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颖;王玉
目的:分析老年人高血压临床特征,并提出科学合理的预防措施。方法选取我院198例老年人高血压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198例老年人高血压患者中,存在胸闷、头晕、头痛等临床症状比较常见,其中有78%的老年人高血压患者伴有冠心病、糖尿病、脑卒中等合并症。结论老年人高血压存在诸多合并症,临床治疗过程中应该对患者的血压进行有效控制,减少血压波动和目标器官损害程度,降低老年人高血压的病死率,根据该疾病的临床特征,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尹军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采用个性化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2年4月至2013年5月收治100例老年高血压合并心衰患者随机分为50例观察组和50例对照组,观察组依据每位患者的不同特点实施个性化治疗,药物治疗选择口服硝普钠联合胺碘酮;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药物治疗选择口服胺碘酮,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有效率,观察组92.0%显著高于对照组76.0%,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高血压治疗达标率,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并发症出现率,观察组为10.0%明显低于对照组30.0%,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依据老年高血压合并心衰患者的不同特点实施个性化治疗,临床效果显著,降低并发症的出现,值得进行推广。
作者:罗庆昌;罗映松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分析小儿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手术中的护理方法与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小儿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患儿的临床资料,总结术中护理方法与效果。结果24例小儿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患儿经过术中积极的配合与护理后,存活24例,百分比100%。结论针对小儿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患儿,术中给予积极的配合与护理,能提高患儿存活率,值得推广。
作者:刘竹慧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和分析抗高血压药物临床应用效果及不良反应的预防策略。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高血压患者120例,回顾性分析抗高血压药物的临床应用情况及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四组患者疗效对比分析可知,应用利尿剂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0.0%,β受体阻滞剂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0.0%,钙拮抗剂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7.0%,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3.3%,四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均比较显著,组间对比无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提高对抗高血压药物不良反应的认识,加强抗高血压药物临床应用的规范性和合理性以及标准性,减少用药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以此指导患者合理用药,对提高患者生命质量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作者:苏蕾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究高原地区脑溢血病人的医院感染情况,从而制定合理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我院急综科接诊的脑溢血病人276例的临床资料,分析医院感染情况,并制定出针对性的护理措施。结果本次研究276例脑溢血病人中有40例病人出现院内感染,医院感染率为14.49%;感染部位主要为肺部感染,其次为泌尿系统感染,此外还有胃肠道感染等;通过对易感因素分析可知包括手术打击、泌尿道插管、气管切开等侵入性操作,以及长时间昏迷等。结论高原地区脑溢血病人极易发生医院感染,并且易感因素较多,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作为重点防控对象,加强临床护理,促进患者早期康复。
作者:吴鸿珍 刊期: 2014年第04期
通过文献检索对国内外华法林在非瓣膜病性心房纤颤患者中的应用进行汇总分析,了解心房颤动患者华法林抗凝治疗的现状及治疗后可能出现出血风险。总之,目前华法林规范化抗凝治疗是心房颤动患者卒中和栓塞风险、降低病死率的药物。
作者:李晓婷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分析血液透析护理中舒适护理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选取我院自2011年10月-2013年10月收治的50例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两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舒适护理,比较两组患者透析后的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12.0%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32.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透析患者给予舒适护理可有效减少透析过程中的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郑传琪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分析急性心梗溶栓后再灌注性心律失常的发病机制和临床防治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0月-2013年10月间收治的40名急性心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实施尿激酶溶栓治疗,严密监测患者的心电图及心肌酶谱、心电图变化情况,同时对再次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的临床症状、类型以及发生时间进行记录和总结分析。结果本组40名患者中有35例患者溶栓后冠脉再通,占总数的87.5%,发生再灌注性心律失常的有31例,占总数的77.5%,大部分心律失常的患者为单纯室早,另外少部分患者心律失常的类型为房室传导阻滞、短阵室速以及室颤,再通的时间为(52.9±17.3)min。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冠脉再通以后可有效的缓解胸痛症状,但是该项治疗手术容易诱发心律失常,因此对心肌梗死患者实施再次灌注后应密切注意观察患者的心电图和血压变化情况。
作者:袁海英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对我国基层医院中所使用的心血管疾病影像进行诊断的方法进行探讨,以明确我基层医院心血管疾病影像诊断的有效性。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在2008年1月-2012年12月治疗的51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对心血管疾病的影像的诊断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在本次所抽取的51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中,包括323例冠心病、76例高血压、31例心律失常、17例心肌病、13例瓣膜病、26例冠心病并糖尿病,24例高脂血症。结论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很多高新技术被应用到我国的医疗诊断中,但是在我国的基层医院中由于受到多方面因素的限制,传统的心血管疾病影像诊断方法还一直在使用,与高新技术相比较而言,各有优势,有效保证了基层医院的心血管疾病影像诊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值得在我国基层医院中进行大范围的推广和应用。
作者:穆正宣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分析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的治疗方法。方法选取40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对治疗效果进行回顾分析。结果使用扩张血管药物对患者进行治疗,患者的病情得到明显改善,36例患者经过我院治疗后明显好转,3例患者有所改善,1例患者死于心力衰竭。结论当患者患上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时,极有可能出现心力衰竭以及呼吸衰竭等症状,所以需要注重对患者加强心力衰竭的治疗。
作者:岩温龙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宫腔镜检查术中的主要护理配合方法与效果,以此作为制定提高术中护理质量方案的重要依据。方法随机选择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在我院进行宫腔镜手术治疗的7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72例患者宫腔镜检查术中的护理配合情况进行深入探讨,分析和总结护理配合对于宫腔镜检查手术顺利进行的重要影响。结果72例患者在术中接受精心的护理服务后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过程中并未发生任何严重的并发症,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为0。手术后两天后所有患者身体机能均基本恢复,能够下床自由活动,患者满意度较高。结论在宫腔镜检查术中给予患者包括心理护理、并发症预防护理以及术前术后等多种精心的护理服务能够有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和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王颖;王玉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对疤痕子宫再次妊娠产妇阴道试产的临床进行探讨。方法随机抽取2012年1月-2013年12月在我院住院分娩的96例疤痕子宫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有32例产妇属于阴道试产的产妇,为观察组;而剩余64例产妇属于剖宫产产妇,为对照组,通过回顾性分析法对产妇的相关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两组产妇的分娩成功率均大于90%,差异不明显,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在分娩时间与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与对照组患者的差异较大,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阴道试产的分娩方式在疤痕子宫再次妊娠产妇中的使用,比剖宫产产妇具有很大的优势,不仅能够有效降低产妇并发症的发生率,而且产妇能够及时的恢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值得在临床治疗中大范围的推广和应用。
作者:王桂芬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对糖尿病合并呼吸道感染利用痰热清进行治疗所取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曾于我院进行治疗的糖尿病合并呼吸道感染患者90例,将这些患者以随机原则分为两组,并且使每组患者数量相等,每组患者各有45例,将两组患者分别作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单纯利用抗生素来进行治疗,观察组中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治疗基础上联合痰热清来进行治疗,在完成治疗之后,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并且对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所发生的不良反应进行比较。结果结束治疗之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观察组中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8%,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7.8%,两组患者之间有显著差异存在;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观察组中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较低,两组患者之间差异明显。结论利用痰热清对糖尿病合并呼吸道感染进行治疗,能够取得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治疗有效率较高,并且在治疗过程中所出现的不良反应较少,可作为一种较理想的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作者:张彬号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评价超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采用急诊MRI快速评价指导行静脉溶栓治疗的应用效果与价值。方法将我院接诊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时间皆低于12小时)261例先采用CT平扫,将有明显低密度梗死病灶的患者排除后,再采取MR快速成像序列检查,具体包括DWI(弥散加权成像)、T2W1(T2加权成像)、3D-TOF-MRA(时飞法三维血管成像),终筛选出超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并采取静脉溶栓治疗,总结治疗与预后效果。结果经急诊MRI快速评价指导后,261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筛选出超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35例,百分比为51.72%,皆采取静脉溶栓治疗。135例静脉溶栓治疗患者,溶栓后有10例出现非症状性颅内出血、4例出现症状性颅内出血、1例死亡,其余患者皆康复出院。三个月后对存活134例患者进行预后评估,其中良好123例,百分比为91.11%。结论急诊MRI快速评价指导超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采取静脉溶栓治疗可以取得比较良好的效果,不仅安全有效,同时能为治疗提供正确、可靠的参考,值得借鉴。
作者:王玎玲;陈翼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功血伴中重度贫血患者的临床治疗策略与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12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54例围绝经期功血伴中重度贫血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27例,对照组口服安宫黄体酮,治疗组口服米非司酮。结果3个月后治疗组27例患者血红蛋白均已经恢复到正常范围,有效率为100%。对照组血红蛋白回升超过110g的只占据了48.1%(P<0.05)。结论非米司酮在绝经过渡期功血伴中重度贫血贫的治疗上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安全可靠,可以大力推广。
作者:史庆绮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降压联合调脂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于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期间收治的46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配的方法将以上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均为23例患者。对照组接受单纯的降压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另外服用他汀类降脂药物,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以及血压、血脂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86.96%,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为69.57%,并且观察组患者血脂与血压的下降幅度明显比对照组更大,两组之间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他汀类调脂药物可以降低患者体内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的活性以及浓度,进而人体肝细胞表面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受体的活性或者是代偿性会增强,致使血浆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浓度降低,极低密度脂蛋白的浓度也会随下降,甘油三酯的含量就会下降,达到降低血脂含量的作用,为高血压患者的降压治疗奠定了基础,临床效果较好,值得推广。
作者:蒲仁惠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对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病的治疗与护理配合方法和效果进行探讨和分析。方法随机选择125例于2011年2月至2013年6月间在我院行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病的治疗的患者资料进行研究和分析,根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对照组50例患者,观察组75例患者,对对照组患者行内科常规治疗和一般护理,对观察组患者行内科常规治疗和综合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和护理效果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和护理前血压异常率、心电图异常率和血糖异常率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和护理后两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病患者行对症治疗的同时进行综合护理干预能够取得更加理想的临床治疗和护理效果。
作者:吴丽英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妊娠合并高血压对母婴结局的影响分析。方法选取部分2012年5月~2013年7月在我院分娩的22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其中110例妊娠期间高血压孕妇作为观察组,110例为正常分娩孕妇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孕妇妊娠期间以及围生儿结局。结果相对于对照组的正常产妇,患有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观察组产妇在剖宫产、产后出血、早产、胎盘早剥、胎儿窒息方面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与母婴关系密切,且并发症严重,由于发病隐蔽,早期预防困难,如经检查为妊娠期高血压应予以警惕。
作者:陈薇薇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研究尼可地尔应用于不稳定型心绞痛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9月至2011年8月在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住院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32例,通过抽签的方法随机性将其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在基础治疗的同时,观察组(64例)应用尼可地尔片予以治疗;对照组(68例)应用消心痛片予以治疗,1个疗程时间为4周。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心电图改善程度。结果对照组68例患者总有效率为79.4%远远小于治疗组的89.2%,差异性特别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尼可地尔应用于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效果尤为满意。
作者:吕绍昆;陈妍;曹红涛;喻卓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通过分析心血管内科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探讨有效的防范对策,提高护理水平。方法对我院心血管内科2012年7月至2013年8月收治的5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分析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及干预措施。结果心血管内科护理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主要有护理人员(护理态度、护理水平)、患者自身(期望过大)及环境因素(规章制度、住院环境)等。结论采取完善护理相关规章制度,提高护理人员综合素质,为患者和护理人员提供良好的住院或工作环境等措施有效防范心血管内科护理安全事件。
作者:申时艳 刊期: 2014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