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川崎病并发冠状动脉病变的早期防治

刘建兰

关键词:川崎病, 冠状动脉病变, 合并症, 早期防治, 丙种球蛋白
摘要:目的:探讨川崎病(KD)并发冠状动脉病变患者的早期防治方法与效果。方法将我院2004年1月~2014年7月接诊的川崎病并发冠状动脉病变患者4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自21例。其中对照组患者早期单用阿司匹林防治,而研究组患者则采取静注丙种球蛋白并予以阿司匹林治疗。观察记录两组患者心脏彩超与实验室检查结果,并对比分析。结果经心脏彩超检查治疗前后可知,研究组治疗前彩超正常患儿治疗后转为异常有1例,而对照组则出现5例,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实验室指标无显著性差异,但治疗后研究组在实验室指标上皆明显低于对照组,更趋于正常范围,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用于早期防治川崎病并发冠状动脉病变患者可取得比较良好的效果,防治效果显著,同时能明显改善患者的实验室指标,值得借鉴。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杂志相关文献
  • 老年痴呆症发病机制及其药物治疗

    目的:探讨老年痴呆的发病机制与药物诊治方法。方法将58例精神痴呆者随机分组:1认知衰退组(29例)与2认知衰退组(29例),1认知衰退组经奥氮平予以医治,2认知衰退组经奋乃静予以医治。药物治疗后,比较1认知衰退组与2认知衰退组的疗效、QOL评分、MMSE评分、CDR评分、ADL评分。结果药物治疗前后精神痴呆状况比较,应用药物后,1认知衰退组与2认知衰退组的痴呆程度均有减轻,P<0.05。1认知衰退组的疗效优于2认知衰退组,P<0.05。应用药物后,1认知衰退组与2认知衰退组的QOL评分、MMSE评分、CDR评分、ADL评分差异显著,P<0.05,1认知衰退组的各项量表评分状况比2认知衰退组好,P<0.05。结论和奋乃静相比,经奥氮平药物对精神痴呆症予以诊疗,效果更好,适用性更强,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付正兴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再狭窄的病理生理的研究进展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再狭窄(restenosis,RS)是动脉壁对机械损伤的愈合反应。 RS与内皮细胞损伤、血栓形成、炎症反应、平滑肌细胞增殖迁移等机制有关,其中平滑肌细胞增殖迁移是RS形成的主要原因。

    作者:吴月环;赵瑞平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冠心病心绞痛心血管内科治疗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冠心病心绞痛心血管内科治疗临床体会。方法本次研究选择4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作研究对象,均为社区门诊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随机分组,就西药常规方案(对照组,n=20)与取舒血宁与曲美他嗪联合加用(观察组,n=20)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选取病例心绞痛症状总有效率为95%,心电图总有效率为85%,显著高于对照组80%,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血脂水平,两组治疗前无明显差异(P>0.05),疗后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胆固醇(TC)均有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有所升高,观察组变化幅度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心血管内科应有舒血宁与曲美他嗪联合方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可显著提高临床治疗交果,改善患者机体状况,具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

    作者:兰应波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探究健康教育在糖尿病患者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性

    目的:探究健康教育在糖尿病患者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性。方法选取2012年-2013年来我院就诊60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优质的健康教育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对糖尿病的认识,心里承受压力和自身饮食管理有明显的提升,护理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治愈率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糖尿病患者进行系统的健康教育,有助于增强患者对糖尿病的认识度,加强对自身管理,进而提升生活质量。

    作者:唐曼秋;宋峥艳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脂联素水平及其与代谢综合征关联分析

    目的:研究分析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脂联素含量及其与代谢综合征的相关性。方法择取2013年4月-2014年4月期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60例心力衰竭患者,通过酶联免疫法(英简ELISA)测定血清脂联素含量。结果心力衰竭患者血浆脂联素含量与血糖、白蛋白、血红蛋白、ApoB、甘油三脂、腰围呈负相关,而与二尖E/E’呈正相关。伴有代谢综合征患者血浆脂联素含量小于体重正常心力衰竭者。伴有代谢综合征患者的胰岛素抵抗指数、胰岛素、血糖、CRP、肌酐、BUN、ApoB、甘油三酯、胆固醇水平大于体重正常心力衰竭者。 ApoA1、HDL小于体重正常心力衰竭患者,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 E/E’、血红蛋白水平、腰围与伴有代谢综合征者的血浆脂联素含量呈负相关。结论心力衰竭伴有代谢综合征者血浆脂联素含量有所减少,其减少与心脏舒张功能异常、炎症有一定关系。

    作者:刘军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优质护理在冠心病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对优质护理在冠心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在2011年1月-2013年12月治疗的90例冠心病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护理进行护理,而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护理方案的基础上,使用更为优质的护理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与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存在较大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在冠心病患者护理过程中的应用,不仅大大提高了冠心病的治疗效果,而且还有效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为冠心病患者树立了战胜病魔的信心,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值得在临床治疗中进行大范围的推广与应用。

    作者:杨崇香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老年心血管患者的临床特点与防治对策探析

    目的:对老年心血管患者的临床特点、防治对策进行探讨分析。方法选取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我院收治的80老年心血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临床特点进行相应的分析和指导。结果经过对患者进行一系类的干预预防措施后,患者临床症状均得到改善,血压值趋于正常水平,失眠、抑郁等情况也得到相应改善,与干预预防前相比P<0.05,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老年患者进行有效综合的预防措施,对改善老年心血管患者临床症状有极大帮助的同时,还可以有效地预防心肌缺血、心律失常、猝死等并发症,适用于临床。

    作者:肖劲松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超早期小骨窗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超早期小骨窗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68例,按照不同手术方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4例。对照组实施传统大骨瓣开颅手术,治疗组实施小骨窗开颅微创手术。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及术后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8.8%,明显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38.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复发率和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功能恢复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疾病,临床采用小骨窗开颅微创手术治疗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效果好、并发症少且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预后,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作者:于京洋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用N端B型利钠肽前体诊断心力衰竭120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心力衰竭采用N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诊断价值。方法选取心力衰竭患者120例,设为观察组,均为我院2013年6月至12月收治,采用NT-proBNP诊断,并就结果与同期收集的100例对照组非心力衰竭的健康体检者相同检查指标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选取病例NT-proBNP明显高于对照组, LVEF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心力衰竭诊断中,NT-proBNP具重要价值,且对治疗后NT-proBNP下降速率进行评估,可为预后判定提供有力的参考依据。

    作者:李发顺;马丽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20例急性心肌梗塞抢救临床分析

    目的:对急性心肌梗塞临床抢救的效果分析。方法抽取2012年3月-2014年1月在我科收治的患有急性心肌梗塞的病人20例,对其相关临床资料给予回顾性分析。结果20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通过相对应的救治以后,治愈12例,占总体的60%。好转7例,占总体的35%,死亡1例,占总体的5%。并发症2例,占总体的10%。结论急性心肌梗塞一经确诊,必须要立即实施抢救,相互配合,在现场实施抢救,进而使急性心肌梗塞病人在发病现场就可以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以免错过佳的救治时机,降低死亡率。

    作者:李卫华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川崎病并发冠状动脉病变的早期防治

    目的:探讨川崎病(KD)并发冠状动脉病变患者的早期防治方法与效果。方法将我院2004年1月~2014年7月接诊的川崎病并发冠状动脉病变患者4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自21例。其中对照组患者早期单用阿司匹林防治,而研究组患者则采取静注丙种球蛋白并予以阿司匹林治疗。观察记录两组患者心脏彩超与实验室检查结果,并对比分析。结果经心脏彩超检查治疗前后可知,研究组治疗前彩超正常患儿治疗后转为异常有1例,而对照组则出现5例,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实验室指标无显著性差异,但治疗后研究组在实验室指标上皆明显低于对照组,更趋于正常范围,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用于早期防治川崎病并发冠状动脉病变患者可取得比较良好的效果,防治效果显著,同时能明显改善患者的实验室指标,值得借鉴。

    作者:刘建兰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静脉注射治疗快速型心律失常的临床观察

    目的:对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静脉注射治疗快速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研究。方法随机抽取2013年8月~2014年6月本院接诊的80例快速心律失常患者,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予以胺碘酮治疗,观察组加用美托洛尔,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压、心率变化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有效率95.0%(38/40)优于对照组70.0%(28/4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41,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压、心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总计7.5%与对照组5.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静脉注射治疗快速心律失常疗效确切,且未增加患者的药物不良反应,具有非常积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李玲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螺旋CT在诊断主动脉夹层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螺旋CT在诊断主动脉夹层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3月至2011年3月经日立单层螺旋CT诊断的主动脉夹层患者30例,对螺旋CT的资料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0例主动脉夹层患者中,根据DeBakey进行分型:I型5例,为16.67%,II型6例,为20%,III型19例,为63.33%,均有不同密度真假腔和分隔两者内膜。其中有19例的真假腔密度高过假腔,11例真假腔的密度极为相似。CT的主要表现为主动脉增张和变宽,其发现主动脉扩张22例,主动脉增厚钙化8例。结论螺旋CT具有分别率高、准确度高和无创性等优点,对病变的范围、类型、腔内结构、血流速度、部分并发症等都能准确无误的显示出来,另外还能对血管外的病变进行了解,为临床的治疗方案选择提供了充分的信息,并能满足临床的诊断需求,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俞贵林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ACEI联合CCB治疗老年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为老年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联合应用ACEI(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与CCB(钙离子拮抗剂)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3年10月我院收治的老年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108例,按双盲法分组,54例治疗组患者联合应用依那普利、氨氯地平片治疗,54例对照组患者单纯应用依那普利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尿白蛋白排泄率、肌酐分别为(12.82±0.30)μg/min、(268±8)mol/L,优于对照组的(16.35±0.40)μg/min、(285±15)mol/L,(P<0.05),此外,治疗组高血压治疗有效率为92.5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3.33%,组间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 ACEI联合CCB治疗老年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疗效满意,值得进一步应用。

    作者:陈树华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无创正压通气(BiPAP模式)治疗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对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利用无创正压通气进行治疗所取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2月-2013年5月曾在我院进行治疗的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90例,将这些患者随机分为数量相等的两组,将这两组患者分别作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利用常规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利用无创正压通气方法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在结束治疗之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观察组中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中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7.8%两组患者之间有显著差异;对两组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变化情况进行观察,观察组与对照组在经过治疗之后,其各项临指标均得到明显改善,但观察组中患者的改善情况明显优秀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之间存在显著差异。结论对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利用无创正压通气方法进行治疗能够取得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能够使患者的各种临床症状得到显著改善,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提高,并且不会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在临床上有重要作用和意义,可进行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戴赋平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心脏彩色超诊断高血压性心脏病伴左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意义

    目的:对心脏彩色超诊断高血压性心脏病伴左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意义进行探讨。方法选择2012年2月到2014年2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高血压性心脏病伴左心力衰竭患者30例作为观察组,并选择同期在我院进行检查的健康者30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心脏彩超相关指标以及NYHA心功能分级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明显降低,而E/Ea比值明显增大,两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心脏彩超主要指标与NYHA心功能分级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心脏彩超能够准确的诊断高血压性心脏病伴左心力衰竭患者,并能对其进行心功能评估,分析其严重程度,是一种常规实用的高血压性心脏病临床诊断方法。

    作者:文佳;潘丽;张敏;王奕;秦朗;郭丽萍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中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脉压与心脑血管事件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长期对中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进行临床观察,对舒张压、收缩压、脉压以及心脑血管等事件进行相关性分析。方法以已经确诊的200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每个季度进行一次随访,进行为期2年的持续观察。在每次随访的过程中对患者的坐位血压、同步胰岛素C肽、血脂、血糖、肝功能和肾功能进行测量,并同时进行超声心动图和心电图的检查,当发现患者发生心脑血管事件时作为观察终点。使用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方法对引发心脑血管事件的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中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发生心脑血管与患者的年龄、收缩压、舒张压和脉压等因素有关(P值均<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脉压是心血管事件的一个重要的独立危险因子。

    作者:张天慧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自拟中药胸痹3号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自拟中药胸痹3号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选取我院自2012年12月-2014年1月以来收治的58例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以及观察组,两组各2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给予自拟胸痹3号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86.21%(25/29)明显高于对照组68.97%(20/29),其差异具有有统计学意义(χ2=23.152,P<0.05)。结论自拟中药胸痹3号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心率及血压,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黄海涛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基层医院局麻下定向置软管救治高血压脑出血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研究局麻下定向置软管救治高血压脑出血临床应用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3月到2014年3月接收的高血压患者219例做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治疗A组的患者110例采用局麻下定向置软管高血压脑出血血肿吸引+尿激酶溶解清除术,治疗B组患者109例采用全麻下开颅血肿清除术,对比两组患者的血肿量、血肿部位以及实际的病情。结果两组患者中,治疗A组的患者生存质量明显提高,尿激酶溶解无效死亡1例,上肢活动功能不全2例,无瘫痪病例,CT复查无新血肿形成。治疗效果为97%;治疗B组患者其中有5例死亡,有8例出现了新血肿的现象,有6例需要二次手术,偏瘫16例,治疗效果为63%。结论局麻下定向置软管高血压脑出血血肿吸引+尿激酶溶解清除术可广泛的应用,同时具有安全性,手术比较简单,费用低,患者容易配合,非常适合基层医院,值得临床医学推广。

    作者:文松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癌的超声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超声在结节性甲状腺肿与甲状腺癌合并发生病例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本次共选择结节性甲状腺肿100例患者作研究对象,均为我院2011年9月至2012年9月收治,结节形态、钙化情况先行二维超声检查,后用彩色多普勒对结节血流等进一步观察,回顾临床资料。结果前超声诊断:良性结节75例,结节数共140个;恶性结节25例,结节数共45个。术后病理诊断:良性结节51例,结节数共97个;恶性结节49例,结节数共80个。恶性结节与二维超声检查,二维超声显示恶性结节有毛刺率明显高于良性;低回声率明显高于良性,微小钙化及粗钙化率明显高于良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结节组Ⅱ、Ⅲ级血流信号显示率明显高于良性结节组Ⅱ、Ⅲ级血流信号显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结节内血流RI、PSV平均值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结节性甲状腺肿与甲状腺癌合并发生的病例中,应用二维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均有较高的诊断价值,需对结节细致扫查,综合分析血流及回声情况,并辅助行穿刺活检,以获得明确诊断。

    作者:柴俊荣 刊期: 2014年第08期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杂志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杂志

主管:中国广东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广东介入心脏学会 广东岭南心血管病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