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万敏
目的:分析研究猝死病人入院之前的相关急救方法。方法抽取2010年7月-2013年9月在我院73例猝死病人在入院之前现场抢救的相关临床资料给予回顾性分析。结果本文一共有73例病人,其中现场心肺复苏以后死亡的病人有67例,占总体的91.7%,有效的病人有4例,占总体的5.47%,复苏成功的病人有2例,占总体的2.83%。结论入院之前猝复苏成功率和有效率相对比较低,因此,心肺复苏应该越早越好,这样可以使猝死病人临床抢救效果明显提高,进而使心肺复苏成功明显提高,同时要应该增强病人亲属和非临床医师和护士的认知度,只有这样才能给使心肺复苏成功几率极大提高,使病人健康生活质量得到保障。
作者:李云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对颈中交感神经节阻滞在神经性耳聋耳鸣治疗中的应用进行探讨。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在2011年1月-2013年12月治疗的50例神经性耳聋耳鸣患者,共65侧耳,分为两组:30侧耳为治疗组、35侧耳为对照组,对照组患者使用中药进行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再使用颈中交感神经节阻滞进行治疗,1次/d,1个疗程包含10次,相邻两个疗程之间需要间隔7d,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与分析。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存在较大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中交感神经节阻滞在神经性耳聋耳鸣治疗中的应用,不仅颈中交感神经节阻滞的成功率较高,而且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且安全性较高。颈中交感神经节阻滞在神经性耳聋耳鸣治疗中的应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值得在临床治疗中进行大范围的推广与应用。
作者:曾恒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对急性乌头碱中毒致心律失常联合使用阿托品及抗心律失常药物可提供抢救成功效率进行探讨。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在2011年1月-2013年12月治疗的50例急性乌头碱中毒致心律失常患者,通过回顾性分析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50例患者中31例患者的心电图显示快速性心律失常,其中2例患者属于致命性心律失常,19例患者属于缓慢性心律失常。在经过我院使用盐酸戊乙奎醚、阿托品等药物进行治疗后,50例患者均已好转或者是痊愈出院。结论急性乌头碱中毒会导致患者出现心律失常,严重时会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如果在早期使用盐酸戊乙奎醚、阿托品等抗胆碱能药物进行及时治疗的话,可有效挽救患者的生命。必要时,也可有选择性的使用利多卡因等药物进行治疗,以提高急性乌头碱中毒致心律失常患者的抢救成功效率。
作者:王娅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对优质护理在冠心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在2011年1月-2013年12月治疗的90例冠心病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护理进行护理,而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护理方案的基础上,使用更为优质的护理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与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存在较大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在冠心病患者护理过程中的应用,不仅大大提高了冠心病的治疗效果,而且还有效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为冠心病患者树立了战胜病魔的信心,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值得在临床治疗中进行大范围的推广与应用。
作者:杨崇香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超早期小骨窗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68例,按照不同手术方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4例。对照组实施传统大骨瓣开颅手术,治疗组实施小骨窗开颅微创手术。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及术后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8.8%,明显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38.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复发率和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功能恢复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疾病,临床采用小骨窗开颅微创手术治疗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效果好、并发症少且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预后,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作者:于京洋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对COPD(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运用综合疗法进行治疗,对其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探讨与分析。方法从2012年5月到2014年2月我院收治的COPD患者中抽取12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依照治疗方式的不同随机给予其中60例患者常规药物治疗+健康教育(对照组),另60例患者采用综合疗法+健康教育(分析组),对两组患者的咳嗽程度、肺部啰音以及肺功能测定等各项指标进行观察。结果经过相应治疗,在咳嗽程度、肺部啰音以及肺功能测定等各项指标上,分析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均达到了98.3%(59/6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8.3%(53/60),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分析组的FEV%、PO2、FEV1%和FEV1显著增加,而PCO2显著减少(P<0.05)。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在治疗后各项指标上,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COPD患者来说,运用物理因子+呼吸保健操等综合疗法可以起到显著的治疗效果,安全无毒副作用,能够提高患者的预后,值得推广。
作者:卢绍蓉;李永琪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老年痴呆的发病机制与药物诊治方法。方法将58例精神痴呆者随机分组:1认知衰退组(29例)与2认知衰退组(29例),1认知衰退组经奥氮平予以医治,2认知衰退组经奋乃静予以医治。药物治疗后,比较1认知衰退组与2认知衰退组的疗效、QOL评分、MMSE评分、CDR评分、ADL评分。结果药物治疗前后精神痴呆状况比较,应用药物后,1认知衰退组与2认知衰退组的痴呆程度均有减轻,P<0.05。1认知衰退组的疗效优于2认知衰退组,P<0.05。应用药物后,1认知衰退组与2认知衰退组的QOL评分、MMSE评分、CDR评分、ADL评分差异显著,P<0.05,1认知衰退组的各项量表评分状况比2认知衰退组好,P<0.05。结论和奋乃静相比,经奥氮平药物对精神痴呆症予以诊疗,效果更好,适用性更强,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付正兴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研究分析对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采用美托洛尔联合稳心颗粒治疗的效果,以为其临床治疗和研究提供有效的理论依据。方法本次研究中入选的研究对象为本院收治的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共148例,研究开展的时间为2012年6月-2013年12月。根据患者临床期间接受的不同治疗方案,将148例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74例,临床期间采用美托洛尔治疗,观察组患者74例,临床期间采用美托洛尔联合稳心颗粒治疗,治疗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结果经临床治疗评估,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86.5%,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70.3%,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平均发作次和持续时间分别为为(10.05±4.55)次、(18.25±3.25)分钟,对照组患者的平均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分别为(20.15±5.85)次、(29.75±5.45)分钟,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采用美托洛尔与稳心颗粒联合用药方案进行治疗可有效的减少患者心律失常的发作次数,缩短病情持续时间,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重视和广泛应用。
作者:何琛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干重组人脑钠肽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2013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42例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干重组人脑钠肽(rhBNP)治疗,综合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和治疗前后左室收缩功能(LVEF)、血浆脑利钠肽(NT-proBNP)、6min步行距离(6MWT)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5.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7.1%(P<0.05);治疗后观察组LVEF和6MWT均显著高于对照组,NT-proBNP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干重组人脑钠肽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效果显著,可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控制心力衰竭,改善心功能,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谢佰华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研究分析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脂联素含量及其与代谢综合征的相关性。方法择取2013年4月-2014年4月期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60例心力衰竭患者,通过酶联免疫法(英简ELISA)测定血清脂联素含量。结果心力衰竭患者血浆脂联素含量与血糖、白蛋白、血红蛋白、ApoB、甘油三脂、腰围呈负相关,而与二尖E/E’呈正相关。伴有代谢综合征患者血浆脂联素含量小于体重正常心力衰竭者。伴有代谢综合征患者的胰岛素抵抗指数、胰岛素、血糖、CRP、肌酐、BUN、ApoB、甘油三酯、胆固醇水平大于体重正常心力衰竭者。 ApoA1、HDL小于体重正常心力衰竭患者,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 E/E’、血红蛋白水平、腰围与伴有代谢综合征者的血浆脂联素含量呈负相关。结论心力衰竭伴有代谢综合征者血浆脂联素含量有所减少,其减少与心脏舒张功能异常、炎症有一定关系。
作者:刘军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研究综合疗法对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抽取于2011年11月~2012年在我院诊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采用药物治疗+运动疗法+心理疗法+饮食疗法,对照组单纯采用药物治疗,20d为一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的血压改变情况。结果治疗结束后,观察组显效54例,有效6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为100.0%(60/60);对照组显效37例,有效17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90.0%(54/60),组间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疗法结合了药物治疗与非药物治疗的优点,对降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减轻不良生活方式对血压的影响具有积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才让措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析心脏标志物的动态监测在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应用及其作用。方法:选择我院于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期间收治的2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作为观察组,另选择来我院接受体检并且结果正常的24名正常人作为对照组。将两组患者的血清标本,保存在-30℃以下并统一进行分析,分析样本中hs-cTn、hs-CRP以及CK-MB等指标,计算阳性率并进行比较。同时对观察组患者在入院时、入院6小时、入院24小时以及48小时等不同时间点hs-cTn、hs-CRP以及CK-MB等指标的含量进行动态监测。结果观察组患者在hs-cTn、hs-CRP以及CK-MB等血清指标的阳性率分别为87.50%、79.17%以及70.83%,与正常人群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并且其高敏心肌肌钙蛋白含量于6小时达到高,hs-CRP与CK-MB含量则分别在48小时以及24小时时达到高。结论心脏标志物的特异性和灵敏性都比较高,其动态监测的实现可以有效预防急性心肌梗死疾病的出现,并做到尽早确诊与治疗,改善患者的预后。对于已经突发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心脏标志物动态监测的应用还可以有效监控到患者的病情发展情况,防止病情的恶化。
作者:起连英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观察尿激酶联合左旋精氨酸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本院收治86例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成两组,43例治疗组和43例对照组。对照组尿激酶150万U,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左旋精氨酸200mg/kg,每天1次,连用1周;两组在溶栓12h后,每隔12h注射低分子肝素1次,连续3-5天。结果采用溶栓治疗后两组血管再通效果明显,治疗组早期再通率和临床总再通率显著优于对照组(30min:50.00%vs 32.50%,P<0.05;1h:60.87%vs 43.48%,P<0.05;2h:78.23%vs 67.50%,P<0.05。)两组溶栓治疗后48小时和随访6个月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尿激酶联合左旋精氨酸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疗效更佳和安全性良好。
作者:刘美玲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究健康教育在糖尿病患者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性。方法选取2012年-2013年来我院就诊60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优质的健康教育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对糖尿病的认识,心里承受压力和自身饮食管理有明显的提升,护理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治愈率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糖尿病患者进行系统的健康教育,有助于增强患者对糖尿病的认识度,加强对自身管理,进而提升生活质量。
作者:唐曼秋;宋峥艳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对老年心血管患者的临床特点、防治对策进行探讨分析。方法选取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我院收治的80老年心血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临床特点进行相应的分析和指导。结果经过对患者进行一系类的干预预防措施后,患者临床症状均得到改善,血压值趋于正常水平,失眠、抑郁等情况也得到相应改善,与干预预防前相比P<0.05,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老年患者进行有效综合的预防措施,对改善老年心血管患者临床症状有极大帮助的同时,还可以有效地预防心肌缺血、心律失常、猝死等并发症,适用于临床。
作者:肖劲松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对心力衰竭的临床症状及护理进行分析研究。方法抽取2012年2月~2014年2月本院接诊的60例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对观察组患者予以人性化护理,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3.3%高于对照组70.0%,观察组患者总满意度96.7%高于对照组73.3%,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心力衰竭患者采用人性化护理有助于提高临床疗效和患者满意度,其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刘金侠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通过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防治知识认知程度与控制现状,为健康教育及临床控制治疗提供重要依据。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来我院检查或治疗的20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糖尿病防治知识问卷调查及体格检查、生化检验,统计分析患者糖尿病防治知识认知情况及控制现状。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防治知识认知程度较低,血糖、体重、血压及血脂控制欠佳。结论加强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健康认知,改善血糖、血压及血脂控制现状,促进患者健康、稳定生活。
作者:郑万敏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心源性胸腔积液临床特征及发生误诊原因。方法本次研究选取50例心源性胸腔积液患者,均为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其中首诊误诊10例,分析临床特征及误诊原因,并制定相关应对措施。结果40例综合医技检查、体征、病史,确诊冠心病、扩张型心肌病各9例,高心病14例,肺心病3例,风心病5例。首诊10例误诊,误诊为恶性胸腔积液3例,结核性胸腔积液7例。完善检查,将肿瘤和结核排除,确诊风心病1例,扩张型心肌病3例,肺心病6例。经治疗少量胸腔积液17例,6-9d吸收,对其它33例行病因、抽液治疗,胸腔积液在4-5周消失,病情缓解。结论分析心源性胸腔积液临床特征,并总结误诊原因,针对性治疗,可使预后获得显著改善,防范因误诊引发的不良事件发生,对保障患者生命安全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作者:杨秀禹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对复方小儿退热栓治疗小儿感冒发热的疗效和安全性进行研究探讨。方法随机抽取2012年2月~2013年2月本院接诊的160例儿童小儿感冒发热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每组各80例,观察组选取复方小儿退热栓疗法,对照组采取双黄连口服液疗法,3天内,观察记录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和疗效,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退烧率98.8%显著优于对照组67.5%,二者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率11.3%显著优于对照组1.3%,二者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3.8%显著优于对照组81.3%,二者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复方小儿退热栓治疗小儿感冒发热的疗效显著,安全可靠,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克有丽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通过分析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抗高血压药物的使用情况,比较不同药物的例高血压患者的治疗情况,分析其抗高血压药物的应用情况。方法根据患者的病情程度,,酌情使用抗高血压药物并统计。结果抗高血压药物使用率占前三的分别是:利尿药(31.5%)、钙拮抗药(25.5%)、β受体阻断药(22.5%)。200例患者,有73例单独用药,127联合使用抗血压药物,联合用药比达到63.5%,其中二联用药80例(63.0%)、三联用药30例(15.0%)、多联用药17例(8.5%)。不合理用药3例(1.5%)。结论五大类常用降压药中,利尿剂、钙拮抗药和β受体阻断药使用频率较高,临床治疗效果良好。我院抗高血压药物基本使用合理,根据用药原则,有针对性设计用药方案,并不断改善用药方案,真正做到有效合理用药。
作者:郑桂涛 刊期: 2014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