例(88.9%)为股静脉置管,5例(71.4%)为颈内静脉置管,留置时间1周至2个月。16例患者的导管共分离出细菌17株,其中8株(47.1%)为金黄色葡萄球菌,5株(29.5%)为表皮葡萄球菌,1株(5.8%)为阴沟肠杆菌,1株(5.8%)为里拉微球菌,1株(5.8%)为溶血葡萄球菌。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抗生素药物给予患者治疗,均治愈。结论导致血液透析患者发生导管感染的常见病原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临床治疗应加强无菌操作,合理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的发生。
作者:张翠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研究对心血管疾病伴焦虑症患者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0月~2016年1月来我院治疗心血管疾病伴焦虑症的5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分组的形式将其分为两组,对25例对照组患者采取西医药物治疗方法,对25例观察组患者则施以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比较两组焦虑评分,观察组治疗1星期后的焦虑评分和对照组差异较小,不存在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治疗2星期后的焦虑评分和对照组有较大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就患者的心功能情况来看,观察组改善幅度和效果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组间差异较大,有统计学意义;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发现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明显高于对照组88%,两组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比常规西药治疗更有利于改善心血管疾病伴焦虑症患者的焦虑症状,且能够有效控制患者血压,改善患者生活品质,更值得在临床大范围推广使用。
作者:翁婧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分析老年高血压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行缬沙坦、厄贝沙坦疗法的效果。方法从我院2012年6月-2015年5月随机抽选行缬沙坦疗法的60例高血压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作为对象,并将同期收治的行厄贝沙坦疗法的60例患者作为实验组,评定治疗后的效果。结果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经由不同药物治疗后,血压指标(收缩压、舒张压)明显性变化,两组统计有差异,P<0.05。结论临床于老年高血压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治疗中实施厄贝沙坦疗法效果突出,不但可缓解患者的症状,还可预防室性心律失常病症的发生,增强总体效果,值得借鉴。
作者:普维茜;马将伍;段青青;陆文会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究慢阻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临床特征,以提高临床上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COPD-OSAHS重叠综合征)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2014年7月~2016年2月期间因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急性加重期的住院患者,从中入组61名临床资料完整的患者再分为COPD组和COPD-OSAHS组,COPD组45名和COPD-OSAHS组16名,分析统计这两组患者分别在肺功能、睡眠测试结果、无创呼吸机治疗前后的血气分析、无创呼吸机参数和主要合并症的差异。结果(1)静态情况下的肺功能情况:一秒率(FEV1%)、一秒量/用力呼气量(FEV1/FVC(%))COPD组显著高于COPD-OSAHS组,差异存在统计学差异(P值<0.05)。(2)睡眠监测结果:AHI,COPD组显著低COPD-OSAHS组(P<0.05)。(3)无创呼吸机治疗前后的血气分析:两组患者通过无创呼吸机治疗后的效果都比较明显,血气分析指标pH、SaO2、PaO2、HCO2、PaCO2(P<0.05)。重叠综合征组患者需要提高呼吸末正压维持气道的开放。结论 COPD-OSAHS病人相比于COPD病人存在的高碳酸血症和低氧血症严重程度更严重,为了尽早发现COPD-OSAHS患者,对COPD病人应进行睡眠监测,通过提高无创机械通气呼气末正压能够有效治疗重叠综合征患者。
作者:王幼绢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研究硝普钠联合多巴胺对心力衰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9月至2014年9月期间入院接诊治疗的128例心力衰竭患者,经患者家属同意后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64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治疗方法,实验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硝普钠联合多巴胺治疗方法进行。经一个疗程后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治疗一个疗程后,两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分别实验组为96.88%,对照组78.13%,经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疗效有显著差异,P<0.05。而两组患者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与左心室射血分数变化也有着显著差异,P<0.05。结论硝普钠联合把多安在临床治疗心理衰竭的过程中,能够有效的缓解的临床症状,同时也能够改善患者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与左心室射血分数也都能够得到很好的改善,因此在临床治疗心力衰竭方面,可进行大力推广。
作者:雷刚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采取从医院到社区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的干预效果。方法将11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平均分组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医院内常规护理干预措施,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从医院到社区无缝隙护理管理。结果研究组干预后服药依从性与自护行为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医院到社区无缝隙护理管理可以有效提高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服药的依从性,强化自护行为。
作者:张艳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分析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血脂给予瑞舒伐他汀钙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以我院收治的70例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血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个组别,每组35例。均采用瑞舒伐他汀钙片治疗,对照组、试验组用药剂量分别为10mg、20mg,观察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比较血脂水平变化。结果试验组治疗有效率为97.1%,高于对照组的82.9%;治疗后TC、TG、LDL-C、HDL-C为(4.5±0.3)、(1.7±0.5)、(2.4±0.4)、(1.2±0.4)mmol/L,对照组为(5.6±0.7)、(2.2±0.7)、(3.2±0.5)、(0.8±0.3)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1.4%、14.3%,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钙治疗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血脂疗效确切,大剂量用药调脂效果更佳,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在冠心病一、二级预防中应加强推广。
作者:周斌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分析阿托伐他汀钙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对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60例,接受治疗的时间为2011年5月至2013年6月期间,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阿托伐他汀钙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心功能指标变化和心功能改善率。结果观察组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治疗后的心功能指标优于对照组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观察组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治疗后的心功能改善率高于对照组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P<0.05)。结论给予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采用阿托伐他汀钙治疗,不仅能改善患者心功能指标,还能提高患者心功能改善率。
作者:王晓明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究高血压合并冠心病采用口服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均经诊断为高血压合并冠心病,以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治疗以硝苯地平缓释片为主,观察组治疗以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治为主,比较两组临床价值。结果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86.67%)明显好于对照组(61.67%),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观察组(23.33%)明显低于对照组(50.00%),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是一种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有效药,临床疗效较好,安全性高,值得广泛应用。
作者:赵仕玉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采用口腔运动干预改善早产儿经口喂养,探讨其运用效果,为相关病症的治疗开展提供借鉴和参考。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5年8月收治的早产儿70例为研究对象,均分为护理组和对照组,各35例,采用不同护理方法对比各自疗效情况。结果护理组开始喂养时间为(8.7±0.7)d,完全喂养时间为(14.7±0.9)d;对照组开始喂养时间为(16.3±1.1)d,完全喂养时间为(21.6±0.6)d;对比发现护理组经口喂养恢复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护理组早产儿经口喂养阶段喂养良好率、喂养不良率分别为91.4%,8.6%;对照组早产儿经口喂养阶段喂养良好率、喂养不良率分别为68.6%,31.4%。护理组早产儿经口喂养阶段喂养良好率较对照组显著提高,喂养不良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孕<0.05)。结论口腔运动干预改善早产儿经口喂养的效果良好,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和深入研究。
作者:彭娟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观察曲美他嗪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的效果。方法随机将80例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行曲美他嗪治疗。比较两组心功能各指标、治疗有效率等。结果治疗,观察组治疗有效率、心功能各指标等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曲美他嗪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心功能,且无明显不良反应,是临床中值得推广的安全有效药物。
作者:吕美明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本研究选取了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7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另外选取同期70例正常体检者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的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差异。将7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按照疾病类型分为心肌梗死(AMI)2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24例,稳定型心绞痛(SAP)20例。观察此三组患者与正常体检者的敏C-反应蛋白水平。结果与正常组相比,心血管疾病组的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显著提高(P<0.05)。AMI、UAP、SAP三组的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均较正常体检组显著提高(P<0.05);且SAP、UAP、AMI组患者的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逐渐提高,且三组间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高敏C-反应蛋白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诊断指标,对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及预测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杨娟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评价分析硫酸镁与硝苯地平联合治疗妊娠高血压临床效果。方法选取48例妊娠高血压孕妇,均是2014年12月到2015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以用药的不同随机平均分组,实行短效硝苯地平治疗的孕妇设为对照组,实行予长效硝苯地平治疗的孕妇设为观察组,比对两组孕妇在用药前后的血压的控制情况以及孕妇和新生儿的临床状况。结果两组患者经不同治疗方法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治疗一周后血压降低情况与对照组的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半个月后观察组患者血压降低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的;观察组孕妇的顺产情况显著高于对照着孕妇的;观察组孕妇出现产后出血以及新生儿出现供血不足、体重减轻等不良情况显著低于对照组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妊娠高血压的治疗中使用长效硝苯地平可以有效的控制血压,且对孕妇与新生儿影响较小,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李秋燕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精神障碍合并躯体疾病患者围术期安全护理的方法及应用效果。方法本研究选取了2014年11月至2015年11月我科收治的15例精神障碍合并躯体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15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8人,观察组7人,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安全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的不安全事件发生率及护理满意率分别为37.5%、50.0%;观察组患者的不安全事件发生率及护理满意率分别为0及85.7%。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不安全事件发生率明显降低,护理满意率明显提高。结论安全护理应用于精神障碍合并躯体疾病患者围术期效果显著,值得应用。
作者:段其竹 刊期: 2016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