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经桡动脉冠心病介入诊疗中桡动脉痉挛的发生及预测

焦红萍;白美丽

关键词:冠心病, 桡动脉, 介入治疗, 桡动脉痉挛, 危险因素
摘要:目的:探讨经桡动脉冠心病介入诊疗中桡动脉痉挛的发生风险及临床预测因素。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我院经桡动脉入路行冠心病介入治疗病人980例为研究对象,分析病人病史及用药方案,给予经桡动脉行冠脉造影术,测量并记录患者桡动脉直径、解剖是否异常;对桡动脉痉挛发生度多因素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96例经桡动脉冠心病介入诊疗中出现了桡动脉痉挛;经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桡动脉痉挛发生的危险因素为女性、年龄、吸烟、桡动脉路径解剖异常、桡动脉鞘置入时前臂疼痛、桡动脉直径/导管外径比值、导管交换次数。结论经桡动脉冠心病介入诊疗中引发桡动脉痉挛的因素较多,女性、低龄、桡动脉路径解剖异常和桡动脉直径/导管外径比值低等,需要给予高度重视。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杂志相关文献
  • 连续性护理干预对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术后健康相关行为的影响研究

    目的:研究分析连续性护理干预对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病人术后健康相关行为的影响作用。方法选2013年1月~2015年12月于本院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的48例患者,行随机数字表法划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各入组24例,对照组患者在院期间接受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接受连续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出院时及出院后6个月健康相关行为评分。结果两组患者出院时术后各项健康相关行为及总评分比较均无太大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出院6个月后实验组各项健康相关行为及总评分均较对照组优,P<0.05,具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实施连续性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其术后健康相关行为,建议使用。

    作者:金海蓉;夏二丽;施童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急救效率的影响研究

    目的:研究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急救效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7月~2016年7月收治的7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时的入院编号随机分为护理组和常规组。常规组入院后采取常规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护理组进行急诊护理流程进行护理。结果护理组入院后行溶栓治疗时间、NGF以及NTF急救效率指标显著优于常规组;护理组的护理效果满意度为100%,显著高于常规组的76.92%(P<0.05)。结论急诊护理流程将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急救效率产生积极的影响,并对其日后身体健康的恢复作出了贡献,值得在临床治疗中广泛应用和推广。

    作者:许丽阳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缬沙坦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分析缬沙坦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6年2月我卫生队及福州总院476医院心内科收治的40例心血管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抽样原则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临床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参与缬沙坦口服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前收缩压与舒张压指标对比无明显差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舒张压与收缩压均有显著下降,但均为达到治疗水平,两组患者收缩压与舒张压指标对比无明显差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出现心血管事件率5%,显著小于对照组患者的2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心血管疾病患者治疗过程中,参与缬沙坦进行口服治疗,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临床治疗效果,对临床医学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可进行推广使用。

    作者:高志鹏;郑钰清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N端脑钠肽前体与心力衰竭的研究进展

    N端脑钠肽对于心力衰竭诊治具有广泛性价值,对此类疾病的诊断、预后、病况分析、后期治疗及临床看护均起到了很好的导向性作用。因此,研究N端脑钠肽对心力衰竭患者具有诸多意义,也是心内科病理学探索的重要课题。本文研究了N端脑肽前体的生物学特征,探讨其与心力衰竭的关联性,为临床诊治工作提供指导。

    作者:蒙瑜;蒋强;吴兴荣;李静;莫友琼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急性脑血管病致脑心综合征心电图改变的特点分析

    目的:探讨急性脑血管病致脑心综合征心电图改变的特点。方法对在我院治疗的急性脑血管病致脑心综合征的8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对患者的心电图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分析患者的心电图改变特征。结果86例患者中心电图异常患者64例,占总数的74.4%。46例脑梗塞患者中心电异常患者36例,占78.3%;29例脑出血患者中心电图异常患者20例,占68.9%,11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中心电图异常患者8例,占72.7%。急性脑血管疾病发生部位与心电图异常有密切联系,常见的病变部位为脑干、丘脑-基底节区、大脑各脑叶皮质、蛛网膜下腔等。结论急性脑血管病致脑心综合征患者的心电图具有多样性的特点,患者病情程度与心电图异常程度呈正相关,通过心电图检查对确定心脏损害程度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许世锋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便秘风险评估与预防护理

    目的:探究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便秘风险评估与预防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46例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实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实行便秘风险评估、并做好预防护理工作。结果46例患者入组时,均无便秘症状出现。其中高风险、低风险各39例、7例。干预30d,便秘发生率8.70%(4/46)。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实行便秘风险评估,能够结合风险级别,经针对性预防措施进行处理,能够从根本上控制患者便秘发生情况,对于患者身体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江景珠;林华晶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先天性心脏病封堵术实施床旁心脏超声检查的应用价值观察

    目的:研究先天性心脏病封堵术中应用床旁心脏超声检查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选择2014年1月~2016年1月间诊治的100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其中63例为房间隔缺损(ASD),24例为室间隔缺损(VSD),13例为动脉导管未闭(PAD)。术前通过床旁心脏超声对缺损部位、范围以及程度进行检查,手术过程运用超声心动图实施监测,封堵术成功后立即观察分流是否消失;术后1个月进行超声复查。结果通过分析,本文所选的100例患者中,97例封堵成功,3例存在残余分流。VSD残余分流2例,PDA残余分流1例。ASD患者实施封堵后右室舒张末期前后径(RVEOD)及肺动脉内径(PAD)均比术前小,手术前后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封堵前后左心室内径(LVD)、主动脉内径(AOD)以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SD和PDA患者实施封堵操作后AOD即LVD均明显比术前小,手术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封堵手术前后RVEOD、PAD、LVE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先天性心脏病封堵术实施床旁心脏超声检查的应用价值显著,术后随访能够评价治疗效果。

    作者:白雪萍;刘达怡;黄志芳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血液透析室开展个体化责任制健康教育的护理探讨

    目的:探讨在血液透析室开展个体化责任制健康教育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3年1月~2016年2月我院血液透析室接受的72例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患者。对照组的患者进行常规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开展个体化责任制健康教育,对两组患者接受护理后的并发症以及满意度进行分析。结果在接受不同方式的护理后,观察组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护理满意的人数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血液透析室的患者开展个体化责任制健康教育能有效的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出现,并且患者对护理满意度较高。

    作者:董美铅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健康教育在老年脑血管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探讨

    目的:本文主要是对健康教育在老年脑血管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在2015年4月到2016年5月收治的58例老年脑血管病患者,将这58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参照组各29例,对参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措施,研究组在参照组基础上再进行健康教育,对两组患者护理后的生活质量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进行统计与对比。结果经过不同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参照组, P<0.05。结论对老年脑血管病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再进行健康教育指导,能够极大的改善患者的护理效果,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对医院护理的满意度也有了明显的上升,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医患关系,值得在今后的相关临床中加以大力推广与应用。

    作者:吴敏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不同他汀类药物治疗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近期临床随访研究

    目的:分析并研究不同他汀类药物对于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治疗的近期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在2014年9月到2016年2月收治的83例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本研究的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按照所采用的治疗药物不同划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瑞舒伐他汀进行治疗,共42例患者;观察组患者采用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共计41例患者,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并进行比较。结果对两组患者的FMD、hs-CRP、LVEF水平进行比较,在FMD和LVEF方面,差异明显,P<0.05,而hs-CRP无明显差异,P>0.05;比较两组患者的血脂指标变化情况,治疗后,两组患者均有所改善,但观察组患者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上对于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患者给药阿托伐他汀能够有效的促进患者的恢复,治疗效果更为显著,可以更好地改善患者的血脂情况,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聂辉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强化气道护理对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呼吸系统功能及并发症的影响

    目的:探索分析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采用强化气道护理,观察对呼吸系统功能及并发症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在我院接收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48例,以随机分配法则为主要依据对其分组,对照组24例给予常规气道护理,观察组24例实施强化气道护理。结果观察组的呼吸系统功能优于对照组,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肺部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住院费用情况优于对照组,并且死亡人数少于对照组,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采用强化气道护理能有效改善呼吸系统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减少医疗费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王海霞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探讨影响心血管内科护理带教的因素及应对策略

    目的:探讨影响心血管内科护理带教的因素及应对策略。方法选取2014年7月~2015年7月我院心内科50名实习护士作为研究对象,总结分析影响心内科带教的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结果心血管内科护士的临床带教水平及护生的综合素质显著提高。结论针对影响心内科带教存在的问题,采取有针对性的应对策略,有利于提高护士带教水平及护士生的综合素质,降低护理缺陷的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以及患者满意度。

    作者:纪美娥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系统性护理干预在CPAP辅助治疗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儿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分析系统性护理干预在CPAP辅助治疗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儿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在我科接受CPAP辅助治疗的85例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儿随机分为系统干预组和一般组,临床治疗过程中给予一般组患儿呼吸内科常规护理,给予干预组患儿系统性护理干预。结果经观察发现系统干预组患儿主要临床症状开始缓解时间均较一般组患儿早,P<0.05,CPAP辅助治疗时间较一般组患儿短,P<0.05。两组患儿护理前的动脉血气指标状况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系统干预组患儿的动脉血气状况优于一般组患儿,P<0.05。结论分析系统性护理干预在CPAP辅助治疗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儿临床护理中的应用,能够进一步改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缩短患儿病程。

    作者:何冬梅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相关因素分析与手术室护理干预探析

    目的:分析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探析手术室护理干预。方法从2015年1月-2015年12月在我院实施骨科无菌手术的患者中抽取9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48例,采用手术室护理干预,参照组48例,采用常规护理。分析两组患者手术切口感染的情况,比较护理干预的效果。结果96例患者中,发生手术切口感染的患者16例,占16.7%。研究组患者护理后发生手术切口3例,参照组13例,研究组明显低于参照组,明显具有差异性(P<0.05)。结论在骨科无菌手术中,患者发生切口感染的因素主要有手术时间、手术地点、手术部位、手术类型及参观人员等,而采用手术室护理干预方式,能够减少患者切口发生感染的几率。

    作者:邱淑华;罗琼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X线平片与CT对HIV肺部感染的诊断价值比较

    目的:探讨X线平片与CT用于人体免疫缺陷病毒(HIV)并发肺部真菌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随机抽取2014年7月-2016年7月,60例在我院接受诊断治疗的HIV肺部感染患者资料,对肺部真菌感染进行分组诊断,对照组(X线平片检查)、观察组(CT检查);结合诊断结果,对比2组患者肺部真菌感染的阳性率,对真菌感染者提出科学的治疗方案。结果本次60例肺部真菌感染患者,真菌培养100%阳性,2组诊断结果中,观察组43例阳性,阳性率71.7%,对照组6例阳性,阳性率10%;CT检查明显优越X线平片检查。从真菌分布来看,本次检出60珠真菌,白色假丝酵母菌42例,占70%,热带假丝酵母菌10例、光滑假丝酵母菌6例、毛霉菌属1例、曲霉菌属1例。结论 CT检查用于HIV肺部真菌感染诊断效果更高,为感染症状治疗提供了临床参考依据,值得推广。

    作者:陆舜钦;管竹春;金颖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单纯性肥胖儿童CRP与心血管疾病风险因子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单纯性肥胖儿童CRP与心血管疾病风险因子的相关性研究。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8月至2016年6月期间诊断为儿童单纯性肥胖的488例儿童做为研究组对象,以及同期进行健康体检的488名健康儿童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儿童一般临床指标、脂代谢指标、糖代谢指标差异。并对研究组儿童hs-CRP与脂代谢和糖代谢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两组儿童体重、BMI、ITM数值差距较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儿童HOMA-IR、OGTT GLU2h、空腹胰岛素、空腹血糖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儿童LDL、TC、TG、hs-CRP数值比对照组儿童高,HDL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性肥胖症儿童血清hs-CRP指标与LDL、TC、TG、HOMA-IR、OGTT、空腹胰岛素、空腹血糖指标为正相关(P<0.05),与HDL指标呈负相关(P<0.05)。结论与正常儿童相比,单纯性肥胖儿童更易患心血管相关疾病,血液CRP检测可作为单纯性肥胖儿童心血管疾病预测手段。

    作者:易彦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经桡动脉冠心病介入诊疗中桡动脉痉挛的发生及预测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冠心病介入诊疗中桡动脉痉挛的发生风险及临床预测因素。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我院经桡动脉入路行冠心病介入治疗病人980例为研究对象,分析病人病史及用药方案,给予经桡动脉行冠脉造影术,测量并记录患者桡动脉直径、解剖是否异常;对桡动脉痉挛发生度多因素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96例经桡动脉冠心病介入诊疗中出现了桡动脉痉挛;经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桡动脉痉挛发生的危险因素为女性、年龄、吸烟、桡动脉路径解剖异常、桡动脉鞘置入时前臂疼痛、桡动脉直径/导管外径比值、导管交换次数。结论经桡动脉冠心病介入诊疗中引发桡动脉痉挛的因素较多,女性、低龄、桡动脉路径解剖异常和桡动脉直径/导管外径比值低等,需要给予高度重视。

    作者:焦红萍;白美丽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心房起搏比率对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起搏器术后心房颤动发生的影响

    目的:探究心房起搏比率(AP%)对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起搏器术后心房颤动发生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5年6月间我院因病窦综合征植入双腔起搏器,同时术前无心房颤动病史的患者73例。在患者术后的1、3、6、12个月时分别进行随访,对患者的AP%、心室起搏比率(VP%)、心房高频事件(AHRE)的发作日期及时长等进行收集。心房颤动定义为起搏器记录到AHRE>5min。结果三组患者在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等方面的差异不明显(P>0.05),心房颤动对比结果差异明显(P<0.05),同时发现AP≥60%、高血压、左心房增大是患者术后心房颤动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AP%与患者起搏器术后心房颤动的发生有所关联,AP%≥60%、高血压及左心房增大为患者术后心房颤动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金静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丁苯酞软胶囊(恩必普)联用尤瑞克林注射液治疗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疗效研究

    目的:探讨丁苯酞软胶囊联合尤瑞克林注射液治疗大面积脑梗死临床应用效果。方法两组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均给予临床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丁苯酞软胶囊,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丁苯酞软胶囊、尤瑞克林注射液,记录两组大面积脑梗死患者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将所得数据经统计学分析后得出结论。结果研究组大面积脑梗死患者临床总有效率高达88.89%,对照组仅获得71.11%临床治疗总有效率(P<0.05);研究组大面积脑梗死患者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11.11%)虽略高于对照组(8.89%),但两组数据对比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丁苯酞软胶囊联合尤瑞克林注射液治疗大面积脑梗死可显著提高患者疗效,有利于保障其预后及身心健康。

    作者:吴永胜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康复护理应用于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患者的效果分析

    目的:通过对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患者行康复护理,并进行效果分析。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0例行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术后护理,干预组采取康复护理方法进行术后护理。结果干预组护理效果满意度为96.67%,对照组为73.33%,干预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干预组患者的基础心率、大心率以及血氧饱和度等相关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康复护理对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患者的身体健康恢复产生积极的影响,改善生活质量,并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丁琰俊 刊期: 2016年第10期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杂志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杂志

主管:中国广东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广东介入心脏学会 广东岭南心血管病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