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宇;李志伟;金舒;李琼;王元喜;骆明建;柯绍标;张清
目的:探讨三镜联合治疗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优势。方法将汕尾市第二人民医院普外科2010年2月至2015年10月期间共处理胆囊结石伴难处理的胆总管下端结石4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改进组),采用三镜(即腹腔镜、十二指肠镜、胆道镜)联合治疗。另选择同期采用常规腹腔镜和胆道镜(双镜)治疗患者44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手术中转开腹率、结石残留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改进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镜联合治疗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较传统的双镜联合方式具有明显优势。
作者:王道笃;何永越;万德炎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血管畸形局部注射聚桂醇的治疗效果。方法所有病例均来源于经我院治疗的婴幼儿颌面部血管畸形,病历及随访资料完整,选择的90例血管畸形患儿分组,鱼肝油酸钠治疗组(30例),博莱霉素治疗组(30例),聚桂醇治疗组(30例)。观察各组治疗情况及不良反应。随访观察,并评价其疗效。结果随访时间4~13个月,鱼肝油酸钠患儿中治愈10例、显效15例、有效3例,2例未能坚持治疗。博莱霉素治愈11例、显效10例、有效6例,3例未能坚持治疗。聚桂醇组治愈18例、显效7例、有效3例,2例未能坚持治疗。聚桂醇组疗效与前两组相比无明显差异,聚桂醇组副作用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以聚桂醇为主的硬化剂局部注射治疗血管畸形疗效较好,副作用少。
作者:林志立;梁建平;黄磊;白植宝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究 Child 评分和 MELD 评分肝硬化患者胆囊切除术前风险评估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67例到我院就诊的肝硬化合并胆囊疾病,知情并同意行胆囊切除术的患者。按Child-Pugh 分级标准及 MELD 评分各分为3组,即 Child A、B、C 组;MELD<10、10≤MELD<20、MELD≥20组。于术后第3天采血,取血清ELISA 法分别检测ALT、TBiL、ALB、PT、SCr指标并观察患者术后的各种并发症。结果 Child 组A 级ALT、TBiL与 B 级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LB、PT、SCr 与B 级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 MELD 组各组组内比较,各指标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发生并发症共9例,Child 组A 级发生腹水2例,腹水合并DIC 1例;B 级组发生腹水4例,其中合并DIC 2例,且2例患者均死亡;C 组2例均发生并发症,1例腹水合并DIC,1例腹水合并肝功能衰竭、肝肾综合症并终死亡。 A 级患者与B 级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MELD 组各组组内比较,各指标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ELD 评分系统能更好的评估肝硬化患者行胆囊切除手术风险评估,联合 Child-pugh 评分能更准确地预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王振龙;余勇;李称才;黄志杰;陈博艺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预处理对老年骨科手术患者炎症相关因子反应及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探讨其降低术后早期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可行性。方法选择择期全麻下行髋关节手术患者60例,年龄≥65岁,ASA 评级Ⅰ~Ⅲ级。分为依达拉奉预注组(E 组,n=30例)和对照组(C 组,n=30例)。分别在麻醉诱导后(T1)、手术结束时(T2)、术后24小时(T3)经颈内静脉抽取静脉血,测定IL-6、IL-10、TNF-α,及检测 S100-β蛋白。选用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估术前1天,术后第1天和术后第7天认知状态,术后MMSE 评分较术前下降≥2分评定 POCD 发生。结果两组患者中,与T1比较,T2~T3的IL-6、IL-10、TNF-α、S100-β水平明显升高(P 均<0.05)。与C 组比较,T3时E 组患者IL-6、TNF-α水平明显降低(P 均<0.05);T2~T3时 E 组患者 S100-β水平也明显降低(P<0.05,与C 组比较)。两组患者中,与术前1天比较,术后第1天MMSE 评分明显降低(P 均<0.05)。与C 组比较,E 组术后第1天MMSE 评分明显增高(P<0.05)。E 组发生POCD 有4例,明显少于C 组的9例(P<0.05)。结论依达拉奉预处理应用于老年骨科手术患者,能一定程度抑制炎症相关因子水平,减少术后早期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
作者:郭强;张奕文;吕文慧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分析气管插管全麻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择期非心脏手术全麻病人267例,于术前1天、术后1天、术后3天采用 MMSE 量表进行认知功能评定,术后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患者为 PD 组,未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患者为 NPD 组。同时记录年龄,性别,文化程度,ASA 分级,既往史,心电图,肝功能,术前用药,术中用药,手术时间,出血量,输血量,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 评分),术后心动过速、高血压等情况,进行相关因素及多元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 POCD与年龄,ASA分级,吸烟史,东莨菪碱,阿托品,手术时间,输血,出血量,术中低血压,术后高血压,术后VAS 评分差异等因素有关,通过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年龄,手术时长,低血压及VAS评分是POCD的危险因素。结论年龄,手术时长,低血压及VAS评分是POCD的危险因素。
作者:刘卫华;姜静静;杜良琴;李恒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对青少年骨折病患血清骨代谢、血小板以及氧化应激反应进行监测,并探究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2年8月至2014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青少年骨折病患78例,并记为观察组。再选取同期进行健康体检的青少年78例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血清骨代谢、血小板、氧化应激及血脂等指标。结果观察组在第1天至第7天血清骨代谢水平(血清 OPG、HCT、IGF-Ⅱ以及 ALP)、血小板活化情况(PAC-1、GMP-140、CD61以及 CD63水平)的相关指标呈现上升趋势,总体水平高于对照组。血小板活化水平在第14天恢复至正常水平,但骨代谢水平持续上升。另外,观察组在第1天至第7天氧化应激指标(SOD、TAC、CAT 以及 MDA)、血脂水平(TC、TG以及HDL-C)呈现下降趋势,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并且均在第14天恢复至正常水平。结论青少年骨折容易产生骨代谢、血小板以及氧化应激的代谢紊乱,了解其变化趋势有助于为更深入的临床研究提供基础。
作者:蔡思林;陈玉成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观察预先使用氢吗啡酮对持续静脉输注瑞芬太尼后诱发痛觉过敏的影响。方法60名脊柱手术患者,32~65岁,ASA 分级Ⅰ~Ⅱ级,被分为三组:对照组(C 组),芬太尼组(F 组),氢吗啡酮组(M组)。三组患者术中均持续静脉输注瑞芬太尼0.2μg·kg-1·min-1、复合吸入地氟醚、间断静脉注射罗库溴铵维持麻醉。F 组、M组分别于手术结束前10 min 静脉注射芬太尼2μg/kg、氢吗啡酮0.04 mg/kg,C 组给予等容量的生理盐水。观察三组术后患者的躁动、疼痛评分、血糖的变化。结果与C 组比较,F、M组患者拔管时躁动评分、拔管后各时间点疼痛评分、血糖水平显著性降低(P<0.05);与F 组比较,M组术后各时间点疼痛评分、血糖水平显著性降低(P<0.05)。结论预先使用氢吗啡酮可以减轻瑞芬太尼诱发的痛觉过敏,其效果优于等效镇痛剂量的芬太尼。
作者:周良军;王寿平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总结巨大甲状腺肿围手术期处理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总结我院甲状腺专业组2011年1月~2014年6月收治的67例巨大甲状腺肿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手术治疗,分析和总结临床疗效、手术治疗相关要素和手术要点。结果67例均顺利行手术治疗并康复出院,3例出现暂时性喉上神经麻痹,5例出现低钙血症,随访3个月均恢复正常。术后病理报告显示:34例为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23例为结节性甲状腺伴纤维化、钙化,3例为毒性结节性甲状腺肿,3例为结节性甲状腺肿并慢性甲状腺炎,2例为甲状腺滤泡性腺癌,2例为甲状腺高功能腺瘤。结论个体化的术前准备、轻柔精细的解剖操作,是手术成功的重要因素。
作者:王博智;李廷坚;翁少涛;陈钊城;卢旭强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Narcotrend index、Bispectral index 及 Entropy index 在学龄前儿童腹腔镜手术中的敏感性。方法选择120例腹腔镜择期手术患儿,分Narcotrend 指数组(NTI 组)、BIS 指数组(BIS 组)、Entropy 指数组(E 组)及对照组(D 组),每组30例。静注麻醉诱导药物,插入气管导管后行机械通气,吸入七氟烷复合输注瑞芬太尼进行维持。记录入室到出室之间各观察阶段的 MAP、SpO2、HR、NTI 值、BIS 值、熵指数值;记录手术时长、停药至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计算七氟烷与瑞芬太尼用量。结果 N 组中,T3、T4及T9与T2时刻比较,Narcotrend index 指数值上升(P<0.05),且停药至自主呼吸恢复时间NTI 组较其余组缩短(P<0.01);NTI 组七氟烷及瑞芬太尼用量与其余组比较,用量减少(P<0.05)。结论 Narcotrend Index 应用于学龄前儿童腹腔镜手术中的麻醉深度敏感性略优于Bispectral index 及Entropy index,使用Narcotrend index 进行麻醉深度监测,更能够减少麻醉药物用量,缩短苏醒时间,PRST 波动小。
作者:孟利刚;马星钢;周纳武;郑利民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后胰瘘合并迟发性腹腔出血的诊治体会。方法总结3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合并腹腔出血患者的诊治过程及体会。结果3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合并迟发性腹腔出血患者中,1例经过 DSA 介入治疗后痊愈,1例经过 DSA 介入治疗合并腹腔感染,腹腔清创后行全胰切除,1例经过二次DSA 介入栓塞治疗后,再次出血行手术缝扎止血痊愈后出院。结论介入联合手术治疗是 PD 术后胰瘘合并迟发性腹腔出血的重要手段。
作者:吴建武;秦安成;乔志明;黄博;蒋新卫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评价经供胰腺血管留置导管持续灌注疗法(CRAI)治疗重症脂源性胰腺炎的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6年5月期间纳入的43例患者重症脂源性胰腺炎患者,包括区域灌注组(23例)和常规治疗组(20例),分析对比白细胞计数﹑血清淀粉酶﹑尿淀粉酶﹑APACHE-Ⅱ、血糖值﹑血钙值变化情况;比较两组患者腹痛缓解时间﹑血清淀粉酶恢复时间﹑总住院天数,总治疗费用;经不同治疗后,两组患者胰腺及胰周感染胰腺假性囊肿的发生率;对两组临床效果效率进行评价。结果血清淀粉酶、尿淀粉酶、血糖、血钙水平以及APACHE-Ⅱ评分第六天、第十天的恢复结果,区域灌注组优于常规组(P<0.05),血淀粉酶恢复时间7.2±1.6 d,区域灌注组优于常规组,腹痛缓解时间3.1±1.3 d,区域灌注组优于常规组(P<0.05)。接受区域灌注治疗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缩短,腹膜后感染、胰腺假性囊肿、行胰肠内引流手术例数明显低于常规组,总临床效果好于常规组(P<0.05)。结论区域灌注在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方面有其优势,可结合其他手段作为针对坏死性胰腺炎的联合治疗方案。
作者:郑宇;李志伟;金舒;李琼;王元喜;骆明建;柯绍标;张清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腔镜下腹膜外复位及TEP治疗腹股沟难复性疝的临床应用效果以及安全性评估。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5年11月期间于我院行腔镜下腹膜外复位及 TEP 治疗腹股沟难复性疝患者48例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同期采用传统开放式的疝环填充无张力性修补术治疗腹股沟难复性疝患者50例作为本研究对照组,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对比,对照组稍短。但是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疼痛的持续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6.25%)也明显低于对照组发生率(22.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中利用腔镜下腹膜外复位及 TEP 治疗腹股沟难复性疝是可行的,符合文献报道,即较传统开放式疝修补术具有优势。
作者:陈新;王志涛;曾尚明;卢毅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骨髓转移癌的临床特点。方法对2002年至2014年由中山大学附属第一、第三医院、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收集到具有完整资料的156例骨髓转移癌患者临床资料进行临床分析。结果156例骨髓转移癌患者平均年龄61岁,其中贫血(121例,77.6%)及全身骨骼疼痛(98例,62.8%)为常见症状。生化检查显示血清碱性磷酸酶升高97例(62.2%),乳酸脱氢酶升高72例(46.2%)。骨髓象发现骨髓增生活跃或明显活跃108例,骨髓增生减低或重度减低22例。预后差,生存期大多不超过1年。总共119例(76.3%)患者找到原发病灶。结论骨髓转移癌通常有贫血及全身骨骼疼痛等临床症状,容易出现外周血清碱性磷酸酶及乳酸脱氢酶升高,患者预后较差,需要早期发现治疗。
作者:罗兴喜;李俊勋;曾育杰;赖文兴;许鹤洋;黄永亮;伍衡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了解Zuckerkandl 结节在甲状腺腺叶的出现几率,确认它与喉返神经的解剖关系。方法通过102例连续的甲状腺手术患者的回顾性分析,观察甲状腺腺叶中Zuckerkandl结节的大小及其与喉返神经的关系。结果本组102例患者共行甲状腺腺叶切除术124侧,在78侧甲状腺叶(62.9%)中观察到有明显的Zuckerkandl结节存在,平均长径为9.5 mm。 Zuckerkandl 结节主要出现在甲状腺叶背侧中1/3处(83.3%),而ZT 出现在右侧甲状腺叶(68.2%,45/66)的几率与左侧甲状腺叶(56.7%,33/58)没有明显差别。当Zuckerkandl 结节存在时,97.4%(76/78)的喉返神经走行在Zuckerkandl 结节的深面。结论 Zuckerkandl 结节存在于大多数甲状腺叶中,Zuckerkandl结节与喉返神经有密切且恒定的解剖关系,可作为甲状腺手术中显露喉返神经的解剖标志之一;Zuckerkandl 结节也是解剖显露喉返神经的一个难点,重视Zuckerkandl 结节这一解剖结构对避免喉返神经损伤有重要的作用。
作者:吴路杨;唐诗彬;叶剑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对于已经出现脊髓或神经根压迫的多发性胸腰椎转移瘤手术治疗的方法和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对2013~2015年本院收治有完整随访资料的19例多发性胸腰椎转移瘤并出现神经功能受损手术患者,采用后路肿瘤姑息切除椎弓根螺钉固定结合骨水泥充填椎体强化治疗,术后随访1年期内,定期观察术后患者生存质量(包括疼痛、睡眠、食欲)改善程度和神经功能恢复程度。结果全组19例患者术后生存质量(疼痛、食欲、睡眠)获得显著改善(与术前比较P<0.01),术后三月约78.9%的患者神经功能获得至少 Frankel 1级以上恢复。脊椎稳定性得到加强,在1年随访期内未见内固定松动移位。1例患者在随访期内死亡,2例患者出现局部复发(10.53%)。结论对于已经出现脊髓或神经根压迫的多发性胸腰椎转移瘤患者,肿瘤姑息切除结合骨水泥注射强化治疗可以在近期内有效改善晚期肿瘤患者神经功能恢复以及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杨雷;顾洪生;张睿;周文钰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 DNA 损伤修复基因 XRCC1 Arg194Trp 基因多态性与中国人群结直肠癌易感性的关系。方法按照制定的检索策略,通过计算机和手工检索相关数据库,收集有关XRCC1 Arg194Trp 基因多态性与中国人群结直肠癌易感性的病例对照研究,按照纳入标准筛选文献、并从纳入文献中提取相关数据,以病例组和对照组基因型分布的比值比(OR)为效应指标,应用Stata12.0软件进行异质性检验,对各研究原始数据进行 Meta 合并,并行敏感性分析和发表偏倚的评估。结果本Meta 分析共纳入11项病例对照研究,累积病例2710例,对照3567例。根据各研究间的异质性,采用不同的模型进行合并效应量。在等位基因比较(T vs C)[OR (95%CI)=1.18(1.01-1.39),P=0.036],纯合子比较模型(TT vs CC)[OR (95%CI)=1.39(1.02-1.90),P=0.038],显性模型(CT/TT vs CC)[OR(95%CI)=2.24(1.78-2.82),P<0.001]以及隐性模型(TT vs CT/CC)[OR(95%CI)=1.23(1.02-1.49),P=0.030]均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差异。发表偏倚评估均未见明显偏倚。结论在中国人群中,携带突变等位基因 T 或突变纯合子 TT 的人群罹患 CRC 的风险有所升高,而在显性遗传模型中,携带有CT/TT 基因型的人群其CRC 的易感性明显升高。
作者:黄盛鑫;周军;李英儒;彭启全;谢锷;王小忠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及开腹手术治疗老年结直肠癌病人的短期结果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13年12月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胃肠外科收治的行腹腔镜或开腹手术结直肠癌病人的临床、病理资料及随访数据。对两组病人的手术学指标、肿瘤学指标及生存情况进行比较。结果从数据库中提取符合上述条件的病人共104例,腔镜手术组63例,开腹手术组41例,腹腔镜组和开腹组病人的基线数据及随访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腹腔镜组病人术中出血量、首次下床活动时间、首次进食流质时间明显低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病人总死亡率、肿瘤相关死亡率及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生存分析显示两组病人累积总生存率、肿瘤相关生存率及累积无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老年结直肠癌病人,腹腔镜手术可以取得优于开腹手术的短期结果及不劣于开腹手术的长期生存结果。
作者:刘峰;杨伟金;田野;孙政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超声弹性成像与常规超声相结合用于诊断肝脏良恶性病灶的具体方法。方法依据病灶大小、回声强度、弹性评分及应变值数据对病灶良恶性进行综合判定。结果终诊断结果鉴别肝良恶性病灶的敏感性为87.9%、特异性为97.8%、准确性为93.9%,与单独采用SR值、应变值A、应变值 B、病灶大小及回声强度等诊断指标相比,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均有显著性提高(P<0.05)。结论超声弹性成像与常规超声相结合用于诊断肝脏良恶性病灶可能成为一种较客观、准确而便捷的方法。
作者:周薪传;郝少云;欧冰;智慧;罗葆明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改进型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骨科复杂创面的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月至2015年9月四肢复杂创面患者102例,其中常规换药方法治疗33例,普通负压封闭引流术治疗35例,改进型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34例,比较三组患者换药次数、愈合时间、住院费用、总住院时间以及术后感染复发率等指标。结果与传统治疗方法比较,普通型负压封闭引流术和改进型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换药次数、愈合时间、住院费用、总住院时间以及术后感染复发率均较低(P<0.05),改进型封闭负压引流术愈合时间和总住院时间亦较普通型短(P<0.05)。结论改进型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治疗骨科复杂创面方面,具有减少换药次数、愈合时间、住院费用、总住院时间以及术后感染复发率等作用,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
作者:罗杰;陆道望;陈顺兴;游嵚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初步探讨腹腔镜完全腹膜外无张力腹股沟疝修补术(TEP)对睾丸血流及血清睾酮的影响。方法对我科住院行手术治疗的男性单侧腹股沟疝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应用高频彩超对行腹腔镜下腹股沟疝修补的男性患者在术前48 h 内,术后48 h 内、2周内、1个月内用彩色超声分别测定患者患侧和对侧精索动脉血流量,包括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和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和睾丸体积,以及检测血清睾酮水平。结果共66例终被选择入组。术前48 h内,患侧和对侧的PSV、EDV 和睾丸体积差异均无明显异常(P>0.05);术后48 h 及术后两周均检测到患侧的PSV、EDV 和睾丸体积明显小于对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1个月内,患侧和对侧的PSV、EDV 和睾丸体积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48 h 内,术后48 h 内、2周内及1个月的患者血浆睾酮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EP术治疗腹股沟疝时,术后早期(2周内)可降低患侧的睾丸血流和睾丸体积,但术后1个月可恢复正常;TEP 术对腹股沟疝患者的血清睾酮无明显影响。不需进行干预。
作者:林启谋;李勇;周毅 刊期: 2016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