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慢性房颤并发栓塞的危险因素分析

康钊

关键词:慢性房颤, 栓塞, 危险因素
摘要:目的:研究慢性房颤并发栓塞与哪些危险因素相关,并分析对其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慢性房颤的患者60例,其中并发栓塞患者40例,然后记录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年龄,体重指数(BMI),吸烟等病史,讨论慢性房颤并发栓塞的危险因素。结果以上相关的危险因素都与慢性房颤并发栓塞有着密切的关系。结论尽量的消除或降低这些危险因素对预防其并发栓塞有重要意义。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杂志相关文献
  • 痰热清治疗糖尿病合并呼吸道感染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对糖尿病合并呼吸道感染利用痰热清进行治疗所取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曾于我院进行治疗的糖尿病合并呼吸道感染患者90例,将这些患者以随机原则分为两组,并且使每组患者数量相等,每组患者各有45例,将两组患者分别作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单纯利用抗生素来进行治疗,观察组中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治疗基础上联合痰热清来进行治疗,在完成治疗之后,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并且对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所发生的不良反应进行比较。结果结束治疗之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观察组中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8%,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7.8%,两组患者之间有显著差异存在;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观察组中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较低,两组患者之间差异明显。结论利用痰热清对糖尿病合并呼吸道感染进行治疗,能够取得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治疗有效率较高,并且在治疗过程中所出现的不良反应较少,可作为一种较理想的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作者:张彬号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老年性房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治疗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介入封堵治疗对老年性房间隔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于2008年1月-2012年6月收治的老年性房间隔缺损患者27例,对其进行介入封堵治疗,观察其临床治疗效果。结果27例患者均封堵成功,成功率为100%,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7%(1/27),介入封堵治疗后,在肺动脉压力、右心室内径以及三尖瓣的反流面积上,与介入治疗前相比差异明显,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介入封堵治疗老年性房间隔缺损患者,成功率高,创伤小,疗效显著,且手术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作者:王元章;刘晓明;张远飞;温少昌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疤痕子宫再次妊娠产妇阴道试产的临床分析

    目的:对疤痕子宫再次妊娠产妇阴道试产的临床进行探讨。方法随机抽取2012年1月-2013年12月在我院住院分娩的96例疤痕子宫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有32例产妇属于阴道试产的产妇,为观察组;而剩余64例产妇属于剖宫产产妇,为对照组,通过回顾性分析法对产妇的相关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两组产妇的分娩成功率均大于90%,差异不明显,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在分娩时间与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与对照组患者的差异较大,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阴道试产的分娩方式在疤痕子宫再次妊娠产妇中的使用,比剖宫产产妇具有很大的优势,不仅能够有效降低产妇并发症的发生率,而且产妇能够及时的恢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值得在临床治疗中大范围的推广和应用。

    作者:王桂芬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冠心病不同护理中应用的体会

    目的:对不同护理在冠心病护理中的应用进行研究和分析。方法资料随机选取2012年7月~2013年7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82例,将其平均分为两组,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研究组则采用优质护理服务,并对两组一般资料、护理方法以及护理效果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经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且研究组护理满意度100%,明显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80.49%,组间比较均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冠心病患者优质护理服务,有利于改善患者生活的质量,提升患者治疗的信心,进而提升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和应用。

    作者:李丽红;杨薛涛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非洛地平缓释片在高血压治疗中的达标率和安全性研究

    目的:分析研究临床治疗高血压采用非洛地平缓释片的安全性以及达标率情况。方法收取近年来在我院收治的患有高血压病人80例,采用随机抽取的方式,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病人,实验组对病人采用非洛地平缓释片给予治疗,对照组对比病人采用传统常规内科治疗,分析研究两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安全性和达标率。结果通过临床治疗以后,两组病人的病情都有明显的改善,实验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出现不良反应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病人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非洛地平缓释片治疗高血压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并且出现不良反应的几率极低,具有安全稳定性,在临床当中可以对其进行大力推广。

    作者:毛燕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分析前列地尔和参芎葡萄糖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前列地尔和参芎葡萄糖注射液对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为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我院在2010年7月至2013年7月期间收治的360例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将上述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患者采用前列地尔和参芎葡萄糖注射液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硝酸甘油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射血分数为(43.62±11.23)%,治疗后射血分数为(65.61±12.29)%;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射血分数为(44.69±10.73)%,治疗后射血分数为(56.72±10.27)%。两组患者治疗后射血分数显著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射血分数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显效133例,有效47例,对照组患者治疗显效130例,有效50例,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均为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列地尔联合参芎葡萄糖注射液能够避免硝酸甘油治疗对患者引起的心悸、头痛等不良反应,临床应用患者耐受性好,治疗效果确切,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阳艳;黄大为;唐丹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重度颅脑外伤患者并发症的临床分析及治疗体会

    目的:探讨重度颅脑外伤患者临床常见并发症及有效治疗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64例重度颅脑外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总结分析其常见并发症,并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手段。结果64例重度颅脑外伤患者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18例(28.13%),高热40例(62.5%),消化道出血16例(25%),急性肾功能衰竭7例(10.94%),外伤性癫痫14例(21.88%),尿崩症8例(12.5%)。结论重度颅脑外伤常见并发症主要有高热、消化道出血、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等,致残率及死亡率较高,及时了解并发症发生原因并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减轻患者痛苦、降低伤残率的重要手段。

    作者:陈边强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左半结肠肿瘤并肠梗阻切除一期吻合50例分析

    目的:结合患者病例对左半结肠肿瘤并肠梗阻切除一期吻合手术的治疗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在2003年1月-2008年6月治疗的左半结肠肿瘤并肠梗阻患者资料50例,对患者的术后效果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感染3例,死亡1例,剩余46例患者都没有出现术后并发症或者是其它不良反应。结论左半结肠肿瘤并肠梗阻切除一期吻合手术在患者治疗过程中的应用,大大提高了患者治疗的有效性,不仅减轻了患者承受的痛苦,而且有效控制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值得在临床上进行大范围的推广和应用。

    作者:董长青;杨培基;张宏鹏;王波;王海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治疗分析

    目的:分析研究冠心病慢性心衰病人室性心律失常采用临床治疗的治疗效果。方法抽取2011年6月-2013年8月在我院收治的患有冠心病慢性心衰伴有室性心律失常的病人140例,采用随机抽取模式,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0例。对照组对病人单一采取参松养心胶囊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之上加入盐酸胺碘酮片治疗,对两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给予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总体有效率为92.9%;对照组总体有效率为74.2%,实验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5.7%,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0%。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冠心病慢性心衰伴有室性心律失常采用参松养心胶囊联合盐酸胺碘酮片共同治疗,可以获得明显的临床治疗效果,不良反应极少,具有安全稳定性,使病人健康生活质量得到保障。

    作者:姚斌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急性心肌梗塞的诊断治疗分析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塞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选取我院在2011年10月~2012年10月收治的42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本组患者入院后均行心电图动态检查、心肌坏死标志物(主要是心肌酶学及肌钙蛋白、肌红蛋白)检测,收住CCU病房,采取吸氧、绝对卧床、抗凝、抗血小板、溶栓、抗心律失常、镇静止痛、PCI介入治疗等治疗措施。结果42例患者均确诊为急性心肌梗塞,广泛前壁梗塞7例,前壁梗塞23例,下壁梗塞8例,下壁梗塞合并右室梗塞4例。经治疗,38例冠脉再通,再通率为90.4%,终有37例治愈出院,治愈率为88.0%,5例死亡,1例死于顽固性心律失常,2例死于急性心力衰竭,2例死于心源性休克,死亡率为11.9%。结论急性心肌梗塞可根据心电图动态检查、心肌坏死标志物(主要是心肌酶学及肌钙蛋白、肌红蛋白)检测综合临床表现进行诊断,根据患者病情采取相应的PCI、溶栓、抗凝、抗血小板、稳定斑块等治疗方法,可获得理想的疗效。

    作者:张平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急性心梗溶栓后再灌注性心律失常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急性心梗溶栓后再灌注性心律失常的发病机制和临床防治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0月-2013年10月间收治的40名急性心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实施尿激酶溶栓治疗,严密监测患者的心电图及心肌酶谱、心电图变化情况,同时对再次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的临床症状、类型以及发生时间进行记录和总结分析。结果本组40名患者中有35例患者溶栓后冠脉再通,占总数的87.5%,发生再灌注性心律失常的有31例,占总数的77.5%,大部分心律失常的患者为单纯室早,另外少部分患者心律失常的类型为房室传导阻滞、短阵室速以及室颤,再通的时间为(52.9±17.3)min。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冠脉再通以后可有效的缓解胸痛症状,但是该项治疗手术容易诱发心律失常,因此对心肌梗死患者实施再次灌注后应密切注意观察患者的心电图和血压变化情况。

    作者:袁海英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高原地区脑溢血病人医院感染及护理措施

    目的:探究高原地区脑溢血病人的医院感染情况,从而制定合理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我院急综科接诊的脑溢血病人276例的临床资料,分析医院感染情况,并制定出针对性的护理措施。结果本次研究276例脑溢血病人中有40例病人出现院内感染,医院感染率为14.49%;感染部位主要为肺部感染,其次为泌尿系统感染,此外还有胃肠道感染等;通过对易感因素分析可知包括手术打击、泌尿道插管、气管切开等侵入性操作,以及长时间昏迷等。结论高原地区脑溢血病人极易发生医院感染,并且易感因素较多,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作为重点防控对象,加强临床护理,促进患者早期康复。

    作者:吴鸿珍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老年重度有机磷中毒采用血液灌流与血浆置换联合抢救预后分析

    目的:分析研究血液灌流联合血浆置换抢救老年重度有机磷中毒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抽取近年来在我院收治的患有重度有机磷中毒的老年病人80例,采用随机抽取模式,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对病人实施常规临床治疗,实验组对病人实施血浆置换联合血液灌流进行治疗,对临床治疗以后两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临床治疗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各项生化指标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并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重度有机磷中毒采用血浆置换联合血液灌流进行救治,可以取得明显的临床治疗效果,使发生并发症的几率明显减少,具有安全有效性,使病人的生存质量得到保障,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沈长锐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高血脂对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测定的影响

    目的:观察并分析高血脂对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测定的影响。方法采用分析仪器对200例不同浓度血清中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以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进行测定,并通过相应的计算公式对测量中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值进行分析。结果血清中甘油三酯<4.51mmol/L,两种测定方法测定的数值相差不大,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4.51mmol/L时有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总胆固醇浓度<6.21mmol/L时,测定结果没有较大的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6.21时,有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不同浓度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测定结果没有影响,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高血脂等心血管疾病进行诊断时,需要对多个指标进行分析,这样可以保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测定的准确性,帮助高血脂病人进行治疗。

    作者:黄家丽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右美托咪定对心脏手术麻醉诱导期间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目的:重点研究和探讨右美托咪定对心脏手术的麻醉效果以及麻醉诱导期间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利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研究和比较对我院于2010年1月1日-2013年11月31日期间收治的114例行心脏手术麻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对照分析。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均给予常规静脉麻醉,观察组总计57例在常规静脉麻醉的基础上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定;对照组总计57例在常规静脉麻醉的基础上静脉注射与观察组等量的生理盐水。然后将2组数据结果进行分析,分析探讨两组患者麻醉效果以及麻醉诱导期间血流动力学的影响。结果通过对我院收治的114例行心脏手术麻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两组患者在注药后5min时MAP值均明显下降,对照组下降幅度更大(P<0.05),在注药后10min、15min和30min时MAP值与基础值相比略有下降,但差异无显著性;对照组在注药后5min的HR值比基础值明显增快(P<0.05);SPO2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疼痛评分、清醒时间、呼吸恢复时间、阻滞完全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均好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对心脏手术患者具有很好的麻醉效果,并且能够平稳血流动力学相关指标,目前已经成为行心脏手术静脉麻醉患者的主要药物,值得临床借鉴和进一步推广。

    作者:张俊峰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康复新液治疗难治性消化性溃疡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难治性消化性溃疡采用康复新液治疗临床效果。方法本次共选择100例难治性消化性溃疡作研究对象,均为我院2012年9月至2013年9月收治,采用数字表抽取法随机分组,就奥美拉唑(对照组,n=50)口服治疗与康复新液(观察组,n=50)口服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选取病例症状痊愈率为46%(23/50),临床总有效率为78%(39/50);对照组选取病例症状痊愈率为44%(22/50),临床总有效率为76%(38/50),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表明在症状改善上两药作用相当。胃镜检查示两组溃疡愈合率无明显差异(P>0.05),但观察组临床复发率为35.7%,显著低于对照组6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难治性消化性溃疡采用康复新液治疗,可提高临床效果,降低不良事件率,为患者生存质量改善提供强有力的作用。

    作者:谢福珍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对血压及心律失常的影响

    目的:观察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hypopnea Syndrome, OSAHS)对血压及心律失常的影响。方法117例OSAHS患者按照按其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及经皮血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情况分为轻度、中度、重度组,随机选取35例无OSAHS患者作为对照组。所有入选对象均行多导睡眠图(Polysomnogram,PSG)检查,监测睡前及醒后血压,同时行动态心电图监测。结果睡前及醒后血压水平在OSAHS患者中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并且各组间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睡前及醒后血压相比: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轻度OSAHS组收缩压无显著差异(P>0.05),舒张压有显著差异(P<0.05),中度及重度OSAHS组收缩压及舒张压水平均有显著差异(P<0.05)。中重度OSAHS组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和轻度OSAH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OSAHS本身可以引起夜间血压的升高,且血压的变化随着OSAHS程度的加重而加大。OSAHS在睡眠时有较大的心率变异性,夜间可见明显的高频峰,心率变异夜间大于白天。

    作者:李雪;刘江峰;李瑾;张静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诊PCI术前负荷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的中期疗效观察

    目的: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诊PCI术前负荷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的中期疗效进行探讨。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在2012年1月-2013年12月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40例,分为A、B、C三组,A组患者在手术前服用80mg的阿托伐他汀,在手术后继续按照每日40mg的剂量继续服用,手术后一个月改为每日服用20mg;B组患者在手术前并未服用阿托伐他汀,而在手术后每日服用40mg,手术后一个月改为每日服用20mg;C组患者在手术前并未服用阿托伐他汀,而在手术后每日服用20mg,对不同剂量的阿托伐他汀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诊PCI术前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在笔者抽取的40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中,在入院时存在的差异不大,在手术后出现较为明显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不仅能够对患者的炎症进行有效的控制,而且还能够对患者的心脏心室的收缩进行完善,有效降低了MACE事件的发生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值得在临床治疗中大范围的推广和应用。

    作者:陈亭杰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成份输血的临床应用及重要性

    目的:探讨成份输血的临床应用及重要性。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成分输血138例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成分输血的效果以及重要性进行研究。结果本次研究中的138例患者进行成分输血后,对患者病情控制均起到了积极的影响,同时无1例患者出现输血不良反应。结论成分输血在临床中应用不仅能提高治疗效果,减少输血不良反应,而且能节约宝贵的血液资源。

    作者:庞良锦;李淑英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血常规检测结果影响因素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血常规检测的影响因素及预防对策。方法选取本院180例志愿者作为研究对象,对选取患者使用Sysmex全自动血细胞计数仪观察静脉血,实施末梢血常规检查,对比在室温下不同时刻各项指标差异。结果末梢血检测中的白细胞(WBC)、红细胞(PBC)和血红蛋白(Hb)的检测值均明显好于静脉血,血小板计数(PLT)明显低于静脉血(P<0.05);静脉血白细胞(WBC)、红细胞(PBC)、血红蛋白(Hb)指标在测定前后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而血小板计数(PLT)指标放置后降低,中间细胞百分比(MXD)指标放置后升高(P<0.05)。结论血常规化验在检验的过程中制约因素较多,选取静脉血在2h以内进行全自动血细胞计数仪检查可以降低检查误差。

    作者:赵风雪;张春;王耿新 刊期: 2014年第04期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杂志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杂志

主管:中国广东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广东介入心脏学会 广东岭南心血管病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