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培强
目的:探究心脏彩超对冠心病的临床诊断作用,为今后的冠心病诊断提供可参考性建议。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0月-2013年1月所收治的54例冠心病患者作为实验组,另选取54例来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人员作为参照组,对108例人员均实施心脏彩超诊断,将ST-T改变阳性率与E/A<1检出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实验组ST-T改变阳性率为77.78%,参照组ST-T改变阳性率为9.26%,实验组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的E/A<1检率为83.33%,参照组人员的E/A<1检出率为16.67%,实验组患者的E/A<1检率要明显高于参照组患者(P<0.05)。结论在冠心病的诊断中应用心脏彩超,可以有效提高冠心病的检出率,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值得临床上推广及应用。
作者:许颖婷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高血压患者治疗率、知晓率和控制率的影响。方法于2014年1月至2014年6月间选择防疫站周边社区、农村高血压病患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不行任何处理,观察组给予健康教育,比较两组入组时及入组6个月后治疗率、知晓率、控制率及用药依从性。结果入组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治疗率、知晓率、控制率、及用药依从性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高血压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可有效提高患者治疗率、知晓率、控制率及用药依从性,对于高血压的防治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海燕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讨论研究利用中医中药法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自2011年2月至2013年10月间来我院就诊的患有冠心病心绞痛的200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100例。实验组患者给予中医中药的疗法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患有冠心病心绞痛的患者经过中医中药的治疗后其冠心病心绞痛的症状明显缓解,治疗效果明显,组间对比差异显著。且患者治疗结束后恢复状况良好,服药期间并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且病情发展稳定,未出现复发等症状。结论在临床上对于冠心病心绞痛的治疗中,中医中药法相对于其他传统疗法有着起效快,疗效明显,不良反应较轻且发生几率小以及患者停药后病情不易复发等优点,适于推广治疗。
作者:李瑛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对六君子汤加减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研究。方法抽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本院接诊的80例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组40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方法予以治疗,观察组患者则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以六君子汤加减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咳嗽、气喘、咳痰等症状均有明显改善,总有效率为90.0%,明显高于对照组62.5%,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六君子汤加减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方面具有确切的疗效,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症状,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非常积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李文江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分析阿托伐他汀用于老年高血压患者动脉硬化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收治的50例老年高血压动脉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并且分析患者治疗后的舒张压、收缩压及降压幅度。结果患者治疗显效32例,有效17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8%;同时,患者治疗后的舒张压、收缩压明显降低,并且降压幅度较大。结论阿托伐他汀用于老年高血压患者动脉硬化治疗的临床效果较好,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舒张压、收缩压,增大降压幅度,是一种值得临床应用的治疗药物。
作者:冯珊珊 刊期: 2015年第04期
心脏介入治疗是心血管领域近30年发展快的学科之一,即有手术简便、创伤小、恢复快、疗效确切等优点,但手术有一定的危险性和某些并发症。急性心包填塞是心脏介入治疗少见且严重的急性并发症,急性心包填塞是由于心包内液体短时间内急剧增多,心包囊不能迅速舒展扩大,导致心包腔内压力增高,阻碍心脏舒展充盈,从而导致进行性的呼吸困难、胸闷、胸痛、血压下降、心率减慢、全身出冷汗、周围循环衰竭等一系列严重的临床症状。
作者:杨光梅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硝苯地平控释片、酚妥拉明和硫酸镁治疗妊娠期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94例妊娠期高血压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各47例。实验组患者采用硝苯地平控释片、酚妥拉明和硫酸镁联合治疗,参照组患者采用硫酸镁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患者的血压变化情况明显优于参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少于参照组(P<0.05)。结论应用硝苯地平控释片、酚妥拉明和硫酸镁联合治疗妊娠期高血压具有显著疗效,不良反应较少,值得临床上推广及应用。
作者:藏禹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比较心电图、心脏彩超与冠脉造影检查在冠心病诊断方面的区别。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300例疑似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均经三种检查,并以冠脉造影检查结果为终诊断标准,统计分析三种检查方式的阳性数,并对比不同血管病变支数的阳性检出率。结果冠脉造影阳性数与心电图阳性数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与心脏彩超检查之间有显著差异(P<0.05),此外,心电图和心脏彩超的阳性检出率均随着血管病变支数的增加而增加。结论在冠心病的诊断中,应当结合冠脉造影检查,提高冠心病的诊断正确率。
作者:马洁;何源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分析新疆阿勒泰地区布尔津县哈萨克族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心率变异结果,为原发性高血压的诊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哈萨克族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为调查对象,应用24小时动态血压记录器和24小时动态心电图记录器,记录并使用计算机软件进行分析。结果总人数108例,根据血压昼夜节律是否异常分成两组,A组血压昼夜节律的表现为勺型,有51例,其中男36例,女15例,平均年龄(52±15)岁;B组表现为血压异常节律型,有57例,男39例,女18例,平均年龄(54±16)岁。心率变异各指标分析,B组比A组降低,P<0.05,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哈萨克族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可以出现自主神经功能障碍、血压昼夜节律异常、靶器官损害三种表现,三者之间有密切联系,检测心率变异是诊治原发性高血压的重要依据。
作者:秦培强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加强基层医院供应室质量管理对控制控制医院感染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3所基层医院的3个科室作为研究对象,将2008年到2009年着3个科室手术,住院患者的感染情况,记为对照组;2013年到2014年对这3所基层医院的供应室的质量进行管理控制,并调查者一年中这3个科室手术,住院患者发生感染的情况,将这一年记为观察组,调查对比两组的感染情况。结果观察组(经过质量管理控制后的这3所医院)的感染情况明显比对照组(未经管理控制的这3所医院)明显要降低(P<0.05)。结论加强供应室的质量管理、可以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可以提高医院的治疗效果,提高医疗水平。
作者:林芳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对护患沟通在高血压护理过程中的护理价值进行分析。方法我院于2013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44例高血压患者,采用抽签法将其分为实验组(n=22)和对照组(n=22),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行护患沟通,对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的护理满意度以及住院时间、住院费用进行分析。结果经过对两组患者的对比分析来看,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护患沟通应用于高血压患者护理过程中能够有效的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也能够节省患者的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并且提高帮助患者更快恢复健康,在临床医学中具有重要意义,值得推广。
作者:窦红伟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究右美托咪定静脉麻醉对高血压病人恢复时期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4月-2014年9月期间收治的78例患有高血压患者,按照抽签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每组患者为39例,在进行麻醉时,予以观察组患者右美托咪定,予以对照组患者丙泊酚,对两组患者的躁动情况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患者经对比,其观察组患者的躁动例数为10例,躁动率为25.65%,对照组患者的躁动例数为21例,躁动率为53.85%,两组患者通过对比,差异较为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可以缩短神经外科手术患者的恢复时间,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马向阳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分析在群体有氧康复运动环境中,有氧运动对冠心病合并精神心理问题患者的心理康复疗效。方法选取三峡大学第一附属临床医院2012年6月至2012年12月收住入心内科40例冠心病合并精神心理问题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2组患者要求规律有氧运动训练3个月,实验组需在10人以上群体中进行,对照组对群体运动环境不做要求;在试验前后给予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测定。结果两组患者试验后各项指标对比提示,实验组精神心理问题改善状况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群体有氧运动环境下的有氧运动有助于冠心病合并精神心理问题患者的心理康复。
作者:朱秀华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患者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与治疗措施。方法将我院2013年3月-2014年3月接收的80例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针对性预防护理,并采用药物抗凝、导管溶栓等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情况。结果对照组26例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65.0%,观察组8例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20.0%,两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对比差异显著(P<0.05);34例患者行下腔静脉过滤器植入治疗,12例患者行药物抗凝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5.0%,22例患者行导管溶栓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0.7%,导管溶栓与药物抗凝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给予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患者针对性预防护理后,可有效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一旦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应及时采取药物抗凝、导管溶栓等积极有效的治疗,以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张燕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究循证护理应用在妊娠合并心脏病患者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4年7月期间收治的110妊娠合并心脏病患者,按照抽签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每组患者为55例,予以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手段,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循证护理,对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并发症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患者通过护理,其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并且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明显大于观察组患者,两组之间经对比,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妊娠合并心脏病患者进行循证护理能够提升其总体护理质量,可以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加强护理人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胡春凤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研究针灸治疗联合康复训练应用于脑卒中治疗中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抽取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148例进行研究。按照自愿原则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74例。对照组进行常规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中医针灸疗法。统计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总有效68例,总有效率91.89%,对照组总有效57例,总有效率77.03%,研究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P<0.05)。结论针灸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临床疗效显著,有效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范有强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对妊娠合并心脏病在孕期及产前的防治进行探讨。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4年12月来我院就诊的46例妊娠合并心脏病患者,分析患者的孕期保健与产前防治。结果46例患者中进行孕期保健的患者21例,6例患者在分娩过程中出现心力衰竭,发生率是28.6%,且19例患者分娩的胎儿正常,占90.5%,25例未进行孕期保健的患者中,18例患者在分娩过程中发生心力衰竭,发生率72%,10例胎儿正常,占40%;8例早产,占32%;7例死胎,占28%。结论孕期保健能够保障孕产妇生命安全,避免早产与死胎的发生率,降低孕产妇死亡率与新生儿死亡率,提高我国人口质量,符合目前国家基本公共卫生妇幼保健工作的目标要求。
作者:张鑫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经皮腔内间隔心肌化学消融术(PTSMA)对肥厚性梗阻性心肌病(HOCM)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0月本院接诊的20例肥厚性梗阻性心肌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12例,女8例,利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在进行PTSMA术前以及术后两周对患者进行检查,观察患者的左心室流出道宽度、左心室流出道压力阶差、间隔厚度、心肌酶谱变化、心率失常等指标。结果观察得知术后左心室流出道宽度、室间隔厚度以及左心室流出道压力阶差都优于手术前,其中室间隔厚度以及左心室流出道压力阶差明显低于术前,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患者均出现各种类型的心律失常反应,部分患者可在几日内自行恢复,部分患者采用药物辅助后也可迅速恢复正常。结论经皮腔内间隔心肌化学消融术可以有效的防止肥厚性梗阻性心肌病患者的并发症产生,对于缓解患者的病情有较好的临床成效,值得加以推广运用。
作者:刘纯丽;王彬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COPD并呼吸衰竭采用无创正压通气的护理干预体会。方法本次共选取100例COPD并呼吸衰竭的患者作研究对象,均为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采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在全程加强整体、全面的护理干预,回顾临床成效。结果本组选取病例临床护理满意度为98%。与治疗前PaO2、PaCO2、SpO2、pH值比较,治疗后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创正压通气治疗COPD并呼吸衰竭,可显著提高护理水平,消除临床症状,为患者生存质量的改善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作者:杨树芬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分析研究老年肺部感染临床治疗效果与外周血淋巴细胞术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11年7月-2013年11月在我院呼吸科接收的患有肺部感染的老年病人80例,通过对80例病人进入医院的时候和出院之前或者死亡之前常规测定肺部感染老年病人的外周血淋巴细胞数,一共分为治愈组和死亡组,每一组各50例,对老年肺部感染临床治疗效果与外周血淋巴细胞术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研究。结果临床测定外周血淋巴细胞数以后发现,死亡组病人外周血淋巴细胞数明显要比治愈组老年病人低,死亡组和治愈组差异具有非常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引发老年肺部感染病人临床治疗效果不明显的主要因素之一就是外周血淋巴细胞数相对偏低,因此,临床医师要给予高度重视,要采取增强人类机体免疫系统功能的药物,同时还要避免采取能够使免疫功能受损的药物。
作者:张莉 刊期: 2015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