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急性脑血管意外的心电图改变及临床意义研究

宋媛;杨春辉;范平

关键词:急性脑血管意外, 心电图异常, 临床意义
摘要:目的:观察研究急性脑血管意外病例早期心电图变化,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将新疆医科大学第六附属医院于2012年1月-2015年10月收治的299例急性脑血管意外病例纳入本次研究,并对其心电图资料展开回顾性分析。结果入选299例急性脑血管意外患者中,心电图异常改变者共计94例,占31.4%。与脑梗死患者相比,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例与急性脑出血病例心电图异常率明显增加,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急性脑血管意外且伴有心电图异常改变者病死率明显高于心电图无异常改变者(P<0.05);其中ST-T改变是心电图异常改变中常见的一种,心电图异常改变病例中,重度患者占比明显高于心电图无异常改变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血管意外患者一旦出现心电图异常改变,应引起临床的充分关注与重视,在积极治疗的同时做好心脏功能监测,以免病情进展恶化,从根本上降低患者死亡率。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杂志相关文献
  • 护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护理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护理疗效。方法选择我院自2014年1月到2015年1月收治的84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后的心功能改善状况及生活质量改善状况。结果经护理干预后,观察组6min步行距离、左室射血分数及左室舒张末径改善状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体力限制、心理情绪、疾病症状、社会关系四个方面的分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对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及生活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价值,值得在临床上加以推广。

    作者:叶敏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探究中药川芎嗪联合硫酸镁治疗妊娠高血压的临床效果

    目的:探究药川芎嗪联合硫酸镁治疗妊娠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采集40例于我院2006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妊娠高血压患者,随机将4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中药川芎嗪联合硫酸镁治疗)和对照组(单独应用硫酸镁治疗)。测定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浆黏度,观察并详细记录治疗后,尿蛋白下降、血压稳定、水肿消退情况和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血浆黏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压稳定、尿蛋白降低和水肿消退情况均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中药川芎嗪联合硫酸镁治疗妊娠高血压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值得推广。

    作者:吕连蓉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健康教育对高血压患者用药依从性及心理状况的影响分析

    目的:分析探讨健康教育对高血压患者用药依从性及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高血压患者10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收治时间在2015年03月至2016年2月期间,这100例患者均使用数字抽取法进行分组,分成各有50例患者的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健康教育,实验组采取系统化健康教育,并在健康教育结束后,对比分析两组的用药依从性和SAS评分。结果实验组的SAS评分为(45.09±6.75)分,对照组的SAS评分为(69.54±6.09)分(P<0.05);实验组的用药依从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系统化健康教育对高血压患者具有积极的作用,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改善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

    作者:徐高阳;鲍荣琦;赵笑东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剖宫产围手术期护理的临床意义

    目的:对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剖宫产围手术期护理的效果进行探讨。方法调查某院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120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优质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的效果。结果从住院时间方面对比,对照组平均住院时间为(8.3±2.1)d,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为(5.9±1.6),两组对比,观察组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对比,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8.33%,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33%,两组对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措施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剖宫产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较好,在临床中有推广的价值。

    作者:何秀萍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研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从医院到社区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的应用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采取从医院到社区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的干预效果。方法将11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平均分组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医院内常规护理干预措施,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从医院到社区无缝隙护理管理。结果研究组干预后服药依从性与自护行为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医院到社区无缝隙护理管理可以有效提高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服药的依从性,强化自护行为。

    作者:张艳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病人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究慢阻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临床特征,以提高临床上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COPD-OSAHS重叠综合征)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2014年7月~2016年2月期间因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急性加重期的住院患者,从中入组61名临床资料完整的患者再分为COPD组和COPD-OSAHS组,COPD组45名和COPD-OSAHS组16名,分析统计这两组患者分别在肺功能、睡眠测试结果、无创呼吸机治疗前后的血气分析、无创呼吸机参数和主要合并症的差异。结果(1)静态情况下的肺功能情况:一秒率(FEV1%)、一秒量/用力呼气量(FEV1/FVC(%))COPD组显著高于COPD-OSAHS组,差异存在统计学差异(P值<0.05)。(2)睡眠监测结果:AHI,COPD组显著低COPD-OSAHS组(P<0.05)。(3)无创呼吸机治疗前后的血气分析:两组患者通过无创呼吸机治疗后的效果都比较明显,血气分析指标pH、SaO2、PaO2、HCO2、PaCO2(P<0.05)。重叠综合征组患者需要提高呼吸末正压维持气道的开放。结论 COPD-OSAHS病人相比于COPD病人存在的高碳酸血症和低氧血症严重程度更严重,为了尽早发现COPD-OSAHS患者,对COPD病人应进行睡眠监测,通过提高无创机械通气呼气末正压能够有效治疗重叠综合征患者。

    作者:王幼绢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优质护理服务对糖尿病合并高血脂患者用药依从性的相关影响探讨

    目的:分析糖尿病合并高血脂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对用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于2012年12月-2015年12月我院诊治糖尿病合并高血脂患者中挑选110例,按照患者的入院编号分成不同组:对照组、研究组,并实施不同的护理措施,护理干预结束后评定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的用药依从性(96.7%)高于对照组(80.0%),统计学有区别,P<0.05;研究组患者的血糖指标低于对照组,统计学有区别,P<0.05。结论临床针对糖尿病合并高血脂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服务作用显著,可提高用药依从性,改善血糖指标,增强总体效果,值得借鉴。

    作者:禹媛华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老年舒张性心功能不全患者的血浆BNP水平和预后相关性分析

    目的:探讨老年舒张性心功能不全患者血浆脑尿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与预后相关性。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3月期间在我院进行住院治疗的老年舒张性心功能不全患者99例,分为观察组,并选取75例同期住院治疗的非舒张性心功能不全患者分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治疗前的水平,以及BNP与心功能分级的关系。结果治疗前观察组血浆的BNP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随着心功能不全分级的上升,BNP水平逐渐升高,治疗后心功能不全Ⅲ级以及心功能不全郁级患者BNP水平变化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初步考虑血浆BNP水平可以用于老年舒张性心功能不全患者的分级以及治疗预后效果的判断。

    作者:刘艳霞;文静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社区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的治疗方法

    目的:分析社区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的治疗方法。方法抽取2013年9月至2015年4月我院收治的54例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对54例患者给予平喘、化痰、止咳、抗感染等常规的治疗,并根据各个患者的病情进行针对性治疗。在患者病情缓和时还要开展定期的拜访治疗,期限<为一年。结果在对54例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进行治疗,和随访治疗一年后,治愈患者31例,病情好转者20例,无效的3例。未有严重并发症患者出现。结论(1)在治疗过程中要充分注意到老年患者的心理变化,要做好患者的心理工作。(2)在治疗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方面要选择有较强针对性的抗生素,同时还要在使用抗生素的过程中把握好量。不能滥用抗生素(3)采用超声雾化治疗法可有效减轻患者症状,且费用合理。(4)要做好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病症的预防工作,开展健康讲座,督促老年人参加体育运动,增强体质。

    作者:卢斌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高敏C-反应蛋白及其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本研究选取了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7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另外选取同期70例正常体检者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的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差异。将7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按照疾病类型分为心肌梗死(AMI)2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24例,稳定型心绞痛(SAP)20例。观察此三组患者与正常体检者的敏C-反应蛋白水平。结果与正常组相比,心血管疾病组的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显著提高(P<0.05)。AMI、UAP、SAP三组的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均较正常体检组显著提高(P<0.05);且SAP、UAP、AMI组患者的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逐渐提高,且三组间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高敏C-反应蛋白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诊断指标,对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及预测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杨娟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动态心电图与食道电生理检查对老年晕厥患者诊断价值的探讨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与食道电生理检查对老年晕厥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4年7月收治的不明原因老年晕厥患者52例,所有患者均采取动态心电图和食道电生理检查,对患者两种检查方法的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动态心电图检查后心源性晕厥比例为48.08%,食道电生理检查后心源性晕厥比例为59.62%,其余40.38%患者考虑为其他因素导致晕厥。结论动态心电图和食道电生理检查均可有效对心律失常引起心源性晕厥进行诊断,而且检出率较高。

    作者:廖廷姝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不同剂量缬沙坦治疗慢性心力衰竭84例临床比较

    目的:探究采用缬沙坦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时不同的剂量对于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观察对象从2013年12月至2015年3月本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选取,样本容量为84例,按照随机双盲的原则将该组患者分成两组(治疗组1和治疗组2),各有病例42例,治疗组1予以大剂量缬沙坦治疗,治疗组2予以小剂量缬沙坦治疗,对比观察两种不同剂量药物治疗对患者心功能的影响。结果比较两组心功能的改善情况发现,治疗组1患者心功能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治疗组2,并且治疗组1对于心室重塑的效果也明显优于治疗组2,统计学分析差异显著(P<0.05),同时两组药物不良反应比较不具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予以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大剂量缬沙坦治疗,能够显著改善心功能,并且抑制心肌重塑,同时还不会增加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吕健;徐冉;张春茹;郝丹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5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临床特点和治疗观察

    目的:研究老年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特点以及治疗方法,为临床诊治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我院选择2013年5月~2014年5月间诊治的5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的25例患者实施保守治疗,观察组的50例患者实施血液重建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危险因素、基础疾病、诊断治疗情况以及预后效果。结果老年冠心病患者多存在很多危险因素、基础疾病以及复杂的冠状动脉病变。急性冠状动脉疾病中需要入院治疗的患者以非ST段太高性心肌梗死多;两组患者患有糖尿病、肾功能不全及年龄因素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就说明上述3点是对老年冠心病患者血运重建治疗产生限制的主要因素。通过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比较,观察组患者的病死率为37.04%,对照组为45.69%;心源性病死率观察组为10.0%,对照组为64.15%;两组患者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冠心病患者具有很多危险因素和基础疾病,冠状动脉的病变相对复杂。老年冠心病患者实施血运重建治疗的主要原因是糖尿病、肾功能不全及年龄。通过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实施合理、全面以及个体化的治疗能够有效延长患者的生存周期,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这也是早期诊断和治疗冠心病的关键。

    作者:沈瑶洁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精神障碍合并躯体疾病患者围术期安全护理分析

    目的:探讨精神障碍合并躯体疾病患者围术期安全护理的方法及应用效果。方法本研究选取了2014年11月至2015年11月我科收治的15例精神障碍合并躯体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15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8人,观察组7人,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安全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的不安全事件发生率及护理满意率分别为37.5%、50.0%;观察组患者的不安全事件发生率及护理满意率分别为0及85.7%。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不安全事件发生率明显降低,护理满意率明显提高。结论安全护理应用于精神障碍合并躯体疾病患者围术期效果显著,值得应用。

    作者:段其竹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β-受体阻滞剂在高血压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研究β-受体阻滞剂在高血压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福建省南安市医院2013年4月至2016年3月期间收治的60名高血压患者,用随机的方式分成2组,分别是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0名高血压患者,对照组给予“络活喜”钙离子拮抗剂治疗,研究组给予“美托洛尔”β-受体阻滞剂治疗,将这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效果进行比较分析,同时对研究组患者通过“美托洛尔”β-受体阻滞剂治疗后发生的不适反应进行独立研究。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显示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β-受体阻滞剂治疗后不适反应的发生率是39.1%,其中8名(26.67%)患者发生心血管系统方面的不适反应,4名(13.00%)发生神经系统方面的不适反应,还有3名(10.00%)发生消化系统方面的不适反应。结论应用β-受体阻滞剂治疗高血压患者的效果比较好,但在对高血压患者治疗的过程中也应该掌握β-受体阻滞剂药物的禁忌和适应症,减少此类药物引发的不适反应,进而提高药物对高血压患者的治疗效果。

    作者:杨少峰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分析应用左卡尼汀治疗高龄糖尿病并发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效果

    目的:探究分析高龄糖尿病并发心力衰竭患者应用左卡尼汀治疗后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高龄糖尿病并心衰患者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50例)与对照组(50例),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左卡尼汀进行治疗,对照组进只行常规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空腹血糖、总胆固醇、心功能相关指标以及治疗后的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CO(5.00±1.30)L/min、LVEF (48.00±12.00)%、E/A (1.40±0.40)以及总有效率(98.00%)均高于对照组CO (4.20±1.10)L/min、LVEF (40.00±10.00)%、E/A(0.97±0.23)以及总有效率(72.00%);观察组FPG(6.50±1.60)mmol/L、TC(6.46±1.62)mmol/L均低于对照组的FPG(8.80±2.20)mmol/L、TC(6.80±1.71)mmol/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卡尼汀能够有效改善高龄糖尿病并发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相关指标,降低空腹血糖、总胆固醇水平。

    作者:吴微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尼莫地平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临床疗效评价

    目的:分析慢性脑供血不足采用尼莫地平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们在临床中2011年8月至2015年8月收治的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72例,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分为两个组别,其中对照组(常规治疗)、试验组(尼莫地平治疗)各36例。观察临床疗效,比较血流速率指标和眩晕程度变化。结果试验组治疗有效29例(80.6%),高于对照组的20例(55.6%);经治疗后患者大脑中动脉、椎动脉、基底动脉的血流速率明显提高,且试验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眩晕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尼莫地平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疗效确切,能够减轻眩晕症状,改善脑部供血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小惠;马会强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心血管介入治疗中采用优质护理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究优质护理在心血管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0例行心血管介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护理组和对照组,各40例,分别给予优质护理和常规护理,比较两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护理组护理后SAS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5.0%)均低于对照组(17.5%),SAQ评分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将优质护理应用到心血管介入治疗中,可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心理状况,提高其预后生活质量。

    作者:刘燕飞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糖尿病肾病的护理观察

    目的:分析糖尿病肾病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调查对象从我院2012年3月-2015年5月接收糖尿病肾病患者中抽选,将100例分成不同护理组,即:基础护理(常规组)、综合护理(干预组),评定总体效果。结果干预组疾病缓解率为94.0%、护理满意率为98.0%,高于常规组,P<0.05,有区别。结论临床针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行综合性护理措施作用突出,可改善症状,提高疾病效果及护理质量,值得学习。

    作者:邹开碧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硝普钠联合多巴胺对心力衰竭的治疗效果

    目的:研究硝普钠联合多巴胺对心力衰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9月至2014年9月期间入院接诊治疗的128例心力衰竭患者,经患者家属同意后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64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治疗方法,实验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硝普钠联合多巴胺治疗方法进行。经一个疗程后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治疗一个疗程后,两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分别实验组为96.88%,对照组78.13%,经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疗效有显著差异,P<0.05。而两组患者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与左心室射血分数变化也有着显著差异,P<0.05。结论硝普钠联合把多安在临床治疗心理衰竭的过程中,能够有效的缓解的临床症状,同时也能够改善患者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与左心室射血分数也都能够得到很好的改善,因此在临床治疗心力衰竭方面,可进行大力推广。

    作者:雷刚 刊期: 2016年第06期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杂志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杂志

主管:中国广东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广东介入心脏学会 广东岭南心血管病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