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应波
目的:对老年心血管患者的临床特点、防治对策进行探讨分析。方法选取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我院收治的80老年心血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临床特点进行相应的分析和指导。结果经过对患者进行一系类的干预预防措施后,患者临床症状均得到改善,血压值趋于正常水平,失眠、抑郁等情况也得到相应改善,与干预预防前相比P<0.05,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老年患者进行有效综合的预防措施,对改善老年心血管患者临床症状有极大帮助的同时,还可以有效地预防心肌缺血、心律失常、猝死等并发症,适用于临床。
作者:肖劲松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通过分析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抗高血压药物的使用情况,比较不同药物的例高血压患者的治疗情况,分析其抗高血压药物的应用情况。方法根据患者的病情程度,,酌情使用抗高血压药物并统计。结果抗高血压药物使用率占前三的分别是:利尿药(31.5%)、钙拮抗药(25.5%)、β受体阻断药(22.5%)。200例患者,有73例单独用药,127联合使用抗血压药物,联合用药比达到63.5%,其中二联用药80例(63.0%)、三联用药30例(15.0%)、多联用药17例(8.5%)。不合理用药3例(1.5%)。结论五大类常用降压药中,利尿剂、钙拮抗药和β受体阻断药使用频率较高,临床治疗效果良好。我院抗高血压药物基本使用合理,根据用药原则,有针对性设计用药方案,并不断改善用药方案,真正做到有效合理用药。
作者:郑桂涛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川崎病(KD)并发冠状动脉病变患者的早期防治方法与效果。方法将我院2004年1月~2014年7月接诊的川崎病并发冠状动脉病变患者4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自21例。其中对照组患者早期单用阿司匹林防治,而研究组患者则采取静注丙种球蛋白并予以阿司匹林治疗。观察记录两组患者心脏彩超与实验室检查结果,并对比分析。结果经心脏彩超检查治疗前后可知,研究组治疗前彩超正常患儿治疗后转为异常有1例,而对照组则出现5例,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实验室指标无显著性差异,但治疗后研究组在实验室指标上皆明显低于对照组,更趋于正常范围,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用于早期防治川崎病并发冠状动脉病变患者可取得比较良好的效果,防治效果显著,同时能明显改善患者的实验室指标,值得借鉴。
作者:刘建兰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对COPD(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运用综合疗法进行治疗,对其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探讨与分析。方法从2012年5月到2014年2月我院收治的COPD患者中抽取12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依照治疗方式的不同随机给予其中60例患者常规药物治疗+健康教育(对照组),另60例患者采用综合疗法+健康教育(分析组),对两组患者的咳嗽程度、肺部啰音以及肺功能测定等各项指标进行观察。结果经过相应治疗,在咳嗽程度、肺部啰音以及肺功能测定等各项指标上,分析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均达到了98.3%(59/6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8.3%(53/60),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分析组的FEV%、PO2、FEV1%和FEV1显著增加,而PCO2显著减少(P<0.05)。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在治疗后各项指标上,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COPD患者来说,运用物理因子+呼吸保健操等综合疗法可以起到显著的治疗效果,安全无毒副作用,能够提高患者的预后,值得推广。
作者:卢绍蓉;李永琪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分析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患者采用护理干预的方法与体会。方法护理对象118例,皆为我院1998年~2013年接诊的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术患者,回顾性分析他们的临床资料,总结分析临床护理干预的方法与体会。结果118例患者经过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治疗与护理干预后,手术成功率为99.15%(117/118),并发症发生率仅为3.39%(4/118)。结论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患者临床护理中采用护理干预策略可以提高手术成功率,同时也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借鉴。
作者:胡小花;钱慧丽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深圳市宝安区劳务工人群高血压病患者高血压控制率影响因素。方法选自2013年6月~2014年1月对深圳市宝安区下辖沙井街道的劳务工人中120例高血压患者进行调查,对120例患者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高血压控制率影响因素。结果影响高血压控制率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不规律性服药、不了解相关健康知识、暴饮暴食、饮酒、吸烟、熬夜、高盐膳食以及高脂膳食等。针对于影响高血压控制率的因素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进一步降低了高血压疾病的发病率。结论通过对劳务工人群高血压病患者高血压控制率影响因素的分析,并且采取相应的干预对策,能够进一步降低高血压的发病率。
作者:朱卫华;邱绪科;余兰英;荆岩;叶定村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冠心病心绞痛心血管内科治疗临床体会。方法本次研究选择4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作研究对象,均为社区门诊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随机分组,就西药常规方案(对照组,n=20)与取舒血宁与曲美他嗪联合加用(观察组,n=20)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选取病例心绞痛症状总有效率为95%,心电图总有效率为85%,显著高于对照组80%,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血脂水平,两组治疗前无明显差异(P>0.05),疗后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胆固醇(TC)均有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有所升高,观察组变化幅度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心血管内科应有舒血宁与曲美他嗪联合方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可显著提高临床治疗交果,改善患者机体状况,具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
作者:兰应波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再狭窄(restenosis,RS)是动脉壁对机械损伤的愈合反应。 RS与内皮细胞损伤、血栓形成、炎症反应、平滑肌细胞增殖迁移等机制有关,其中平滑肌细胞增殖迁移是RS形成的主要原因。
作者:吴月环;赵瑞平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对心脏彩色超诊断高血压性心脏病伴左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意义进行探讨。方法选择2012年2月到2014年2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高血压性心脏病伴左心力衰竭患者30例作为观察组,并选择同期在我院进行检查的健康者30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心脏彩超相关指标以及NYHA心功能分级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明显降低,而E/Ea比值明显增大,两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心脏彩超主要指标与NYHA心功能分级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心脏彩超能够准确的诊断高血压性心脏病伴左心力衰竭患者,并能对其进行心功能评估,分析其严重程度,是一种常规实用的高血压性心脏病临床诊断方法。
作者:文佳;潘丽;张敏;王奕;秦朗;郭丽萍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超声在结节性甲状腺肿与甲状腺癌合并发生病例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本次共选择结节性甲状腺肿100例患者作研究对象,均为我院2011年9月至2012年9月收治,结节形态、钙化情况先行二维超声检查,后用彩色多普勒对结节血流等进一步观察,回顾临床资料。结果前超声诊断:良性结节75例,结节数共140个;恶性结节25例,结节数共45个。术后病理诊断:良性结节51例,结节数共97个;恶性结节49例,结节数共80个。恶性结节与二维超声检查,二维超声显示恶性结节有毛刺率明显高于良性;低回声率明显高于良性,微小钙化及粗钙化率明显高于良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结节组Ⅱ、Ⅲ级血流信号显示率明显高于良性结节组Ⅱ、Ⅲ级血流信号显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结节内血流RI、PSV平均值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结节性甲状腺肿与甲状腺癌合并发生的病例中,应用二维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均有较高的诊断价值,需对结节细致扫查,综合分析血流及回声情况,并辅助行穿刺活检,以获得明确诊断。
作者:柴俊荣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性疾病,机体各个器官均可受累。肺结核主要是由人型结核杆菌侵入肺脏后引起的一种具有强烈传染性的慢性消耗性疾病。结核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慢性传染病,已成为全球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本文从肺结核病的流行病学以及病因进行分析,进一步总结出导致肺结核的主要因素,可供相关人士参考。
作者:喻华松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析心脏标志物的动态监测在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应用及其作用。方法:选择我院于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期间收治的2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作为观察组,另选择来我院接受体检并且结果正常的24名正常人作为对照组。将两组患者的血清标本,保存在-30℃以下并统一进行分析,分析样本中hs-cTn、hs-CRP以及CK-MB等指标,计算阳性率并进行比较。同时对观察组患者在入院时、入院6小时、入院24小时以及48小时等不同时间点hs-cTn、hs-CRP以及CK-MB等指标的含量进行动态监测。结果观察组患者在hs-cTn、hs-CRP以及CK-MB等血清指标的阳性率分别为87.50%、79.17%以及70.83%,与正常人群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并且其高敏心肌肌钙蛋白含量于6小时达到高,hs-CRP与CK-MB含量则分别在48小时以及24小时时达到高。结论心脏标志物的特异性和灵敏性都比较高,其动态监测的实现可以有效预防急性心肌梗死疾病的出现,并做到尽早确诊与治疗,改善患者的预后。对于已经突发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心脏标志物动态监测的应用还可以有效监控到患者的病情发展情况,防止病情的恶化。
作者:起连英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尼可地尔联合法舒地尔治疗不稳定心绞痛的临床效果,为PCI相关心肌梗死的预防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将238例新确诊的不稳定心绞痛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及尼可地尔联合法舒地尔组(联合组),检测两组患者支架植入术后PCI相关心肌梗死的发生率、心率减速力的变化情况。结果尼克地尔联合法舒地尔可降低PCI相关心肌梗死发生率(P<0.05)。结论尼可地尔联合法舒地尔可减轻再灌注损伤,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刁军;武维恒;李莉;巩雷;祁春梅;姚理娜;李勇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观察为老年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联合应用ACEI(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与CCB(钙离子拮抗剂)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3年10月我院收治的老年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108例,按双盲法分组,54例治疗组患者联合应用依那普利、氨氯地平片治疗,54例对照组患者单纯应用依那普利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尿白蛋白排泄率、肌酐分别为(12.82±0.30)μg/min、(268±8)mol/L,优于对照组的(16.35±0.40)μg/min、(285±15)mol/L,(P<0.05),此外,治疗组高血压治疗有效率为92.5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3.33%,组间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 ACEI联合CCB治疗老年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疗效满意,值得进一步应用。
作者:陈树华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评价健康教育在高血压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高血压患者124例,将其分成宣教组62例,对照组6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为宣教组患者进行健康教育,6个月后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宣教组症状改善率、疾病认知度、不良事件发生率、收缩压、舒张压、满意度分别为93.5%、100.0%、0.0%、(116.4±10.5)mmHg、(72.4±11.8)mmHg、100%,均优于对照组的80.0%、80.6%、6.4%、(130.5±11.5)mmHg、(84.5±12.6)mmHg、80.6%,(P<0.05)。结论在高血压护理中应用健康教育,可提高疾病控制效果,改善预后。
作者:段华芬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比较分析依叶片与依那普利治疗H型高血压的临床效果,为临床医学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20例H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试验组患者给予依叶片治疗,对照组给予依那普利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表现。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降压效果都十分明显,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将Hcy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随访期间试验组患者心脑血管发生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依叶片与依那普利均能够降低H型高血压患者的Hcy,依叶片与依那普利相比能够稳定CIMT,有效的减少心脑血管并发率,疗效更加好。
作者:覃建媛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通过对超急性期脑梗死CT征象的认识,从而提高其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在我院已确诊超急性期脑梗死CT征象。结果脑梗死区脑实质密度轻度减低11例;脑组织肿胀,脑沟脑裂变浅13例;大脑中动脉密度增高6例;灰白质交界面模糊5例;未发现阳性征象14例。结论在急诊检查中CT对超急性期脑梗死具有一定诊断价值。
作者:肖安兵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对心力衰竭的临床症状及护理进行分析研究。方法抽取2012年2月~2014年2月本院接诊的60例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对观察组患者予以人性化护理,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3.3%高于对照组70.0%,观察组患者总满意度96.7%高于对照组73.3%,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心力衰竭患者采用人性化护理有助于提高临床疗效和患者满意度,其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刘金侠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针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研究影响其死亡的因素。方法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方法分析研究我院自2010年8月-2013年12月共37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死亡的病历资料。结果 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表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入院清醒程度、入院24h内高体温及出血量是主要预防因素。结论导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死亡的因素主要有入院时的意识清醒程度、出血量的大小、脑部是否有积血及血量的多少等。
作者:林彰文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安体舒通联合吲达帕胺治疗顽固性高血压的疗效。方法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顽固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在原有降压治疗方案的基础上使用吲达帕胺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使用安体舒通治疗。评价两组治疗疗效,并比较治疗前后心率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76.7%,明显高于对照组50.0%的有效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心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由(79.5±5.0)次/分降低至(65.4±3.2)次/分,对照组由(78.8±4.8)次/分降低至(70.5±2.9)次/分,观察组治疗后的心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安体舒通联合吲达帕胺是治疗顽固性高血压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案,可以提高总有效率,并减慢心率,值得临床上进一步研究及推广。
作者:陆林 刊期: 2014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