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医辨证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临床探析

陈德锋

关键词:糖尿病合并高血压, 中医辨证治疗, 临床疗效
摘要:目的:对中医辨证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和分析。方法随机选择50例于2012年1月至2013年8月间在我院进行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治疗的患者资料进行研究和分析,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每组各有25例患者,对对照组患者进行西医治疗,对治疗组患者进行中医治疗,比较和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14例患者治疗显效,7例患者治疗有效,4例患者治疗无效,治疗总有效率为84%,治疗组18例患者治疗显效,6例患者治疗有效,1例患者治疗无效,治疗总有效率为96%,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收缩压、舒张压等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压变化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进行中医辨证治疗能够取得更加理想的临床治疗效果,使血压恢复正常,优化患者的身体素质和生活质量。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杂志相关文献
  • 眼科白内障临床手术诊治

    目的:探讨和分析眼科白内障临床手术的有效诊治手段及效果。方法选取于2012年7月-2013年10月在我院眼科接受白内障复明手术治疗患者386例为研究对象,对上述选取对象均采取非超声乳化小切口囊外摘除手术联合植入后房型人工晶状体进行治疗,观察和分析该手术治疗效果。结果本组386例患者采取上述手术进行治疗后,其中358例患者完全脱盲,占总人数92.75%;349例患者脱残,占总人数90.41%;9例患者出现术中并发症,主要为后囊膜破裂、导人工晶体失败等,占2.33%;另外术后出现短暂性前房积血或高眼压、角膜水肿、陈旧性葡萄膜炎、玻璃体浑浊高度近视、眼球震颤先天性白内障等并发症患者人数依次为11例(2.85%)、4例(1.04%)、6例(1.55%)、6例(1.55%)和4例(1.04%),术中并发症总发生率为8.03%。结论对于因白内障导致眼部失明患者,采取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手术进行治疗,不仅疗效好,值得肯定,且脱盲率高,手术可行性、安全性高,值得临床上进行推广。

    作者:吴德佩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治疗分析

    目的:分析研究冠心病慢性心衰病人室性心律失常采用临床治疗的治疗效果。方法抽取2011年6月-2013年8月在我院收治的患有冠心病慢性心衰伴有室性心律失常的病人140例,采用随机抽取模式,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0例。对照组对病人单一采取参松养心胶囊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之上加入盐酸胺碘酮片治疗,对两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给予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总体有效率为92.9%;对照组总体有效率为74.2%,实验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5.7%,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0%。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冠心病慢性心衰伴有室性心律失常采用参松养心胶囊联合盐酸胺碘酮片共同治疗,可以获得明显的临床治疗效果,不良反应极少,具有安全稳定性,使病人健康生活质量得到保障。

    作者:姚斌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普罗帕酮和维拉帕米急诊转复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132例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研究普罗帕酮和维拉帕米急诊转复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临床疗效。方法抽取2011年1月到2013年1月在我科收治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132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6例。实验组普罗帕酮治疗,对照组维拉帕米治疗,对临床疗效、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实验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采用普罗帕酮治疗,可以获得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并且不良反应较轻。

    作者:王锦;李倩烨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老年重度有机磷中毒采用血液灌流与血浆置换联合抢救预后分析

    目的:分析研究血液灌流联合血浆置换抢救老年重度有机磷中毒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抽取近年来在我院收治的患有重度有机磷中毒的老年病人80例,采用随机抽取模式,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对病人实施常规临床治疗,实验组对病人实施血浆置换联合血液灌流进行治疗,对临床治疗以后两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临床治疗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各项生化指标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并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重度有机磷中毒采用血浆置换联合血液灌流进行救治,可以取得明显的临床治疗效果,使发生并发症的几率明显减少,具有安全有效性,使病人的生存质量得到保障,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沈长锐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降压联合调脂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临床效果

    目的:探讨降压联合调脂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于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期间收治的46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配的方法将以上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均为23例患者。对照组接受单纯的降压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另外服用他汀类降脂药物,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以及血压、血脂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86.96%,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为69.57%,并且观察组患者血脂与血压的下降幅度明显比对照组更大,两组之间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他汀类调脂药物可以降低患者体内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的活性以及浓度,进而人体肝细胞表面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受体的活性或者是代偿性会增强,致使血浆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浓度降低,极低密度脂蛋白的浓度也会随下降,甘油三酯的含量就会下降,达到降低血脂含量的作用,为高血压患者的降压治疗奠定了基础,临床效果较好,值得推广。

    作者:蒲仁惠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华法林在非瓣膜病性心房颤动患者中的应用现状

    通过文献检索对国内外华法林在非瓣膜病性心房纤颤患者中的应用进行汇总分析,了解心房颤动患者华法林抗凝治疗的现状及治疗后可能出现出血风险。总之,目前华法林规范化抗凝治疗是心房颤动患者卒中和栓塞风险、降低病死率的药物。

    作者:李晓婷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诊PCI术前负荷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的中期疗效观察

    目的: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诊PCI术前负荷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的中期疗效进行探讨。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在2012年1月-2013年12月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40例,分为A、B、C三组,A组患者在手术前服用80mg的阿托伐他汀,在手术后继续按照每日40mg的剂量继续服用,手术后一个月改为每日服用20mg;B组患者在手术前并未服用阿托伐他汀,而在手术后每日服用40mg,手术后一个月改为每日服用20mg;C组患者在手术前并未服用阿托伐他汀,而在手术后每日服用20mg,对不同剂量的阿托伐他汀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诊PCI术前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在笔者抽取的40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中,在入院时存在的差异不大,在手术后出现较为明显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不仅能够对患者的炎症进行有效的控制,而且还能够对患者的心脏心室的收缩进行完善,有效降低了MACE事件的发生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值得在临床治疗中大范围的推广和应用。

    作者:陈亭杰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先天性心脏病封堵术的术后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封堵术的术后护理干预方法,提高护理水平及患者满意度。方法对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接受封堵术治疗的先天性心脏病患者进行抽样,选取68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封堵术后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行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护理中术后并发症及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术后护理总有效率、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先天性心脏病封堵术后采取科学的护理干预,能有效的提高患者满意度和有效率,且术后并发症少,值得临床进一步应用。

    作者:陈晖;陈冰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老年高血压肾损害相关因素及临床分析

    目的:对老年高血压肾损害相关因素及临床特点进行探讨。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在2010年1月-2012年12月治疗的老年高血压肾损害患者53例,对影响老年高血压肾损害相关因素和临床进行分析。结果老年高血压肾损害患者中检测到的24h尿微量白蛋白与患者的年龄、血压、血脂、收缩压、病程以及甘油三酯等都有关,且呈现正相关的关系(P<0.05)。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之间存在着负相关的联系(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肾损害患者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例如患者的年龄、血压、血脂、收缩压、腰臀比、病程以及甘油三酯等,因此需要医护人员进行及时的评估和干预,以以延缓老年高血压肾损害的进度,从而降低患者所承受的病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值得在临床中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作者:马继孔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早产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诊断标准探讨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主要病因为围产期窒息,其中意识状态、惊厥以及肌张力变化是其主要临床症状,不仅对新生儿的生命构成了严重威胁,而且也是新生儿后病残儿当中为常见的病因之一。与足月儿相比,早产儿的在发病机制上不同,同时其临床表现也不一样。当前我国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诊断标准只对足月儿适用,基于此对早产儿HIE的诊断标准进行探讨就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就从早产儿的发病机制出发,简单综述早产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诊断标准。

    作者:季丽华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抗高血压药物临床应用分析及不良反应预防策略

    目的:探讨和分析抗高血压药物临床应用效果及不良反应的预防策略。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高血压患者120例,回顾性分析抗高血压药物的临床应用情况及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四组患者疗效对比分析可知,应用利尿剂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0.0%,β受体阻滞剂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0.0%,钙拮抗剂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7.0%,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3.3%,四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均比较显著,组间对比无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提高对抗高血压药物不良反应的认识,加强抗高血压药物临床应用的规范性和合理性以及标准性,减少用药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以此指导患者合理用药,对提高患者生命质量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作者:苏蕾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手术等候时间对泌尿系结石患者生命征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目的:比较分析首台手术患者与手术等候时间2h、2~4h、4~6h患者的生命征影响,并从护理角度提出干预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9月~2014年2月我院泌尿外科病房收治的120例行泌尿系结石手术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接台手术等候时间2h、2~4h、4~6h各30例作为观察组。对不同手术等候时间患者体温、呼吸、脉搏、血压等各生命征的变化及情绪波动进行监测,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估患者心理变化。结果接台手术等候3个时间段,手术等候2h内患者体温、呼吸、脉搏、血压等指标变化明显小于2~4h、4~6h时间段(P<0.05)。首台患者等候期间HAMD评分明显低于接台手术等候2h、2~4h、4~6h时间段评分,提示接台手术等候期间患者普遍存在焦虑状况,但较接台等候2~4h、4~6h时间段焦虑评分,接台手术等候2h评分明显低于2-4h、4-6h时间段(P<0.05)。结论首台手术患者生命体征和焦虑紧张状况明显好于接台手术患者,对实施接台手术患者而言,术后2h内等候时间是生命体征趋稳定时间点,临床应充分利用接台手术2h内等候时间进行手术,以提高手术安全性,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加快床位周转。

    作者:陈月娥;卢秋莲;章荣宜;叶彩榕;魏晓英;周慧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规范治疗探讨

    目的:分析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的治疗方法。方法选取40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对治疗效果进行回顾分析。结果使用扩张血管药物对患者进行治疗,患者的病情得到明显改善,36例患者经过我院治疗后明显好转,3例患者有所改善,1例患者死于心力衰竭。结论当患者患上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时,极有可能出现心力衰竭以及呼吸衰竭等症状,所以需要注重对患者加强心力衰竭的治疗。

    作者:岩温龙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妊娠合并高血压对母婴结局的影响分析

    目的:妊娠合并高血压对母婴结局的影响分析。方法选取部分2012年5月~2013年7月在我院分娩的22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其中110例妊娠期间高血压孕妇作为观察组,110例为正常分娩孕妇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孕妇妊娠期间以及围生儿结局。结果相对于对照组的正常产妇,患有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观察组产妇在剖宫产、产后出血、早产、胎盘早剥、胎儿窒息方面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与母婴关系密切,且并发症严重,由于发病隐蔽,早期预防困难,如经检查为妊娠期高血压应予以警惕。

    作者:陈薇薇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重度颅脑外伤患者并发症的临床分析及治疗体会

    目的:探讨重度颅脑外伤患者临床常见并发症及有效治疗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64例重度颅脑外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总结分析其常见并发症,并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手段。结果64例重度颅脑外伤患者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18例(28.13%),高热40例(62.5%),消化道出血16例(25%),急性肾功能衰竭7例(10.94%),外伤性癫痫14例(21.88%),尿崩症8例(12.5%)。结论重度颅脑外伤常见并发症主要有高热、消化道出血、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等,致残率及死亡率较高,及时了解并发症发生原因并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减轻患者痛苦、降低伤残率的重要手段。

    作者:陈边强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中医辨证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临床探析

    目的:对中医辨证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和分析。方法随机选择50例于2012年1月至2013年8月间在我院进行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治疗的患者资料进行研究和分析,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每组各有25例患者,对对照组患者进行西医治疗,对治疗组患者进行中医治疗,比较和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14例患者治疗显效,7例患者治疗有效,4例患者治疗无效,治疗总有效率为84%,治疗组18例患者治疗显效,6例患者治疗有效,1例患者治疗无效,治疗总有效率为96%,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收缩压、舒张压等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压变化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进行中医辨证治疗能够取得更加理想的临床治疗效果,使血压恢复正常,优化患者的身体素质和生活质量。

    作者:陈德锋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康复新液治疗难治性消化性溃疡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难治性消化性溃疡采用康复新液治疗临床效果。方法本次共选择100例难治性消化性溃疡作研究对象,均为我院2012年9月至2013年9月收治,采用数字表抽取法随机分组,就奥美拉唑(对照组,n=50)口服治疗与康复新液(观察组,n=50)口服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选取病例症状痊愈率为46%(23/50),临床总有效率为78%(39/50);对照组选取病例症状痊愈率为44%(22/50),临床总有效率为76%(38/50),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表明在症状改善上两药作用相当。胃镜检查示两组溃疡愈合率无明显差异(P>0.05),但观察组临床复发率为35.7%,显著低于对照组6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难治性消化性溃疡采用康复新液治疗,可提高临床效果,降低不良事件率,为患者生存质量改善提供强有力的作用。

    作者:谢福珍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脑出血后血糖异常升高的发病规律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

    目的:分析研究脑出血后血糖异常升高对脑出血患者的影响、发病规律,为提高脑出血患者的治疗效果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0年8月~2012年7月我院收治的脑出血患者共110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均进行血糖检查,观察血糖检查结果。对比不同出血部位、不同出血量的血糖检查结果。同时比较从发病到入院时间与血糖的关系。观察血糖异常升高患者的预后。结果随访患者1年。脑干出血血糖异常升高发生率高于其他部位出血组,P<0.05;出血量在40ml以上的患者发生血糖异常升高比例高于出血量<20ml、出血量在20~40ml的患者,P<0.05;从发病到入院时间越长,患者的异常血糖升高率越高,P<0.05;随访发现,有血糖异常升高的患者,其死亡率、致残率更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脑出血后血糖异常升高多预后不良,与患者的出血部位、出血量和就诊时间有一定的关系,需要医生在工作中积极控制血糖水平。

    作者:韩锋;隋建美;徐源;杨明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54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伴中重度贫血患者的临床治疗分析

    目的:探讨功血伴中重度贫血患者的临床治疗策略与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12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54例围绝经期功血伴中重度贫血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27例,对照组口服安宫黄体酮,治疗组口服米非司酮。结果3个月后治疗组27例患者血红蛋白均已经恢复到正常范围,有效率为100%。对照组血红蛋白回升超过110g的只占据了48.1%(P<0.05)。结论非米司酮在绝经过渡期功血伴中重度贫血贫的治疗上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安全可靠,可以大力推广。

    作者:史庆绮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冠心病并高血压应用氨氯地平联合卡托普利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为了深入观察氨氯地平与卡托普利联合治疗冠心病伴高血压病患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3月到2013年5月在我院心血管内科进行治疗的冠心病伴高血压病患132人,使用抽签方式将这些病患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含患者72人,对照组60人,为对照组中的病患提供氢氯噻嗪片、硝酸异山梨脂片、尼群地平片等药物进行口服治疗,为观察组中的病患提供氨氯地平与卡托普利药物联合治疗,对比两组病患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过2个月的治疗后,对比两组病患控制血压情况、冠心病临床表现症状改善情况,观察组都比对照组好,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意义。结论在临床治疗冠心病伴高血压病患时,使用氨氯地平与卡托普利药物联合治疗,不仅能有效控制病患的血压,还能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廖洪琨 刊期: 2014年第04期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杂志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杂志

主管:中国广东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广东介入心脏学会 广东岭南心血管病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