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强化超滤降低干体质量控制血液透析患者高血压的效果

廖效竹

关键词:强化超滤, 血液透析, 高血压, 显著
摘要:目的:探讨强化超滤降低干体质量控制血液透析患者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于2010年2月~2011年2月期间,在该院维持血液透析合并高血压患者48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把这48例患者按照1:1的方式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的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治疗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缓慢强化超滤量,进而逐步降低尿毒症患者的干体质量,终再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观察组的干体质量相对对照组得到了大幅度的下降(P<0.05),其收缩压、舒张压的降幅要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强化超滤是一种操作简单,安全性较高,在对血液透析患者高血压的控制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故而,值得在临床上进行广泛推广和使用。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杂志相关文献
  • 急性心肌梗塞的诊断治疗分析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塞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选取我院在2011年10月~2012年10月收治的42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本组患者入院后均行心电图动态检查、心肌坏死标志物(主要是心肌酶学及肌钙蛋白、肌红蛋白)检测,收住CCU病房,采取吸氧、绝对卧床、抗凝、抗血小板、溶栓、抗心律失常、镇静止痛、PCI介入治疗等治疗措施。结果42例患者均确诊为急性心肌梗塞,广泛前壁梗塞7例,前壁梗塞23例,下壁梗塞8例,下壁梗塞合并右室梗塞4例。经治疗,38例冠脉再通,再通率为90.4%,终有37例治愈出院,治愈率为88.0%,5例死亡,1例死于顽固性心律失常,2例死于急性心力衰竭,2例死于心源性休克,死亡率为11.9%。结论急性心肌梗塞可根据心电图动态检查、心肌坏死标志物(主要是心肌酶学及肌钙蛋白、肌红蛋白)检测综合临床表现进行诊断,根据患者病情采取相应的PCI、溶栓、抗凝、抗血小板、稳定斑块等治疗方法,可获得理想的疗效。

    作者:张平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心血管68例介入手术护理配合的体会

    目的:分析心血管介入手术患者采取护理配合措施进行干预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1年3月~2013年9月采取心血管介入手术进行治疗的68例患者,以对照组和观察组进行区分,每组3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护理配合措施进行干预。对比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率。结果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5.2%,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7%,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满意率为97.1%,对照组满意率为73.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心血管介入手术采用针对性的护理配合干预,能够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率,且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胡红梅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高原地区脑溢血病人医院感染及护理措施

    目的:探究高原地区脑溢血病人的医院感染情况,从而制定合理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我院急综科接诊的脑溢血病人276例的临床资料,分析医院感染情况,并制定出针对性的护理措施。结果本次研究276例脑溢血病人中有40例病人出现院内感染,医院感染率为14.49%;感染部位主要为肺部感染,其次为泌尿系统感染,此外还有胃肠道感染等;通过对易感因素分析可知包括手术打击、泌尿道插管、气管切开等侵入性操作,以及长时间昏迷等。结论高原地区脑溢血病人极易发生医院感染,并且易感因素较多,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作为重点防控对象,加强临床护理,促进患者早期康复。

    作者:吴鸿珍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中医治疗肝硬化腹水42例疗效的初步分析

    目的:探讨中医治疗肝硬化腹水临床疗效,为肝硬化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我院在2009年6月至2012年7月期间收治的42例肝硬化腹水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单纯西药治疗,观察组在西药基础上根据中医辨证分型加中药治疗,总结中医对肝硬化腹水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和体征均比治疗前明显好转,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48%,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1.90%,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肝功能各型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医药方法治疗肝硬化腹水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有助于患者肝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中医治疗安全、副作用小,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颜君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早产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诊断标准探讨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主要病因为围产期窒息,其中意识状态、惊厥以及肌张力变化是其主要临床症状,不仅对新生儿的生命构成了严重威胁,而且也是新生儿后病残儿当中为常见的病因之一。与足月儿相比,早产儿的在发病机制上不同,同时其临床表现也不一样。当前我国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诊断标准只对足月儿适用,基于此对早产儿HIE的诊断标准进行探讨就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就从早产儿的发病机制出发,简单综述早产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诊断标准。

    作者:季丽华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老年人高血压临床特征及预防分析

    目的:分析老年人高血压临床特征,并提出科学合理的预防措施。方法选取我院198例老年人高血压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198例老年人高血压患者中,存在胸闷、头晕、头痛等临床症状比较常见,其中有78%的老年人高血压患者伴有冠心病、糖尿病、脑卒中等合并症。结论老年人高血压存在诸多合并症,临床治疗过程中应该对患者的血压进行有效控制,减少血压波动和目标器官损害程度,降低老年人高血压的病死率,根据该疾病的临床特征,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尹军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解郁宁心汤治疗心血管神经官能症临床研究

    目的:分析和研究解郁宁心汤治疗心血管神经官能症临床效果。方法我们选取2011年6月-2013年12月心血管神经官能症患者84例,将其按双盲随机方法分为两组:观察组42例与对照组4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西医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解郁宁心汤进行治疗,两组患者治疗结束后,将其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将解郁宁心汤应用于心血管神经官能症患者的治疗中,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且患者在治疗期间不良反应较轻微,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作者:刘福双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老年脑梗塞患者颈动脉颅外段动脉粥样硬化120例分析

    目的:探讨颈动脉颅外段动脉粥样硬化同老年脑梗塞患者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20例老年脑梗塞患者使用彩超进行测定,观察其双侧颈动脉的脂质斑块形成情况。结果全部患者均具有程度不同的颈动脉硬化,其中69%的比例为粥样斑块,患者的颈动脉分叉部位、颈总动脉以及颈内动脉部位是斑块的多发部位,且硬化程度高的为高龄患者、高血压患者以及糖尿病患者。结论老年人出现脑梗塞的重要因素为颈动脉粥样硬化,因此要将颈动脉检查作为老年人常规检查项目。

    作者:李静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心脏起搏器植入后患者情绪障碍的临床干预

    目的:对心脏起搏器置入后患者情绪障碍的临床干预方法及干预效果进行综合观察与分析。方法选取我院自2012年9月~2013年9月期间,住院部所收治的心律失常患者共计4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给予心脏起搏器植入手术。40例患者按照计算机随机方法进行分组,形成对照组20例,观察组2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手术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之上,给予情绪障碍干预。对两组患者干预后的SDS、SAS评分情况进行综合评估与对比。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SDS评分为(24.4±2.5)分,SAS评分为(27.1±3.6)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数据对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心脏起搏器置入后,对患者情绪障碍进行积极干预,可降低患者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的发生情况,对患者预后有积极促进作用,值得临床关注与应用。

    作者:张明静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脑出血后血糖异常升高的发病规律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

    目的:分析研究脑出血后血糖异常升高对脑出血患者的影响、发病规律,为提高脑出血患者的治疗效果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0年8月~2012年7月我院收治的脑出血患者共110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均进行血糖检查,观察血糖检查结果。对比不同出血部位、不同出血量的血糖检查结果。同时比较从发病到入院时间与血糖的关系。观察血糖异常升高患者的预后。结果随访患者1年。脑干出血血糖异常升高发生率高于其他部位出血组,P<0.05;出血量在40ml以上的患者发生血糖异常升高比例高于出血量<20ml、出血量在20~40ml的患者,P<0.05;从发病到入院时间越长,患者的异常血糖升高率越高,P<0.05;随访发现,有血糖异常升高的患者,其死亡率、致残率更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脑出血后血糖异常升高多预后不良,与患者的出血部位、出血量和就诊时间有一定的关系,需要医生在工作中积极控制血糖水平。

    作者:韩锋;隋建美;徐源;杨明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人工瓣膜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护理

    总结2例人工瓣膜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护理。护理重点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时处理各种并发症,同时做好生活护理、心理护理、做好护理记录,加强卫生宣传,防止继发性感染,加强出院指导及出院随访。

    作者:姜杏元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康复新液治疗难治性消化性溃疡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难治性消化性溃疡采用康复新液治疗临床效果。方法本次共选择100例难治性消化性溃疡作研究对象,均为我院2012年9月至2013年9月收治,采用数字表抽取法随机分组,就奥美拉唑(对照组,n=50)口服治疗与康复新液(观察组,n=50)口服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选取病例症状痊愈率为46%(23/50),临床总有效率为78%(39/50);对照组选取病例症状痊愈率为44%(22/50),临床总有效率为76%(38/50),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表明在症状改善上两药作用相当。胃镜检查示两组溃疡愈合率无明显差异(P>0.05),但观察组临床复发率为35.7%,显著低于对照组6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难治性消化性溃疡采用康复新液治疗,可提高临床效果,降低不良事件率,为患者生存质量改善提供强有力的作用。

    作者:谢福珍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血液透析护理中舒适护理的临床应用效果

    目的:分析血液透析护理中舒适护理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选取我院自2011年10月-2013年10月收治的50例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两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舒适护理,比较两组患者透析后的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12.0%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32.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透析患者给予舒适护理可有效减少透析过程中的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郑传琪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降压联合调脂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临床效果

    目的:探讨降压联合调脂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于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期间收治的46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配的方法将以上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均为23例患者。对照组接受单纯的降压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另外服用他汀类降脂药物,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以及血压、血脂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86.96%,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为69.57%,并且观察组患者血脂与血压的下降幅度明显比对照组更大,两组之间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他汀类调脂药物可以降低患者体内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的活性以及浓度,进而人体肝细胞表面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受体的活性或者是代偿性会增强,致使血浆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浓度降低,极低密度脂蛋白的浓度也会随下降,甘油三酯的含量就会下降,达到降低血脂含量的作用,为高血压患者的降压治疗奠定了基础,临床效果较好,值得推广。

    作者:蒲仁惠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老年高血压肾损害相关因素及临床分析

    目的:对老年高血压肾损害相关因素及临床特点进行探讨。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在2010年1月-2012年12月治疗的老年高血压肾损害患者53例,对影响老年高血压肾损害相关因素和临床进行分析。结果老年高血压肾损害患者中检测到的24h尿微量白蛋白与患者的年龄、血压、血脂、收缩压、病程以及甘油三酯等都有关,且呈现正相关的关系(P<0.05)。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之间存在着负相关的联系(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肾损害患者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例如患者的年龄、血压、血脂、收缩压、腰臀比、病程以及甘油三酯等,因此需要医护人员进行及时的评估和干预,以以延缓老年高血压肾损害的进度,从而降低患者所承受的病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值得在临床中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作者:马继孔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快通道心脏麻醉在心脏手术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探讨快通道心脏麻醉在心脏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从2012年7月至2013年7月收治的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患者62例,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在手术中采用快通道麻醉方法进行麻醉,对照组采用常规麻醉方法进行麻醉,对于两组的麻醉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支气管痉挛率、住院时间、肺部感染率等各项数据都要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术后拔管时间和CICU时间也要优于对照组,两组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心脏病手术中采用快通道麻醉方法进行麻醉具有较好的麻醉效果,该种麻醉方法使得患者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大量缩短,术后肺部感染率也出现了下降,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麻醉方法。

    作者:邓立强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心理护理干预围绝经期高血压合并焦虑患者的疗效评价

    目的:本文就针对围绝经期高血压合并焦虑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进行了浅析的研究和探讨。方法选择我院自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期间治疗的围绝经期高血压合并焦虑患者68例,将其平均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接受基础护理,观察组接受心理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接受护理前后SAS(焦虑自评量表)评分的改善情况进行观察和统计。结果观察组患者接受治疗前后SAS评分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应用于围绝经期高血压合并焦虑患者临床治疗中的效果显著,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作者:莫惠彬;杨平;陈林榕;杨倩云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小儿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手术中的护理体会

    目的:分析小儿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手术中的护理方法与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小儿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患儿的临床资料,总结术中护理方法与效果。结果24例小儿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患儿经过术中积极的配合与护理后,存活24例,百分比100%。结论针对小儿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患儿,术中给予积极的配合与护理,能提高患儿存活率,值得推广。

    作者:刘竹慧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诊PCI术前负荷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的中期疗效观察

    目的: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诊PCI术前负荷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的中期疗效进行探讨。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在2012年1月-2013年12月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40例,分为A、B、C三组,A组患者在手术前服用80mg的阿托伐他汀,在手术后继续按照每日40mg的剂量继续服用,手术后一个月改为每日服用20mg;B组患者在手术前并未服用阿托伐他汀,而在手术后每日服用40mg,手术后一个月改为每日服用20mg;C组患者在手术前并未服用阿托伐他汀,而在手术后每日服用20mg,对不同剂量的阿托伐他汀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诊PCI术前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在笔者抽取的40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中,在入院时存在的差异不大,在手术后出现较为明显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不仅能够对患者的炎症进行有效的控制,而且还能够对患者的心脏心室的收缩进行完善,有效降低了MACE事件的发生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值得在临床治疗中大范围的推广和应用。

    作者:陈亭杰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老年重度有机磷中毒采用血液灌流与血浆置换联合抢救预后分析

    目的:分析研究血液灌流联合血浆置换抢救老年重度有机磷中毒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抽取近年来在我院收治的患有重度有机磷中毒的老年病人80例,采用随机抽取模式,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对病人实施常规临床治疗,实验组对病人实施血浆置换联合血液灌流进行治疗,对临床治疗以后两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临床治疗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各项生化指标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并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重度有机磷中毒采用血浆置换联合血液灌流进行救治,可以取得明显的临床治疗效果,使发生并发症的几率明显减少,具有安全有效性,使病人的生存质量得到保障,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沈长锐 刊期: 2014年第04期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杂志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杂志

主管:中国广东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广东介入心脏学会 广东岭南心血管病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