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美托洛尔联合稳心颗粒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分析

何琛

关键词:美托洛尔, 稳心颗粒, 冠心病心律失常, 发作次数, 持续时间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对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采用美托洛尔联合稳心颗粒治疗的效果,以为其临床治疗和研究提供有效的理论依据。方法本次研究中入选的研究对象为本院收治的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共148例,研究开展的时间为2012年6月-2013年12月。根据患者临床期间接受的不同治疗方案,将148例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74例,临床期间采用美托洛尔治疗,观察组患者74例,临床期间采用美托洛尔联合稳心颗粒治疗,治疗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结果经临床治疗评估,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86.5%,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70.3%,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平均发作次和持续时间分别为为(10.05±4.55)次、(18.25±3.25)分钟,对照组患者的平均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分别为(20.15±5.85)次、(29.75±5.45)分钟,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采用美托洛尔与稳心颗粒联合用药方案进行治疗可有效的减少患者心律失常的发作次数,缩短病情持续时间,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重视和广泛应用。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杂志相关文献
  • 依叶片与依那普利治疗H型高血压的临床比较

    目的:比较分析依叶片与依那普利治疗H型高血压的临床效果,为临床医学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20例H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试验组患者给予依叶片治疗,对照组给予依那普利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表现。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降压效果都十分明显,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将Hcy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随访期间试验组患者心脑血管发生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依叶片与依那普利均能够降低H型高血压患者的Hcy,依叶片与依那普利相比能够稳定CIMT,有效的减少心脑血管并发率,疗效更加好。

    作者:覃建媛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37例死亡影响因素研究

    目的:针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研究影响其死亡的因素。方法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方法分析研究我院自2010年8月-2013年12月共37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死亡的病历资料。结果 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表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入院清醒程度、入院24h内高体温及出血量是主要预防因素。结论导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死亡的因素主要有入院时的意识清醒程度、出血量的大小、脑部是否有积血及血量的多少等。

    作者:林彰文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综合疗法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观察

    目的:研究综合疗法对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抽取于2011年11月~2012年在我院诊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采用药物治疗+运动疗法+心理疗法+饮食疗法,对照组单纯采用药物治疗,20d为一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的血压改变情况。结果治疗结束后,观察组显效54例,有效6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为100.0%(60/60);对照组显效37例,有效17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90.0%(54/60),组间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疗法结合了药物治疗与非药物治疗的优点,对降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减轻不良生活方式对血压的影响具有积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才让措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研究分析呼吸病中引起肺结核的主要因素

    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性疾病,机体各个器官均可受累。肺结核主要是由人型结核杆菌侵入肺脏后引起的一种具有强烈传染性的慢性消耗性疾病。结核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慢性传染病,已成为全球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本文从肺结核病的流行病学以及病因进行分析,进一步总结出导致肺结核的主要因素,可供相关人士参考。

    作者:喻华松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深圳市宝安区劳务工人群高血压病患者高血压控制率影响因素的调查

    目的:探讨深圳市宝安区劳务工人群高血压病患者高血压控制率影响因素。方法选自2013年6月~2014年1月对深圳市宝安区下辖沙井街道的劳务工人中120例高血压患者进行调查,对120例患者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高血压控制率影响因素。结果影响高血压控制率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不规律性服药、不了解相关健康知识、暴饮暴食、饮酒、吸烟、熬夜、高盐膳食以及高脂膳食等。针对于影响高血压控制率的因素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进一步降低了高血压疾病的发病率。结论通过对劳务工人群高血压病患者高血压控制率影响因素的分析,并且采取相应的干预对策,能够进一步降低高血压的发病率。

    作者:朱卫华;邱绪科;余兰英;荆岩;叶定村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中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脉压与心脑血管事件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长期对中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进行临床观察,对舒张压、收缩压、脉压以及心脑血管等事件进行相关性分析。方法以已经确诊的200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每个季度进行一次随访,进行为期2年的持续观察。在每次随访的过程中对患者的坐位血压、同步胰岛素C肽、血脂、血糖、肝功能和肾功能进行测量,并同时进行超声心动图和心电图的检查,当发现患者发生心脑血管事件时作为观察终点。使用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方法对引发心脑血管事件的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中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发生心脑血管与患者的年龄、收缩压、舒张压和脉压等因素有关(P值均<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脉压是心血管事件的一个重要的独立危险因子。

    作者:张天慧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曲美他嗪配伍基础治疗肺源性心脏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曲美他嗪配伍基础治疗肺源性心脏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至2013年8月90例肺源性心脏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基础治疗,观察组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对比分析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周期后BNP、PaO2、PaCO2、FEV1/FVC、MMEF(预期值%)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治疗后在每搏输出量、每分心输出量、心脏指数、左心射血分数指标上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曲美他嗪是治疗肺源性心脏病的一种有效安全的药物,值得在临床应用中推广。

    作者:黄琪敏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抗高血压常用药物的临床合理应用

    目的:通过分析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抗高血压药物的使用情况,比较不同药物的例高血压患者的治疗情况,分析其抗高血压药物的应用情况。方法根据患者的病情程度,,酌情使用抗高血压药物并统计。结果抗高血压药物使用率占前三的分别是:利尿药(31.5%)、钙拮抗药(25.5%)、β受体阻断药(22.5%)。200例患者,有73例单独用药,127联合使用抗血压药物,联合用药比达到63.5%,其中二联用药80例(63.0%)、三联用药30例(15.0%)、多联用药17例(8.5%)。不合理用药3例(1.5%)。结论五大类常用降压药中,利尿剂、钙拮抗药和β受体阻断药使用频率较高,临床治疗效果良好。我院抗高血压药物基本使用合理,根据用药原则,有针对性设计用药方案,并不断改善用药方案,真正做到有效合理用药。

    作者:郑桂涛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安体舒通联合吲达帕胺治疗顽固性高血压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安体舒通联合吲达帕胺治疗顽固性高血压的疗效。方法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顽固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在原有降压治疗方案的基础上使用吲达帕胺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使用安体舒通治疗。评价两组治疗疗效,并比较治疗前后心率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76.7%,明显高于对照组50.0%的有效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心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由(79.5±5.0)次/分降低至(65.4±3.2)次/分,对照组由(78.8±4.8)次/分降低至(70.5±2.9)次/分,观察组治疗后的心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安体舒通联合吲达帕胺是治疗顽固性高血压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案,可以提高总有效率,并减慢心率,值得临床上进一步研究及推广。

    作者:陆林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再狭窄的病理生理的研究进展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再狭窄(restenosis,RS)是动脉壁对机械损伤的愈合反应。 RS与内皮细胞损伤、血栓形成、炎症反应、平滑肌细胞增殖迁移等机制有关,其中平滑肌细胞增殖迁移是RS形成的主要原因。

    作者:吴月环;赵瑞平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美托洛尔联合稳心颗粒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研究分析对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采用美托洛尔联合稳心颗粒治疗的效果,以为其临床治疗和研究提供有效的理论依据。方法本次研究中入选的研究对象为本院收治的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共148例,研究开展的时间为2012年6月-2013年12月。根据患者临床期间接受的不同治疗方案,将148例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74例,临床期间采用美托洛尔治疗,观察组患者74例,临床期间采用美托洛尔联合稳心颗粒治疗,治疗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结果经临床治疗评估,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86.5%,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70.3%,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平均发作次和持续时间分别为为(10.05±4.55)次、(18.25±3.25)分钟,对照组患者的平均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分别为(20.15±5.85)次、(29.75±5.45)分钟,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采用美托洛尔与稳心颗粒联合用药方案进行治疗可有效的减少患者心律失常的发作次数,缩短病情持续时间,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重视和广泛应用。

    作者:何琛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尼可地尔联合法舒地尔治疗不稳定心绞痛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尼可地尔联合法舒地尔治疗不稳定心绞痛的临床效果,为PCI相关心肌梗死的预防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将238例新确诊的不稳定心绞痛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及尼可地尔联合法舒地尔组(联合组),检测两组患者支架植入术后PCI相关心肌梗死的发生率、心率减速力的变化情况。结果尼克地尔联合法舒地尔可降低PCI相关心肌梗死发生率(P<0.05)。结论尼可地尔联合法舒地尔可减轻再灌注损伤,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刁军;武维恒;李莉;巩雷;祁春梅;姚理娜;李勇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家庭健康教育模式对社区高血压病患者生活方式和服药依从性的影响

    目的:探讨家庭健康教育模式对社区高血压病患者生活方式及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自2013年4月~2013年12月在我社区进行治疗的高血压患者118例,将这118例患者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59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基础治疗的方式,对干预组患者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家庭健康教育,对比2组患者生活方式的改变及对服药依从性的影响。结果干预组患者在健康教育之后,具有低盐饮食、不喝酒、不吸烟、适当锻炼等健康生活习惯的患者例数显著增加,并且明显的高于对照组患者增加的幅度。干预组患者在健康教育后,忘记服药、没有按时服药以及症状改善后停药等服药依从性问题显著减少,并且减少的幅度显著的高于对照组。结论家庭教育模式能够显著的改善社区高血压患者的生活方式,服药的依从性较好,家庭健康教育的模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剑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高血压合并冠心病诊断及治疗体会

    目的:探讨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诊断标准及治疗方法。方法62例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均给予氨氯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记录患者治疗前后血压、心绞痛变化情况,给予统计学分析后得出结论。结果62例患者经治疗后,其舒张压、收缩压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心绞痛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均较治疗前显著减少,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经临床诊断依据主要为血压测定值及心电图检查结果,医生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实验室、影像学检查确定疾病后,可根据其实际情况制定合适的给药方案,使患者获得满意的降压及控制心绞痛发生的治疗目的,保障患者临床疗效及预后。

    作者:李文英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颈中交感神经节阻滞在神经性耳聋耳鸣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对颈中交感神经节阻滞在神经性耳聋耳鸣治疗中的应用进行探讨。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在2011年1月-2013年12月治疗的50例神经性耳聋耳鸣患者,共65侧耳,分为两组:30侧耳为治疗组、35侧耳为对照组,对照组患者使用中药进行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再使用颈中交感神经节阻滞进行治疗,1次/d,1个疗程包含10次,相邻两个疗程之间需要间隔7d,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与分析。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存在较大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中交感神经节阻滞在神经性耳聋耳鸣治疗中的应用,不仅颈中交感神经节阻滞的成功率较高,而且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且安全性较高。颈中交感神经节阻滞在神经性耳聋耳鸣治疗中的应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值得在临床治疗中进行大范围的推广与应用。

    作者:曾恒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综合疗法治疗COPD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对COPD(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运用综合疗法进行治疗,对其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探讨与分析。方法从2012年5月到2014年2月我院收治的COPD患者中抽取12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依照治疗方式的不同随机给予其中60例患者常规药物治疗+健康教育(对照组),另60例患者采用综合疗法+健康教育(分析组),对两组患者的咳嗽程度、肺部啰音以及肺功能测定等各项指标进行观察。结果经过相应治疗,在咳嗽程度、肺部啰音以及肺功能测定等各项指标上,分析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均达到了98.3%(59/6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8.3%(53/60),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分析组的FEV%、PO2、FEV1%和FEV1显著增加,而PCO2显著减少(P<0.05)。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在治疗后各项指标上,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COPD患者来说,运用物理因子+呼吸保健操等综合疗法可以起到显著的治疗效果,安全无毒副作用,能够提高患者的预后,值得推广。

    作者:卢绍蓉;李永琪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防治知识认知程度与控制现状分析

    目的:通过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防治知识认知程度与控制现状,为健康教育及临床控制治疗提供重要依据。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来我院检查或治疗的20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糖尿病防治知识问卷调查及体格检查、生化检验,统计分析患者糖尿病防治知识认知情况及控制现状。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防治知识认知程度较低,血糖、体重、血压及血脂控制欠佳。结论加强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健康认知,改善血糖、血压及血脂控制现状,促进患者健康、稳定生活。

    作者:郑万敏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复方小儿退热栓治疗小儿感冒发热的疗效和安全性

    目的:对复方小儿退热栓治疗小儿感冒发热的疗效和安全性进行研究探讨。方法随机抽取2012年2月~2013年2月本院接诊的160例儿童小儿感冒发热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每组各80例,观察组选取复方小儿退热栓疗法,对照组采取双黄连口服液疗法,3天内,观察记录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和疗效,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退烧率98.8%显著优于对照组67.5%,二者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率11.3%显著优于对照组1.3%,二者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3.8%显著优于对照组81.3%,二者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复方小儿退热栓治疗小儿感冒发热的疗效显著,安全可靠,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克有丽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螺旋CT在诊断主动脉夹层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螺旋CT在诊断主动脉夹层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3月至2011年3月经日立单层螺旋CT诊断的主动脉夹层患者30例,对螺旋CT的资料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0例主动脉夹层患者中,根据DeBakey进行分型:I型5例,为16.67%,II型6例,为20%,III型19例,为63.33%,均有不同密度真假腔和分隔两者内膜。其中有19例的真假腔密度高过假腔,11例真假腔的密度极为相似。CT的主要表现为主动脉增张和变宽,其发现主动脉扩张22例,主动脉增厚钙化8例。结论螺旋CT具有分别率高、准确度高和无创性等优点,对病变的范围、类型、腔内结构、血流速度、部分并发症等都能准确无误的显示出来,另外还能对血管外的病变进行了解,为临床的治疗方案选择提供了充分的信息,并能满足临床的诊断需求,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俞贵林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脂联素水平及其与代谢综合征关联分析

    目的:研究分析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脂联素含量及其与代谢综合征的相关性。方法择取2013年4月-2014年4月期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60例心力衰竭患者,通过酶联免疫法(英简ELISA)测定血清脂联素含量。结果心力衰竭患者血浆脂联素含量与血糖、白蛋白、血红蛋白、ApoB、甘油三脂、腰围呈负相关,而与二尖E/E’呈正相关。伴有代谢综合征患者血浆脂联素含量小于体重正常心力衰竭者。伴有代谢综合征患者的胰岛素抵抗指数、胰岛素、血糖、CRP、肌酐、BUN、ApoB、甘油三酯、胆固醇水平大于体重正常心力衰竭者。 ApoA1、HDL小于体重正常心力衰竭患者,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 E/E’、血红蛋白水平、腰围与伴有代谢综合征者的血浆脂联素含量呈负相关。结论心力衰竭伴有代谢综合征者血浆脂联素含量有所减少,其减少与心脏舒张功能异常、炎症有一定关系。

    作者:刘军 刊期: 2014年第08期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杂志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杂志

主管:中国广东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广东介入心脏学会 广东岭南心血管病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