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曲美他嗪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观察

吕美明

关键词:曲美他嗪, 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 心室功能
摘要:目的:观察曲美他嗪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的效果。方法随机将80例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行曲美他嗪治疗。比较两组心功能各指标、治疗有效率等。结果治疗,观察组治疗有效率、心功能各指标等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曲美他嗪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心功能,且无明显不良反应,是临床中值得推广的安全有效药物。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杂志相关文献
  • 心电图对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梗死相关血管的预测价值

    目的:分析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ph,ECG)ST段的某些特征性改变对梗死相关动脉(infarction related artery,IRA)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150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分析比较IRA开通前ECG改变和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rteriography,CAG)资料的对应性关系。结果(1)单支病变患者中,ST玉引、STI I尹/STI尹>1、STV1尹/-预测IRA为RCA具有统计学差异。STI尹/-、STI I尹/STI尹≤1、STV1引预测IRA为LCX具有统计学差异。(2)STV4-V6引、STI、I I、aVF尹>0.2mv且无STaVR尹预测患者合并冠脉多支病变具有较高敏感度和特异度。结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ECG其ST段某些特征对判定患者合并冠状动脉单支或多支病变有重要的预测价值。

    作者:刘灵佳;贺梅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心理护理干预在肺心病患者治护中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在肺心病患者治护中的效果。方法选择自2013年10月至2015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0例肺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就诊先后顺序将其分2组,观察组(n=30)和对照组(n=30)。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接受心理护理。分析心理护理对患者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症状自评量表(Self-reporting Inventory)各项因子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反映观察组患者的心理状况更佳。结论心理护理干预在肺心病患者,能有助改善医患关系,增加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提高治疗依从性,继而提高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作者:王建会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反复支架内血栓形成合并消化道出血一例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反复支架内血栓形成合并消化道出血的诱因及防治策略及如何权衡PCI后消化道出血时抗凝与止血的矛盾。结果支架内血栓形成的原因主要与冠脉病变特点,球囊扩张后血管损伤的程度以及支架置放的位置以及术中抗凝药及抗血小板药物是否充分应用有关,使用高张球囊扩张支架内血栓部位是有效、快捷方法。而联合抗凝药或抗血小板药使用后消化道出血的风险增加,在短期停用阿司匹林、选择性使用西洛他唑和替格瑞洛基础上,予禁食、抑酸、补液及静脉应用生长抑素等治疗,可有效治疗消化道出血,且可避免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作者:李馨;龚晓兵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瑞舒伐他汀在缺血性心肌病治疗中对心室重塑的影响分析

    目的:对瑞舒伐他汀在缺血性心肌病治疗中对心室重塑的影响作用进行观察分析。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5年4月于我院收治的108例缺血性心肌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通过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4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内科治疗方法,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瑞舒伐他汀,对两组患者治疗后NYHA心功能水平、超声心动图各项指标进行观察统计。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NYHA心功能水平、超声心动图各项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在治疗缺血性心肌病的过程中能够发挥改善患者心室重塑的功效,延缓心衰的发展过程,具有较好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陈玉军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急性脑血管意外的心电图改变及临床意义研究

    目的:观察研究急性脑血管意外病例早期心电图变化,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将新疆医科大学第六附属医院于2012年1月-2015年10月收治的299例急性脑血管意外病例纳入本次研究,并对其心电图资料展开回顾性分析。结果入选299例急性脑血管意外患者中,心电图异常改变者共计94例,占31.4%。与脑梗死患者相比,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例与急性脑出血病例心电图异常率明显增加,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急性脑血管意外且伴有心电图异常改变者病死率明显高于心电图无异常改变者(P<0.05);其中ST-T改变是心电图异常改变中常见的一种,心电图异常改变病例中,重度患者占比明显高于心电图无异常改变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血管意外患者一旦出现心电图异常改变,应引起临床的充分关注与重视,在积极治疗的同时做好心脏功能监测,以免病情进展恶化,从根本上降低患者死亡率。

    作者:宋媛;杨春辉;范平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左西孟旦与米力农治疗急性心力衰竭的疗效与安全性对比

    目的:对比观察左西孟旦、米力农治疗急性心力衰竭(AHF)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急性心力衰竭患者116例,随机分为A、B两组,其中A组患者在常规治疗下加用左西孟旦治疗,B组患者在常规治疗下加用米力农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经治疗后的有效率及安全性。结果(1)A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B组(P<0.05)。(2)随访发现A组患者出院后6个月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死亡率及再住院率均明显低于B组(P<0.05)。(3)A组在用药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左西孟旦治疗急性心力衰竭的疗效优于米力农,且安全性也高于米力农,患者使用左西孟旦具有更明显的临床获益。

    作者:邱燕妮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与治疗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主动脉夹层诊断率越来越高,但由于治疗技术的不足,导致目前主动脉夹层的治疗无法跟进,患者所面对的死亡风险越来越高。本文旨在将主动脉夹层的诊断及治疗进行综述。主动脉夹层是近些年死亡率极高的一种心血管疾病,它的发病过程主要是在主动脉壁原有病变的基础上,血液经血管内膜薄弱点流入已发生囊样变性的中层,进而形成夹层血肿,随血流动力学的改变,血肿不断在主动脉中层内向纵、横两个方向扩展,将动脉逐渐分为真、假两腔,造成主动脉真腔与假腔分离的一种病理改变[1]。目前我国主动脉夹层每年新增病例约3万例,未及时治疗的AD患者中, Standford A型死亡率高达80%-90%,Standford B型发现率较低,但死亡率较高,约为35%~50%。

    作者:李伟伟;曹卫东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血管疾病伴焦虑症患者的疗效探讨

    目的:研究对心血管疾病伴焦虑症患者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0月~2016年1月来我院治疗心血管疾病伴焦虑症的5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分组的形式将其分为两组,对25例对照组患者采取西医药物治疗方法,对25例观察组患者则施以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比较两组焦虑评分,观察组治疗1星期后的焦虑评分和对照组差异较小,不存在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治疗2星期后的焦虑评分和对照组有较大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就患者的心功能情况来看,观察组改善幅度和效果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组间差异较大,有统计学意义;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发现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明显高于对照组88%,两组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比常规西药治疗更有利于改善心血管疾病伴焦虑症患者的焦虑症状,且能够有效控制患者血压,改善患者生活品质,更值得在临床大范围推广使用。

    作者:翁婧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分析高血压患者应用温胆汤合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的临床疗效

    目的:研究探讨在对高血压患者的治疗过程中采用温胆汤合半夏白术天麻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月期间在我院接收的患者128例为研究对象,将在2013年1月-2015年1月期间采取常规西药降压时接收的64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将在2015年1月-2016年1月期间采取半夏白术天麻汤合并温胆汤治疗时接收的64例患者作为观察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的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2.1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62.50%);同时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9.3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37.5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此类中药对高血压患者的病情好转有明显效果,安全有效。

    作者:伍世文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精神障碍合并躯体疾病患者围术期安全护理分析

    目的:探讨精神障碍合并躯体疾病患者围术期安全护理的方法及应用效果。方法本研究选取了2014年11月至2015年11月我科收治的15例精神障碍合并躯体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15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8人,观察组7人,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安全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的不安全事件发生率及护理满意率分别为37.5%、50.0%;观察组患者的不安全事件发生率及护理满意率分别为0及85.7%。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不安全事件发生率明显降低,护理满意率明显提高。结论安全护理应用于精神障碍合并躯体疾病患者围术期效果显著,值得应用。

    作者:段其竹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心内科住院病人房颤病因及抗凝状况调查

    目的:研究分析心内科住院病人房颤的病因及使用抗凝状况。方法选取我院2000年3月-2015年11月所收取的276例诊断为房颤的病患,对其心脏超声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结果经研究分析,心内科住院的房颤病患中非瓣膜性房颤占比72.46%,瓣膜性房颤占比27.53%,在年龄分布中年龄大于65岁的病患占比大,病因以孤立性房颤、冠心病、扩张型心肌病以及高血压病为主;276例病患中以华发林抗凝治疗的仅有46例,占比为16.23%。结论经研究分析目前临床上非瓣膜性房颤占比较大已经成为形成房颤的主要病因,同时年龄以及高血压也是形成房颤的较为关键的因素,此外在房颤的临床治疗上对于运用抗凝治疗的投入较少,应该加强对投入抗凝治疗的重视,从而更好的帮助房颤病患减轻痛苦改善病况,进一步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林森洋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四维超声诊断在产科胎儿中的应用

    目的:研究四维超声诊断用于产科胎儿检查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14年5月-2015年5月,我院产科收录的80例晚期孕妇资料,均为疑似存在胎儿畸形的孕妇患者,对临床超声诊断与结果进行回顾性探讨。本次采用分组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观察组选用四维超声技术,对照组选用二维超声诊断技术;2种方法分别检查后,从胎儿畸形诊断结果对比2组超声检查的准确率,包括:神经系统、胸腹腔积液、四肢骨骼、颜面部等,详细统计胎儿异常诊断的差异性(P<0.01)。结果80例疑似畸形孕妇,确诊后共有45处畸形;观察组诊断出44处畸形,对照组诊断出36处畸形,两组诊断结果差异明显(P<0.01)。结论四维超声诊断是产科检查的新技术,对胎儿畸形诊断率更高,值得推广。

    作者:周美春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探究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临床价值分析

    目的:探究高血压合并冠心病采用口服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均经诊断为高血压合并冠心病,以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治疗以硝苯地平缓释片为主,观察组治疗以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治为主,比较两组临床价值。结果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86.67%)明显好于对照组(61.67%),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观察组(23.33%)明显低于对照组(50.00%),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是一种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有效药,临床疗效较好,安全性高,值得广泛应用。

    作者:赵仕玉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在妊娠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探索研究妊娠高血压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干预,观察其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妇科住院的62例妊娠高血压孕妇,根据护理措施的不同,将患者分成观察组(n=31)和对照组(n=31)。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结果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的血压没有较大区别,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的血压低于对照组,在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观察组在护理干预后顺产率(77.42%)高于对照组(51.61%),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能有效的提高患者顺产率,有效地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符倩莉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健康教育对高血压患者用药依从性及心理状况的影响分析

    目的:分析探讨健康教育对高血压患者用药依从性及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高血压患者10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收治时间在2015年03月至2016年2月期间,这100例患者均使用数字抽取法进行分组,分成各有50例患者的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健康教育,实验组采取系统化健康教育,并在健康教育结束后,对比分析两组的用药依从性和SAS评分。结果实验组的SAS评分为(45.09±6.75)分,对照组的SAS评分为(69.54±6.09)分(P<0.05);实验组的用药依从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系统化健康教育对高血压患者具有积极的作用,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改善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

    作者:徐高阳;鲍荣琦;赵笑东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社区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的治疗方法

    目的:分析社区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的治疗方法。方法抽取2013年9月至2015年4月我院收治的54例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对54例患者给予平喘、化痰、止咳、抗感染等常规的治疗,并根据各个患者的病情进行针对性治疗。在患者病情缓和时还要开展定期的拜访治疗,期限<为一年。结果在对54例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进行治疗,和随访治疗一年后,治愈患者31例,病情好转者20例,无效的3例。未有严重并发症患者出现。结论(1)在治疗过程中要充分注意到老年患者的心理变化,要做好患者的心理工作。(2)在治疗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方面要选择有较强针对性的抗生素,同时还要在使用抗生素的过程中把握好量。不能滥用抗生素(3)采用超声雾化治疗法可有效减轻患者症状,且费用合理。(4)要做好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病症的预防工作,开展健康讲座,督促老年人参加体育运动,增强体质。

    作者:卢斌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心电图诊断高钾血症的临床价值

    目的:研究心电图诊断高血压的应用价值,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指导。方法共收录2015年3月-2016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9例高钾血症患者资料,对其心电图资料进行分析;结合心电图诊断结果,对高钾血症患者采取针对性治疗方案。结果心电图变化可翻译高钾血症的血清钾浓度高低,对高钾血诊断具有借鉴意义;本次19例均确诊为高钾血症,通过降低血清钾治疗后,心血管症状、神经肌肉症状等均得到有效控制。结论心电图诊断高钾血症有较高的临床价值,操作简单、便捷,值得推广。

    作者:江波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尼莫地平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临床疗效评价

    目的:分析慢性脑供血不足采用尼莫地平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们在临床中2011年8月至2015年8月收治的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72例,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分为两个组别,其中对照组(常规治疗)、试验组(尼莫地平治疗)各36例。观察临床疗效,比较血流速率指标和眩晕程度变化。结果试验组治疗有效29例(80.6%),高于对照组的20例(55.6%);经治疗后患者大脑中动脉、椎动脉、基底动脉的血流速率明显提高,且试验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眩晕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尼莫地平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疗效确切,能够减轻眩晕症状,改善脑部供血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小惠;马会强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护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护理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护理疗效。方法选择我院自2014年1月到2015年1月收治的84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后的心功能改善状况及生活质量改善状况。结果经护理干预后,观察组6min步行距离、左室射血分数及左室舒张末径改善状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体力限制、心理情绪、疾病症状、社会关系四个方面的分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对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及生活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价值,值得在临床上加以推广。

    作者:叶敏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剖宫产围手术期护理的临床意义

    目的:对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剖宫产围手术期护理的效果进行探讨。方法调查某院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120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优质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的效果。结果从住院时间方面对比,对照组平均住院时间为(8.3±2.1)d,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为(5.9±1.6),两组对比,观察组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对比,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8.33%,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33%,两组对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措施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剖宫产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较好,在临床中有推广的价值。

    作者:何秀萍 刊期: 2016年第06期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杂志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杂志

主管:中国广东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广东介入心脏学会 广东岭南心血管病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