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春红;钟金仪;周海燕
目的 介绍一种改进型三腔引流T管及在胆道探查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33例肝内外胆管结石病人行胆道探查取石、改进型三腔T管引流术,术后经三腔T管冲洗和造影,评价其效果.结果 全组33例术后恢复顺利,无胆漏、胆管炎等并发症,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7.5天.其中伴胆道出血者6例,自内支架管冲洗1~3天后控制出血;4例术后5~7天经三腔T管造影发现残留结石,再次以胆道镜成功取净取石.33例患者均获得随访4~42月,B超、上腹部CT及MRCP检查,未发现结石复发,无胆总管狭窄.结论 胆总管探查术后应用改进型三腔引流T管,解决了传统T管引流的一些弊端,能更有效地控制胆道感染和胆道出血,术后胆道造影更清晰,操作简单易行.
作者:张帆;叶小勇;吕会增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局麻下胸腔镜胸交感神经切断术治疗多汗症的手术配合方法.方法 对102例局麻胸腔镜胸交感神经切断术患者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充分的术前准备、密切配合麻醉、观察患者情况、掌握手术步骤,密切术中配合.结果 所有患者安全顺利完成手术,无一例转为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无出现明显低氧血症及高碳酸血症,无术中并发症,患者配合良好,无疼痛不适感及恐惧感,所有患者术后手掌多汗症状立即消失.结论 非气管内插管麻醉监护下局部麻醉胸腔镜交感神经切断术的病人恢复快、费用少、疗效明显,熟悉的手术配合,可使手术顺利完成,并能缩短手术时间.
作者:蔡惠卿;谢亮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应用自体鼻中隔软骨及MEDPOR假体联合矫正唇裂术后鼻唇畸形疗效并总结护理经验.方法 对我科收治的12例使用MEDPOR聚乙烯上颌骨假体填充前颌骨凹陷,使用鼻小柱假体延长鼻小柱及垫高鼻尖,取自体鼻中隔软骨填充于鼻尖,使用MEDPOR鼻背假体填充于鼻背,以此治疗唇腭裂术后鼻畸形的前后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折.结果 本组12例患者均手术成功,术中大多数出血量小于30 mL(通过纱布止血粗略计算).经术后改善冰敷护理后局部肿胀不明显,无发生感染及排斥反应.鼻部外形良好,鼻尖抬高,鼻旁凹陷及患侧鼻孔畸形明显改善,鼻头圆润自然,效果满意.术后患者无出现鼻中隔穿孔及假体移位.结论 通过加强围手术期的护理及配合细心的出院指导,促进患者掌握相关知识和自护知识,有效提高手术效果.
作者:吴碧映;温作珍;张丽萍;马昕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 利用肝特异性对比剂探讨肝功能的解剖分布规律.方法 分析2012年7月~2014年6月期间行肝脏EOB-CE-MRI的47例患者影像学及临床资料,按照Child-Pugh分级(CPS)分为:正常组19例,CPS A级组15例,CPS B级组13例.采用肝脏相对强化率(LLRE)的方法进行测量,比较三组肝中央区与周围区、左叶与右叶、右前段与右后段、S2段与S3段EOB-CE-MRI平扫、肝细胞期肝实质信号以及肝细胞期肝实质相对强化率的差异.结果 运用LLRE方法三组患者肝中央区与周围区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左叶与右叶间、右前段与右后段、S2段与S3段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全肝平均信号均值平扫各组间无差异,增强之后各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值均小于0.05.结论 肝中央区肝功能储备高于周围区,左右叶及S2、S3段之间肝功能差异不明显,全肝平均相对强化率各组之间显著不同.
作者:刘珏;Mahendru Gurung;朱望舒;李勇 刊期: 2015年第05期
药师参与1例急性重症胰腺炎的药学监护,发现以及解决的问题包括给予调整埃索美拉唑用药频次(qd给药)、生理盐水作为溶媒、CRRT-连续性肾脏替代治不必调整剂量、延长美罗培南输注时间(T=3 h)以及避开CTTR对药物的清除,旨在提高药物的治疗效果和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等药学建议.另外,强调关注替加环素相关性胰腺炎风险的发生,生长抑素奥曲肽对血糖的影响以及患者肠内营养胃潴留的情况,减少药物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率.
作者:梁丹;梁莉君;吕永丰;任建英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精准半肝切除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体会.方法 分析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在中山市人民医院肝胆外科接受精准半肝切除治疗的3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临床资料.统计分析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出血量中位数为350(50~800)mL,手术时间为252±98 min,术后住院时间为9.2±0.9 d,患者围手术期无死亡.术后无发生断面出血、腹腔感染及肝功能衰竭等并发症;发生胸腔积液4例,经胸腔穿刺抽液后或保守治疗治愈.发生胆漏1例,经腹腔引流、对症治疗后治愈;肺部感染1例,经抗感染治疗后痊愈.并发症发生率20%(6/30).2例肝细胞癌伴门静脉癌栓者术后6个月出现肝内复发.结论 精准半肝切除技术具有设备要求简单、解剖清晰、术中出血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在肝癌外科治疗中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何坤;胡泽民;余元龙;阮嘉后;周载平;黄锐钦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自制双套管持续腹腔冲洗并持续低负压吸引在胆道术后胆漏治疗中的应用和护理经验.方法 收集2009年7月至2012年11月间,发生在我院肝胆外科病房确诊的胆漏患者31例,使用自制的双套管给予持续生理盐水腹腔冲洗,并持续低负压吸引.结果 自制双套管使用便捷有效,31例患者在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感染控制、生长抑素使用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等方面均有良好的效果.结论 有效的持续腹腔冲洗并吸引引流才可促进胆漏患者的恢复.
作者:曹春红;钟金仪;周海燕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腰椎融合术患者术前症状、对手术疗效的希望及手术疗效间的关系.方法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骨科,接受腰椎融合术的202例退变性疾病患者,记录术前症状持续时间和疼痛程度,术后下腰部疼痛程度并量化患者对疗效的希望,采用多重线性相关、Pearson相关和卡方检验法分析三者之间的关系.结果 术前疼痛程度和疼痛持续时间与疗效希望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20(P=0.04)与-0.36(P< 0.001).患者对疗效的希望与术后1年的症状缓解程度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28(P=0.04).症状缓解较差的患者服用药物较多消炎止痛药(P=0.009).结论 长期剧烈的腰痛降低了患者对手术疗效的希望,较低希望值进而削弱手术疗效,因此术前对下腰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很有必要.
作者:胡旭民;蔡兆鹏;郑桂琼;沈慧勇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腹腔探查联合TEP在嵌顿性腹股沟疝中应用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 2010年3月至2014年11月我科共收治嵌顿性腹股沟疝23例,其中21例手法复位失败后行腹腔镜腹腔探查,治疗原则如术中未见肠管坏死等情况,则行TEP,放置聚乙烯补片.若肠管坏死则中开腹.结果 23例行腹腔镜腹腔探查,2例发现肠管坏死而中转开放手术;共19例实施TEP,TEP结束后再次探查腹腔未见肠管缺血加重.术后未见并发症发生,随访至今未见复发.结论 腹腔镜腹腔探查判断疝内容物活力后改行TEP在治疗嵌顿性腹股沟疝上是安全、可行的.
作者:黄勇平;刘忠民;高峰;钟毓杰;黄海球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如何降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术后并发症.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10年来本科154例行PD病例的临床资料,分为近期组105例,远期组49例.结果 术后主要并发症(近期组,18.1%,远期组,32.7%)、胰漏(近期组,4.8%,远期组,16.3%)、手术时间(近期组,213.34±66.98 min,远期组,250.34±67.26 min)、术后平均住院时间(近期组:18.45±7.11 d,远期组:22.76±9.73)d)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胆漏、出血、腹腔感染、胃排空延迟、死亡率、再手术率、手术时间、术中失血尽管有差异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胰漏是PD术后并发症关键因素,规范化、专业化手术治疗可有效减少PD术后并发症.
作者:丁会民;查文章;孙大林;倪卫星;周勇;秦呈林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在开放甲状腺手术中应用超声刀的临床价值.方法 本文通过对120例患者的资料收集,设用超声刀行甲状腺手术68例为治疗组,传统甲状腺手术52例为对照组,两组均由同一组手术医生施行,比较两组之间的年龄、性别、疾病构成、切除标本大小、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手术并发症、术后疼痛、住院时间及费用等因素,分析在开放甲状腺手术中应用超声刀的临床价值.结果 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治疗组的平均手术切口长度为4.54±1.61 cm,平均手术时间为61.27±10.44 min,平均术中出血量为20.22±5.79 mL,平均术后引流量为39.26±11.00 mL,均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开放甲状腺手术中应用超声刀可使手术切口缩短,使手术时间、手术出血、术后引流量减少,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卢晓裕;谢容明;侯贤琼;廖康雄;魏文波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普通腹腔镜器械在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2月至2015年6月192例采用普通腹腔镜器械完成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81例(94.3%)成功完成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11例(5.7%)中转为2孔法胆囊切除术,无脏器穿孔、胆道损伤、血管损伤、胆漏发生.结论 普通腹腔镜器械在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是安全、可靠的,术中采用悬吊胆囊浆膜的方法使手术操作更加简单化,它扩大了手术适应证,具有腹壁创伤小、切口隐蔽、美容效果明显等优点.
作者:袁阳春;郑肇明;罗育青;陈秋凯;钟东佳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在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应激性高血糖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60例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应激性高血糖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给予肠内营养的时间不同分为早期肠内营养组(入院后8小时)与延迟肠内营养组(入院后48小时),观察两组患者应激性高血糖的控制情况、低血糖发生率、感染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等.结果 与延迟肠内营养组相比,早期肠内营养组肠内营养第7天的平均血糖、胰岛素使用总时间与低血糖发生率均明显降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部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延迟肠内营养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消化道出血、呼吸机使用时间以及28天死亡例数均低于延迟肠内营养组,但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肠内营养有利于重型颅脑损伤应激性高血糖的控制,对于降低住院期间的感染发生率有着积极意义,但是暂未发现其可以改善患者的预后.
作者:曾凡;程燕子;赵灵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miR-200b在肝癌中对Bmi1的调控作用,并分析其结合位点.方法 首先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人Bmi1 3'-UTR上miR-200b可能的结合位点;然后构建Bmi1 3'-UTR野生型和突变型报告载体,应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分析检测Bmi1 3'-UTR上miR-200b的结合位点;后利用real time PCR和Western blot在人肝癌细胞HepG2中验证miR-200b对Bmi1的调控作用.结果 人Bmi1 3'-UTR上存在3个miR-200b的潜在结合位点;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分析提示,转染miR-200b-3p mimic后野生型组荧光素酶活性明显低于突变型组;real time PCR和Western blot结果提示在HepG2细胞中过表达miR-200b可明显下调Bmi1的表达.结论 miR200b在肝癌中可通过靶向结合Bmi1基因3'-UTR特异性调控Bmi1基因的表达.
作者:吴文睿;孙红;余先焕;张锐;施祥德;朱满生;许磊波;吴卓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应用纳米碳混悬液(简称纳米碳)对提高甲状腺近全/全切除手术的精准性、降低术中损伤甲状旁腺的价值.方法 选取巨大结节性甲状腺肿、满布结节的结节性甲状腺肿以及甲状腺癌患者共80例行甲状腺近全/全切除术,术中游离部分带状肌显露甲状腺上下极内侧部分后,于甲状腺上下极注射纳米碳混悬液各0.1 mL,待甲状腺和周围淋巴组织染色后常规行甲状腺手术,术中识别未被染色的甲状旁腺并予以保护.结果 80例中78例病理标本中无甲状旁腺组织,2例甲状腺癌(术中证实下旁腺被肿瘤浸蚀)见旁腺组织.所有患者术后半小时、6小时、24小时复查甲状旁腺素均位于正常值范围.结论 甲状腺(近)全切除手术中使用纳米碳可有效的将甲状腺组织与甲状旁腺区分,避免或减少甲状旁腺损伤.
作者:杜国能;肖玉根;檀谊洪;王昆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 总结64例腹股沟疝患者行腹腔镜腹膜前疝修补术(TAPP)的体会,探讨其应用技巧及价值.方法 2010年4月至2015年4月对64例腹股沟疝患者实施TAPP术,对其相关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病例手术时间85±10.6 min(68~108 min),平均出血量35.25 mL,术后住院时间5.6±0.8 d(3~9 d).术后3例发生阴囊明显水肿,1例血清肿,3例急性尿潴留,均治愈,并发症发生率10.94%.手术后切口无红肿、渗液,术后伤口仅有轻微疼痛,均未使用镇痛药.病例随访2~60个月,平均19个月.失访5例,随访率为92.19%,无复发.结论 TAPP术行腹股沟疝修补安全、可靠,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是治疗成人腹股沟疝、股疝,特别是复发、嵌顿疝合并肠梗阻的有效手段.
作者:周军;张宗涛;郑建忠;阿不都斯木·艾沙;陈高飞;芦小龙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 比较全髋关节置换术及空心钛镙钉在治疗新鲜老龄股骨颈骨折上的临床疗效.方法 因新鲜股骨颈骨折行手术治疗并获得随访的老龄患者109例(年龄>65岁),分为A组(全髋关节置换术)59例,B组(空心螺钉内固定)50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围手术期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住院时间、术后下地负重活动时间、并发症发生、术后患侧髋关节Harris评分.结果 随访时间17~36个月,平均26个月.相比而言,闭合复位空心螺钉组手术切口小、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总出血量少(P<0.05);全髋关节置换组术中放射暴露少、术后卧床时间及住院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P<0.05);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末次随访髋关节Harris评分显著高于空心螺钉组(P<0.05).结论 全髋关节疗效显著、术后并发症少,但创伤大,应根据患者情况有所选择手术方式.
作者:吴波文;张锡平;王镖;刘三风;王永忠;杨新佑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对输尿管结石合并尿脓毒血症患者分别行内、外引流的治疗效果.方法 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输尿管结石合并尿脓毒血症患者63例,随机分内引流组(31例)和外引流组(32例),内引流组患者行膀胱镜或输尿管镜下双J管置入术,外引流组患者在B超引导下行经皮肾穿刺造瘘术,记录两组患者引流成功率,计算从引流成功至尿脓毒血症得到控制所需时间,记录输尿管镜碎石术后尿脓毒血症复发例数、感染性休克发生例数.结果 内、外引流组引流成功率分别为96.8%和90.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170).两组患者尿脓毒血症所需控制时间分别为4.6±1.9 d和3.5±1.7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84).内引流组输尿管镜碎石术后6例再发尿脓毒血症,而外引流组无1例再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87).内引流组再发脓毒血症患者中有1例出现感染性休克.结论 输尿管结石合并感染患者,内、外引流方式成功率均较高,但外引流控制感染时间短、输尿管镜碎石术后尿脓毒血症再发率低.
作者:李法江;黄红星;郑轶群;黄海;胡明;黎卫;石映江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 总结胰腺损伤的诊断、手术方式、并发症诊治体会.方法 对我院1997年至2013年间收治的33例胰腺损伤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3例患者共治愈26例(79%),死亡7例(21%).21例行手术治疗,术后9例胰瘘,1例小肠瘘,2例腹腔出血,1例多器官功能衰竭,1例消化道出血.术中死亡2例,为腹腔开放性损伤合并下腔静脉破裂大出血无法止血;术后死亡5例:2例死于脓毒血症,2例死于腹腔出血,1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Ⅰ~Ⅱ级胰腺损伤患者有1例死亡,Ⅲ~Ⅴ级胰腺损伤有6例死亡的.结论 胰腺损伤并发症高,处理棘手,伴有胰管损伤者死亡率高,早期诊断、有效的手术探查及方法是胰腺损伤治疗的关键.
作者:李嘉;宋越;张彩云;温治强;周焕城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联合肝脏离断和门静脉结扎的二步肝切除术(ALPPS)在具有乙肝肝硬化背景的巨块型肝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肝胆外科25例ALPPS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病理Ishak评分将患者分为轻中度与重度肝纤维化组,分析其与术后残肝体积代偿、手术间隔时间及预后的相互关系,分析门脉癌栓与ALPPS关系.附一例ALPPS一步术后,采取综合治疗患者资料.结果 25例肝癌患者中成功完成第二步肝切除患者21例(84%),6个月内患者存活率为88%,目前患者存活率为76%.轻中度肝纤维化组与重度肝纤维化组相比,完成ALPPS二步肝切除患者分别为15例(94%)VS6例(67%),术前术后残肝体积分别为296(194~401)mL VS 541 (337~862)mL以及359(249~417)mL VS 519(178~709)mL;平均手术间隔分别为11(7~15)天以及23.57(12~64)天.3例肝功Child B级患者尝试行ALPPS手术,两例成功.合并门脉右支癌栓患者12例(Ⅱ级),其中11例顺利完成二步肝切除;1例未能完成二步肝切除,改为综合治疗.结论 ALPPS在轻中度肝纤维化患者中具有一定应用价值,重度肝纤维化背景下行ALPPS需慎重;门脉主干癌栓以下(Ⅰ~Ⅱ级)患者可以考虑尝试ALPPS.巨块型肝癌合并肝纤维化、门脉分支癌栓无法达到一期切除而其他治疗方法效果有限的情况下,尝试ALPPS第一步,若残肝代偿达到要求,则行ALPPS二步肝切除,实现根治性切除;若残肝代偿未达到要求,则可考虑在第一步基础上,采取综合治疗,患者仍有获得较好的预后及生存质量的可能.
作者:黄拼搏;胡志刚;许侨东;颜永聪;王捷 刊期: 2015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