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尼可地尔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疗效观察

吕绍昆;陈妍;曹红涛;喻卓

关键词:不稳定型心绞痛, 尼可地尔
摘要:目的:探讨研究尼可地尔应用于不稳定型心绞痛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9月至2011年8月在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住院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32例,通过抽签的方法随机性将其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在基础治疗的同时,观察组(64例)应用尼可地尔片予以治疗;对照组(68例)应用消心痛片予以治疗,1个疗程时间为4周。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心电图改善程度。结果对照组68例患者总有效率为79.4%远远小于治疗组的89.2%,差异性特别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尼可地尔应用于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效果尤为满意。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杂志相关文献
  • 老年高血压合并心衰的治疗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采用个性化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2年4月至2013年5月收治100例老年高血压合并心衰患者随机分为50例观察组和50例对照组,观察组依据每位患者的不同特点实施个性化治疗,药物治疗选择口服硝普钠联合胺碘酮;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药物治疗选择口服胺碘酮,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有效率,观察组92.0%显著高于对照组76.0%,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高血压治疗达标率,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并发症出现率,观察组为10.0%明显低于对照组30.0%,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依据老年高血压合并心衰患者的不同特点实施个性化治疗,临床效果显著,降低并发症的出现,值得进行推广。

    作者:罗庆昌;罗映松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中医治疗肝硬化腹水42例疗效的初步分析

    目的:探讨中医治疗肝硬化腹水临床疗效,为肝硬化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我院在2009年6月至2012年7月期间收治的42例肝硬化腹水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单纯西药治疗,观察组在西药基础上根据中医辨证分型加中药治疗,总结中医对肝硬化腹水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和体征均比治疗前明显好转,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48%,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1.90%,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肝功能各型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医药方法治疗肝硬化腹水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有助于患者肝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中医治疗安全、副作用小,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颜君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脑出血采用脑苷肌肽治疗的临床体会

    目的:探讨脑出血患者应用脑苷肌肽治疗的临床体会。方法选取我院在2012年5月1日至2014年2月1日收治的脑出血患者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脑苷肌肽治疗,并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在治疗7d、14d、21d的NIHSS评分分别为(19.1±7.4)分、(16.3±6.4)分、(10.1±5.4)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总有效率达88.0%,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苷肌肽在脑出血患者的治疗中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神经功能,降低神经损伤。

    作者:陈昌述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妊娠合并高血压对母婴结局的影响分析

    目的:妊娠合并高血压对母婴结局的影响分析。方法选取部分2012年5月~2013年7月在我院分娩的22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其中110例妊娠期间高血压孕妇作为观察组,110例为正常分娩孕妇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孕妇妊娠期间以及围生儿结局。结果相对于对照组的正常产妇,患有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观察组产妇在剖宫产、产后出血、早产、胎盘早剥、胎儿窒息方面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与母婴关系密切,且并发症严重,由于发病隐蔽,早期预防困难,如经检查为妊娠期高血压应予以警惕。

    作者:陈薇薇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老年高血压肾损害相关因素及临床分析

    目的:对老年高血压肾损害相关因素及临床特点进行探讨。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在2010年1月-2012年12月治疗的老年高血压肾损害患者53例,对影响老年高血压肾损害相关因素和临床进行分析。结果老年高血压肾损害患者中检测到的24h尿微量白蛋白与患者的年龄、血压、血脂、收缩压、病程以及甘油三酯等都有关,且呈现正相关的关系(P<0.05)。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之间存在着负相关的联系(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肾损害患者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例如患者的年龄、血压、血脂、收缩压、腰臀比、病程以及甘油三酯等,因此需要医护人员进行及时的评估和干预,以以延缓老年高血压肾损害的进度,从而降低患者所承受的病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值得在临床中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作者:马继孔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老年脑梗塞患者颈动脉颅外段动脉粥样硬化120例分析

    目的:探讨颈动脉颅外段动脉粥样硬化同老年脑梗塞患者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20例老年脑梗塞患者使用彩超进行测定,观察其双侧颈动脉的脂质斑块形成情况。结果全部患者均具有程度不同的颈动脉硬化,其中69%的比例为粥样斑块,患者的颈动脉分叉部位、颈总动脉以及颈内动脉部位是斑块的多发部位,且硬化程度高的为高龄患者、高血压患者以及糖尿病患者。结论老年人出现脑梗塞的重要因素为颈动脉粥样硬化,因此要将颈动脉检查作为老年人常规检查项目。

    作者:李静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普罗帕酮和维拉帕米急诊转复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132例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研究普罗帕酮和维拉帕米急诊转复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临床疗效。方法抽取2011年1月到2013年1月在我科收治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132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6例。实验组普罗帕酮治疗,对照组维拉帕米治疗,对临床疗效、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实验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采用普罗帕酮治疗,可以获得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并且不良反应较轻。

    作者:王锦;李倩烨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急性心肌梗塞的诊断治疗分析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塞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选取我院在2011年10月~2012年10月收治的42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本组患者入院后均行心电图动态检查、心肌坏死标志物(主要是心肌酶学及肌钙蛋白、肌红蛋白)检测,收住CCU病房,采取吸氧、绝对卧床、抗凝、抗血小板、溶栓、抗心律失常、镇静止痛、PCI介入治疗等治疗措施。结果42例患者均确诊为急性心肌梗塞,广泛前壁梗塞7例,前壁梗塞23例,下壁梗塞8例,下壁梗塞合并右室梗塞4例。经治疗,38例冠脉再通,再通率为90.4%,终有37例治愈出院,治愈率为88.0%,5例死亡,1例死于顽固性心律失常,2例死于急性心力衰竭,2例死于心源性休克,死亡率为11.9%。结论急性心肌梗塞可根据心电图动态检查、心肌坏死标志物(主要是心肌酶学及肌钙蛋白、肌红蛋白)检测综合临床表现进行诊断,根据患者病情采取相应的PCI、溶栓、抗凝、抗血小板、稳定斑块等治疗方法,可获得理想的疗效。

    作者:张平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冠心病并高血压应用氨氯地平联合卡托普利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为了深入观察氨氯地平与卡托普利联合治疗冠心病伴高血压病患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3月到2013年5月在我院心血管内科进行治疗的冠心病伴高血压病患132人,使用抽签方式将这些病患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含患者72人,对照组60人,为对照组中的病患提供氢氯噻嗪片、硝酸异山梨脂片、尼群地平片等药物进行口服治疗,为观察组中的病患提供氨氯地平与卡托普利药物联合治疗,对比两组病患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过2个月的治疗后,对比两组病患控制血压情况、冠心病临床表现症状改善情况,观察组都比对照组好,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意义。结论在临床治疗冠心病伴高血压病患时,使用氨氯地平与卡托普利药物联合治疗,不仅能有效控制病患的血压,还能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廖洪琨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成份输血的临床应用及重要性

    目的:探讨成份输血的临床应用及重要性。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成分输血138例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成分输血的效果以及重要性进行研究。结果本次研究中的138例患者进行成分输血后,对患者病情控制均起到了积极的影响,同时无1例患者出现输血不良反应。结论成分输血在临床中应用不仅能提高治疗效果,减少输血不良反应,而且能节约宝贵的血液资源。

    作者:庞良锦;李淑英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54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伴中重度贫血患者的临床治疗分析

    目的:探讨功血伴中重度贫血患者的临床治疗策略与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12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54例围绝经期功血伴中重度贫血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27例,对照组口服安宫黄体酮,治疗组口服米非司酮。结果3个月后治疗组27例患者血红蛋白均已经恢复到正常范围,有效率为100%。对照组血红蛋白回升超过110g的只占据了48.1%(P<0.05)。结论非米司酮在绝经过渡期功血伴中重度贫血贫的治疗上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安全可靠,可以大力推广。

    作者:史庆绮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手术等候时间对泌尿系结石患者生命征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目的:比较分析首台手术患者与手术等候时间2h、2~4h、4~6h患者的生命征影响,并从护理角度提出干预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9月~2014年2月我院泌尿外科病房收治的120例行泌尿系结石手术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接台手术等候时间2h、2~4h、4~6h各30例作为观察组。对不同手术等候时间患者体温、呼吸、脉搏、血压等各生命征的变化及情绪波动进行监测,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估患者心理变化。结果接台手术等候3个时间段,手术等候2h内患者体温、呼吸、脉搏、血压等指标变化明显小于2~4h、4~6h时间段(P<0.05)。首台患者等候期间HAMD评分明显低于接台手术等候2h、2~4h、4~6h时间段评分,提示接台手术等候期间患者普遍存在焦虑状况,但较接台等候2~4h、4~6h时间段焦虑评分,接台手术等候2h评分明显低于2-4h、4-6h时间段(P<0.05)。结论首台手术患者生命体征和焦虑紧张状况明显好于接台手术患者,对实施接台手术患者而言,术后2h内等候时间是生命体征趋稳定时间点,临床应充分利用接台手术2h内等候时间进行手术,以提高手术安全性,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加快床位周转。

    作者:陈月娥;卢秋莲;章荣宜;叶彩榕;魏晓英;周慧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72例宫腔镜检查术中的护理配合体会

    目的:探讨宫腔镜检查术中的主要护理配合方法与效果,以此作为制定提高术中护理质量方案的重要依据。方法随机选择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在我院进行宫腔镜手术治疗的7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72例患者宫腔镜检查术中的护理配合情况进行深入探讨,分析和总结护理配合对于宫腔镜检查手术顺利进行的重要影响。结果72例患者在术中接受精心的护理服务后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过程中并未发生任何严重的并发症,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为0。手术后两天后所有患者身体机能均基本恢复,能够下床自由活动,患者满意度较高。结论在宫腔镜检查术中给予患者包括心理护理、并发症预防护理以及术前术后等多种精心的护理服务能够有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和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王颖;王玉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疤痕子宫再次妊娠产妇阴道试产的临床分析

    目的:对疤痕子宫再次妊娠产妇阴道试产的临床进行探讨。方法随机抽取2012年1月-2013年12月在我院住院分娩的96例疤痕子宫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有32例产妇属于阴道试产的产妇,为观察组;而剩余64例产妇属于剖宫产产妇,为对照组,通过回顾性分析法对产妇的相关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两组产妇的分娩成功率均大于90%,差异不明显,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在分娩时间与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与对照组患者的差异较大,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阴道试产的分娩方式在疤痕子宫再次妊娠产妇中的使用,比剖宫产产妇具有很大的优势,不仅能够有效降低产妇并发症的发生率,而且产妇能够及时的恢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值得在临床治疗中大范围的推广和应用。

    作者:王桂芬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心理护理在老年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体会

    目的:研究分析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心理护理的效果,为其临床应用和实践研究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撑。方法将在我院接受治疗的26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2011年6月-2013年6月列为本组研究对象,并对其治疗期间的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根据患者治疗期间所接受的不同护理方案,将2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患者治疗期间给予常规护理,共130例,设为对照组,另一组患者为观察组130例,治疗期间加强对患者的心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血压变化及焦虑、抑郁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96.2%)明显高于对照组(86.2%),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和护理,两组患者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均明显好转,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经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的护理依从性明显提高,且与对照组比较存在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老年患者治疗期间的心理护理有助于患者改善患者的症状和抑郁、焦虑情况,可显著提高治疗效果,值得加强重视。

    作者:穆正香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丙种球蛋白联合地塞米松在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中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和分析对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紫癜采取丙种球蛋白联合地塞米松治疗的临床效果及价值。方法选取于2012年7月-2013年1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特发性血小板减少紫癜患儿34例为研究对象,采取数字标记法随机将上述患儿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患儿采取丙种球蛋白联合地塞米松进行治疗,静脉注射3d后,口服泼尼松进行治疗;对照组患儿不给于丙种球蛋白治疗,其余治疗药物与观察组相同;观察和对比两组患儿出血症状消失时间、血小板上升及恢复时间、住院时间以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儿出血症状消失时间、血小板上升时间、血小板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较对照组而言,均明显缩短,两组间上述指标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34例患者治疗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两组间该指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紫癜患儿采取丙种球蛋白联合地塞米松进行治疗,不仅疗效明确,而且有助于患儿症状的快速改善,这对提升该病的治疗效果,保证治疗的顺利进行有着积极的意义,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李正学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小儿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手术中的护理体会

    目的:分析小儿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手术中的护理方法与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小儿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患儿的临床资料,总结术中护理方法与效果。结果24例小儿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患儿经过术中积极的配合与护理后,存活24例,百分比100%。结论针对小儿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患儿,术中给予积极的配合与护理,能提高患儿存活率,值得推广。

    作者:刘竹慧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老年性房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治疗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介入封堵治疗对老年性房间隔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于2008年1月-2012年6月收治的老年性房间隔缺损患者27例,对其进行介入封堵治疗,观察其临床治疗效果。结果27例患者均封堵成功,成功率为100%,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7%(1/27),介入封堵治疗后,在肺动脉压力、右心室内径以及三尖瓣的反流面积上,与介入治疗前相比差异明显,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介入封堵治疗老年性房间隔缺损患者,成功率高,创伤小,疗效显著,且手术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作者:王元章;刘晓明;张远飞;温少昌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对血压及心律失常的影响

    目的:观察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hypopnea Syndrome, OSAHS)对血压及心律失常的影响。方法117例OSAHS患者按照按其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及经皮血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情况分为轻度、中度、重度组,随机选取35例无OSAHS患者作为对照组。所有入选对象均行多导睡眠图(Polysomnogram,PSG)检查,监测睡前及醒后血压,同时行动态心电图监测。结果睡前及醒后血压水平在OSAHS患者中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并且各组间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睡前及醒后血压相比: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轻度OSAHS组收缩压无显著差异(P>0.05),舒张压有显著差异(P<0.05),中度及重度OSAHS组收缩压及舒张压水平均有显著差异(P<0.05)。中重度OSAHS组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和轻度OSAH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OSAHS本身可以引起夜间血压的升高,且血压的变化随着OSAHS程度的加重而加大。OSAHS在睡眠时有较大的心率变异性,夜间可见明显的高频峰,心率变异夜间大于白天。

    作者:李雪;刘江峰;李瑾;张静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抗高血压药物临床应用分析及不良反应预防策略

    目的:探讨和分析抗高血压药物临床应用效果及不良反应的预防策略。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高血压患者120例,回顾性分析抗高血压药物的临床应用情况及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四组患者疗效对比分析可知,应用利尿剂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0.0%,β受体阻滞剂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0.0%,钙拮抗剂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7.0%,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3.3%,四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均比较显著,组间对比无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提高对抗高血压药物不良反应的认识,加强抗高血压药物临床应用的规范性和合理性以及标准性,减少用药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以此指导患者合理用药,对提高患者生命质量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作者:苏蕾 刊期: 2014年第04期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杂志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杂志

主管:中国广东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广东介入心脏学会 广东岭南心血管病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