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心理护理干预围绝经期高血压合并焦虑患者的疗效评价

莫惠彬;杨平;陈林榕;杨倩云

关键词:围绝经期高血压, 焦虑, 心理护理干预, 临床效果
摘要:目的:本文就针对围绝经期高血压合并焦虑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进行了浅析的研究和探讨。方法选择我院自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期间治疗的围绝经期高血压合并焦虑患者68例,将其平均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接受基础护理,观察组接受心理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接受护理前后SAS(焦虑自评量表)评分的改善情况进行观察和统计。结果观察组患者接受治疗前后SAS评分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应用于围绝经期高血压合并焦虑患者临床治疗中的效果显著,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杂志相关文献
  • 丙种球蛋白联合地塞米松在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中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和分析对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紫癜采取丙种球蛋白联合地塞米松治疗的临床效果及价值。方法选取于2012年7月-2013年1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特发性血小板减少紫癜患儿34例为研究对象,采取数字标记法随机将上述患儿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患儿采取丙种球蛋白联合地塞米松进行治疗,静脉注射3d后,口服泼尼松进行治疗;对照组患儿不给于丙种球蛋白治疗,其余治疗药物与观察组相同;观察和对比两组患儿出血症状消失时间、血小板上升及恢复时间、住院时间以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儿出血症状消失时间、血小板上升时间、血小板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较对照组而言,均明显缩短,两组间上述指标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34例患者治疗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两组间该指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紫癜患儿采取丙种球蛋白联合地塞米松进行治疗,不仅疗效明确,而且有助于患儿症状的快速改善,这对提升该病的治疗效果,保证治疗的顺利进行有着积极的意义,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李正学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尼可地尔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研究尼可地尔应用于不稳定型心绞痛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9月至2011年8月在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住院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32例,通过抽签的方法随机性将其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在基础治疗的同时,观察组(64例)应用尼可地尔片予以治疗;对照组(68例)应用消心痛片予以治疗,1个疗程时间为4周。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心电图改善程度。结果对照组68例患者总有效率为79.4%远远小于治疗组的89.2%,差异性特别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尼可地尔应用于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效果尤为满意。

    作者:吕绍昆;陈妍;曹红涛;喻卓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人工瓣膜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护理

    总结2例人工瓣膜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护理。护理重点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时处理各种并发症,同时做好生活护理、心理护理、做好护理记录,加强卫生宣传,防止继发性感染,加强出院指导及出院随访。

    作者:姜杏元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优质护理服务在冠心病患者中的实施效果

    目的:讨论优质护理服务在冠心病患者中的实施效果。方法冠心病患者78例分为两组,观察组组采用优质护理服务,对照组采取普通的一般护理措施。结果观察组的心理情况、生活质量实施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医院冠心病患者护理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马金菲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心血管内科护理不安全因素分析及防范对策

    目的:通过分析心血管内科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探讨有效的防范对策,提高护理水平。方法对我院心血管内科2012年7月至2013年8月收治的5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分析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及干预措施。结果心血管内科护理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主要有护理人员(护理态度、护理水平)、患者自身(期望过大)及环境因素(规章制度、住院环境)等。结论采取完善护理相关规章制度,提高护理人员综合素质,为患者和护理人员提供良好的住院或工作环境等措施有效防范心血管内科护理安全事件。

    作者:申时艳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心理护理干预围绝经期高血压合并焦虑患者的疗效评价

    目的:本文就针对围绝经期高血压合并焦虑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进行了浅析的研究和探讨。方法选择我院自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期间治疗的围绝经期高血压合并焦虑患者68例,将其平均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接受基础护理,观察组接受心理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接受护理前后SAS(焦虑自评量表)评分的改善情况进行观察和统计。结果观察组患者接受治疗前后SAS评分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应用于围绝经期高血压合并焦虑患者临床治疗中的效果显著,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作者:莫惠彬;杨平;陈林榕;杨倩云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急性心梗溶栓后再灌注性心律失常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急性心梗溶栓后再灌注性心律失常的发病机制和临床防治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0月-2013年10月间收治的40名急性心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实施尿激酶溶栓治疗,严密监测患者的心电图及心肌酶谱、心电图变化情况,同时对再次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的临床症状、类型以及发生时间进行记录和总结分析。结果本组40名患者中有35例患者溶栓后冠脉再通,占总数的87.5%,发生再灌注性心律失常的有31例,占总数的77.5%,大部分心律失常的患者为单纯室早,另外少部分患者心律失常的类型为房室传导阻滞、短阵室速以及室颤,再通的时间为(52.9±17.3)min。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冠脉再通以后可有效的缓解胸痛症状,但是该项治疗手术容易诱发心律失常,因此对心肌梗死患者实施再次灌注后应密切注意观察患者的心电图和血压变化情况。

    作者:袁海英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解郁宁心汤治疗心血管神经官能症临床研究

    目的:分析和研究解郁宁心汤治疗心血管神经官能症临床效果。方法我们选取2011年6月-2013年12月心血管神经官能症患者84例,将其按双盲随机方法分为两组:观察组42例与对照组4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西医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解郁宁心汤进行治疗,两组患者治疗结束后,将其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将解郁宁心汤应用于心血管神经官能症患者的治疗中,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且患者在治疗期间不良反应较轻微,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作者:刘福双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眼科白内障临床手术诊治

    目的:探讨和分析眼科白内障临床手术的有效诊治手段及效果。方法选取于2012年7月-2013年10月在我院眼科接受白内障复明手术治疗患者386例为研究对象,对上述选取对象均采取非超声乳化小切口囊外摘除手术联合植入后房型人工晶状体进行治疗,观察和分析该手术治疗效果。结果本组386例患者采取上述手术进行治疗后,其中358例患者完全脱盲,占总人数92.75%;349例患者脱残,占总人数90.41%;9例患者出现术中并发症,主要为后囊膜破裂、导人工晶体失败等,占2.33%;另外术后出现短暂性前房积血或高眼压、角膜水肿、陈旧性葡萄膜炎、玻璃体浑浊高度近视、眼球震颤先天性白内障等并发症患者人数依次为11例(2.85%)、4例(1.04%)、6例(1.55%)、6例(1.55%)和4例(1.04%),术中并发症总发生率为8.03%。结论对于因白内障导致眼部失明患者,采取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手术进行治疗,不仅疗效好,值得肯定,且脱盲率高,手术可行性、安全性高,值得临床上进行推广。

    作者:吴德佩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脑出血后血糖异常升高的发病规律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

    目的:分析研究脑出血后血糖异常升高对脑出血患者的影响、发病规律,为提高脑出血患者的治疗效果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0年8月~2012年7月我院收治的脑出血患者共110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均进行血糖检查,观察血糖检查结果。对比不同出血部位、不同出血量的血糖检查结果。同时比较从发病到入院时间与血糖的关系。观察血糖异常升高患者的预后。结果随访患者1年。脑干出血血糖异常升高发生率高于其他部位出血组,P<0.05;出血量在40ml以上的患者发生血糖异常升高比例高于出血量<20ml、出血量在20~40ml的患者,P<0.05;从发病到入院时间越长,患者的异常血糖升高率越高,P<0.05;随访发现,有血糖异常升高的患者,其死亡率、致残率更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脑出血后血糖异常升高多预后不良,与患者的出血部位、出血量和就诊时间有一定的关系,需要医生在工作中积极控制血糖水平。

    作者:韩锋;隋建美;徐源;杨明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急性主动脉综合症100例临床特征分析

    目的:探讨急性主动脉综合症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00例急性主动脉综合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分析其临床特征。结果:100例患者中,穿透性主动脉溃疡8例,主动脉夹层患者83例,胸主动脉瘤破裂3例,主动脉壁内血肿5例;磁共振成像显示阳性90.9%;行外科手术75例,存活率为62%;保守治疗25例,病死率为12%。结论急性主动脉综合症主要表现为主动脉夹层,另外还包括穿透性主动脉溃疡、主动脉壁内血肿以及胸主动脉瘤破裂,在临床特征上,后三者与主动脉夹层类似,磁共振成像对急性主动脉综合症的诊断特异性与敏感性均较强,要根据不同的病变部位采取不同的治疗措施。

    作者:耿正祥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治疗分析

    目的:分析研究冠心病慢性心衰病人室性心律失常采用临床治疗的治疗效果。方法抽取2011年6月-2013年8月在我院收治的患有冠心病慢性心衰伴有室性心律失常的病人140例,采用随机抽取模式,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0例。对照组对病人单一采取参松养心胶囊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之上加入盐酸胺碘酮片治疗,对两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给予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总体有效率为92.9%;对照组总体有效率为74.2%,实验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5.7%,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0%。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冠心病慢性心衰伴有室性心律失常采用参松养心胶囊联合盐酸胺碘酮片共同治疗,可以获得明显的临床治疗效果,不良反应极少,具有安全稳定性,使病人健康生活质量得到保障。

    作者:姚斌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老年性房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治疗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介入封堵治疗对老年性房间隔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于2008年1月-2012年6月收治的老年性房间隔缺损患者27例,对其进行介入封堵治疗,观察其临床治疗效果。结果27例患者均封堵成功,成功率为100%,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7%(1/27),介入封堵治疗后,在肺动脉压力、右心室内径以及三尖瓣的反流面积上,与介入治疗前相比差异明显,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介入封堵治疗老年性房间隔缺损患者,成功率高,创伤小,疗效显著,且手术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作者:王元章;刘晓明;张远飞;温少昌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心理护理在老年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体会

    目的:研究分析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心理护理的效果,为其临床应用和实践研究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撑。方法将在我院接受治疗的26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2011年6月-2013年6月列为本组研究对象,并对其治疗期间的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根据患者治疗期间所接受的不同护理方案,将2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患者治疗期间给予常规护理,共130例,设为对照组,另一组患者为观察组130例,治疗期间加强对患者的心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血压变化及焦虑、抑郁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96.2%)明显高于对照组(86.2%),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和护理,两组患者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均明显好转,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经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的护理依从性明显提高,且与对照组比较存在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老年患者治疗期间的心理护理有助于患者改善患者的症状和抑郁、焦虑情况,可显著提高治疗效果,值得加强重视。

    作者:穆正香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强化超滤降低干体质量控制血液透析患者高血压的效果

    目的:探讨强化超滤降低干体质量控制血液透析患者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于2010年2月~2011年2月期间,在该院维持血液透析合并高血压患者48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把这48例患者按照1:1的方式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的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治疗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缓慢强化超滤量,进而逐步降低尿毒症患者的干体质量,终再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观察组的干体质量相对对照组得到了大幅度的下降(P<0.05),其收缩压、舒张压的降幅要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强化超滤是一种操作简单,安全性较高,在对血液透析患者高血压的控制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故而,值得在临床上进行广泛推广和使用。

    作者:廖效竹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重度颅脑外伤患者并发症的临床分析及治疗体会

    目的:探讨重度颅脑外伤患者临床常见并发症及有效治疗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64例重度颅脑外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总结分析其常见并发症,并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手段。结果64例重度颅脑外伤患者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18例(28.13%),高热40例(62.5%),消化道出血16例(25%),急性肾功能衰竭7例(10.94%),外伤性癫痫14例(21.88%),尿崩症8例(12.5%)。结论重度颅脑外伤常见并发症主要有高热、消化道出血、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等,致残率及死亡率较高,及时了解并发症发生原因并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减轻患者痛苦、降低伤残率的重要手段。

    作者:陈边强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基层医院心血管疾病影像诊断方法分析

    目的:对我国基层医院中所使用的心血管疾病影像进行诊断的方法进行探讨,以明确我基层医院心血管疾病影像诊断的有效性。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在2008年1月-2012年12月治疗的51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对心血管疾病的影像的诊断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在本次所抽取的51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中,包括323例冠心病、76例高血压、31例心律失常、17例心肌病、13例瓣膜病、26例冠心病并糖尿病,24例高脂血症。结论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很多高新技术被应用到我国的医疗诊断中,但是在我国的基层医院中由于受到多方面因素的限制,传统的心血管疾病影像诊断方法还一直在使用,与高新技术相比较而言,各有优势,有效保证了基层医院的心血管疾病影像诊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值得在我国基层医院中进行大范围的推广和应用。

    作者:穆正宣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左半结肠肿瘤并肠梗阻切除一期吻合50例分析

    目的:结合患者病例对左半结肠肿瘤并肠梗阻切除一期吻合手术的治疗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在2003年1月-2008年6月治疗的左半结肠肿瘤并肠梗阻患者资料50例,对患者的术后效果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感染3例,死亡1例,剩余46例患者都没有出现术后并发症或者是其它不良反应。结论左半结肠肿瘤并肠梗阻切除一期吻合手术在患者治疗过程中的应用,大大提高了患者治疗的有效性,不仅减轻了患者承受的痛苦,而且有效控制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值得在临床上进行大范围的推广和应用。

    作者:董长青;杨培基;张宏鹏;王波;王海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心脏起搏器植入后患者情绪障碍的临床干预

    目的:对心脏起搏器置入后患者情绪障碍的临床干预方法及干预效果进行综合观察与分析。方法选取我院自2012年9月~2013年9月期间,住院部所收治的心律失常患者共计4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给予心脏起搏器植入手术。40例患者按照计算机随机方法进行分组,形成对照组20例,观察组2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手术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之上,给予情绪障碍干预。对两组患者干预后的SDS、SAS评分情况进行综合评估与对比。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SDS评分为(24.4±2.5)分,SAS评分为(27.1±3.6)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数据对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心脏起搏器置入后,对患者情绪障碍进行积极干预,可降低患者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的发生情况,对患者预后有积极促进作用,值得临床关注与应用。

    作者:张明静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冠心病并高血压应用氨氯地平联合卡托普利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为了深入观察氨氯地平与卡托普利联合治疗冠心病伴高血压病患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3月到2013年5月在我院心血管内科进行治疗的冠心病伴高血压病患132人,使用抽签方式将这些病患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含患者72人,对照组60人,为对照组中的病患提供氢氯噻嗪片、硝酸异山梨脂片、尼群地平片等药物进行口服治疗,为观察组中的病患提供氨氯地平与卡托普利药物联合治疗,对比两组病患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过2个月的治疗后,对比两组病患控制血压情况、冠心病临床表现症状改善情况,观察组都比对照组好,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意义。结论在临床治疗冠心病伴高血压病患时,使用氨氯地平与卡托普利药物联合治疗,不仅能有效控制病患的血压,还能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廖洪琨 刊期: 2014年第04期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杂志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杂志

主管:中国广东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广东介入心脏学会 广东岭南心血管病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