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京洋
目的:探究健康教育在糖尿病患者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性。方法选取2012年-2013年来我院就诊60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优质的健康教育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对糖尿病的认识,心里承受压力和自身饮食管理有明显的提升,护理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治愈率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糖尿病患者进行系统的健康教育,有助于增强患者对糖尿病的认识度,加强对自身管理,进而提升生活质量。
作者:唐曼秋;宋峥艳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心力衰竭采用N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诊断价值。方法选取心力衰竭患者120例,设为观察组,均为我院2013年6月至12月收治,采用NT-proBNP诊断,并就结果与同期收集的100例对照组非心力衰竭的健康体检者相同检查指标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选取病例NT-proBNP明显高于对照组, LVEF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心力衰竭诊断中,NT-proBNP具重要价值,且对治疗后NT-proBNP下降速率进行评估,可为预后判定提供有力的参考依据。
作者:李发顺;马丽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观察尿激酶联合左旋精氨酸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本院收治86例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成两组,43例治疗组和43例对照组。对照组尿激酶150万U,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左旋精氨酸200mg/kg,每天1次,连用1周;两组在溶栓12h后,每隔12h注射低分子肝素1次,连续3-5天。结果采用溶栓治疗后两组血管再通效果明显,治疗组早期再通率和临床总再通率显著优于对照组(30min:50.00%vs 32.50%,P<0.05;1h:60.87%vs 43.48%,P<0.05;2h:78.23%vs 67.50%,P<0.05。)两组溶栓治疗后48小时和随访6个月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尿激酶联合左旋精氨酸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疗效更佳和安全性良好。
作者:刘美玲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对急性白血病患者的血常规六项参数(PLT、PCT、MPV、PDW、WBC以及Hb)的动态观察进行探讨与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在2010年6月到2013年6月收治的28例初诊急性白血病(AL)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通过血细胞分析仪进行测定,依照缓解的情况分成甲组和乙组,其中22例甲组为完全缓解(CR),6例乙组为未完全缓解(NR),并选取60例健康体验人员作为对照组。第一个疗程化疗之后均出现了骨髓抑制情况,并对患者在初诊当中、第一个疗程化疗之后出现重骨髓抑制时以及首次骨髓缓解时的血常规六项参数数值分别测定,同时对血小板在第一次化疗之后的高和低值进行观察。结果在PLT、PCT、MPV以及Hb数值上,22例CR初诊患者(甲1组)和CR出现重骨髓抑制患者(甲2组)要比健康对照组低(P<0.05);在PLT、PCT以及Hb数值上,6例NR初诊患者(乙1组)要比健康对照组低(P<0.05),而和甲1组之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在PLT、PCT、WBC和Hb数值上,NR出现重骨髓抑制患者(乙2组)要比健康对照组低(P<0.05),而和甲2组差异不显著(P>0.05);在CR率上,28例AL患者第一次化疗之后的PLT≥100×109/L要显著比PLT<100×109/L高(P<0.05),而PLT H/L≥10的患者要显著比PLT H/L<10的患者高(P<0.05)。结论测定血常规六项参数能够对急性白血病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进行早期预测,对临床治疗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者:段全寿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研究综合疗法对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抽取于2011年11月~2012年在我院诊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采用药物治疗+运动疗法+心理疗法+饮食疗法,对照组单纯采用药物治疗,20d为一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的血压改变情况。结果治疗结束后,观察组显效54例,有效6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为100.0%(60/60);对照组显效37例,有效17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90.0%(54/60),组间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疗法结合了药物治疗与非药物治疗的优点,对降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减轻不良生活方式对血压的影响具有积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才让措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老年痴呆的发病机制与药物诊治方法。方法将58例精神痴呆者随机分组:1认知衰退组(29例)与2认知衰退组(29例),1认知衰退组经奥氮平予以医治,2认知衰退组经奋乃静予以医治。药物治疗后,比较1认知衰退组与2认知衰退组的疗效、QOL评分、MMSE评分、CDR评分、ADL评分。结果药物治疗前后精神痴呆状况比较,应用药物后,1认知衰退组与2认知衰退组的痴呆程度均有减轻,P<0.05。1认知衰退组的疗效优于2认知衰退组,P<0.05。应用药物后,1认知衰退组与2认知衰退组的QOL评分、MMSE评分、CDR评分、ADL评分差异显著,P<0.05,1认知衰退组的各项量表评分状况比2认知衰退组好,P<0.05。结论和奋乃静相比,经奥氮平药物对精神痴呆症予以诊疗,效果更好,适用性更强,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付正兴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川崎病(KD)并发冠状动脉病变患者的早期防治方法与效果。方法将我院2004年1月~2014年7月接诊的川崎病并发冠状动脉病变患者4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自21例。其中对照组患者早期单用阿司匹林防治,而研究组患者则采取静注丙种球蛋白并予以阿司匹林治疗。观察记录两组患者心脏彩超与实验室检查结果,并对比分析。结果经心脏彩超检查治疗前后可知,研究组治疗前彩超正常患儿治疗后转为异常有1例,而对照组则出现5例,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实验室指标无显著性差异,但治疗后研究组在实验室指标上皆明显低于对照组,更趋于正常范围,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用于早期防治川崎病并发冠状动脉病变患者可取得比较良好的效果,防治效果显著,同时能明显改善患者的实验室指标,值得借鉴。
作者:刘建兰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通过对血液透析治疗中患者的血压变化情况进行观察,探析减少血液透析心血管并发症的护理方法。方法选着70例患者,将这些患者进行随机分配,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按照一般情况护理进行血液透析,观察组则采用适当的护理程序对血液透析患者实施整体的护理。结果观察组作为实施整体护理的小组,在血液透析中心血管并发症(高血压、低血压、心律衰竭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完善的护理措施,科学的透析方案,严密的病情观察能够保证病患血液透析治疗的安全和效果,使患者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境地,也能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
作者:刘传芬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通过对超急性期脑梗死CT征象的认识,从而提高其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在我院已确诊超急性期脑梗死CT征象。结果脑梗死区脑实质密度轻度减低11例;脑组织肿胀,脑沟脑裂变浅13例;大脑中动脉密度增高6例;灰白质交界面模糊5例;未发现阳性征象14例。结论在急诊检查中CT对超急性期脑梗死具有一定诊断价值。
作者:肖安兵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对高三尖彬酯碱、阿糖胞苷、粒细胞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联合方案(HAG方案)进行阐述[1],探讨HAG预激方案治疗高位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临床效果,为日后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式,选择2009年2月-2013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20例HAG方案化疗患者,以及20例CAG方案化疗的初次诊断MDS患者的临床资料为研究对象,分别设定为HAG组、CAG组,对比不同方案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HAG预激方案治疗的患者,其缓解的有效率为80%,完全缓解率为65%;经过CAG方案治疗的患者,缓解有效率为90%,完全缓解有效率仅有50%,证明HAG预激方案在治疗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时,具有更好的效果。结论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在接受HAG预激方案治疗后,完全缓解有效率较高,应持续性治疗,避免早期复发。
作者:张雪飞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析美托洛尔联合卡托普利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于2012年11月至2013年11月期间收治的40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首先均给予相应的常规治疗方法,具体包括确保充足的休息、合理氧疗、改善通气、控制感染、使用利尿剂和强心剂、纠正水和电解质平衡、并给予心肌能量药物等。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用美托洛尔和卡托普利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由于服用美托洛尔和卡托普利这两种药物,6例患者出现咳嗽症状,4例出现心动过缓,还有1例早期心衰加重,但是没有发生严重不良反应。在治疗有效率方面,观察组8例显效,9例有效,3例无效,总有效率为85.00%;对照组5例显效,8例有效,7例无效,总有效率为65.00%,两组之间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美托洛尔联合卡托普利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具有较大的安全保障,两药的联合发挥协同作用强化了治疗效果,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提高,同时复发率也明显降低,应用效果显著。
作者:段银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对复方小儿退热栓治疗小儿感冒发热的疗效和安全性进行研究探讨。方法随机抽取2012年2月~2013年2月本院接诊的160例儿童小儿感冒发热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每组各80例,观察组选取复方小儿退热栓疗法,对照组采取双黄连口服液疗法,3天内,观察记录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和疗效,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退烧率98.8%显著优于对照组67.5%,二者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率11.3%显著优于对照组1.3%,二者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3.8%显著优于对照组81.3%,二者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复方小儿退热栓治疗小儿感冒发热的疗效显著,安全可靠,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克有丽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个体化心肺复苏在院内猝死患者心脑复苏抢救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至2014年6月间治疗监护中发生猝死的患者450例,所有患者均行个性化心肺复苏,作为实验组观察,选取2010年以前行常规心肺复苏的45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即刻复苏成功率和存活率。结果实验组患者即刻复苏成功率为18.67%(84/450),存活率为8.89%(40/45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猝死患者心肺脑复苏抢救中应用个体化心肺复苏可有效地提高即刻复苏成功率和存活率,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作者:韦常志;黄能;牙金兰;韦祖宝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研究分析对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采用美托洛尔联合稳心颗粒治疗的效果,以为其临床治疗和研究提供有效的理论依据。方法本次研究中入选的研究对象为本院收治的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共148例,研究开展的时间为2012年6月-2013年12月。根据患者临床期间接受的不同治疗方案,将148例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74例,临床期间采用美托洛尔治疗,观察组患者74例,临床期间采用美托洛尔联合稳心颗粒治疗,治疗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结果经临床治疗评估,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86.5%,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70.3%,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平均发作次和持续时间分别为为(10.05±4.55)次、(18.25±3.25)分钟,对照组患者的平均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分别为(20.15±5.85)次、(29.75±5.45)分钟,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采用美托洛尔与稳心颗粒联合用药方案进行治疗可有效的减少患者心律失常的发作次数,缩短病情持续时间,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重视和广泛应用。
作者:何琛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评价健康教育在高血压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高血压患者124例,将其分成宣教组62例,对照组6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为宣教组患者进行健康教育,6个月后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宣教组症状改善率、疾病认知度、不良事件发生率、收缩压、舒张压、满意度分别为93.5%、100.0%、0.0%、(116.4±10.5)mmHg、(72.4±11.8)mmHg、100%,均优于对照组的80.0%、80.6%、6.4%、(130.5±11.5)mmHg、(84.5±12.6)mmHg、80.6%,(P<0.05)。结论在高血压护理中应用健康教育,可提高疾病控制效果,改善预后。
作者:段华芬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分析研究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加强护理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13年2月~2014年2月本院接诊的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对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护理健康教育,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天数、住院费用、生活规律及按时复诊情况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住院费用少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在控制情绪、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按时复诊方面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总满意度97.5%明显高于对照组80.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在护理的过程中加强健康教育有助于促进急性脑梗死患者康复,对提高患者按时复诊率和护理满意度具有重要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罗雁萍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分析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患者采用护理干预的方法与体会。方法护理对象118例,皆为我院1998年~2013年接诊的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术患者,回顾性分析他们的临床资料,总结分析临床护理干预的方法与体会。结果118例患者经过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治疗与护理干预后,手术成功率为99.15%(117/118),并发症发生率仅为3.39%(4/118)。结论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患者临床护理中采用护理干预策略可以提高手术成功率,同时也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借鉴。
作者:胡小花;钱慧丽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对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利用无创正压通气进行治疗所取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2月-2013年5月曾在我院进行治疗的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90例,将这些患者随机分为数量相等的两组,将这两组患者分别作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利用常规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利用无创正压通气方法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在结束治疗之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观察组中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中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7.8%两组患者之间有显著差异;对两组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变化情况进行观察,观察组与对照组在经过治疗之后,其各项临指标均得到明显改善,但观察组中患者的改善情况明显优秀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之间存在显著差异。结论对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利用无创正压通气方法进行治疗能够取得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能够使患者的各种临床症状得到显著改善,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提高,并且不会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在临床上有重要作用和意义,可进行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戴赋平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对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静脉注射治疗快速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研究。方法随机抽取2013年8月~2014年6月本院接诊的80例快速心律失常患者,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予以胺碘酮治疗,观察组加用美托洛尔,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压、心率变化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有效率95.0%(38/40)优于对照组70.0%(28/4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41,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压、心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总计7.5%与对照组5.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静脉注射治疗快速心律失常疗效确切,且未增加患者的药物不良反应,具有非常积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李玲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家庭健康教育模式对社区高血压病患者生活方式及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自2013年4月~2013年12月在我社区进行治疗的高血压患者118例,将这118例患者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59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基础治疗的方式,对干预组患者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家庭健康教育,对比2组患者生活方式的改变及对服药依从性的影响。结果干预组患者在健康教育之后,具有低盐饮食、不喝酒、不吸烟、适当锻炼等健康生活习惯的患者例数显著增加,并且明显的高于对照组患者增加的幅度。干预组患者在健康教育后,忘记服药、没有按时服药以及症状改善后停药等服药依从性问题显著减少,并且减少的幅度显著的高于对照组。结论家庭教育模式能够显著的改善社区高血压患者的生活方式,服药的依从性较好,家庭健康教育的模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剑 刊期: 2014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