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诊断及治疗效果探讨

李九红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临床诊断, 治疗效果
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3月-2013年8月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110例,将其随机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5例。两组患者均根据临床症状、病史、CT 或 X 线片检查、血气分析及肺部检查等进行诊断;对照组给予沙丁胺醇雾化治疗;观察组给予复方异丙托溴铵雾化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经综合诊断后发现,危险倾向者34例,占30.9%;轻度患者24例,占21.8%;中度患者22例,占20.0%;重度及特重度患者共30例,占27.3%。经不同方法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6.4%,明显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80.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采用 CT、X 线片、肺功能等常规检查,并结合患者临床症状及病史情况可进行准确诊断;在明确诊断的基础上采取有针对性的治疗措施,可有效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杂志相关文献
  • 老年原发性高血压诊断及规范治疗探讨

    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诊断及规范治疗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7月至2014年7月收治200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诊断及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200例患者显效159例,好转31例,无效10例,治疗总有效率95%。另外,两组患者治疗后诊室血压、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水平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诊断原发性高血压,并给与患者甲硫酸氨氯地平片等药物治疗是控制血压的关键。

    作者:范红梅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硝苯地平控释片联合贝那普利治疗老年高血压疗效观察

    目的:研究分析采用硝苯地平控释片联合贝那普利治疗老年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7月至2013年1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2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每组6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硝苯地平控释片联合贝那普利治疗,对照组采用贝那普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的血压变化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8.3%要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86.7%(P﹤0.05);治疗2周后,观察组的收缩压和舒张压下降幅度均要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4周后,观察组的收缩压先于对照组降至正常(P﹤0.05),治疗6周后,两组患者的舒张压差距加大,整个治疗期间观察组的舒张压下降幅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采用硝苯地平控释片联合贝那普利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而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彭月珠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脑梗塞溶栓治疗后继发脑出血35例临床治疗观察

    目的:对脑梗塞溶栓治疗后继发脑出血的临床治疗进行观察研究。方法抽取2013年4月~2014年4月本院接诊的35例脑梗塞溶栓治疗后继发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n=17)予以细孔钻颅血肿引流术治疗,对观察组(n=18)患者予以小骨窗血肿清除术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恢复时间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术后平均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总计11.1%明显低于对照组41.2%,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均﹤0.05)。结论小骨窗血肿清除术治疗脑梗塞溶栓治疗后继发脑出血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促进患者康复,具有非常积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常开珍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优质护理服务在心脏介入手术中应用的效果评价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心脏介入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入选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我科住院行心脏介入治疗的200例患者,根据护理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100例和对照组100例。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服务,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服务,比较两组患者满意度,健康教育知晓率和家属陪护和自聘护工比例。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上升到99%,家属陪护和自聘护工比例降低,现在只有51%患者有家属陪护或自聘护工,健康教育指导率及康复指导率100%,患者及家属知晓率经调查已达到95%,护理工作质量和服务质量不断提高。结论对心脏介入手术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可提高护理效果,护理服务得到改善,护理工作质量和服务质量不断提高。

    作者:钱小娟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他汀类联合心血管药物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临床效果研究

    目的:对他汀类药物联合心血管药物对治疗心血管疾病的疗效进行分析。方法选取320例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将这些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157例,对照组163例,对照组给予患者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使用阿司匹林。结果观察组显效125例,占79.6%,有效25例,占15.9%,总有效率达到95.5%;对照组的显效患者有101例,占61.9%,有效33例,占20.2%,总有效率是82.1%,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的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治疗采用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在心血管疾病的治疗方面有显著并安全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并使用。

    作者:张成娟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冠脉造影及支架置入术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护理干预

    目的:对冠脉造影及支架植入术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进行探讨与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在2012年5月到2014年2月收治的130例冠脉造影及支架置入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的心理特点进行分析,遵照知情同意的原则依照双色球的方式随机给予其中65例术后临床常规护理(对照组),另65例从患者心理特点出发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干预组)。结果两组患者在护理干预之前的 PSQI 评分上差异不显著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相应的护理干预后,干预组患者 PSQI 评分要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护理满意度达100%,对照组为83.1%,干预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实施冠脉造影及支架置入术的患者通常在术后有着较大的心理负担,而从患者的心理特点出发对其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可使患者的治疗信心得到增强,促进疾病恢复,有着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石楠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急性心绞痛临床治疗效果探讨

    目的:观察急性心绞痛患者在临床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期间收治的100例患有急性心绞痛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的治疗方法是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氯吡格雷药物的治疗,对照组采用的治疗方法是常规治疗的方法,并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在临床实验中,实验组采用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的氯吡格雷药物的治疗效果比对照组采用的常规治疗的效果更好,效果显著。结论氯吡格雷药物的添加较单纯的常规治疗效果更佳,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及应用。

    作者:程石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急诊内科治疗的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急诊内科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间收治的重症心力衰竭急诊内科病患80例,将病患随机地划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疗法,观察组在常规疗法的基础上,选用美托洛尔合并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的方式完成治疗,观察并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对临床结果开展回顾性分析。结果对照组的疗效,3例为优,占7.5%,26例为良,占65.0%,11例为差,占27.5%,本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2.5%;观察组的疗效,8例为优,占20.0%,31例为良,占77.5%,1例为差,占2.5%,本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7.5%。两组病患在疗效优良率方面有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运用美托洛尔合并厄贝沙坦氢氯噻嗪治疗老年重症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显著,是一类可靠、理想的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江文胜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高脂血症对生化检验项目的干扰及处理措施

    目的:分析高脂血症对生化检验项目的干扰及消除干扰的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12月间高血脂患者和健康体检者血标本各100份,将高脂血症组血标本平分为2份,1份原血浆检验,1份进行高速离心处理,对所有标本进行生化各指标检测。结果高脂血症组 ALT、AST、TP、TB、Cr 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经高速离心处理后,高脂血症症组 ALT、AST、TP、TB、Cr 指标结果与处理前有明显差异(P﹤0.05),各项生化指标检验结果与正常组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高脂血症对生化检验项目有着较为严重的干扰,采取高速离心法可较好地消除这一干扰。

    作者:王辉;罗皝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心脏康复护理对心梗介入治疗后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

    目的:探讨心脏康复护理对心梗介入治疗后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本次临床研究选择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之间收治的100例心梗介入治疗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心梗介入治疗以及相应的临床护理,实验组观察对象在此基础上接受心脏康复护理,回顾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心功能指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梗介入治疗患者接受心脏康复护理,有助于其心理状态和心功能的改善。

    作者:冯金城;周利华;谭新平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艾滋病合并肺孢子菌肺炎的临床特点分析

    目的:探究分析艾滋病合并肺孢子菌肺炎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了我院在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间收治的108例艾滋病合并肺孢子菌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结果本组108例患者中,艾滋病患者的主要感染途径为血液传播,占79.63%;病程主要集中在0.5-3个月之间;首发症状以发热为主;有102例患者合并有其他感染,占94.44%,其中合并细菌性肺炎的患者较多,占93.52%;患者的体内 CD4+的细胞数目普遍小于200个/mm3,其中小于50个/mm3的患者多,有71例,占65.74%;患者行胸部 CT 检查多可发现弥漫浸润影或斑片状实变影;及时给予者 HAART 抗病毒治疗对于病情有所缓解。结论艾滋病合并肺孢子菌肺炎的病情严重,患者死亡率高,同时易并发多种感染,使治疗难度加大,患者预后较差。早期诊断艾滋病,并及时给予患者HAART 抗病毒治疗,可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患者寿命。

    作者:冯桂萍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112例胶囊内镜检查的临床运用

    目的:探讨胶囊内镜对消化道疾病的诊断价值,观察胶囊内镜检查的临床应用价值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国产 OMOM 胶囊内镜对112例受检者行消化道检查,分析其临床效果。结果112例受检者中发现病变96例有病变,检出率85.7%。上消化道疾病37例,小肠疾病54例,结肠疾病5例,其中小肠非特异性炎症28例,多发性和单发性息肉3例,克罗恩病4例,血管发育不良6例,伴出血3例,小肠肿瘤2例,回肠末端淋巴滤泡增殖症10例。受检者顺应性好,未发生梗阻及崁顿并发症。结论胶囊内镜对小肠疾病有较高的检出率,安全性高、顺应性好,可以作为小肠疾病诊断的首选,而且对胃及大肠疾病也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作者:杜桂英;陶中原;郭顺红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老年冠心病患者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分析与干预现状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并分析和评估干预现状。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对我院于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6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与同期收治的6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的性别、年龄、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LDL-C、血尿酸、吸烟、FIB 与 HDL-C 等相关因素进行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经过回归性分析,冠心病的发病情况与患者的年龄、血压、血糖、生活习惯、LDL-C 水平等呈正相关;与 HDL-C 呈明显的负相关。结论2型糖尿病是老年冠心病显著的独立危险因素,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的血糖、血压、血脂进行有效控制是防治的关键。

    作者:罗满仙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塞在基层医疗机构开展的意义

    目的:探讨在基层医疗机构应用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塞的用药剂量和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我院共收治的40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为研究对象,将上述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均使用尿激酶溶栓进行治疗。对照组使用尿激酶注射液2万 U/kg,观察组使用尿激酶注射液3万 U/kg,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溶栓患者死亡率为5.00%,对照组溶栓患者死亡率为40.00%,两者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基层医院使用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塞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不仅溶栓再通率高,还利于减轻患者经济负担,有临床推广的意义。

    作者:王娅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口服布洛芬治疗新生儿动脉导管未闭的临床护理

    目的:探讨口服布洛芬治疗新生儿动脉导管未闭的临床疗效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我院新生儿科收治的动脉导管未闭患儿5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布洛芬口服治疗,对比分析治疗前后患者血肝、肾功能及血小板变化情况。结果41例患儿动脉导管关闭,关闭率82.0%。体重≥1500g 的患儿关闭26例,关闭率81.3%;体重﹤1500g 的患儿关闭15例,关闭率83.3%;两组关闭率比较差异(P﹥0.05)。治疗前后,所有患者 ALT、AST、TBIL、BUN、Cr、PLT 各项指标均无显著性变化,组间差异(P﹥0.05)。结论口服布洛芬治疗新生儿动脉导管未闭的临床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少,可有效减少患儿的痛苦,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作者:周兴美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三个心脏超声切面在常见先天性心脏病产前诊断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在常见先天性心脏病产前检查中,三个心脏超声切面所具有的临床应用意义。方法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胎儿产前常规检查6518人/次,筛选出孕周适宜的部分孕妇578人,记录所有患者三个超声切面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图像,分别是四腔心切面超声图像、五腔心切面超声图像、三血管平面超声图像,认真分析每个切面的异常情况。结果检出胎儿心脏畸形15例患者。胎儿心脏畸形患者(病况有单纯性室间隔缺损、单心室、单心房、左心发育不良综合征、法洛氏四联症、原发性心内膜垫缺损、右心室双出口、完全性大动脉转位、永存动脉干、主动脉瓣狭窄)占了2.59%的比例;所有患有心脏畸形的病人在进行这三个心脏超声切面的检测中至少会出现1个切面显示异常,在这三个切面图像上,不同类型的心脏畸形病症均有着各自的特征性表现;所有患者中二维四腔心切面也就是常说的产科筛查切面,它存在异样状况的比例高达66%,其中正常情况的包括以下几种:完全性大动脉转位1例,法洛四联症1例、动脉单干1例、主动脉骑跨伴室间隔缺损1例、右心室双出口1例。结论三个心脏超声切面对于诊断胎儿常见先天性心脏疾病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作者:王达敏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和硝苯地平控释片在老年高血压患者中的疗效比探讨

    目的:分析比较苯磺酸氨氯地平和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老年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老年高血压患者12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治疗组给予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经不同药物治疗4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5.0%,对照组总有效率9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收缩压和舒张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7%,明显少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6.7%,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药物治疗老年高血压均能有效降低血压,但苯磺酸氨氯地平不仅降压效果和依从性好,而且不良反应也较少,临床疗效略优于硝苯地平控释片,值得推广及应用。

    作者:李晓云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双腔起搏器治疗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随访观察

    目的:随访观察双腔起搏器治疗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的治疗效果,以供临床参考。方法将本院收治的1例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接受双腔起搏器治疗。术后随访观察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并比较治疗前后心脏超声心动图各项参数的变化。结果术后患者劳累后呼吸困难症状消失,在术后半年出现心悸症状,经 Holter 检查、程控后,发现为房性心动过速,经调整起搏器参数,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后症状消失。心脏超声心动图各项参数发生较大的变化。室间隔厚度由治疗前的15mm 降至13mm,左心室后壁厚度由10mm 降至8mm,左心射血分数由治疗前的60%提高至65%。结论采用双腔起搏器治疗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效果满意,术后应加强随访,及时发现和处理并发症。

    作者:史亮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浅谈经皮冠状动脉内旋磨术的术中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内旋磨术的相关术中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3年11月在我院行经皮冠状动脉内旋磨术的60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对其手术方法与术中护理措施进行有效分析。结果经过有效的术中护理,所有患者均成功行经皮冠状动脉内旋磨术,冠状造影效果比较良好,未出现严重的术中并发症情况。结论有效的术中护理是实施经皮冠状动脉内旋磨术的关键所在,大大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陈付利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社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规范治疗体会

    目的:分析社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规范治疗体会。方法将社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40例随机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自7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取氨氯地平治疗,而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用缬沙坦治疗。观察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舒张压与收缩压)、代谢指标(血糖、三酰甘油、血清钾、胆固醇、肌酐)等情况,并记录疗效与不良反应,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收缩压与舒张压皆有一定下降,相较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下降更明显,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代谢指标无明显变化,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8.57%(69/70),对照组则为85.71%(60/70),研究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2例,对照组4例,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社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效果显著,血压下降明显,对代谢指标影响小,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值得借鉴。

    作者:马国祥 刊期: 2014年第09期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杂志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杂志

主管:中国广东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广东介入心脏学会 广东岭南心血管病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