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红军
目的:分析研究脑出血后血糖异常升高对脑出血患者的影响、发病规律,为提高脑出血患者的治疗效果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0年8月~2012年7月我院收治的脑出血患者共110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均进行血糖检查,观察血糖检查结果。对比不同出血部位、不同出血量的血糖检查结果。同时比较从发病到入院时间与血糖的关系。观察血糖异常升高患者的预后。结果随访患者1年。脑干出血血糖异常升高发生率高于其他部位出血组,P<0.05;出血量在40ml以上的患者发生血糖异常升高比例高于出血量<20ml、出血量在20~40ml的患者,P<0.05;从发病到入院时间越长,患者的异常血糖升高率越高,P<0.05;随访发现,有血糖异常升高的患者,其死亡率、致残率更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脑出血后血糖异常升高多预后不良,与患者的出血部位、出血量和就诊时间有一定的关系,需要医生在工作中积极控制血糖水平。
作者:韩锋;隋建美;徐源;杨明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快通道心脏麻醉在心脏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从2012年7月至2013年7月收治的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患者62例,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在手术中采用快通道麻醉方法进行麻醉,对照组采用常规麻醉方法进行麻醉,对于两组的麻醉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支气管痉挛率、住院时间、肺部感染率等各项数据都要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术后拔管时间和CICU时间也要优于对照组,两组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心脏病手术中采用快通道麻醉方法进行麻醉具有较好的麻醉效果,该种麻醉方法使得患者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大量缩短,术后肺部感染率也出现了下降,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麻醉方法。
作者:邓立强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成份输血的临床应用及重要性。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成分输血138例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成分输血的效果以及重要性进行研究。结果本次研究中的138例患者进行成分输血后,对患者病情控制均起到了积极的影响,同时无1例患者出现输血不良反应。结论成分输血在临床中应用不仅能提高治疗效果,减少输血不良反应,而且能节约宝贵的血液资源。
作者:庞良锦;李淑英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强化超滤降低干体质量控制血液透析患者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于2010年2月~2011年2月期间,在该院维持血液透析合并高血压患者48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把这48例患者按照1:1的方式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的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治疗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缓慢强化超滤量,进而逐步降低尿毒症患者的干体质量,终再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观察组的干体质量相对对照组得到了大幅度的下降(P<0.05),其收缩压、舒张压的降幅要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强化超滤是一种操作简单,安全性较高,在对血液透析患者高血压的控制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故而,值得在临床上进行广泛推广和使用。
作者:廖效竹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分析和研究解郁宁心汤治疗心血管神经官能症临床效果。方法我们选取2011年6月-2013年12月心血管神经官能症患者84例,将其按双盲随机方法分为两组:观察组42例与对照组4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西医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解郁宁心汤进行治疗,两组患者治疗结束后,将其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将解郁宁心汤应用于心血管神经官能症患者的治疗中,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且患者在治疗期间不良反应较轻微,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作者:刘福双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对中医辨证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和分析。方法随机选择50例于2012年1月至2013年8月间在我院进行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治疗的患者资料进行研究和分析,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每组各有25例患者,对对照组患者进行西医治疗,对治疗组患者进行中医治疗,比较和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14例患者治疗显效,7例患者治疗有效,4例患者治疗无效,治疗总有效率为84%,治疗组18例患者治疗显效,6例患者治疗有效,1例患者治疗无效,治疗总有效率为96%,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收缩压、舒张压等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压变化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进行中医辨证治疗能够取得更加理想的临床治疗效果,使血压恢复正常,优化患者的身体素质和生活质量。
作者:陈德锋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对不同护理在冠心病护理中的应用进行研究和分析。方法资料随机选取2012年7月~2013年7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82例,将其平均分为两组,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研究组则采用优质护理服务,并对两组一般资料、护理方法以及护理效果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经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且研究组护理满意度100%,明显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80.49%,组间比较均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冠心病患者优质护理服务,有利于改善患者生活的质量,提升患者治疗的信心,进而提升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和应用。
作者:李丽红;杨薛涛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对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病的治疗与护理配合方法和效果进行探讨和分析。方法随机选择125例于2011年2月至2013年6月间在我院行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病的治疗的患者资料进行研究和分析,根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对照组50例患者,观察组75例患者,对对照组患者行内科常规治疗和一般护理,对观察组患者行内科常规治疗和综合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和护理效果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和护理前血压异常率、心电图异常率和血糖异常率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和护理后两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病患者行对症治疗的同时进行综合护理干预能够取得更加理想的临床治疗和护理效果。
作者:吴丽英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采用个性化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2年4月至2013年5月收治100例老年高血压合并心衰患者随机分为50例观察组和50例对照组,观察组依据每位患者的不同特点实施个性化治疗,药物治疗选择口服硝普钠联合胺碘酮;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药物治疗选择口服胺碘酮,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有效率,观察组92.0%显著高于对照组76.0%,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高血压治疗达标率,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并发症出现率,观察组为10.0%明显低于对照组30.0%,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依据老年高血压合并心衰患者的不同特点实施个性化治疗,临床效果显著,降低并发症的出现,值得进行推广。
作者:罗庆昌;罗映松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分析研究普罗帕酮和维拉帕米急诊转复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临床疗效。方法抽取2011年1月到2013年1月在我科收治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132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6例。实验组普罗帕酮治疗,对照组维拉帕米治疗,对临床疗效、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实验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采用普罗帕酮治疗,可以获得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并且不良反应较轻。
作者:王锦;李倩烨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分析急性心梗溶栓后再灌注性心律失常的发病机制和临床防治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0月-2013年10月间收治的40名急性心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实施尿激酶溶栓治疗,严密监测患者的心电图及心肌酶谱、心电图变化情况,同时对再次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的临床症状、类型以及发生时间进行记录和总结分析。结果本组40名患者中有35例患者溶栓后冠脉再通,占总数的87.5%,发生再灌注性心律失常的有31例,占总数的77.5%,大部分心律失常的患者为单纯室早,另外少部分患者心律失常的类型为房室传导阻滞、短阵室速以及室颤,再通的时间为(52.9±17.3)min。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冠脉再通以后可有效的缓解胸痛症状,但是该项治疗手术容易诱发心律失常,因此对心肌梗死患者实施再次灌注后应密切注意观察患者的心电图和血压变化情况。
作者:袁海英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分析研究冠心病慢性心衰病人室性心律失常采用临床治疗的治疗效果。方法抽取2011年6月-2013年8月在我院收治的患有冠心病慢性心衰伴有室性心律失常的病人140例,采用随机抽取模式,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0例。对照组对病人单一采取参松养心胶囊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之上加入盐酸胺碘酮片治疗,对两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给予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总体有效率为92.9%;对照组总体有效率为74.2%,实验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5.7%,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0%。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冠心病慢性心衰伴有室性心律失常采用参松养心胶囊联合盐酸胺碘酮片共同治疗,可以获得明显的临床治疗效果,不良反应极少,具有安全稳定性,使病人健康生活质量得到保障。
作者:姚斌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结合患者病例对左半结肠肿瘤并肠梗阻切除一期吻合手术的治疗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在2003年1月-2008年6月治疗的左半结肠肿瘤并肠梗阻患者资料50例,对患者的术后效果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感染3例,死亡1例,剩余46例患者都没有出现术后并发症或者是其它不良反应。结论左半结肠肿瘤并肠梗阻切除一期吻合手术在患者治疗过程中的应用,大大提高了患者治疗的有效性,不仅减轻了患者承受的痛苦,而且有效控制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值得在临床上进行大范围的推广和应用。
作者:董长青;杨培基;张宏鹏;王波;王海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功血伴中重度贫血患者的临床治疗策略与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12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54例围绝经期功血伴中重度贫血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27例,对照组口服安宫黄体酮,治疗组口服米非司酮。结果3个月后治疗组27例患者血红蛋白均已经恢复到正常范围,有效率为100%。对照组血红蛋白回升超过110g的只占据了48.1%(P<0.05)。结论非米司酮在绝经过渡期功血伴中重度贫血贫的治疗上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安全可靠,可以大力推广。
作者:史庆绮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降压联合调脂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于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期间收治的46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配的方法将以上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均为23例患者。对照组接受单纯的降压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另外服用他汀类降脂药物,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以及血压、血脂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86.96%,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为69.57%,并且观察组患者血脂与血压的下降幅度明显比对照组更大,两组之间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他汀类调脂药物可以降低患者体内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的活性以及浓度,进而人体肝细胞表面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受体的活性或者是代偿性会增强,致使血浆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浓度降低,极低密度脂蛋白的浓度也会随下降,甘油三酯的含量就会下降,达到降低血脂含量的作用,为高血压患者的降压治疗奠定了基础,临床效果较好,值得推广。
作者:蒲仁惠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介入封堵治疗对老年性房间隔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于2008年1月-2012年6月收治的老年性房间隔缺损患者27例,对其进行介入封堵治疗,观察其临床治疗效果。结果27例患者均封堵成功,成功率为100%,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7%(1/27),介入封堵治疗后,在肺动脉压力、右心室内径以及三尖瓣的反流面积上,与介入治疗前相比差异明显,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介入封堵治疗老年性房间隔缺损患者,成功率高,创伤小,疗效显著,且手术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作者:王元章;刘晓明;张远飞;温少昌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难治性消化性溃疡采用康复新液治疗临床效果。方法本次共选择100例难治性消化性溃疡作研究对象,均为我院2012年9月至2013年9月收治,采用数字表抽取法随机分组,就奥美拉唑(对照组,n=50)口服治疗与康复新液(观察组,n=50)口服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选取病例症状痊愈率为46%(23/50),临床总有效率为78%(39/50);对照组选取病例症状痊愈率为44%(22/50),临床总有效率为76%(38/50),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表明在症状改善上两药作用相当。胃镜检查示两组溃疡愈合率无明显差异(P>0.05),但观察组临床复发率为35.7%,显著低于对照组6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难治性消化性溃疡采用康复新液治疗,可提高临床效果,降低不良事件率,为患者生存质量改善提供强有力的作用。
作者:谢福珍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比较分析首台手术患者与手术等候时间2h、2~4h、4~6h患者的生命征影响,并从护理角度提出干预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9月~2014年2月我院泌尿外科病房收治的120例行泌尿系结石手术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接台手术等候时间2h、2~4h、4~6h各30例作为观察组。对不同手术等候时间患者体温、呼吸、脉搏、血压等各生命征的变化及情绪波动进行监测,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估患者心理变化。结果接台手术等候3个时间段,手术等候2h内患者体温、呼吸、脉搏、血压等指标变化明显小于2~4h、4~6h时间段(P<0.05)。首台患者等候期间HAMD评分明显低于接台手术等候2h、2~4h、4~6h时间段评分,提示接台手术等候期间患者普遍存在焦虑状况,但较接台等候2~4h、4~6h时间段焦虑评分,接台手术等候2h评分明显低于2-4h、4-6h时间段(P<0.05)。结论首台手术患者生命体征和焦虑紧张状况明显好于接台手术患者,对实施接台手术患者而言,术后2h内等候时间是生命体征趋稳定时间点,临床应充分利用接台手术2h内等候时间进行手术,以提高手术安全性,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加快床位周转。
作者:陈月娥;卢秋莲;章荣宜;叶彩榕;魏晓英;周慧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观察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hypopnea Syndrome, OSAHS)对血压及心律失常的影响。方法117例OSAHS患者按照按其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及经皮血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情况分为轻度、中度、重度组,随机选取35例无OSAHS患者作为对照组。所有入选对象均行多导睡眠图(Polysomnogram,PSG)检查,监测睡前及醒后血压,同时行动态心电图监测。结果睡前及醒后血压水平在OSAHS患者中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并且各组间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睡前及醒后血压相比: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轻度OSAHS组收缩压无显著差异(P>0.05),舒张压有显著差异(P<0.05),中度及重度OSAHS组收缩压及舒张压水平均有显著差异(P<0.05)。中重度OSAHS组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和轻度OSAH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OSAHS本身可以引起夜间血压的升高,且血压的变化随着OSAHS程度的加重而加大。OSAHS在睡眠时有较大的心率变异性,夜间可见明显的高频峰,心率变异夜间大于白天。
作者:李雪;刘江峰;李瑾;张静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和分析对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紫癜采取丙种球蛋白联合地塞米松治疗的临床效果及价值。方法选取于2012年7月-2013年1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特发性血小板减少紫癜患儿34例为研究对象,采取数字标记法随机将上述患儿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患儿采取丙种球蛋白联合地塞米松进行治疗,静脉注射3d后,口服泼尼松进行治疗;对照组患儿不给于丙种球蛋白治疗,其余治疗药物与观察组相同;观察和对比两组患儿出血症状消失时间、血小板上升及恢复时间、住院时间以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儿出血症状消失时间、血小板上升时间、血小板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较对照组而言,均明显缩短,两组间上述指标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34例患者治疗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两组间该指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紫癜患儿采取丙种球蛋白联合地塞米松进行治疗,不仅疗效明确,而且有助于患儿症状的快速改善,这对提升该病的治疗效果,保证治疗的顺利进行有着积极的意义,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李正学 刊期: 2014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