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脑出血后血糖异常升高的发病规律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

韩锋;隋建美;徐源;杨明

关键词:脑出血, 血糖异常, 发病规律, 预后
摘要:目的:分析研究脑出血后血糖异常升高对脑出血患者的影响、发病规律,为提高脑出血患者的治疗效果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0年8月~2012年7月我院收治的脑出血患者共110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均进行血糖检查,观察血糖检查结果。对比不同出血部位、不同出血量的血糖检查结果。同时比较从发病到入院时间与血糖的关系。观察血糖异常升高患者的预后。结果随访患者1年。脑干出血血糖异常升高发生率高于其他部位出血组,P<0.05;出血量在40ml以上的患者发生血糖异常升高比例高于出血量<20ml、出血量在20~40ml的患者,P<0.05;从发病到入院时间越长,患者的异常血糖升高率越高,P<0.05;随访发现,有血糖异常升高的患者,其死亡率、致残率更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脑出血后血糖异常升高多预后不良,与患者的出血部位、出血量和就诊时间有一定的关系,需要医生在工作中积极控制血糖水平。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杂志相关文献
  • 高血脂对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测定的影响

    目的:观察并分析高血脂对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测定的影响。方法采用分析仪器对200例不同浓度血清中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以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进行测定,并通过相应的计算公式对测量中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值进行分析。结果血清中甘油三酯<4.51mmol/L,两种测定方法测定的数值相差不大,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4.51mmol/L时有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总胆固醇浓度<6.21mmol/L时,测定结果没有较大的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6.21时,有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不同浓度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测定结果没有影响,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高血脂等心血管疾病进行诊断时,需要对多个指标进行分析,这样可以保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测定的准确性,帮助高血脂病人进行治疗。

    作者:黄家丽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康复新液治疗难治性消化性溃疡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难治性消化性溃疡采用康复新液治疗临床效果。方法本次共选择100例难治性消化性溃疡作研究对象,均为我院2012年9月至2013年9月收治,采用数字表抽取法随机分组,就奥美拉唑(对照组,n=50)口服治疗与康复新液(观察组,n=50)口服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选取病例症状痊愈率为46%(23/50),临床总有效率为78%(39/50);对照组选取病例症状痊愈率为44%(22/50),临床总有效率为76%(38/50),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表明在症状改善上两药作用相当。胃镜检查示两组溃疡愈合率无明显差异(P>0.05),但观察组临床复发率为35.7%,显著低于对照组6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难治性消化性溃疡采用康复新液治疗,可提高临床效果,降低不良事件率,为患者生存质量改善提供强有力的作用。

    作者:谢福珍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老年高血压肾损害相关因素及临床分析

    目的:对老年高血压肾损害相关因素及临床特点进行探讨。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在2010年1月-2012年12月治疗的老年高血压肾损害患者53例,对影响老年高血压肾损害相关因素和临床进行分析。结果老年高血压肾损害患者中检测到的24h尿微量白蛋白与患者的年龄、血压、血脂、收缩压、病程以及甘油三酯等都有关,且呈现正相关的关系(P<0.05)。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之间存在着负相关的联系(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肾损害患者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例如患者的年龄、血压、血脂、收缩压、腰臀比、病程以及甘油三酯等,因此需要医护人员进行及时的评估和干预,以以延缓老年高血压肾损害的进度,从而降低患者所承受的病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值得在临床中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作者:马继孔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冠心病不同护理中应用的体会

    目的:对不同护理在冠心病护理中的应用进行研究和分析。方法资料随机选取2012年7月~2013年7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82例,将其平均分为两组,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研究组则采用优质护理服务,并对两组一般资料、护理方法以及护理效果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经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且研究组护理满意度100%,明显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80.49%,组间比较均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冠心病患者优质护理服务,有利于改善患者生活的质量,提升患者治疗的信心,进而提升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和应用。

    作者:李丽红;杨薛涛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非洛地平缓释片在高血压治疗中的达标率和安全性研究

    目的:分析研究临床治疗高血压采用非洛地平缓释片的安全性以及达标率情况。方法收取近年来在我院收治的患有高血压病人80例,采用随机抽取的方式,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病人,实验组对病人采用非洛地平缓释片给予治疗,对照组对比病人采用传统常规内科治疗,分析研究两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安全性和达标率。结果通过临床治疗以后,两组病人的病情都有明显的改善,实验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出现不良反应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病人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非洛地平缓释片治疗高血压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并且出现不良反应的几率极低,具有安全稳定性,在临床当中可以对其进行大力推广。

    作者:毛燕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尼可地尔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研究尼可地尔应用于不稳定型心绞痛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9月至2011年8月在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住院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32例,通过抽签的方法随机性将其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在基础治疗的同时,观察组(64例)应用尼可地尔片予以治疗;对照组(68例)应用消心痛片予以治疗,1个疗程时间为4周。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心电图改善程度。结果对照组68例患者总有效率为79.4%远远小于治疗组的89.2%,差异性特别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尼可地尔应用于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效果尤为满意。

    作者:吕绍昆;陈妍;曹红涛;喻卓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人工瓣膜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护理

    总结2例人工瓣膜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护理。护理重点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时处理各种并发症,同时做好生活护理、心理护理、做好护理记录,加强卫生宣传,防止继发性感染,加强出院指导及出院随访。

    作者:姜杏元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基层医院心血管疾病影像诊断方法分析

    目的:对我国基层医院中所使用的心血管疾病影像进行诊断的方法进行探讨,以明确我基层医院心血管疾病影像诊断的有效性。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在2008年1月-2012年12月治疗的51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对心血管疾病的影像的诊断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在本次所抽取的51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中,包括323例冠心病、76例高血压、31例心律失常、17例心肌病、13例瓣膜病、26例冠心病并糖尿病,24例高脂血症。结论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很多高新技术被应用到我国的医疗诊断中,但是在我国的基层医院中由于受到多方面因素的限制,传统的心血管疾病影像诊断方法还一直在使用,与高新技术相比较而言,各有优势,有效保证了基层医院的心血管疾病影像诊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值得在我国基层医院中进行大范围的推广和应用。

    作者:穆正宣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老年重度有机磷中毒采用血液灌流与血浆置换联合抢救预后分析

    目的:分析研究血液灌流联合血浆置换抢救老年重度有机磷中毒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抽取近年来在我院收治的患有重度有机磷中毒的老年病人80例,采用随机抽取模式,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对病人实施常规临床治疗,实验组对病人实施血浆置换联合血液灌流进行治疗,对临床治疗以后两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临床治疗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各项生化指标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并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重度有机磷中毒采用血浆置换联合血液灌流进行救治,可以取得明显的临床治疗效果,使发生并发症的几率明显减少,具有安全有效性,使病人的生存质量得到保障,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沈长锐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血液透析护理中舒适护理的临床应用效果

    目的:分析血液透析护理中舒适护理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选取我院自2011年10月-2013年10月收治的50例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两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舒适护理,比较两组患者透析后的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12.0%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32.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透析患者给予舒适护理可有效减少透析过程中的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郑传琪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脑出血采用脑苷肌肽治疗的临床体会

    目的:探讨脑出血患者应用脑苷肌肽治疗的临床体会。方法选取我院在2012年5月1日至2014年2月1日收治的脑出血患者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脑苷肌肽治疗,并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在治疗7d、14d、21d的NIHSS评分分别为(19.1±7.4)分、(16.3±6.4)分、(10.1±5.4)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总有效率达88.0%,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苷肌肽在脑出血患者的治疗中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神经功能,降低神经损伤。

    作者:陈昌述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丙种球蛋白联合地塞米松在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中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和分析对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紫癜采取丙种球蛋白联合地塞米松治疗的临床效果及价值。方法选取于2012年7月-2013年1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特发性血小板减少紫癜患儿34例为研究对象,采取数字标记法随机将上述患儿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患儿采取丙种球蛋白联合地塞米松进行治疗,静脉注射3d后,口服泼尼松进行治疗;对照组患儿不给于丙种球蛋白治疗,其余治疗药物与观察组相同;观察和对比两组患儿出血症状消失时间、血小板上升及恢复时间、住院时间以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儿出血症状消失时间、血小板上升时间、血小板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较对照组而言,均明显缩短,两组间上述指标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34例患者治疗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两组间该指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紫癜患儿采取丙种球蛋白联合地塞米松进行治疗,不仅疗效明确,而且有助于患儿症状的快速改善,这对提升该病的治疗效果,保证治疗的顺利进行有着积极的意义,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李正学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痰热清治疗糖尿病合并呼吸道感染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对糖尿病合并呼吸道感染利用痰热清进行治疗所取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曾于我院进行治疗的糖尿病合并呼吸道感染患者90例,将这些患者以随机原则分为两组,并且使每组患者数量相等,每组患者各有45例,将两组患者分别作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单纯利用抗生素来进行治疗,观察组中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治疗基础上联合痰热清来进行治疗,在完成治疗之后,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并且对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所发生的不良反应进行比较。结果结束治疗之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观察组中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8%,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7.8%,两组患者之间有显著差异存在;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观察组中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较低,两组患者之间差异明显。结论利用痰热清对糖尿病合并呼吸道感染进行治疗,能够取得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治疗有效率较高,并且在治疗过程中所出现的不良反应较少,可作为一种较理想的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作者:张彬号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老年肺心病急性加重期临床治疗特点分析

    目的:探讨和分析老年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的临床治疗效果,总结治疗特点。方法选取于2011年09月-2013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老年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116例为研究对象,采取数字标记法将上述两组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分析和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疗效。结果观察组58例患者治疗后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PH值、血浆黏度等各项实验室检查指标较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有着明显的差异,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老年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对于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升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及生活质量有着积极的意义。

    作者:毛红军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急性主动脉综合症100例临床特征分析

    目的:探讨急性主动脉综合症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00例急性主动脉综合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分析其临床特征。结果:100例患者中,穿透性主动脉溃疡8例,主动脉夹层患者83例,胸主动脉瘤破裂3例,主动脉壁内血肿5例;磁共振成像显示阳性90.9%;行外科手术75例,存活率为62%;保守治疗25例,病死率为12%。结论急性主动脉综合症主要表现为主动脉夹层,另外还包括穿透性主动脉溃疡、主动脉壁内血肿以及胸主动脉瘤破裂,在临床特征上,后三者与主动脉夹层类似,磁共振成像对急性主动脉综合症的诊断特异性与敏感性均较强,要根据不同的病变部位采取不同的治疗措施。

    作者:耿正祥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病的治疗与护理配合疗效分析

    目的:对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病的治疗与护理配合方法和效果进行探讨和分析。方法随机选择125例于2011年2月至2013年6月间在我院行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病的治疗的患者资料进行研究和分析,根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对照组50例患者,观察组75例患者,对对照组患者行内科常规治疗和一般护理,对观察组患者行内科常规治疗和综合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和护理效果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和护理前血压异常率、心电图异常率和血糖异常率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和护理后两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病患者行对症治疗的同时进行综合护理干预能够取得更加理想的临床治疗和护理效果。

    作者:吴丽英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降压联合调脂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临床效果

    目的:探讨降压联合调脂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于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期间收治的46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配的方法将以上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均为23例患者。对照组接受单纯的降压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另外服用他汀类降脂药物,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以及血压、血脂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86.96%,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为69.57%,并且观察组患者血脂与血压的下降幅度明显比对照组更大,两组之间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他汀类调脂药物可以降低患者体内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的活性以及浓度,进而人体肝细胞表面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受体的活性或者是代偿性会增强,致使血浆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浓度降低,极低密度脂蛋白的浓度也会随下降,甘油三酯的含量就会下降,达到降低血脂含量的作用,为高血压患者的降压治疗奠定了基础,临床效果较好,值得推广。

    作者:蒲仁惠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心理护理在老年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体会

    目的:研究分析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心理护理的效果,为其临床应用和实践研究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撑。方法将在我院接受治疗的26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2011年6月-2013年6月列为本组研究对象,并对其治疗期间的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根据患者治疗期间所接受的不同护理方案,将2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患者治疗期间给予常规护理,共130例,设为对照组,另一组患者为观察组130例,治疗期间加强对患者的心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血压变化及焦虑、抑郁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96.2%)明显高于对照组(86.2%),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和护理,两组患者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均明显好转,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经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的护理依从性明显提高,且与对照组比较存在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老年患者治疗期间的心理护理有助于患者改善患者的症状和抑郁、焦虑情况,可显著提高治疗效果,值得加强重视。

    作者:穆正香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解郁宁心汤治疗心血管神经官能症临床研究

    目的:分析和研究解郁宁心汤治疗心血管神经官能症临床效果。方法我们选取2011年6月-2013年12月心血管神经官能症患者84例,将其按双盲随机方法分为两组:观察组42例与对照组4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西医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解郁宁心汤进行治疗,两组患者治疗结束后,将其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将解郁宁心汤应用于心血管神经官能症患者的治疗中,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且患者在治疗期间不良反应较轻微,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作者:刘福双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脑出血后血糖异常升高的发病规律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

    目的:分析研究脑出血后血糖异常升高对脑出血患者的影响、发病规律,为提高脑出血患者的治疗效果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0年8月~2012年7月我院收治的脑出血患者共110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均进行血糖检查,观察血糖检查结果。对比不同出血部位、不同出血量的血糖检查结果。同时比较从发病到入院时间与血糖的关系。观察血糖异常升高患者的预后。结果随访患者1年。脑干出血血糖异常升高发生率高于其他部位出血组,P<0.05;出血量在40ml以上的患者发生血糖异常升高比例高于出血量<20ml、出血量在20~40ml的患者,P<0.05;从发病到入院时间越长,患者的异常血糖升高率越高,P<0.05;随访发现,有血糖异常升高的患者,其死亡率、致残率更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脑出血后血糖异常升高多预后不良,与患者的出血部位、出血量和就诊时间有一定的关系,需要医生在工作中积极控制血糖水平。

    作者:韩锋;隋建美;徐源;杨明 刊期: 2014年第04期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杂志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杂志

主管:中国广东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广东介入心脏学会 广东岭南心血管病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