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海蓉;夏二丽;施童
目的:分析早期康复训练护理对脑梗死患者血浆NSE(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及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9月-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早期康复训练,分析比较两组患者血浆NSE水平及肢体功能恢复评分。结果两组组内比较,患者入院时、护理2周后及护理4周后NSE评分逐渐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肢体功能恢复评分中,两组患者随着护理时间的延长,评分逐渐上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组间比较,入院时,两组患者NSE及肢体功能恢复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2周后,观察组NSE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肢体功能恢复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4周后,两组NSE水平比较中,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肢体功能恢复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康复训练护理可使患者肢体功能尽快恢复病前水平,血浆中NSE水平下降,降低对脑神经及脑组织的损伤,对患者预后提高生活质量及生活自理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对临床诊断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作者:陈淑烟;余高问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究分析甘露醇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早期血肿扩大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在2014年至2015年期间收治的12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观察患者发病发12h内应用甘露醇250ml静脉滴注,对照组患者发病24h内仅接受呋塞米40mg静脉滴注1~2次,发病24h后据患者病情酌情使用甘露醇进行治疗。分析并对比两组患者颅内压、脑血肿以及脑水肿情况。结果观察组发生血肿扩大的患者共26例,占43.3%,对照组中发生血肿扩大的患者共5例,占8.3%,,明显要少于观察组患者(P<0.05)。结论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早期使用甘露醇,会增加早期血肿扩大的发生率,加重患者的病情。因此,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早期不可盲目应用甘露醇,应在发病24h后根据患者病情酌情使用甘露醇。
作者:邰光英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分析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探析手术室护理干预。方法从2015年1月-2015年12月在我院实施骨科无菌手术的患者中抽取9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48例,采用手术室护理干预,参照组48例,采用常规护理。分析两组患者手术切口感染的情况,比较护理干预的效果。结果96例患者中,发生手术切口感染的患者16例,占16.7%。研究组患者护理后发生手术切口3例,参照组13例,研究组明显低于参照组,明显具有差异性(P<0.05)。结论在骨科无菌手术中,患者发生切口感染的因素主要有手术时间、手术地点、手术部位、手术类型及参观人员等,而采用手术室护理干预方式,能够减少患者切口发生感染的几率。
作者:邱淑华;罗琼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观察预见性护理指引在骨科护理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2月~2016年2月期间收治的124例骨科患者,经随机抽签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2例。观察组接受预见性护理指引,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指引,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分别为:95.16%、5.22%;61.29%、16.1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科护理中,实行预见性护理指引,能够缩短患者实际住院的时间,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且安全、可靠,不会产生严重的并发症情况,值得临床方面广泛应用和推广。
作者:杨瑞香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冠心病介入诊疗中桡动脉痉挛的发生风险及临床预测因素。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我院经桡动脉入路行冠心病介入治疗病人980例为研究对象,分析病人病史及用药方案,给予经桡动脉行冠脉造影术,测量并记录患者桡动脉直径、解剖是否异常;对桡动脉痉挛发生度多因素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96例经桡动脉冠心病介入诊疗中出现了桡动脉痉挛;经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桡动脉痉挛发生的危险因素为女性、年龄、吸烟、桡动脉路径解剖异常、桡动脉鞘置入时前臂疼痛、桡动脉直径/导管外径比值、导管交换次数。结论经桡动脉冠心病介入诊疗中引发桡动脉痉挛的因素较多,女性、低龄、桡动脉路径解剖异常和桡动脉直径/导管外径比值低等,需要给予高度重视。
作者:焦红萍;白美丽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二羟丙茶碱与氨茶碱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疗效。方法2013年2月-2016年2月我院呼吸科收治COP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分别采用二羟丙茶碱和氨茶碱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通过比较两组患者的FEV1占预计值%与FEV1/FVC%发现,对照组患者以上2个肺功能指标均小于研究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76.0%和88.0%,后者显著高于前者,并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与氨茶碱相比,二羟丙茶碱治疗COPD患者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值得参考和使用。
作者:曾涛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观察川穹嗪治疗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再狭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从2013年10月到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手术成功的患者共110例作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两组,每组各5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心内科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川穹嗪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冠状动脉再狭窄的发生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①两组患者新增病变发生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再狭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川穹嗪用于治疗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患者,能够显著降低患者1年后冠状动脉再狭窄发生率,同时并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临床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作者:杜国勇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依从性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心内科接收治疗的200名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给予循征护理,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依从性及生活质量影响。结果实验组患者的完全依从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患者的躯体疼痛、一般健康状况、活力、情感、心理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能提高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依从性,改善生活质量。
作者:朱晓莉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分析阴道分泌物对尿常规检验结果的影响,并探讨有效干预对策。方法将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8例妇科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取尿液前,采用清水擦拭外阴部位,待排除前段尿液后,应用无菌容器,收集中段尿液进行相关检测。观察组患者取尿液前,则采用0.02%的呋喃西林溶液,擦洗外阴部位,并于患者阴道口置入棉球,待患者排除前段尿液后,应用无菌容器,收集中段尿液进行相关检测。结果观察组白细胞检出3(5.56%)例,红细胞检出17(31.48%)例,蛋白质检出0(0.00%)例,上皮细胞检出0(0.00%)例。对照组白细胞检出25(46.30%)例,红细胞检出47(87.04%)例,蛋白质检出11(20.37%)例,上皮细胞检出4(7.41%)例。经过比较,两组患者尿液样本中白细胞、红细胞,蛋白质及上皮细胞等检出率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阴道分泌物可对尿常规检验结果产生较大影响,并导致假阳性率升高,因此应引起临床医务人员重视,严格规范的采集尿液样本,避免影响因素干扰,以提高临床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作者:沈阗 刊期: 2016年第10期
N端脑钠肽对于心力衰竭诊治具有广泛性价值,对此类疾病的诊断、预后、病况分析、后期治疗及临床看护均起到了很好的导向性作用。因此,研究N端脑钠肽对心力衰竭患者具有诸多意义,也是心内科病理学探索的重要课题。本文研究了N端脑肽前体的生物学特征,探讨其与心力衰竭的关联性,为临床诊治工作提供指导。
作者:蒙瑜;蒋强;吴兴荣;李静;莫友琼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研究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5年3月收治的80名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每组有40人的研究组和比较组,研究组是采用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比较组是采用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分析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的血压水平以及心电图的改变,对比分析两组治疗效果。结果通过8周时间治疗,研究组病人舒张压、降压总有效率和心电图好转的总有效率分别是121.7mmHg、97.5%、100%,比较组病人舒张压、降压总有效率和心电图好转的总有效率分别是132.9mmHg、85%、97.5%。比较组病人的舒张压、降压总有效率和心电图好转总有效率均都比研究组差,显示显著差异(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研究组发生不适反应几率2.5%,比较组发生不适反应几率7.5%,由于病例不足不存在可比性,但仍可表示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发生的副作用较少。结论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在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治疗效果比较显著,具有比较好的疗效,也有比较大的安全性,可以在临床上使用。
作者:陈河水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分析人性化护理手术室相关因素及护理,降低手术室危险因素的发生。方法从2015年1月-2015年12月在我院实施手术的患者中抽取76例作为研究对象,实施人性化护理,另选取同期在我院实施手术的患者76例作为参照对象,实施常规护理,分析人性化护理手术室相关因素及护理。结果研究组患者手术室危险发生率2.6%低于参照组14.5%,且手术室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参照组患者,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96.1%高于参照组86.9%,两组相比明显具有差异性(P<0.05)。结论在手术室实施人性化护理方式,能够降低手术室危险因素的发生,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进而提高手术患者对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应用。
作者:陈胤娥;李雅萱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通过对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患者行康复护理,并进行效果分析。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0例行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术后护理,干预组采取康复护理方法进行术后护理。结果干预组护理效果满意度为96.67%,对照组为73.33%,干预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干预组患者的基础心率、大心率以及血氧饱和度等相关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康复护理对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患者的身体健康恢复产生积极的影响,改善生活质量,并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丁琰俊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X线平片与CT用于人体免疫缺陷病毒(HIV)并发肺部真菌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随机抽取2014年7月-2016年7月,60例在我院接受诊断治疗的HIV肺部感染患者资料,对肺部真菌感染进行分组诊断,对照组(X线平片检查)、观察组(CT检查);结合诊断结果,对比2组患者肺部真菌感染的阳性率,对真菌感染者提出科学的治疗方案。结果本次60例肺部真菌感染患者,真菌培养100%阳性,2组诊断结果中,观察组43例阳性,阳性率71.7%,对照组6例阳性,阳性率10%;CT检查明显优越X线平片检查。从真菌分布来看,本次检出60珠真菌,白色假丝酵母菌42例,占70%,热带假丝酵母菌10例、光滑假丝酵母菌6例、毛霉菌属1例、曲霉菌属1例。结论 CT检查用于HIV肺部真菌感染诊断效果更高,为感染症状治疗提供了临床参考依据,值得推广。
作者:陆舜钦;管竹春;金颖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单纯性肥胖儿童CRP与心血管疾病风险因子的相关性研究。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8月至2016年6月期间诊断为儿童单纯性肥胖的488例儿童做为研究组对象,以及同期进行健康体检的488名健康儿童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儿童一般临床指标、脂代谢指标、糖代谢指标差异。并对研究组儿童hs-CRP与脂代谢和糖代谢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两组儿童体重、BMI、ITM数值差距较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儿童HOMA-IR、OGTT GLU2h、空腹胰岛素、空腹血糖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儿童LDL、TC、TG、hs-CRP数值比对照组儿童高,HDL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性肥胖症儿童血清hs-CRP指标与LDL、TC、TG、HOMA-IR、OGTT、空腹胰岛素、空腹血糖指标为正相关(P<0.05),与HDL指标呈负相关(P<0.05)。结论与正常儿童相比,单纯性肥胖儿童更易患心血管相关疾病,血液CRP检测可作为单纯性肥胖儿童心血管疾病预测手段。
作者:易彦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究心房起搏比率(AP%)对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起搏器术后心房颤动发生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5年6月间我院因病窦综合征植入双腔起搏器,同时术前无心房颤动病史的患者73例。在患者术后的1、3、6、12个月时分别进行随访,对患者的AP%、心室起搏比率(VP%)、心房高频事件(AHRE)的发作日期及时长等进行收集。心房颤动定义为起搏器记录到AHRE>5min。结果三组患者在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等方面的差异不明显(P>0.05),心房颤动对比结果差异明显(P<0.05),同时发现AP≥60%、高血压、左心房增大是患者术后心房颤动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AP%与患者起搏器术后心房颤动的发生有所关联,AP%≥60%、高血压及左心房增大为患者术后心房颤动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金静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对应用社区护理干预模式对患有高血压疾病的患者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患有高血压疾病的社区患者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平均每组43例。采用常规社区慢性病护理干预模式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护理;采用社区护理干预模式对观察组患者实施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血压水平恢复正常时间和疾病社区护理干预计划实施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对高血压疾病社区干预方案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在干预期间出现高血压疾病并发症的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应用社区护理干预模式对患有高血压疾病的患者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作者:覃红芸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双倍剂量厄贝沙坦对老年高血压合并慢性肾脏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入选90例高血压合并慢性肾脏病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45例)及对照组(n=45)。观察组予双倍剂量厄贝沙坦300mg/d,对照组予常规剂量厄贝沙坦150mg/d治疗,3个月后比较两组血压、尿蛋白定量、肝功能、尿酸、血肌酐及电解质等指标变化。结果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血压达标率为62.22%,明显高于对照组17.78%(P<0.05);24h尿蛋白下降幅度(1.51±0.13)g/24h,明显大于对照组(0.04±0.01)g/24h(P<0.05)。两组均未出现转氨酶异常、尿酸增高、血肌酐升高、高钾血症等不良反应。结论双倍剂量厄贝沙坦治疗高血压合并慢性肾脏病老年患者安全有效,能有效控制血压,显著减轻尿蛋白,在降压的同时保护肾脏。
作者:周婵娟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通过分析日常血压监测数据,探讨日常血压测量和日常行为干预对个体高血压控制的效果。方法利用腕式电子血压计,采用日常血压测量的监测方式,采集2014年3月30日至2016年5月4日的日常血压数据,并得到非睡眠时间段以及不同季节的家庭血压监测数据。结果测试期间,测试者HBPM的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值为129/86mmHg,诊室测量血压比日常测量血压的收缩压/舒张压分别升高4/5mmHg。非睡眠时间段内的日常血压监测结果,可以近似代替ABPM非睡眠时间段内的监测数据。分析了测试者日常血压随季节的变化情况。结论坚持长期日常血压监测和日常行为干预,能够调动测试者的参与积极性,达到积极的血压控制效果。
作者:徐静波;陈永波;陈林海;张海英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6年6月我院确诊的7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均予以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氯吡格雷治疗。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低危险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均为1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高危险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5.7%、66.7%,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观察组缺血总时间、次数以及总负荷均显著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一例患者出现严重的出血不良反应,两组血小板计数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效果显著,有效缓解了患者临床症状,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曾贤光 刊期: 2016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