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赤首乌与白首乌的 HPLC 指纹图谱鉴定

易远红

关键词:指纹图谱, HPLC, 赤首乌, 白首乌
摘要:目的:分析研究白首乌和赤首乌的 HPLC 指纹图谱的鉴定方法。方法采取 DAD(RP-HPLC)方法,对赤首乌和白首乌进行测定和对比分析。结果何首乌的各个样品指纹图谱相似,白首乌的指纹图谱有一定区别,两者加工之前和以后也有不同。结论对赤首乌和白首乌可以采取 HPLC 指纹图谱鉴定。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杂志相关文献
  • B 超对妇科急腹症的临床诊断分析

    目的:对 B 超在妇科急腹症的临床诊断中的应用进行探讨。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在2011年1月-2012年12月治疗的68例使用 B 超进行检查的妇科急腹症患者,对急腹症患者的相关资料进行分析,并与其它形式的诊断结果相比较。结果本次所抽取的68例妇科急腹症患者中,包括28例异位妊娠、19例急性盆腔炎、11例宫内孕流产和10例卵巢囊肿蒂扭转。使用 B 超确诊的妇科急腹症患者有62例,准确率达到了91.2%,出现了6例误诊,误诊率是8.8%。结论 B 超在妇科急腹症临床诊断中的应用,具有很高的价值,大大提高了妇科急腹症患者诊断的有效性,使妇科急腹症患者在短时间内得到了有效的治疗,减轻了急腹症患者的痛苦程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值得在临床中大范围的推广和应用。

    作者:黄兰英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64层螺旋 CT 评价冠状动脉斑块稳定性的临床价值

    目的:研究64层螺旋 CT 在冠状动脉斑块稳定性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0年3月~2012年2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78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38例 ACS 患者当做观察组,40例 SA 患者当做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斑块的形态和数量和 CT 值的变化情况。结果在78例患者中总共检测到的斑块有163个,其中在38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患者中检测到77个斑块,在40例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中检查到86个斑块。对照组的Ⅱ型和Ⅲ型斑块比率明显低于观察组。在163块斑块中,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患者总共有77块斑块,有44个斑块的冠状动脉重构指数大于等于1,正向重构率为57.1%。稳定性心绞痛总共86块,有21个斑块的冠状动脉重构指数大于等于1,正向重构率为24.4%。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患者有38致病斑块,其 CT 值约为(29±23)HU,稳定性心绞痛患者有40致病斑块,其 CT 值约为(68±29)HU。在38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中,有20例患者有粥样斑块出现在非致病节段中,这些患者的致病节段的 CT 值约为(23±24)HU,非致病节段的 CT 值约为(51±27)HU。结论64层螺旋 CT 能够有效鉴别斑块的稳定性,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周小燕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起搏器介导性心律失常的临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研究起搏器介导性心律失常的临床影响因素。方法将2012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进行起搏器治疗的患者纳入研究,随访患者发生心律失常的情况,并比较患者的性别、年龄、治疗前心功能、负面情绪情况等。结果(1)不同性别患者发生起搏器介导性心律失常的例数无差异(P>0.05),不同年龄、治疗前心功能、负面情绪情况等患者发生搏器介导性心律失常的例数存在差异(P<0.05);(2)高龄、存在焦虑、抑郁负面情绪是发生搏器介导性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LVEDD、LVEF 正常是发生搏器介导性心律失常的保护因素。结论起搏器介导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受到年龄、治疗前心功能、负面情绪情况等影响,在临床实践中,针对高龄、心功能不佳、存在负面情绪的患者应更加重视。

    作者:陈兴峰;丁绍平;何明;徐安访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稳心颗粒辅助治疗快速心律失常合并心衰196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稳心颗粒辅助治疗快速心律失常合并心衰的临床疗效。方法以本院2009年1月-2013年12月单独使用胺碘酮治疗的98例心律失常合并心衰患者作为对照组,并以本院同一时期应用胺碘酮治疗和稳心颗粒辅助治疗的98例患者作为联合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对比。结果治疗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41.8%明显低于联合组的总有效率82.6%,在统计学意义上具有明显差异(P<0.01),两组患者均发生不良反应,但不良反应发生率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稳心颗粒辅助治疗快速心律失常合并心衰,患者能较好的恢复心功能,且安全可靠吗,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吴春云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LEEP 治疗宫颈癌前病变的疗效观察

    目的:对采用 LEEP 手术治疗宫颈癌前病变的临床治疗效果和价值进行探讨。方法对我院妇科收治的69例患有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患者临床手术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并分析术前术后的病理结果。结果69例患者的 LEEP 手术均获得成功,手术时间为5~16min,平均为(7.8±1.4)min,术中出血量在11~22ml,平均为(9.8±0.8) ml;患者在手术前后的病理检查结果一致的有60例,占总人数的86.96%;在术后检查出病理诊断级别提高的有9例,其中患有浸润癌的有6例,患有原位癌的有3例。在69例患者的病变组织病理检查中有67例显示其切缘或基底未见 CIN 病灶,LEEP 手术的病灶切除干净率达到了97.1%。结论 LEEP 手术具有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以及治愈率较高等优点,是治疗 CIN 的重要方法之一,应在临床中进行推广。

    作者:杨春惠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治疗老年冠心病疗效对比研究

    目的:分析研究老年冠心病分别采用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抽取近年来在我院收治的患有老年冠心病的病人140例,采用随机抽取模式,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0例。对照组对病人采取阿司匹林给予治疗,实验组对病人采取氯吡格雷给予治疗,临床治疗以后对两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给予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病人血小板聚集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冠心病采用氯吡格雷治疗,可以获得显著地临床治疗效果,并不良反应极少,具有安全稳定性,使病人的健康生活质量得到保障,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何文学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颅脑64排螺旋 CTA 与高场强 MRA 效果对比探讨

    目的:探讨颅脑64排螺旋 CTA 与高场强 MRA 效果对比。方法收集 CTA、MRA 资料,为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各870例疑似脑血管疾病者,两组间各有100例采用 DSA 检查,观察以 DSA 为基准的 CTA、MRA 检查效果。结果以 DSA 为基准,CTA、MRA 对小动脉瘤、中动脉瘤、大动脉瘤、巨大动脉瘤灵敏度及对动脉轻度狭窄、中度狭窄、重度狭窄灵敏度无明显差异(P>0.05),但颅脑 CTA 对微小及小动脉瘤的检出率略高于MRA。结论颅脑 CTA 动脉狭窄和动脉瘤检出灵敏度较 MRA 高,但较风险较大的微创 DSA 低,对于发病率较低的烟雾病检出三者无明显差异。

    作者:张宝川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学生非特异性咳嗽综合干预的效果观察

    目的:研究学生非特异性咳嗽综合干预的效果,并且进行相应的评估。方法将2011年1月-2013年1月在我校医务所就诊的患有非特异性咳嗽的402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的方法分为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在观察组当中,主要采用的是常规对症治疗方法,同时在此基础上加强护理、增强心理治疗和消毒隔离;对照组采用的治疗方式与观察组存在较大的差异,医疗人员主要采用氯雷他定分散片口服及利巴韦林注射液、注射用氨溴索针剂雾化,同时在不同的阶段对疗效进行记录,由此来治愈患有非特异性咳嗽的学生。结果从整体的治疗情况来看,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达到了90.8%,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则是75.7%。从数据上来看,观察组的方法要比对照组更加适合治疗非特异性咳嗽。结论对于患有非特异性咳嗽的学生而言,除了针对性的药物治疗以外,相应的辅助手段也能发挥积极作用,并且对治疗非特异性咳嗽的有效性具有非常显著的效果。

    作者:贺晓红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血塞通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伴右心衰竭的治疗效果

    目的:探讨血塞通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伴右心衰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10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52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伴右心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血塞通。两组均连续治疗15天后比较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达到了88.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9%,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血塞通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伴右心衰竭的治疗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疗效确切,可以大力推广。

    作者:王英菊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高血压性脑出血的外科手术治疗体会

    目的:探讨分析高血压性脑出血的外科手术治疗效果。方法随机挑选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6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38例患者作为观察组,接受微创手术治疗;其余38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接受开颅手术治疗。治疗3个月后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为为84.21%,对照组治疗的有效率为55.26%,两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于传统治疗方法,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有更好的治疗效果,手术安全性高,患者受到的创伤小,值得在临床上积极推广。

    作者:杨伟;罗涛;马明忠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赤首乌与白首乌的 HPLC 指纹图谱鉴定

    目的:分析研究白首乌和赤首乌的 HPLC 指纹图谱的鉴定方法。方法采取 DAD(RP-HPLC)方法,对赤首乌和白首乌进行测定和对比分析。结果何首乌的各个样品指纹图谱相似,白首乌的指纹图谱有一定区别,两者加工之前和以后也有不同。结论对赤首乌和白首乌可以采取 HPLC 指纹图谱鉴定。

    作者:易远红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规范治疗效果探讨

    目的:分析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病人予以规范治疗之后的临床效果。方法以2011年3月到2013年4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共50例。对其予以规范化治疗,并对比分析治疗前后的临床效果。结果经过规范治疗以后,所选病人中,有47例治疗后好转,其好转率高达94.0%。治疗前后的效果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病人,予以其规范化治疗,不仅可以显著改善其症状,还能够明显改善其预后效果。

    作者:贾克敏;周慧君;邓丽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及护理分析

    目的:分析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观察及护理方法。方法将125例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均给予曲美他嗪治疗,对照组62例同时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63例于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结果观察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6.83%、75.81%,观察组总有效率较高,其治疗后 LVDD下降、LVEF 上升更明显,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给予综合护理,加强临床观察,可提高护理效果,总有效率高,LVDD、LVEF 变化明显。

    作者:韦少华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二甲双胍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观察

    目的:对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二甲双胍后的临床有效性及意义。方法通过前后对照的研究方法对56例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二甲双胍在治疗期不同阶段内的不同变化,观察患者出现的各类反应情况并分析结果。结果在治疗四周后,患者降低空腹血糖达到69.6%。治疗八周后患者降低空腹血糖及饭后血糖有效达到78.5%、83.9%。糖化血红蛋白指标0.68%,下降幅度达到6.29%。结论对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二甲双胍后能够明显降低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的含量,是一种经济且安全有效的治疗糖尿病药物。

    作者:王净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观察胺碘酮联合厄贝沙坦对阵发性房颤的疗效

    目的:对胺碘酮联合厄贝沙坦对阵发性房颤的疗效进行观察和研究。方法将我院2012年1月~2014年2月间接收的阵发性房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80例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给予对照组使用胺碘酮进行治疗,给予观察组使用胺碘酮和厄贝沙坦联合进行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12个月。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左心房内径缩小情况。结果经过12个月的治疗后,对照组患者的窦性心律维持率明显低于观察组患者,对照组患者左心房内径缩小幅度明显差与观察组患者,比较均有差异,P<0.05。结论针对阵发性房颤患者使用胺碘酮和厄贝沙坦进行联合治疗,其效果明显好于仅使用胺碘酮的治疗效果,可以有效的缩小患者的左心房内径,降低房颤的发生概率,值得临床上推广。

    作者:张春德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高血压性心脏病B超诊断效果观察

    目的:通过心脏 B 超诊断高血压性心脏病,对其诊断效果进行探讨与分析。方法抽取我院2011年10月到2013年10月收治的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320例,依照单双号的方式将患者分成甲、乙两组,每组160例。给予甲组心脏 B 超诊断,给予乙组心电图诊断,观察与对比两组患者的诊断结果。结果通过相应诊断,在左室肥厚的诊断率上,甲组为76.3%,有122例做出诊断,其中40例为左房增大,30例为非对称性室间隔肥厚,21例为对称性肥厚,18例为主动脉弹性减退,7例为左室增大,6例为主动脉扩张;乙组为62.5%,100例做出诊断,其中26例为左房增大,24例为主动脉弹性减退,21例为非对称性室间隔肥厚,14例为对称性肥厚,9例为主动脉扩张,6例为左室增大。甲组要显著高于乙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 超诊断高血压性心脏病有着较高的敏感性以及特异性,安全无创伤,在诊断率上要高于心电图,有着重要的使用价值。

    作者:张天波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平板运动试验和12导联动态心电图用于诊断冠心病心肌缺血效果对比分析

    目的:探讨和分析采用平板运动试验和12导联动态心电图用于诊断冠心病心肌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在我院心内科住院并经冠脉造影确诊的80例冠心病患者分别采用平板运动试验和12导联动态心电图检测。结果两组冠心病心肌缺血阳性检出率以及敏感度、特异性进行比较(χ2=1.09,P>0.05)。结论临床上,对于冠心病心肌缺血症状患者的检测,采用平板运动试验和12导联动态心电图都具有较好的效果,此外,可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来合理选择检测方法。

    作者:苏中谊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急性胆囊炎的临床综合护理分析

    目的:对急性胆囊炎的临床综合护理进行分析。方法资料选自2011年6月-2013年6月在本院收治的急性胆囊炎患者80例,将其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行综合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后的指标变化情况,以及术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和复发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护理之后,研究组在手术时间、术中的出血量、术后排气的开始及持续时间、住院时间上比对照组优异;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7.5%,无复发情况,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70%,复发率为7.5%,两组比较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急性胆囊炎患者综合护理,可改善手术的效果,降低患者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帮助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杨薛涛;李丽红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化痰通络汤中药浴足对亚健康吸烟人群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化痰通络汤浴足对亚健康吸烟人群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180例志愿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吸烟中药浴足干预组(60例),吸烟非中药干预组(60例),正常非吸烟对照组(60例)三组。吸烟中药浴足干预组给化痰通络汤浴足,非中药干预组给温水浴足,2个月后,检测三组志愿者 NO、FMD。结果吸烟中药浴足干预组 NO、FMD 高于非干预吸烟组。和非吸烟正常对照组接近。结论化痰通络汤浴足可有效改善亚健康吸烟者血管内皮功能,降低或阻止血栓发生。

    作者:张清伟;方显明;潘朝锌;刘雪玲;吴海姗;黄明剑;卢健棋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老年高血压社区干预的效果研究

    高血压病是以血压升高(收缩压≥140mmHg或舒张压≥90mmHg)为主要临床表现,伴或不伴有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综合征。目前我国正逐步趋向老龄化社会,而老年人高血压患病人数也在逐年成增长趋势。我国在年龄大于60岁的老年人群中,高血压的患病率达到了49.1%,居各国之首。年龄为高血压患病的危险因素之一,其患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高,但我国接受治疗的高血压患者仅有32.2%,且仅有7.6%得到了良好的控制[1]。现卫生部已将高血压控制列入了社区卫生服务的内容,社区防治也是控制高血压的有效方式之一[2]。高血压社区干预即是通过对社区内高血压患者进行一系列有计划和组织的活动,创造良好的环境,从而改变居民的行为生活方式,降低患病危险因素,以达到促进健康和提高高血压患者的生活质量的目的[3]。本研究旨在研究社区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效果的评价。

    作者:罗继章 刊期: 2014年第05期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杂志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杂志

主管:中国广东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广东介入心脏学会 广东岭南心血管病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