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奥硝唑治疗牙周炎的临床疗效及其对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影响研究

杨苏丽

关键词:奥硝唑, 牙周炎, 疗效, C反应蛋白, 影响
摘要:目的:观察研究奥硝唑治疗牙周炎的临床效果及其对C反应蛋白(CRP)水平产生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9月-2017年9月期间我院接受治疗的78例牙周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平均分配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患者39例,采用甲硝唑和地塞米松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39例,采用奥硝唑和地塞米松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对C反应蛋白水平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治疗有效率上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降低患者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没有明显差异.结论:奥硝唑治疗牙周炎有着较好临床效果,而且降低患者C反应蛋白也更加的明显,在临床上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健康前沿杂志相关文献
  • 互动式健康教育模式对老年病人护理效果探讨

    目的 分析老年病人护理期间应用互动式健康教育模式对其护理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老年病人(111例)为本次研究对象,依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将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即对照组(55例)和观察组(56例),两组患者均接受普通健康教育模式,观察组患者同时还接受互动式健康教育模式,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就生活质量而言,观察组各项指标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就健康知识掌握程度而言,观察组患者为96.43%(54/56),对照组患者为80.00(44/55),组间数据比较,结果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老年病人在治疗期间,在常规健康教育宣传的同时予以互动式健康教育模式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并提高患者对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

    作者:李亚军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影响及预防对策

    目的 研究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影响及预防对策.方法 选取武警黑龙江总队医院2017年1月-2017年12月接收的840例进行生化体检的正常人血液标本,根据是否溶血来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都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监测血液标本中生化指标,并对指标水平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实验组TP(80.52±8.41)g/L、TBIL(29.92±5.63)mmol/L等指标水平比对照组更高,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有着较大的影响,需要对采取到检验整个过程进行控制,以免出现标本溶血事件,使得生化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得到保障和提高.

    作者:蔡航;孙靖;张正旭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优质护理用于疝气手术患者的护理效果研究

    目的:研究优质护理用于疝气手术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90例疝气手术患者,所有疝气手术患者的收取时间(2015年1月2日-2016年2月10日),电脑随机分为观察组一组(45例疝气手术患者)、对照组一组(45例疝气手术患者),分别实施优质护理和常规护理,将两组疝气手术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疝气手术患者的护理满意度95.56%高于对照组80.00%(P<0.05);观察组疝气手术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6.67%低于对照组20.00%(P<0.05).结论:通过对疝气手术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后,取得显著效果,一方面能降低并发症,一方面能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戴凌凌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普外工作中护理人员素质的重要性

    外科是疾病类型较多,患病人员复杂,护理工作繁重的一个科室,护理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康复时间.因此提高护理工作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是提高护理质量的主要途径.护理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和工作态度在日常工作中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本文我采用对照分析的方法,将普外科护理工作中,护士个人素质不同的情况以及相应情形的应对举措,进行分析总结,便于同行在日常工作中有个参考.

    作者:李健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探析医学微生物学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应用

    案例教学法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从而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医学微生物这门课理论性比较强,学生听课积极性不够高,学习的主动性和有效性需要改善.本文主要探析如何将案例教学法应用到医学微生物学教学中,首先分析医学微生物学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必要性,其次通过案例设计和课堂效果调查来探讨医学微生物学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具体应用,后对医学微生物学教学中案例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提出一点粗略的见解.

    作者:岳丽晓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微柱凝胶法交叉配血次侧不合的临床用血探究

    输血是临床上一项重要的抢救和治疗措施.随着输血医学的发展、配血方法的不断改进与规范,采用微柱凝胶法抗球蛋白试验配血已是近年来各医院输血科普遍使用的一项免疫分析法,由于其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的特点,也使得在日常交叉配血工作中出现了很多交叉配血次侧不合的现象.为了抢救患者生命及时提供安全的血液,对我院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510 例微柱凝胶法交叉配血次侧不合的病例进行探究,查找原因并与临床科室积极沟通,了解其现病史、既往史、用药史及时配发血液,为抢救患者生命及治疗疾病提供保障.

    作者:武元甲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适配体在生物毒素检测中的应用进展

    食物中毒是一种比较重要的食源性的疾病.近几年由于生物毒素而造成的食品中毒事件经常发生,引起了社会的广泛重视.因为食品中有很多生物毒素.所以,在进行检测的时候提出更高的标准和要求.目前为止,研究热点之一是适配体的检测方式,将其作为一种新型的识别工具.这种适配体具有突出的特点,例如亲和性比较强,制作成本比较低.因此,这一次识别工具在进行检测食品危害物的时候,非常的受欢迎.但是这一技术存在的一些问题仍然值得深入探讨促进其能进一步的宣传和应用

    作者:郭欣奕;李东飞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胸外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胸外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0年1月-2017年6月期间,我院胸外科收治的125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48例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设为下肢深静脉血栓组,其他未发生的1206例患者设为对照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并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分析.结果 48例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为下肢骨折及骨科相关性疾病、脑血管病致卧床、恶性肿瘤、高血压、糖尿病、肥胖、长时间制动、静脉内应用刺激性强的药物、静脉内留置管道;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独立危险因素为长时间制动、静脉内应用刺激性强的药物及静脉内留置管道.结论 胸外科患者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其危险因素比较多,在临床治疗中,应对患者病情进行严密观察,以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几率.

    作者:张正旭;蔡航;孙靖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耳鼻喉肿瘤的病理特点、发病规律及发病趋势分析

    目的 探讨耳鼻喉肿瘤的病理特点、发病规律及发病趋势.方法 选取2007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我院诊治的耳鼻喉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时间顺序,将前5年的患者作为一组,后5年的患者作为另一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构成比、肿瘤发生部位及病理类型,以研究耳鼻喉肿瘤的病理特点、发病规律及发病趋势.结果 在性别方面,两组患者的发病率未见显著差异(P>0.05),但45-55岁和≥55岁年龄段患者的恶性肿瘤比率相对较高;在原发部位方面,咽喉部肿瘤比率高,鼻部肿瘤发病率低,而咽喉部恶性和良性肿瘤的比率为23:13;耳鼻喉恶性肿瘤主要为鳞状上皮癌、腺癌、横纹肌瘤和纤维肉瘤,良性肿瘤主要为鳞状上皮乳头状瘤、内翻性乳头状瘤和血管瘤;A组的肿瘤比率低于B组,组间比较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耳鼻喉科恶性肿瘤发病,在近年来呈现出年轻化、恶性化趋势,但其病理特点、发病规律没有出现明显变化.

    作者:孙靖;张正旭;蔡航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维生素K1联合酚磺乙胺治疗新生儿凝血功能障碍的疗效研究

    目的:维生素K1、酚磺乙胺联合治疗新生儿凝血功能障碍的疗效分析.方法:以2016年3月~2017年9月我院医治的87例患凝血功能障碍的新生儿为观察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n=43)及联合组(n=44),对照组进行传统治疗,联合组采用维生素K1、酚磺乙胺联合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在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后,凝血功能都得到明显改善,观察分析两组凝血能力提高程度,联合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患凝血功能障碍的新生儿给予维生素K1及酚磺乙胺联合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凝血能力,治疗效果显著,可临床推广.

    作者:张晓博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胎膜早破与急性绒毛膜羊膜炎的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研究探讨胎膜早破患者发生急性绒毛膜羊膜炎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本院胎膜早破患者80例进行研究讨论,把患者根据病理检查结果分为两组,两组都为40例,观察两组患者孕周、潜伏期时间、CRP.结果:孕周小于32周、潜伏期大于48小时、CRP高是导致患者出现急性绒毛膜羊膜炎的危险因素,结论:对于胎膜早破的患者,采取措施进行治疗的时候,要注意破膜孕周、潜伏期时间、CRP情况,与急性绒毛膜羊膜炎的发病密切相关.

    作者:宋对对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中医护理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对策思考

    通过分析中医护理发展所面临的问题提出相关的解决方案以及对策,为中医护理行业奠定发展的基础,促进中医护理专业的体制化建设.解决法律法规的对中医护理行业的局限性,中医护理本身是一门偏向实践的学科,它在现代医学及护理学方面仍然具有很强的活力,它也是造福人类的学科,因此对于其发展所面临的问题的对策思考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针对这些问题及对策进行了详细的探讨.

    作者:吴云雪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剖宫产全麻

    一.资料和方法 1.一般资料 年龄22~36岁,体量52~93 kg,ASA 分级Ⅰ~Ⅱ 级,孕周37~41周.A组为椎管内麻醉组,随机抽取本院近三年的剖宫产手术椎管内麻醉病例28例.B组为全麻组,为本院近3年的全麻病例共28例,这28例患者术前有合并症的共11例,包括凝血指标异常的5例;重度子痫3例;精神异常1例;穿刺部位感染1例;脊椎手术后不能行椎管内麻醉穿刺1 例;无合并症但椎管内麻醉效果差改全麻10例;胎儿窘迫要求紧急手术不能实施椎管内麻醉7例.

    作者:李晓剑;陈丽霞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急诊内科治疗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究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急诊内科治疗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60例重症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美托洛尔联合厄贝沙坦氢氯噻嗪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与治疗前后的左心射血分数(LVEF)、B型尿钠肽(BNP)、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变化.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3.3%;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LVEF及BNP、NYH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LVEF及BNP、NYHA均优于治疗前,且实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急诊内科进行常规治疗,并采用美托洛尔联合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的治疗方法,效果显著,值得采用.

    作者:张铭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中药配合肛裂侧切术和肛裂切开术术后疼痛比较

    目的:比较中药配合肛裂侧切术和肛裂切开术术后疼痛状况.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肛裂患者86例,随机将其划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3例.2组术后均给予抗生素治疗,对照组行肛裂侧切术加肛裂切开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中药治疗.对比2组患者临床疗效、术后疼痛缓解程度.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P<0.05);治疗组疼痛Ⅱ+Ⅲ级患者比例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肛裂患者联合使用中药、肛裂侧切术与肛裂切开术,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有效减轻疼痛症状.

    作者:祁卫华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综合干预在急诊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 对急诊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中综合干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本院2015年8月至2017年11月收治的48例需要院内转运的危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24例,采用常规转运处理措施,观察组24例,采用综合干预措施.对两组患者意外事件、科室满意、患者满意及漏项情况等进行观察记录和对比分析.结果 对照组患者意外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两组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明显较高,两组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漏项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两组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急诊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方面,可以通过综合干预降低漏项发生率,从而减少意外事件发生概率,有利于患者满意度的提高.

    作者:龚妙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目标教学法在神经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分析目标教学法在神经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80例2016年1月至2017年10月期间我院神经内科接收的实习护士作为观察对象,将其均分为常规组和实验组,常规组实习护士接受神经内科常规临床护理教学,实验组实习护士接受目标教学式临床护理教学,观察比较两组实习护士实习结束后理论成绩和实践操作成绩.结果:实习结束后,实验组实习护士理论成绩、实践操作成绩分别为(96.35±11.56)分、(94.36±10.48)分、,均显著高于常规组实习护士(P<0.05).结论:目标教学法在神经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及积极性,深化护理知识、技能的理解,提高护士实践操作能力.

    作者:龙锦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新生儿黄疸的影响因素与早期护理干预价值评定

    目的:研究新生儿黄疸发生的影响因素以及早期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2月-2017年12月我院产科出生的200例黄疸新生儿和200例健康新生儿的临床资料,调查新生儿黄疸发生的影响因素.对于黄疸新生儿采取护理方法不同分组: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患儿给予早期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儿的康复指标.结果:早产、妊娠期合并症、剖宫产、宫内感染、ABO溶血、母乳缺乏都是影响新生儿黄疸的因素P<0.05;观察组患儿的首次排胎便时间、胎便转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患儿,P<0.05.结论:新生儿黄疸的影响因素多,强化早期护理干预有助于促进黄疸的消退,促进患儿康复,值得推广.

    作者:李娜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优质护理对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患者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对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患者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2016年9月~2017年9月收治的110例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均分成两组.对照组(55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55例)在此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的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护理前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诺丁汉健康调查表(NH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SAS评分、NHP评分显著下降(P<0.01),且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优质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负性情绪,提高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患者术后生活质量,促进患者术后康复.

    作者:焦曙霞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血液灌流联合芪苈强心胶囊治疗尿毒症合并心力衰竭疗效评价

    目的:评价血液灌流联合芪苈强心胶囊治疗尿毒症合并心力衰竭疗效.方法:随机抽取本院自2016年11月-2017年11月收治的76例尿毒症合并心力衰竭,采用随机信封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38)、实验组(n=38),对照组采用血液灌流治疗;实验组采用血液灌流联合芪苈强心胶囊治疗,分析两组心功能、治疗总有效率.结果:心功能对比显示实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总有效率对比显示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尿毒症合并心力衰竭患者临床治疗中,应用血液灌流联合芪苈强心胶囊治疗,既可改善心功能,又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王晓华;张志强 刊期: 2018年第03期

健康前沿杂志

健康前沿杂志

主管:甘肃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甘肃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