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仁惠
目的:探讨介入封堵治疗对老年性房间隔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于2008年1月-2012年6月收治的老年性房间隔缺损患者27例,对其进行介入封堵治疗,观察其临床治疗效果。结果27例患者均封堵成功,成功率为100%,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7%(1/27),介入封堵治疗后,在肺动脉压力、右心室内径以及三尖瓣的反流面积上,与介入治疗前相比差异明显,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介入封堵治疗老年性房间隔缺损患者,成功率高,创伤小,疗效显著,且手术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作者:王元章;刘晓明;张远飞;温少昌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究高原地区脑溢血病人的医院感染情况,从而制定合理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我院急综科接诊的脑溢血病人276例的临床资料,分析医院感染情况,并制定出针对性的护理措施。结果本次研究276例脑溢血病人中有40例病人出现院内感染,医院感染率为14.49%;感染部位主要为肺部感染,其次为泌尿系统感染,此外还有胃肠道感染等;通过对易感因素分析可知包括手术打击、泌尿道插管、气管切开等侵入性操作,以及长时间昏迷等。结论高原地区脑溢血病人极易发生医院感染,并且易感因素较多,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作为重点防控对象,加强临床护理,促进患者早期康复。
作者:吴鸿珍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封堵术的术后护理干预方法,提高护理水平及患者满意度。方法对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接受封堵术治疗的先天性心脏病患者进行抽样,选取68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封堵术后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行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护理中术后并发症及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术后护理总有效率、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先天性心脏病封堵术后采取科学的护理干预,能有效的提高患者满意度和有效率,且术后并发症少,值得临床进一步应用。
作者:陈晖;陈冰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中医治疗肝硬化腹水临床疗效,为肝硬化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我院在2009年6月至2012年7月期间收治的42例肝硬化腹水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单纯西药治疗,观察组在西药基础上根据中医辨证分型加中药治疗,总结中医对肝硬化腹水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和体征均比治疗前明显好转,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48%,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1.90%,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肝功能各型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医药方法治疗肝硬化腹水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有助于患者肝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中医治疗安全、副作用小,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颜君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分析和研究解郁宁心汤治疗心血管神经官能症临床效果。方法我们选取2011年6月-2013年12月心血管神经官能症患者84例,将其按双盲随机方法分为两组:观察组42例与对照组4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西医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解郁宁心汤进行治疗,两组患者治疗结束后,将其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将解郁宁心汤应用于心血管神经官能症患者的治疗中,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且患者在治疗期间不良反应较轻微,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作者:刘福双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对糖尿病合并呼吸道感染利用痰热清进行治疗所取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曾于我院进行治疗的糖尿病合并呼吸道感染患者90例,将这些患者以随机原则分为两组,并且使每组患者数量相等,每组患者各有45例,将两组患者分别作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单纯利用抗生素来进行治疗,观察组中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治疗基础上联合痰热清来进行治疗,在完成治疗之后,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并且对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所发生的不良反应进行比较。结果结束治疗之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观察组中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8%,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7.8%,两组患者之间有显著差异存在;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观察组中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较低,两组患者之间差异明显。结论利用痰热清对糖尿病合并呼吸道感染进行治疗,能够取得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治疗有效率较高,并且在治疗过程中所出现的不良反应较少,可作为一种较理想的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作者:张彬号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快通道心脏麻醉在心脏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从2012年7月至2013年7月收治的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患者62例,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在手术中采用快通道麻醉方法进行麻醉,对照组采用常规麻醉方法进行麻醉,对于两组的麻醉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支气管痉挛率、住院时间、肺部感染率等各项数据都要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术后拔管时间和CICU时间也要优于对照组,两组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心脏病手术中采用快通道麻醉方法进行麻醉具有较好的麻醉效果,该种麻醉方法使得患者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大量缩短,术后肺部感染率也出现了下降,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麻醉方法。
作者:邓立强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分析研究血液灌流联合血浆置换抢救老年重度有机磷中毒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抽取近年来在我院收治的患有重度有机磷中毒的老年病人80例,采用随机抽取模式,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对病人实施常规临床治疗,实验组对病人实施血浆置换联合血液灌流进行治疗,对临床治疗以后两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临床治疗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各项生化指标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并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重度有机磷中毒采用血浆置换联合血液灌流进行救治,可以取得明显的临床治疗效果,使发生并发症的几率明显减少,具有安全有效性,使病人的生存质量得到保障,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沈长锐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颈动脉颅外段动脉粥样硬化同老年脑梗塞患者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20例老年脑梗塞患者使用彩超进行测定,观察其双侧颈动脉的脂质斑块形成情况。结果全部患者均具有程度不同的颈动脉硬化,其中69%的比例为粥样斑块,患者的颈动脉分叉部位、颈总动脉以及颈内动脉部位是斑块的多发部位,且硬化程度高的为高龄患者、高血压患者以及糖尿病患者。结论老年人出现脑梗塞的重要因素为颈动脉粥样硬化,因此要将颈动脉检查作为老年人常规检查项目。
作者:李静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急性主动脉综合症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00例急性主动脉综合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分析其临床特征。结果:100例患者中,穿透性主动脉溃疡8例,主动脉夹层患者83例,胸主动脉瘤破裂3例,主动脉壁内血肿5例;磁共振成像显示阳性90.9%;行外科手术75例,存活率为62%;保守治疗25例,病死率为12%。结论急性主动脉综合症主要表现为主动脉夹层,另外还包括穿透性主动脉溃疡、主动脉壁内血肿以及胸主动脉瘤破裂,在临床特征上,后三者与主动脉夹层类似,磁共振成像对急性主动脉综合症的诊断特异性与敏感性均较强,要根据不同的病变部位采取不同的治疗措施。
作者:耿正祥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研究尼可地尔应用于不稳定型心绞痛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9月至2011年8月在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住院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32例,通过抽签的方法随机性将其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在基础治疗的同时,观察组(64例)应用尼可地尔片予以治疗;对照组(68例)应用消心痛片予以治疗,1个疗程时间为4周。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心电图改善程度。结果对照组68例患者总有效率为79.4%远远小于治疗组的89.2%,差异性特别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尼可地尔应用于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效果尤为满意。
作者:吕绍昆;陈妍;曹红涛;喻卓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研究分析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心理护理的效果,为其临床应用和实践研究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撑。方法将在我院接受治疗的26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2011年6月-2013年6月列为本组研究对象,并对其治疗期间的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根据患者治疗期间所接受的不同护理方案,将2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患者治疗期间给予常规护理,共130例,设为对照组,另一组患者为观察组130例,治疗期间加强对患者的心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血压变化及焦虑、抑郁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96.2%)明显高于对照组(86.2%),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和护理,两组患者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均明显好转,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经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的护理依从性明显提高,且与对照组比较存在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老年患者治疗期间的心理护理有助于患者改善患者的症状和抑郁、焦虑情况,可显著提高治疗效果,值得加强重视。
作者:穆正香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对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病的治疗与护理配合方法和效果进行探讨和分析。方法随机选择125例于2011年2月至2013年6月间在我院行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病的治疗的患者资料进行研究和分析,根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对照组50例患者,观察组75例患者,对对照组患者行内科常规治疗和一般护理,对观察组患者行内科常规治疗和综合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和护理效果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和护理前血压异常率、心电图异常率和血糖异常率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和护理后两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病患者行对症治疗的同时进行综合护理干预能够取得更加理想的临床治疗和护理效果。
作者:吴丽英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和分析眼科白内障临床手术的有效诊治手段及效果。方法选取于2012年7月-2013年10月在我院眼科接受白内障复明手术治疗患者386例为研究对象,对上述选取对象均采取非超声乳化小切口囊外摘除手术联合植入后房型人工晶状体进行治疗,观察和分析该手术治疗效果。结果本组386例患者采取上述手术进行治疗后,其中358例患者完全脱盲,占总人数92.75%;349例患者脱残,占总人数90.41%;9例患者出现术中并发症,主要为后囊膜破裂、导人工晶体失败等,占2.33%;另外术后出现短暂性前房积血或高眼压、角膜水肿、陈旧性葡萄膜炎、玻璃体浑浊高度近视、眼球震颤先天性白内障等并发症患者人数依次为11例(2.85%)、4例(1.04%)、6例(1.55%)、6例(1.55%)和4例(1.04%),术中并发症总发生率为8.03%。结论对于因白内障导致眼部失明患者,采取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手术进行治疗,不仅疗效好,值得肯定,且脱盲率高,手术可行性、安全性高,值得临床上进行推广。
作者:吴德佩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强化超滤降低干体质量控制血液透析患者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于2010年2月~2011年2月期间,在该院维持血液透析合并高血压患者48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把这48例患者按照1:1的方式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的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治疗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缓慢强化超滤量,进而逐步降低尿毒症患者的干体质量,终再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观察组的干体质量相对对照组得到了大幅度的下降(P<0.05),其收缩压、舒张压的降幅要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强化超滤是一种操作简单,安全性较高,在对血液透析患者高血压的控制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故而,值得在临床上进行广泛推广和使用。
作者:廖效竹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功血伴中重度贫血患者的临床治疗策略与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12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54例围绝经期功血伴中重度贫血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27例,对照组口服安宫黄体酮,治疗组口服米非司酮。结果3个月后治疗组27例患者血红蛋白均已经恢复到正常范围,有效率为100%。对照组血红蛋白回升超过110g的只占据了48.1%(P<0.05)。结论非米司酮在绝经过渡期功血伴中重度贫血贫的治疗上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安全可靠,可以大力推广。
作者:史庆绮 刊期: 2014年第04期
在世界范围内,随着人们静坐的生活方式、人口老龄化及肥胖,使得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迅速增加。糖尿病可引起多种急慢性并发症,糖尿病心血管自主神经病变(CAN)是一种因长期高血糖使得心脏交感神经传出支发生病变引起心律异常、血管舒缩功能异常的严重的、常见的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主要表现为体位性低血压、静息时心动过速和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无糖尿病的心血管事件多发生在晨起时,糖尿病心血管事件在清晨并未增加,而是在一天的时间内相对均匀分布,CAN与糖尿病病情严重程度关系密切,控制不良者居多,患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上升,以50-60岁居多,我国以2型糖尿病患者占绝大多数,大都起病缓慢,有的早期无明显症状,临床表现较复杂,缺乏特异性,易被糖尿病其他相关并发症、并存症所掩盖。一旦发生多不可逆,严重影响患者预后。本文主要介绍CAN的诊断及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文涛;李社莉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塞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选取我院在2011年10月~2012年10月收治的42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本组患者入院后均行心电图动态检查、心肌坏死标志物(主要是心肌酶学及肌钙蛋白、肌红蛋白)检测,收住CCU病房,采取吸氧、绝对卧床、抗凝、抗血小板、溶栓、抗心律失常、镇静止痛、PCI介入治疗等治疗措施。结果42例患者均确诊为急性心肌梗塞,广泛前壁梗塞7例,前壁梗塞23例,下壁梗塞8例,下壁梗塞合并右室梗塞4例。经治疗,38例冠脉再通,再通率为90.4%,终有37例治愈出院,治愈率为88.0%,5例死亡,1例死于顽固性心律失常,2例死于急性心力衰竭,2例死于心源性休克,死亡率为11.9%。结论急性心肌梗塞可根据心电图动态检查、心肌坏死标志物(主要是心肌酶学及肌钙蛋白、肌红蛋白)检测综合临床表现进行诊断,根据患者病情采取相应的PCI、溶栓、抗凝、抗血小板、稳定斑块等治疗方法,可获得理想的疗效。
作者:张平 刊期: 2014年第04期
总结2例人工瓣膜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护理。护理重点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时处理各种并发症,同时做好生活护理、心理护理、做好护理记录,加强卫生宣传,防止继发性感染,加强出院指导及出院随访。
作者:姜杏元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和分析老年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的临床治疗效果,总结治疗特点。方法选取于2011年09月-2013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老年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116例为研究对象,采取数字标记法将上述两组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分析和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疗效。结果观察组58例患者治疗后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PH值、血浆黏度等各项实验室检查指标较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有着明显的差异,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老年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对于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升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及生活质量有着积极的意义。
作者:毛红军 刊期: 2014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