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54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伴中重度贫血患者的临床治疗分析

史庆绮

关键词: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中重度贫血, 治疗, 非米司酮
摘要:目的:探讨功血伴中重度贫血患者的临床治疗策略与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12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54例围绝经期功血伴中重度贫血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27例,对照组口服安宫黄体酮,治疗组口服米非司酮。结果3个月后治疗组27例患者血红蛋白均已经恢复到正常范围,有效率为100%。对照组血红蛋白回升超过110g的只占据了48.1%(P<0.05)。结论非米司酮在绝经过渡期功血伴中重度贫血贫的治疗上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安全可靠,可以大力推广。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杂志相关文献
  • 丙种球蛋白联合地塞米松在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中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和分析对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紫癜采取丙种球蛋白联合地塞米松治疗的临床效果及价值。方法选取于2012年7月-2013年1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特发性血小板减少紫癜患儿34例为研究对象,采取数字标记法随机将上述患儿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患儿采取丙种球蛋白联合地塞米松进行治疗,静脉注射3d后,口服泼尼松进行治疗;对照组患儿不给于丙种球蛋白治疗,其余治疗药物与观察组相同;观察和对比两组患儿出血症状消失时间、血小板上升及恢复时间、住院时间以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儿出血症状消失时间、血小板上升时间、血小板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较对照组而言,均明显缩短,两组间上述指标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34例患者治疗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两组间该指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紫癜患儿采取丙种球蛋白联合地塞米松进行治疗,不仅疗效明确,而且有助于患儿症状的快速改善,这对提升该病的治疗效果,保证治疗的顺利进行有着积极的意义,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李正学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病的治疗与护理配合疗效分析

    目的:对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病的治疗与护理配合方法和效果进行探讨和分析。方法随机选择125例于2011年2月至2013年6月间在我院行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病的治疗的患者资料进行研究和分析,根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对照组50例患者,观察组75例患者,对对照组患者行内科常规治疗和一般护理,对观察组患者行内科常规治疗和综合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和护理效果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和护理前血压异常率、心电图异常率和血糖异常率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和护理后两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病患者行对症治疗的同时进行综合护理干预能够取得更加理想的临床治疗和护理效果。

    作者:吴丽英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抗高血压药物临床应用分析及不良反应预防策略

    目的:探讨和分析抗高血压药物临床应用效果及不良反应的预防策略。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高血压患者120例,回顾性分析抗高血压药物的临床应用情况及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四组患者疗效对比分析可知,应用利尿剂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0.0%,β受体阻滞剂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0.0%,钙拮抗剂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7.0%,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3.3%,四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均比较显著,组间对比无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提高对抗高血压药物不良反应的认识,加强抗高血压药物临床应用的规范性和合理性以及标准性,减少用药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以此指导患者合理用药,对提高患者生命质量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作者:苏蕾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心理护理在老年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体会

    目的:研究分析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心理护理的效果,为其临床应用和实践研究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撑。方法将在我院接受治疗的26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2011年6月-2013年6月列为本组研究对象,并对其治疗期间的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根据患者治疗期间所接受的不同护理方案,将2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患者治疗期间给予常规护理,共130例,设为对照组,另一组患者为观察组130例,治疗期间加强对患者的心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血压变化及焦虑、抑郁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96.2%)明显高于对照组(86.2%),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和护理,两组患者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均明显好转,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经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的护理依从性明显提高,且与对照组比较存在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老年患者治疗期间的心理护理有助于患者改善患者的症状和抑郁、焦虑情况,可显著提高治疗效果,值得加强重视。

    作者:穆正香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眼科白内障临床手术诊治

    目的:探讨和分析眼科白内障临床手术的有效诊治手段及效果。方法选取于2012年7月-2013年10月在我院眼科接受白内障复明手术治疗患者386例为研究对象,对上述选取对象均采取非超声乳化小切口囊外摘除手术联合植入后房型人工晶状体进行治疗,观察和分析该手术治疗效果。结果本组386例患者采取上述手术进行治疗后,其中358例患者完全脱盲,占总人数92.75%;349例患者脱残,占总人数90.41%;9例患者出现术中并发症,主要为后囊膜破裂、导人工晶体失败等,占2.33%;另外术后出现短暂性前房积血或高眼压、角膜水肿、陈旧性葡萄膜炎、玻璃体浑浊高度近视、眼球震颤先天性白内障等并发症患者人数依次为11例(2.85%)、4例(1.04%)、6例(1.55%)、6例(1.55%)和4例(1.04%),术中并发症总发生率为8.03%。结论对于因白内障导致眼部失明患者,采取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手术进行治疗,不仅疗效好,值得肯定,且脱盲率高,手术可行性、安全性高,值得临床上进行推广。

    作者:吴德佩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老年高血压合并心衰的治疗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采用个性化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2年4月至2013年5月收治100例老年高血压合并心衰患者随机分为50例观察组和50例对照组,观察组依据每位患者的不同特点实施个性化治疗,药物治疗选择口服硝普钠联合胺碘酮;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药物治疗选择口服胺碘酮,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有效率,观察组92.0%显著高于对照组76.0%,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高血压治疗达标率,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并发症出现率,观察组为10.0%明显低于对照组30.0%,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依据老年高血压合并心衰患者的不同特点实施个性化治疗,临床效果显著,降低并发症的出现,值得进行推广。

    作者:罗庆昌;罗映松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早产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诊断标准探讨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主要病因为围产期窒息,其中意识状态、惊厥以及肌张力变化是其主要临床症状,不仅对新生儿的生命构成了严重威胁,而且也是新生儿后病残儿当中为常见的病因之一。与足月儿相比,早产儿的在发病机制上不同,同时其临床表现也不一样。当前我国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诊断标准只对足月儿适用,基于此对早产儿HIE的诊断标准进行探讨就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就从早产儿的发病机制出发,简单综述早产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诊断标准。

    作者:季丽华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优质护理服务在冠心病患者中的实施效果

    目的:讨论优质护理服务在冠心病患者中的实施效果。方法冠心病患者78例分为两组,观察组组采用优质护理服务,对照组采取普通的一般护理措施。结果观察组的心理情况、生活质量实施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医院冠心病患者护理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马金菲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冠心病并高血压应用氨氯地平联合卡托普利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为了深入观察氨氯地平与卡托普利联合治疗冠心病伴高血压病患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3月到2013年5月在我院心血管内科进行治疗的冠心病伴高血压病患132人,使用抽签方式将这些病患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含患者72人,对照组60人,为对照组中的病患提供氢氯噻嗪片、硝酸异山梨脂片、尼群地平片等药物进行口服治疗,为观察组中的病患提供氨氯地平与卡托普利药物联合治疗,对比两组病患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过2个月的治疗后,对比两组病患控制血压情况、冠心病临床表现症状改善情况,观察组都比对照组好,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意义。结论在临床治疗冠心病伴高血压病患时,使用氨氯地平与卡托普利药物联合治疗,不仅能有效控制病患的血压,还能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廖洪琨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老年人高血压临床特征及预防分析

    目的:分析老年人高血压临床特征,并提出科学合理的预防措施。方法选取我院198例老年人高血压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198例老年人高血压患者中,存在胸闷、头晕、头痛等临床症状比较常见,其中有78%的老年人高血压患者伴有冠心病、糖尿病、脑卒中等合并症。结论老年人高血压存在诸多合并症,临床治疗过程中应该对患者的血压进行有效控制,减少血压波动和目标器官损害程度,降低老年人高血压的病死率,根据该疾病的临床特征,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尹军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老年肺心病急性加重期临床治疗特点分析

    目的:探讨和分析老年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的临床治疗效果,总结治疗特点。方法选取于2011年09月-2013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老年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116例为研究对象,采取数字标记法将上述两组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分析和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疗效。结果观察组58例患者治疗后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PH值、血浆黏度等各项实验室检查指标较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有着明显的差异,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老年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对于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升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及生活质量有着积极的意义。

    作者:毛红军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脑出血采用脑苷肌肽治疗的临床体会

    目的:探讨脑出血患者应用脑苷肌肽治疗的临床体会。方法选取我院在2012年5月1日至2014年2月1日收治的脑出血患者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脑苷肌肽治疗,并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在治疗7d、14d、21d的NIHSS评分分别为(19.1±7.4)分、(16.3±6.4)分、(10.1±5.4)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总有效率达88.0%,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苷肌肽在脑出血患者的治疗中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神经功能,降低神经损伤。

    作者:陈昌述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治疗分析

    目的:分析研究冠心病慢性心衰病人室性心律失常采用临床治疗的治疗效果。方法抽取2011年6月-2013年8月在我院收治的患有冠心病慢性心衰伴有室性心律失常的病人140例,采用随机抽取模式,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0例。对照组对病人单一采取参松养心胶囊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之上加入盐酸胺碘酮片治疗,对两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给予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总体有效率为92.9%;对照组总体有效率为74.2%,实验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5.7%,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0%。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冠心病慢性心衰伴有室性心律失常采用参松养心胶囊联合盐酸胺碘酮片共同治疗,可以获得明显的临床治疗效果,不良反应极少,具有安全稳定性,使病人健康生活质量得到保障。

    作者:姚斌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急性主动脉综合症100例临床特征分析

    目的:探讨急性主动脉综合症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00例急性主动脉综合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分析其临床特征。结果:100例患者中,穿透性主动脉溃疡8例,主动脉夹层患者83例,胸主动脉瘤破裂3例,主动脉壁内血肿5例;磁共振成像显示阳性90.9%;行外科手术75例,存活率为62%;保守治疗25例,病死率为12%。结论急性主动脉综合症主要表现为主动脉夹层,另外还包括穿透性主动脉溃疡、主动脉壁内血肿以及胸主动脉瘤破裂,在临床特征上,后三者与主动脉夹层类似,磁共振成像对急性主动脉综合症的诊断特异性与敏感性均较强,要根据不同的病变部位采取不同的治疗措施。

    作者:耿正祥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降压联合调脂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临床效果

    目的:探讨降压联合调脂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于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期间收治的46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配的方法将以上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均为23例患者。对照组接受单纯的降压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另外服用他汀类降脂药物,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以及血压、血脂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86.96%,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为69.57%,并且观察组患者血脂与血压的下降幅度明显比对照组更大,两组之间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他汀类调脂药物可以降低患者体内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的活性以及浓度,进而人体肝细胞表面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受体的活性或者是代偿性会增强,致使血浆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浓度降低,极低密度脂蛋白的浓度也会随下降,甘油三酯的含量就会下降,达到降低血脂含量的作用,为高血压患者的降压治疗奠定了基础,临床效果较好,值得推广。

    作者:蒲仁惠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高原地区脑溢血病人医院感染及护理措施

    目的:探究高原地区脑溢血病人的医院感染情况,从而制定合理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我院急综科接诊的脑溢血病人276例的临床资料,分析医院感染情况,并制定出针对性的护理措施。结果本次研究276例脑溢血病人中有40例病人出现院内感染,医院感染率为14.49%;感染部位主要为肺部感染,其次为泌尿系统感染,此外还有胃肠道感染等;通过对易感因素分析可知包括手术打击、泌尿道插管、气管切开等侵入性操作,以及长时间昏迷等。结论高原地区脑溢血病人极易发生医院感染,并且易感因素较多,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作为重点防控对象,加强临床护理,促进患者早期康复。

    作者:吴鸿珍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慢性房颤并发栓塞的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研究慢性房颤并发栓塞与哪些危险因素相关,并分析对其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慢性房颤的患者60例,其中并发栓塞患者40例,然后记录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年龄,体重指数(BMI),吸烟等病史,讨论慢性房颤并发栓塞的危险因素。结果以上相关的危险因素都与慢性房颤并发栓塞有着密切的关系。结论尽量的消除或降低这些危险因素对预防其并发栓塞有重要意义。

    作者:康钊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诊PCI术前负荷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的中期疗效观察

    目的: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诊PCI术前负荷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的中期疗效进行探讨。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在2012年1月-2013年12月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40例,分为A、B、C三组,A组患者在手术前服用80mg的阿托伐他汀,在手术后继续按照每日40mg的剂量继续服用,手术后一个月改为每日服用20mg;B组患者在手术前并未服用阿托伐他汀,而在手术后每日服用40mg,手术后一个月改为每日服用20mg;C组患者在手术前并未服用阿托伐他汀,而在手术后每日服用20mg,对不同剂量的阿托伐他汀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诊PCI术前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在笔者抽取的40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中,在入院时存在的差异不大,在手术后出现较为明显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不仅能够对患者的炎症进行有效的控制,而且还能够对患者的心脏心室的收缩进行完善,有效降低了MACE事件的发生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值得在临床治疗中大范围的推广和应用。

    作者:陈亭杰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糖尿病心血管自主神经病变的诊治进展

    在世界范围内,随着人们静坐的生活方式、人口老龄化及肥胖,使得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迅速增加。糖尿病可引起多种急慢性并发症,糖尿病心血管自主神经病变(CAN)是一种因长期高血糖使得心脏交感神经传出支发生病变引起心律异常、血管舒缩功能异常的严重的、常见的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主要表现为体位性低血压、静息时心动过速和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无糖尿病的心血管事件多发生在晨起时,糖尿病心血管事件在清晨并未增加,而是在一天的时间内相对均匀分布,CAN与糖尿病病情严重程度关系密切,控制不良者居多,患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上升,以50-60岁居多,我国以2型糖尿病患者占绝大多数,大都起病缓慢,有的早期无明显症状,临床表现较复杂,缺乏特异性,易被糖尿病其他相关并发症、并存症所掩盖。一旦发生多不可逆,严重影响患者预后。本文主要介绍CAN的诊断及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文涛;李社莉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老年性房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治疗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介入封堵治疗对老年性房间隔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于2008年1月-2012年6月收治的老年性房间隔缺损患者27例,对其进行介入封堵治疗,观察其临床治疗效果。结果27例患者均封堵成功,成功率为100%,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7%(1/27),介入封堵治疗后,在肺动脉压力、右心室内径以及三尖瓣的反流面积上,与介入治疗前相比差异明显,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介入封堵治疗老年性房间隔缺损患者,成功率高,创伤小,疗效显著,且手术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作者:王元章;刘晓明;张远飞;温少昌 刊期: 2014年第04期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杂志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杂志

主管:中国广东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广东介入心脏学会 广东岭南心血管病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