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曲美他嗪配伍基础治疗肺源性心脏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黄琪敏

关键词:曲美他嗪, 肺源性心脏病
摘要:目的:探讨曲美他嗪配伍基础治疗肺源性心脏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至2013年8月90例肺源性心脏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基础治疗,观察组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对比分析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周期后BNP、PaO2、PaCO2、FEV1/FVC、MMEF(预期值%)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治疗后在每搏输出量、每分心输出量、心脏指数、左心射血分数指标上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曲美他嗪是治疗肺源性心脏病的一种有效安全的药物,值得在临床应用中推广。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杂志相关文献
  • 超早期小骨窗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超早期小骨窗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68例,按照不同手术方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4例。对照组实施传统大骨瓣开颅手术,治疗组实施小骨窗开颅微创手术。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及术后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8.8%,明显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38.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复发率和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功能恢复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疾病,临床采用小骨窗开颅微创手术治疗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效果好、并发症少且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预后,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作者:于京洋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癌的超声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超声在结节性甲状腺肿与甲状腺癌合并发生病例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本次共选择结节性甲状腺肿100例患者作研究对象,均为我院2011年9月至2012年9月收治,结节形态、钙化情况先行二维超声检查,后用彩色多普勒对结节血流等进一步观察,回顾临床资料。结果前超声诊断:良性结节75例,结节数共140个;恶性结节25例,结节数共45个。术后病理诊断:良性结节51例,结节数共97个;恶性结节49例,结节数共80个。恶性结节与二维超声检查,二维超声显示恶性结节有毛刺率明显高于良性;低回声率明显高于良性,微小钙化及粗钙化率明显高于良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结节组Ⅱ、Ⅲ级血流信号显示率明显高于良性结节组Ⅱ、Ⅲ级血流信号显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结节内血流RI、PSV平均值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结节性甲状腺肿与甲状腺癌合并发生的病例中,应用二维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均有较高的诊断价值,需对结节细致扫查,综合分析血流及回声情况,并辅助行穿刺活检,以获得明确诊断。

    作者:柴俊荣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20例急性心肌梗塞抢救临床分析

    目的:对急性心肌梗塞临床抢救的效果分析。方法抽取2012年3月-2014年1月在我科收治的患有急性心肌梗塞的病人20例,对其相关临床资料给予回顾性分析。结果20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通过相对应的救治以后,治愈12例,占总体的60%。好转7例,占总体的35%,死亡1例,占总体的5%。并发症2例,占总体的10%。结论急性心肌梗塞一经确诊,必须要立即实施抢救,相互配合,在现场实施抢救,进而使急性心肌梗塞病人在发病现场就可以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以免错过佳的救治时机,降低死亡率。

    作者:李卫华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综合疗法治疗COPD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对COPD(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运用综合疗法进行治疗,对其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探讨与分析。方法从2012年5月到2014年2月我院收治的COPD患者中抽取12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依照治疗方式的不同随机给予其中60例患者常规药物治疗+健康教育(对照组),另60例患者采用综合疗法+健康教育(分析组),对两组患者的咳嗽程度、肺部啰音以及肺功能测定等各项指标进行观察。结果经过相应治疗,在咳嗽程度、肺部啰音以及肺功能测定等各项指标上,分析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均达到了98.3%(59/6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8.3%(53/60),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分析组的FEV%、PO2、FEV1%和FEV1显著增加,而PCO2显著减少(P<0.05)。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在治疗后各项指标上,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COPD患者来说,运用物理因子+呼吸保健操等综合疗法可以起到显著的治疗效果,安全无毒副作用,能够提高患者的预后,值得推广。

    作者:卢绍蓉;李永琪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自拟中药胸痹3号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自拟中药胸痹3号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选取我院自2012年12月-2014年1月以来收治的58例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以及观察组,两组各2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给予自拟胸痹3号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86.21%(25/29)明显高于对照组68.97%(20/29),其差异具有有统计学意义(χ2=23.152,P<0.05)。结论自拟中药胸痹3号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心率及血压,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黄海涛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老年痴呆症发病机制及其药物治疗

    目的:探讨老年痴呆的发病机制与药物诊治方法。方法将58例精神痴呆者随机分组:1认知衰退组(29例)与2认知衰退组(29例),1认知衰退组经奥氮平予以医治,2认知衰退组经奋乃静予以医治。药物治疗后,比较1认知衰退组与2认知衰退组的疗效、QOL评分、MMSE评分、CDR评分、ADL评分。结果药物治疗前后精神痴呆状况比较,应用药物后,1认知衰退组与2认知衰退组的痴呆程度均有减轻,P<0.05。1认知衰退组的疗效优于2认知衰退组,P<0.05。应用药物后,1认知衰退组与2认知衰退组的QOL评分、MMSE评分、CDR评分、ADL评分差异显著,P<0.05,1认知衰退组的各项量表评分状况比2认知衰退组好,P<0.05。结论和奋乃静相比,经奥氮平药物对精神痴呆症予以诊疗,效果更好,适用性更强,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付正兴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家庭健康教育模式对社区高血压病患者生活方式和服药依从性的影响

    目的:探讨家庭健康教育模式对社区高血压病患者生活方式及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自2013年4月~2013年12月在我社区进行治疗的高血压患者118例,将这118例患者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59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基础治疗的方式,对干预组患者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家庭健康教育,对比2组患者生活方式的改变及对服药依从性的影响。结果干预组患者在健康教育之后,具有低盐饮食、不喝酒、不吸烟、适当锻炼等健康生活习惯的患者例数显著增加,并且明显的高于对照组患者增加的幅度。干预组患者在健康教育后,忘记服药、没有按时服药以及症状改善后停药等服药依从性问题显著减少,并且减少的幅度显著的高于对照组。结论家庭教育模式能够显著的改善社区高血压患者的生活方式,服药的依从性较好,家庭健康教育的模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剑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心源性胸腔积液临床特征及发生误诊的原因分析

    目的:探讨心源性胸腔积液临床特征及发生误诊原因。方法本次研究选取50例心源性胸腔积液患者,均为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其中首诊误诊10例,分析临床特征及误诊原因,并制定相关应对措施。结果40例综合医技检查、体征、病史,确诊冠心病、扩张型心肌病各9例,高心病14例,肺心病3例,风心病5例。首诊10例误诊,误诊为恶性胸腔积液3例,结核性胸腔积液7例。完善检查,将肿瘤和结核排除,确诊风心病1例,扩张型心肌病3例,肺心病6例。经治疗少量胸腔积液17例,6-9d吸收,对其它33例行病因、抽液治疗,胸腔积液在4-5周消失,病情缓解。结论分析心源性胸腔积液临床特征,并总结误诊原因,针对性治疗,可使预后获得显著改善,防范因误诊引发的不良事件发生,对保障患者生命安全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作者:杨秀禹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多层螺旋CT在超急性期脑梗死中的诊断价值

    目的:通过对超急性期脑梗死CT征象的认识,从而提高其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在我院已确诊超急性期脑梗死CT征象。结果脑梗死区脑实质密度轻度减低11例;脑组织肿胀,脑沟脑裂变浅13例;大脑中动脉密度增高6例;灰白质交界面模糊5例;未发现阳性征象14例。结论在急诊检查中CT对超急性期脑梗死具有一定诊断价值。

    作者:肖安兵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猝死患者的院前急救与临床探析

    目的:分析研究猝死病人入院之前的相关急救方法。方法抽取2010年7月-2013年9月在我院73例猝死病人在入院之前现场抢救的相关临床资料给予回顾性分析。结果本文一共有73例病人,其中现场心肺复苏以后死亡的病人有67例,占总体的91.7%,有效的病人有4例,占总体的5.47%,复苏成功的病人有2例,占总体的2.83%。结论入院之前猝复苏成功率和有效率相对比较低,因此,心肺复苏应该越早越好,这样可以使猝死病人临床抢救效果明显提高,进而使心肺复苏成功明显提高,同时要应该增强病人亲属和非临床医师和护士的认知度,只有这样才能给使心肺复苏成功几率极大提高,使病人健康生活质量得到保障。

    作者:李云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急性乌头碱中毒致心律失常联合使用阿托品及抗心律失常药物可提供抢救成功效率

    目的:对急性乌头碱中毒致心律失常联合使用阿托品及抗心律失常药物可提供抢救成功效率进行探讨。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在2011年1月-2013年12月治疗的50例急性乌头碱中毒致心律失常患者,通过回顾性分析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50例患者中31例患者的心电图显示快速性心律失常,其中2例患者属于致命性心律失常,19例患者属于缓慢性心律失常。在经过我院使用盐酸戊乙奎醚、阿托品等药物进行治疗后,50例患者均已好转或者是痊愈出院。结论急性乌头碱中毒会导致患者出现心律失常,严重时会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如果在早期使用盐酸戊乙奎醚、阿托品等抗胆碱能药物进行及时治疗的话,可有效挽救患者的生命。必要时,也可有选择性的使用利多卡因等药物进行治疗,以提高急性乌头碱中毒致心律失常患者的抢救成功效率。

    作者:王娅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复方小儿退热栓治疗小儿感冒发热的疗效和安全性

    目的:对复方小儿退热栓治疗小儿感冒发热的疗效和安全性进行研究探讨。方法随机抽取2012年2月~2013年2月本院接诊的160例儿童小儿感冒发热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每组各80例,观察组选取复方小儿退热栓疗法,对照组采取双黄连口服液疗法,3天内,观察记录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和疗效,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退烧率98.8%显著优于对照组67.5%,二者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率11.3%显著优于对照组1.3%,二者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3.8%显著优于对照组81.3%,二者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复方小儿退热栓治疗小儿感冒发热的疗效显著,安全可靠,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克有丽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健康教育在高血压护理中的应用评价

    目的:评价健康教育在高血压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高血压患者124例,将其分成宣教组62例,对照组6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为宣教组患者进行健康教育,6个月后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宣教组症状改善率、疾病认知度、不良事件发生率、收缩压、舒张压、满意度分别为93.5%、100.0%、0.0%、(116.4±10.5)mmHg、(72.4±11.8)mmHg、100%,均优于对照组的80.0%、80.6%、6.4%、(130.5±11.5)mmHg、(84.5±12.6)mmHg、80.6%,(P<0.05)。结论在高血压护理中应用健康教育,可提高疾病控制效果,改善预后。

    作者:段华芬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防治知识认知程度与控制现状分析

    目的:通过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防治知识认知程度与控制现状,为健康教育及临床控制治疗提供重要依据。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来我院检查或治疗的20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糖尿病防治知识问卷调查及体格检查、生化检验,统计分析患者糖尿病防治知识认知情况及控制现状。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防治知识认知程度较低,血糖、体重、血压及血脂控制欠佳。结论加强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健康认知,改善血糖、血压及血脂控制现状,促进患者健康、稳定生活。

    作者:郑万敏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急性脑梗死患者加强护理健康教育的效果

    目的:分析研究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加强护理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13年2月~2014年2月本院接诊的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对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护理健康教育,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天数、住院费用、生活规律及按时复诊情况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住院费用少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在控制情绪、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按时复诊方面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总满意度97.5%明显高于对照组80.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在护理的过程中加强健康教育有助于促进急性脑梗死患者康复,对提高患者按时复诊率和护理满意度具有重要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罗雁萍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中枢神经系统首发的主动脉夹瘤的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研究以中枢神经系统首发的AD(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临床以及影像学特点。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4年3月在我院接收的以中枢神经系统表现为AD病人20例,对20例病人相关临床资料给予回顾性分析。结果以中枢神经系统为首发临床症状的AD病人占同一时期AD病人的15.87%。结论对伴有或者没有伴有胸部、腹部、腰部疼痛以及休克的中枢神经系统病理变化的病人,一定要警惕是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可能性。

    作者:杨丽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曲美他嗪配伍基础治疗肺源性心脏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曲美他嗪配伍基础治疗肺源性心脏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至2013年8月90例肺源性心脏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基础治疗,观察组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对比分析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周期后BNP、PaO2、PaCO2、FEV1/FVC、MMEF(预期值%)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治疗后在每搏输出量、每分心输出量、心脏指数、左心射血分数指标上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曲美他嗪是治疗肺源性心脏病的一种有效安全的药物,值得在临床应用中推广。

    作者:黄琪敏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用N端B型利钠肽前体诊断心力衰竭120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心力衰竭采用N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诊断价值。方法选取心力衰竭患者120例,设为观察组,均为我院2013年6月至12月收治,采用NT-proBNP诊断,并就结果与同期收集的100例对照组非心力衰竭的健康体检者相同检查指标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选取病例NT-proBNP明显高于对照组, LVEF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心力衰竭诊断中,NT-proBNP具重要价值,且对治疗后NT-proBNP下降速率进行评估,可为预后判定提供有力的参考依据。

    作者:李发顺;马丽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美托洛尔联合卡托普利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疗效观察

    目的探析美托洛尔联合卡托普利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于2012年11月至2013年11月期间收治的40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首先均给予相应的常规治疗方法,具体包括确保充足的休息、合理氧疗、改善通气、控制感染、使用利尿剂和强心剂、纠正水和电解质平衡、并给予心肌能量药物等。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用美托洛尔和卡托普利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由于服用美托洛尔和卡托普利这两种药物,6例患者出现咳嗽症状,4例出现心动过缓,还有1例早期心衰加重,但是没有发生严重不良反应。在治疗有效率方面,观察组8例显效,9例有效,3例无效,总有效率为85.00%;对照组5例显效,8例有效,7例无效,总有效率为65.00%,两组之间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美托洛尔联合卡托普利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具有较大的安全保障,两药的联合发挥协同作用强化了治疗效果,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提高,同时复发率也明显降低,应用效果显著。

    作者:段银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依叶片与依那普利治疗H型高血压的临床比较

    目的:比较分析依叶片与依那普利治疗H型高血压的临床效果,为临床医学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20例H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试验组患者给予依叶片治疗,对照组给予依那普利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表现。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降压效果都十分明显,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将Hcy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随访期间试验组患者心脑血管发生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依叶片与依那普利均能够降低H型高血压患者的Hcy,依叶片与依那普利相比能够稳定CIMT,有效的减少心脑血管并发率,疗效更加好。

    作者:覃建媛 刊期: 2014年第08期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杂志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杂志

主管:中国广东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广东介入心脏学会 广东岭南心血管病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