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骨科特殊护理预防老年患者下肢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发生的临床效果

王瑞霞

关键词:骨科特殊护理, 老年, 下肢骨折术, 下肢深静脉血栓, 临床效果
摘要:目的:探究分析骨科特殊护理预防老年患者下肢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发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老年下肢骨折患者52例进行研究,以投掷骰子方式分组,将掷偶数面的25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措施;将掷奇数面的27例患者作为观察组,采用基础护理和骨科特殊护理措施,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老年下肢骨折患者临床中采用基础护理和骨科特殊护理措施,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低,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运用.
健康前沿杂志相关文献
  • PBL教学法在整形美容外科医师培养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PBL教学法在整形美容外科医师培养中的应用.方法:选择80例同期外科医师学员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学号尾数单双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n=40,学号尾数单号)与观察组(n=40,学号尾数双号),对照组进行传统教学模式,观察组给予PBL教学法.观察两组教学效果.结果:观察组学员理论考试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学员学习主动性、临床思维能力、学习兴趣、自学能力以及合作能力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学员对于教学总满意度为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学员对于教学总满意度77.50%(P<0.05).结论:为整形美容外科医师培养使用PBL教学法进行教学可以有效提高学员的理论知识掌握程度,增强其对于病例处理能力,学员学习能力得到提高,对于教学满意度也更高,值得大力推广使用.

    作者:杨琳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集束化干预在降低留置针非计划性拔管中的应用

    [目的]研究集束化干预在降低留置针非计划性拔管中的应用,探讨有效管理留置针留置情况的可行性.[方法]将2017年6月187例留置针病人作为对照组,用传统的方法进行留置针管理;将2017年10月224例留置针病人作为试验组,用集束化进行管理,比较两组非计划性拔管率.[结果]对照组非计划拔管37例,拔管率19.9%;试验组非计划拔管23例,拔管率10.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集束化管理能有效降低留置针非计划拔管率,提高病人对留置针使用的满意率.

    作者:王娟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步态诱发功能性电刺激结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足下垂患者的临床疗效

    目的 探究步态诱发功能性电刺激结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足下垂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抽取2018年1月~4月我科室诊治的60例脑卒中足下垂患者资料,以均衡原则为基准,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施以态诱发功能性电刺激结合康复训练和常规康复治疗,评估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Ful-meyer评分结果、下肢步行功能变化.结果 2组相较而言,观察组临床疗效更佳(p﹤0.05);观察组治疗4w后下肢运动功能较佳(p﹤0.05);观察组治疗4w后下肢步行功能改善较明显(p﹤0.05).结论 对脑卒中足下垂患者施以步态诱发功能性电刺激结合康复训练疗法,可以显著提升临床疗效,提高下肢运动功能评分,改善下肢步行功能,临床效果非常明显,因此可以广泛实践与应用.

    作者:顾梅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CT引导下肺部病变穿刺活检的推广应用

    目的 探讨CT引导下肺部病变穿刺活检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并发症的预防.方法 对50例患者55个病灶在CT引导下做了108次穿刺.结果 组织学阳性率95%(46/50).恶性肿瘤准确率93.8%(42/45);良性病变准确率80%(8/10).讨论:CT引导下肺部病变穿刺活检安全、准确、高效.严格、娴熟、规范的操作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聂佳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早期康复在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偏瘫患者护理中的效果观察

    目的:讨论早期康复在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偏瘫患者护理中的效果.方法:现随机选取2017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院收治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偏瘫患者共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实验组45例、对照组45例.实验组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实验组和对照组护理情况.结果:实验组康复护理后ADL评分情况明显的优于对照组,组间有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在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偏瘫患者护理中可采取早期康复护理,护理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涂伟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临床检验质量控制指标的现状探究

    临床检验科是医院为基础性科室,尤其是现代医学发展以来,更多依赖各种检验,对各种疾病的预判和确认,有着极其重要的参考意义.本文对临床检验质量控制指标进行了概述分析,对临床检验质量控制指标现状进行了研究,从多方面探究了临床检验质量控制指标的改进措施,对于提升临床检验质量控制工作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作者:庞晓蕾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中医护理在骨科的应用现状

    本文综合分析了中医护理法在骨科当中的应用优势,并对其在骨科病患临床护理当中的实践应用,开展了全方位、细致化的分析与研究,以能够充分发挥中医护理应用优势,让其与骨科临床护理有机融合,全面提升骨科临床护理效果.

    作者:王桂莲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疗法在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思考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疗法在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抽取我院2016.05-2018.05期间诊疗的120例危重症患者,依据1:1分配原则将患者划为两组各60例.即使用常规肠外营养支持的患者,为肠外组;使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患者,为肠内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机体营养指标、不良反应率.结果:肠内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肠外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6.67%,即两组患者各数据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肠内组患者机体营养指标较优于肠外组,即两组患者各数据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例如肠内组患者前清蛋白为(321.31±27.89)mg/L,肠外组患者前清蛋白为(282.49±25.81)mg/L.肠内组患者总不良反应率为6.67%,肠外组患者总不良反应率为20.00%,即两组患者各数据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和常规肠外营养支持疗法相比,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能够显著提高危重症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改善其机体营养指标的同时,降低不良反应率,值得推广.

    作者:薛志涛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及对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的影响.方法:我院2016年9月-2017年9月接收8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照是否给予依达拉奉治疗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44例)与对照组(44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实验组加用依达拉奉.治疗前、治疗后14天分别检测血清SOD、MDA水平,治疗前、治疗后14天分别进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NIHSS)及Barthel指数量表评分.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各项检测数据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O5.实验组在第14天与对照组比较,NIHSS评分和Barthel指数量表评分均有明显好转,P<0.O5.结论: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给予依达拉奉治疗疗效显著.

    作者:董卫青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影像学检查患者的安全护理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影像学检查患者实施安全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我院诊治的进行影像学检查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10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安全护理,观察两组护理前后SAS、SDS评分变化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两组护理前SAS、SDS评分相比无显著差异,护理后两组均有所下降,且观察组SAS、SDS评分下降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满意度为96.0%,对照组满意度为80.0%,两组对比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行影像学检查患者实施安全护理,效果明显,可有效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提高患者对治疗和护理的依从性,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蒋菊花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儿科呼吸系统反复感染患儿的临床治疗分析

    目的:分析儿科呼吸系统反复感染患儿的临床治疗.方法:选择来我院就诊的120例患儿为研究对象,依照就诊顺序,分成2组,每组60例.对照组开展常规性治疗法,观察组接受综合治疗法.分析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及重复性感染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及重复性感染情况都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呼吸系统反复感染的患儿,开展综合治疗方案,能提升患儿治疗效果,改善生存质量,降低重复性感染的发生率,促进患儿疾病转归,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作者:马飞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骨科特殊护理预防老年患者下肢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发生的临床效果

    目的:探究分析骨科特殊护理预防老年患者下肢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发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老年下肢骨折患者52例进行研究,以投掷骰子方式分组,将掷偶数面的25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措施;将掷奇数面的27例患者作为观察组,采用基础护理和骨科特殊护理措施,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老年下肢骨折患者临床中采用基础护理和骨科特殊护理措施,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低,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运用.

    作者:王瑞霞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口服奥美拉唑对双联抗血小板药物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口服奥美拉唑对双联抗血小板药物效果.方法 选取自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期间择期行经皮冠状动脉干预治疗的2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划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服用阿司匹林以及氯吡格雷进行干预,而观察组则采用阿司匹林以及氯吡格雷与奥美拉咗进行干预治疗.一段时间干预治疗后对两组患者血小板抑制情况等数据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际对照组ADP抑制情况高于观察组.结论 口服奥美拉唑可以抑制氯吡格雷的抗血小板效果,但对于择期PCI患者,短时间服用奥美拉唑时,常规双联抗血小板干预更为安全可靠.

    作者:刘朋成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优质护理服务措施应用于风湿免疫科护理的作用

    目的:探究优质护理服务措施应用于风湿免疫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于2017年1月~2018年1月期间来我院进行就诊的风湿免疫科患者64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以及参照组,每组患者均为32例,其中参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性护理方法进行护理,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用优质护理方法进行护理,依据两组患者所采用的护理方法不同,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程度.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程度显著优于参照组患者,具体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对于风湿免疫科疾病具有良好的护理效果,其护理满意程度对于常规性护理方法有显著提高,值得临床医学中的推广及应用.

    作者:李晶;李丽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急救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救治中的应用探讨

    目的:分析急救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救治中所发挥的作用.方法:选择我院在2017年5月~2018年5月诊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70例进行救治分析,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采用急救护理路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对比两组的急诊停留时间、疼痛缓解时间和住院治疗时间,统计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内心肌梗死复发例数、再次PCI(经皮管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治疗和并发症例数.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急诊停留时间、疼痛缓解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心肌梗死复发率、PCI治疗率和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各项数据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急救护理路径能够显著缩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抢救时间,改善治疗结局,降低疾病复发和并发症例数,治疗安全性高,治疗推广和应用.

    作者:郭爱华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老年呼吸疾病护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目的:针对老年人罹患的呼吸疾病,采用统计分析的方法了解其存在的护理问题,进而针对问题提出可行性的解决对策.方法:根据统计分析法选取合适的样本,即从我院2014年4月到2017年4月期间接受的老年呼吸疾病的患者中随机抽取60例病例,保持样本的年龄区间在60岁到80岁之间,然后采取问卷调查分析法和回顾性调查分析法对样本中的老年患者进行分析,调查研究其在我院住院期间接受呼吸疾病护理方面所出现的常见问题,进而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结果:根据调查统计结果得出的数据可以看出,在饮食、日常、用药安全、心理和皮肤护理等方面出现了问题,且其中以日常和心理护理为主的问题是五者中所占的比重较大.结论:老年人不同于身体素质较好的年轻人,他们患病存在一定的特殊性,这就必然会对专业的医护人员提高护理要求,这就是我们的医护工作者应该针对老年呼吸疾病特有的问题提出科学合理的应对方法,通过满足老年患者精神、心理、生理全方位的需求而不断努力.

    作者:潘贤聪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结核内科病房护理安全隐患分析与对策

    目的:探析结核内科病房护理安全隐患及对策.方法:对2016年5月~2018年4月在我院结核内科接受治疗的80例结核患者进行研究,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即对照组(n=40)、实验组(n=40).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给予安全护理,总结护理安全隐患,对两组患者不良情绪及护患纠纷发生率进行统计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抑郁评分、焦虑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护患纠纷发生率(2.5%)低于对照组患者(1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结核内科病房护理中,安全隐患主要为护理人员法制意识不强、护理知识及操作技能缺乏、院内感染较多等,因此,应结合实际情况,给予恰当的安全护理,以此改善患者不良情绪,减少护患纠纷发生,提高临床效果.

    作者:李睿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关于PICC应用于全静脉营养的护理措施及效果观察

    目的:旨在探讨PICC应用于全静脉营养的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选择本院于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行PICC导管全静脉营养支持治疗患者78例作为研究资料,随机分组各39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观察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5.12%显著低于对照组25.64%,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7.44%,显著高于对照组74.36%,P<0.05.结论:针对应用PICC导管全静脉营养支持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进一步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保证安全性和舒适度,利于提高护理满意度,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赵俊玲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居家康复脑卒中患者社区护理干预分析

    目的:探讨居家康复脑卒中患者使用社区护理干预效果.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7年2月期间62例我社区居家康复的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对照组以家庭自然康复,观察组实施社区延续性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6个月后观察组生理自理能力评分(ADL)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抑郁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对于居家康复的脑卒中患者实施社区延续性护理干预可促进康复进程,减轻患者心理负担.

    作者:袁美华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中药制剂过敏原因分析及处理措施

    目的,总结分析中药制剂过敏原因分析和处理措施.方法:选择我诊所于2015年1月至2017年10月,发生了四例中药制剂过敏反应为例,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分析过敏原因,并总结处理措施,结果:四例过敏反应患者用药:香丹注射液、银杏叶提取物(舒血宁)注射液、穿琥宁注射液、炎琥宁变现为过敏性皮疹、过敏性哮喘、呼呼吸困难、胸闷、心悸等.引起过敏反应的主要原因:在于中药制剂自身质量、药物,自身刺激作用,个体差异.结论,中药制剂本身作为一个成分复杂的药物,在临床应用后过敏反应较高,应加强用药监督,完善药物生产工艺,减少药物不良反应,保证药物疗效及用药安全.

    作者:周秋兰 刊期: 2018年第08期

健康前沿杂志

健康前沿杂志

主管:甘肃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甘肃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