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勇平;刘忠民;高峰;钟毓杰;黄海球
目的 探讨对输尿管结石合并尿脓毒血症患者分别行内、外引流的治疗效果.方法 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输尿管结石合并尿脓毒血症患者63例,随机分内引流组(31例)和外引流组(32例),内引流组患者行膀胱镜或输尿管镜下双J管置入术,外引流组患者在B超引导下行经皮肾穿刺造瘘术,记录两组患者引流成功率,计算从引流成功至尿脓毒血症得到控制所需时间,记录输尿管镜碎石术后尿脓毒血症复发例数、感染性休克发生例数.结果 内、外引流组引流成功率分别为96.8%和90.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170).两组患者尿脓毒血症所需控制时间分别为4.6±1.9 d和3.5±1.7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84).内引流组输尿管镜碎石术后6例再发尿脓毒血症,而外引流组无1例再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87).内引流组再发脓毒血症患者中有1例出现感染性休克.结论 输尿管结石合并感染患者,内、外引流方式成功率均较高,但外引流控制感染时间短、输尿管镜碎石术后尿脓毒血症再发率低.
作者:李法江;黄红星;郑轶群;黄海;胡明;黎卫;石映江 刊期: 2015年第05期
乳头溢液常由乳腺导管良恶性肿瘤、乳腺导管炎症及乳腺导管扩张症导致.对于单孔、持续、自发性的溢液患者,选择简单、无创的彩超和钼靶检查可明确乳房有无肿物及钙化情况,结合乳腺纤维导管镜能明确溢液病因病位.对于导管内肿瘤所致的乳头溢液,应采取手术治疗,防止肿瘤癌变.对于溢液与肿块或钙化并存的患者,应辨明病灶个数,手术切除全部病灶,避免漏诊.
作者:杨泽娟;李国康;袁韶倩;黄琼刁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 比较腔镜下单纯冷刀内切开与联合钬激光治疗男性后尿道狭窄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对26例尿道狭窄患者行单纯行冷刀内切术(冷刀治疗组),27例患者行冷刀联合钬激光内切开术(联合治疗组).所有病例随访12~30个月(平均20个月),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住院天数、术后大尿流率、狭窄复发率、再手术率及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住院天数及术后大尿流率观察指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联合治疗组狭窄复发率(11.1%)明显低于冷刀内切开组(34.6%),P<0.05.联合治疗组再手术率(3.7%)也明显低于冷刀内切开组(26.9%),P<0.05.两组患者均未见明显手术并发症.结论 内镜下冷刀内切开联合钬激光治疗后尿道狭窄,其疗效及安全性等同单纯冷刀内切开,但远期疗效更好,在复发率及再手术率方面更具优势.
作者:徐汉新;吴兆春;黄海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精准半肝切除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体会.方法 分析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在中山市人民医院肝胆外科接受精准半肝切除治疗的3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临床资料.统计分析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出血量中位数为350(50~800)mL,手术时间为252±98 min,术后住院时间为9.2±0.9 d,患者围手术期无死亡.术后无发生断面出血、腹腔感染及肝功能衰竭等并发症;发生胸腔积液4例,经胸腔穿刺抽液后或保守治疗治愈.发生胆漏1例,经腹腔引流、对症治疗后治愈;肺部感染1例,经抗感染治疗后痊愈.并发症发生率20%(6/30).2例肝细胞癌伴门静脉癌栓者术后6个月出现肝内复发.结论 精准半肝切除技术具有设备要求简单、解剖清晰、术中出血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在肝癌外科治疗中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何坤;胡泽民;余元龙;阮嘉后;周载平;黄锐钦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应用自体鼻中隔软骨及MEDPOR假体联合矫正唇裂术后鼻唇畸形疗效并总结护理经验.方法 对我科收治的12例使用MEDPOR聚乙烯上颌骨假体填充前颌骨凹陷,使用鼻小柱假体延长鼻小柱及垫高鼻尖,取自体鼻中隔软骨填充于鼻尖,使用MEDPOR鼻背假体填充于鼻背,以此治疗唇腭裂术后鼻畸形的前后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折.结果 本组12例患者均手术成功,术中大多数出血量小于30 mL(通过纱布止血粗略计算).经术后改善冰敷护理后局部肿胀不明显,无发生感染及排斥反应.鼻部外形良好,鼻尖抬高,鼻旁凹陷及患侧鼻孔畸形明显改善,鼻头圆润自然,效果满意.术后患者无出现鼻中隔穿孔及假体移位.结论 通过加强围手术期的护理及配合细心的出院指导,促进患者掌握相关知识和自护知识,有效提高手术效果.
作者:吴碧映;温作珍;张丽萍;马昕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脓毒血症中HMGB1迁移介导自噬保护肝细胞损伤的机制.方法 Lewis雄性大鼠72只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内毒素组(n=18)、自噬诱导组(n=18)、自噬抑制组(n=18)和空白组(n=18),建立内毒素血症的大鼠模型,内毒素组经腹腔给予内毒素(LPS,25 mg/kg)诱导内毒素血症;自噬诱导和抑制组首先分别经腹腔给予雷帕霉素或渥曼青霉素进行预刺激,预刺激1h后腹腔注射LPS诱导内毒素血症;空白组腹腔注射林格液1 mL;术后6h、24h、48 h进行高迁移率族蛋白B1 (HMGB1)、自噬、肝脏功能与细胞因子的检测.结果 内毒素组肝脏HMGB-1出现转位,术后6h胞质HMGB1水平显著升高(P<0.01),肝酶及IL-1β水平显著升高,肝脏自噬增加;自噬抑制组较内毒素组术后肝酶、IL-1β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而自噬诱导组与内毒素组相比,肝酶、IL-1β水平显著降低(P<0.01).结论 脓毒血症HMGB1迁移介导自噬调控IL-1β减轻内毒素血症时的肝细胞损伤,促进肝功能的恢复,在感染致肝细胞损伤中起保护作用.
作者:孙健;徐康;彭耀荣;朱玥;唐启彬;林浩铭;王捷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如何降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术后并发症.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10年来本科154例行PD病例的临床资料,分为近期组105例,远期组49例.结果 术后主要并发症(近期组,18.1%,远期组,32.7%)、胰漏(近期组,4.8%,远期组,16.3%)、手术时间(近期组,213.34±66.98 min,远期组,250.34±67.26 min)、术后平均住院时间(近期组:18.45±7.11 d,远期组:22.76±9.73)d)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胆漏、出血、腹腔感染、胃排空延迟、死亡率、再手术率、手术时间、术中失血尽管有差异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胰漏是PD术后并发症关键因素,规范化、专业化手术治疗可有效减少PD术后并发症.
作者:丁会民;查文章;孙大林;倪卫星;周勇;秦呈林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经CT引导下及经C臂X线引导下行PV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的应用操作及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从2008年6月至2013年10月共28例老年性胸腰椎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共涉及34个椎体,应用PVP治疗.其中CT引导组11例共13个压缩椎体,经CT导引下完成PVP操作;C臂X线引导组17例共21个压缩椎体,经C臂X线引导下完成PVP操作.根据手术时间、穿刺成功率观察临床操作情况,术前、术后疼痛按WHO标准进行比较、行CT、DR检查观察骨水泥分布、渗漏情况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结果 所有患者疼痛按WHO标准进行比较均得到明显缓解,均获得良好的骨水泥分布,无并发感染,无并发神经压迫症状、体征.经CT引导下手术时间35~60 min,穿刺成功率高;1例患者出现椎前骨水泥渗漏.C臂X线引导下手术时间45~130 min,部分患者需反复多次穿刺,操作困难,1例患者出现椎旁间隙骨水泥渗漏,1例出现椎间隙渗漏.结论 经CT引导下及经C臂X线引导下两种方法PV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均能获得良好的骨水泥分布及疼痛的有效缓解.两种方法各具优点,需临床根据术者穿刺技术熟练程度及经验选择;胸椎压缩骨折、特别是上胸椎压缩骨折、椎体压缩塌陷程度较重、胸腰椎侧弯椎体旋转、骨质疏松严重、X线显示骨质图像模糊难以良好辨认脊柱各结构者选用经CT引导下手术.
作者:李兴;邓思然;罗雨桥;罗柏锋;罗杰多;禤天勋 刊期: 2015年第05期
药师参与1例急性重症胰腺炎的药学监护,发现以及解决的问题包括给予调整埃索美拉唑用药频次(qd给药)、生理盐水作为溶媒、CRRT-连续性肾脏替代治不必调整剂量、延长美罗培南输注时间(T=3 h)以及避开CTTR对药物的清除,旨在提高药物的治疗效果和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等药学建议.另外,强调关注替加环素相关性胰腺炎风险的发生,生长抑素奥曲肽对血糖的影响以及患者肠内营养胃潴留的情况,减少药物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率.
作者:梁丹;梁莉君;吕永丰;任建英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腹腔冲洗在腹腔镜手术治疗急性阑尾炎伴化脓性腹膜炎中的作用.方法 2010年至2014年我院收治的急性阑尾炎伴化脓性腹膜炎并接受腹腔镜手术治疗的病例,随机分两组:腹腔镜下阑尾切除后腹腔冲洗组(观察组)64例,腹腔镜下阑尾切除后非冲洗组(对照组)66例.比较两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手术时间、术后24、72小时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本研究组所有病例均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无中转剖腹手术.观察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24、72 h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27.29±4.29 h比36.75±5.93 h、4.83±1.18 d比6.34±1.34 d、7090±807元比8880±1304元、9.20±1.20× 109/L比12.78±1.20× 109/L、5.51±1.15×109/L比8.94±0.92× 109/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1.56%比15.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观察组的手术时间较对照组有所延长51.29±6.32m in比41.16±2.95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腹腔冲洗在腹腔镜手术治疗急性阑尾炎伴化脓性腹膜炎安全、有效,患者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但手术时间有所延长.
作者:谢惠华;杜汉朋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在开放甲状腺手术中应用超声刀的临床价值.方法 本文通过对120例患者的资料收集,设用超声刀行甲状腺手术68例为治疗组,传统甲状腺手术52例为对照组,两组均由同一组手术医生施行,比较两组之间的年龄、性别、疾病构成、切除标本大小、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手术并发症、术后疼痛、住院时间及费用等因素,分析在开放甲状腺手术中应用超声刀的临床价值.结果 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治疗组的平均手术切口长度为4.54±1.61 cm,平均手术时间为61.27±10.44 min,平均术中出血量为20.22±5.79 mL,平均术后引流量为39.26±11.00 mL,均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开放甲状腺手术中应用超声刀可使手术切口缩短,使手术时间、手术出血、术后引流量减少,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卢晓裕;谢容明;侯贤琼;廖康雄;魏文波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miR-200b在肝癌中对Bmi1的调控作用,并分析其结合位点.方法 首先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人Bmi1 3'-UTR上miR-200b可能的结合位点;然后构建Bmi1 3'-UTR野生型和突变型报告载体,应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分析检测Bmi1 3'-UTR上miR-200b的结合位点;后利用real time PCR和Western blot在人肝癌细胞HepG2中验证miR-200b对Bmi1的调控作用.结果 人Bmi1 3'-UTR上存在3个miR-200b的潜在结合位点;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分析提示,转染miR-200b-3p mimic后野生型组荧光素酶活性明显低于突变型组;real time PCR和Western blot结果提示在HepG2细胞中过表达miR-200b可明显下调Bmi1的表达.结论 miR200b在肝癌中可通过靶向结合Bmi1基因3'-UTR特异性调控Bmi1基因的表达.
作者:吴文睿;孙红;余先焕;张锐;施祥德;朱满生;许磊波;吴卓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超声刀与电刀在混合痔切除术后的护理不同点.方法 将80例混合痔患者分为2组,全部采用传统的Milligan-Morgan方式切除,研究组使用FOCUS超声刀,对照组使用普通高频电刀.结果 本研究所有患者手术成功,研究组术后伤口疼痛程度、疼痛感持续时间、术后并发症(水肿、便血、肛门狭窄)、住院天数、换药次数、静脉输液量、一级护理人均天数、患者满意度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超声刀手术后产生的创伤小、疼痛轻、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可以有效减轻护理人员的工作量.
作者:陈玲;卢敏;何彩群;封静;许锦欢;叶春媛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究直肠癌患者新辅助放化疗后淋巴结数目等对其诊断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纳入本中心2007~2013年行新辅助放化疗联合手术切除的直肠癌患者及单行手术切除直肠癌患者信息,并分析淋巴结数目、淋巴结转移等指标同术后病理诊断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共计纳入300例新辅助放化疗联合手术切除及140例单一手术切除直肠癌患者.相对于单一手术切除,新辅助放化疗可减少淋巴结获取数目(P<0.001)及阳性淋巴结数目(P=0.001);同时发现新辅助放化疗后,淋巴结数目与肿瘤缓解等具有相关性;淋巴结转移情况是预后的独立预测指标,而淋巴结数目则不是预后预测指标.结论 新辅助放化疗后直肠癌患者较低的淋巴结计数并非意味着切除不完全或分期不足,可在一定程度反应新辅助治疗的敏感性.
作者:李铭强;罗忆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 利用肝特异性对比剂探讨肝功能的解剖分布规律.方法 分析2012年7月~2014年6月期间行肝脏EOB-CE-MRI的47例患者影像学及临床资料,按照Child-Pugh分级(CPS)分为:正常组19例,CPS A级组15例,CPS B级组13例.采用肝脏相对强化率(LLRE)的方法进行测量,比较三组肝中央区与周围区、左叶与右叶、右前段与右后段、S2段与S3段EOB-CE-MRI平扫、肝细胞期肝实质信号以及肝细胞期肝实质相对强化率的差异.结果 运用LLRE方法三组患者肝中央区与周围区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左叶与右叶间、右前段与右后段、S2段与S3段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全肝平均信号均值平扫各组间无差异,增强之后各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值均小于0.05.结论 肝中央区肝功能储备高于周围区,左右叶及S2、S3段之间肝功能差异不明显,全肝平均相对强化率各组之间显著不同.
作者:刘珏;Mahendru Gurung;朱望舒;李勇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 分别单独应用Ki67、PR、P53对Luminal型乳癌进行亚组分型,以无病生存为观察终点,分析是否可以区分出高低危组病人,并对比结果的一致性.方法 回顾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2006年3月~2013年12月入院治疗的浸润性乳癌病人,收集病人一般临床资料和病理资料和随访结果.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和Cox回归分析方法检验有效性.一致性检验采用Kappa系数计算的方法.结果 共1107例浸润性乳癌入组.K-M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单独应用Ki67、PR、P53三者都可以区分出高危和低危两组病人,并且有统计学意义(P<0.001).Cox回归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Ki67、PR、P53三者都是无病生存的独立预测因子(P值均<0.05).三种指标两两之间的Kappa系数均<0.4.结论 单独应用三种指标均可以区分出高低危组病人,但三种指标各自区分出的两种亚型是不一致的,这说明还可以继续寻找更好的指标组合进行亚型分型.
作者:顾然;胡越;杨雅平;刘凤桃;贾海霞;苏逢锡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纳米碳吸附5-氟尿嘧啶对新西兰兔乳腺癌模型的治疗效果,探讨纳米碳作为药物载体在乳腺癌化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30只雌性新西兰兔分3组,实验组(CN)、静脉组(Ⅳ)和皮下组(HI),每组10只.动物通过肿瘤组织块悬液注射法建立模型,当腋窝触及直径5 mm大小肿大淋巴结时开始治疗.实验组皮下注射纳米碳-氟尿嘧啶混悬液;静脉组通过耳缘静脉注射5-氟尿嘧啶;皮下组在皮下注射5-氟尿嘧啶,药物剂量均为25 mg/kg.治疗5天后处死各组动物,测量并计算治疗前后瘤体及淋巴结增长率,HE染色评价组织中肿瘤细胞坏死程度,TUNEL检测肿瘤细胞凋亡指数.结果 治疗5天后三组瘤体及淋巴结均有增长,病理切片可见肿瘤细胞坏死及凋亡,与其余两组相比,实验组淋巴结增长率较低,转移灶中肿瘤细胞坏死程度及凋亡指数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纳米碳可能提高化疗药物对乳腺癌淋巴结转移灶的治疗效果.
作者:周毅;李俊达;林启谋;王兴;李勇;关健华;陈春梅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妊娠合并嗜铬细胞瘤的诊治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3例病例的诊断与治疗经历.结果 3例年龄分别为35、28、30岁,均为妊娠期间血压高,血尿儿茶酚胺及代谢产物均升高,B超或MR发现肾上腺占位.3例中例1怀孕前意外发现无功能瘤,妊娠后肿瘤出现分泌功能,例2于剖腹产时出现肺水肿;例1于妊娠中期、例2于产后行后腹腔镜下肾上腺肿瘤切除术,术后病理均证实为嗜铬细胞瘤,例3没有接受手术治疗.结论 妊娠合并嗜铬细胞瘤对孕产妇、胎儿的危害性大,临床医生应高度重视该病,及早诊断治疗;育龄妇女的功能静止型嗜铬细胞瘤应更积极处理.
作者:金小岩;张萌;王吉文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 介绍一种改进型三腔引流T管及在胆道探查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33例肝内外胆管结石病人行胆道探查取石、改进型三腔T管引流术,术后经三腔T管冲洗和造影,评价其效果.结果 全组33例术后恢复顺利,无胆漏、胆管炎等并发症,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7.5天.其中伴胆道出血者6例,自内支架管冲洗1~3天后控制出血;4例术后5~7天经三腔T管造影发现残留结石,再次以胆道镜成功取净取石.33例患者均获得随访4~42月,B超、上腹部CT及MRCP检查,未发现结石复发,无胆总管狭窄.结论 胆总管探查术后应用改进型三腔引流T管,解决了传统T管引流的一些弊端,能更有效地控制胆道感染和胆道出血,术后胆道造影更清晰,操作简单易行.
作者:张帆;叶小勇;吕会增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局麻下胸腔镜胸交感神经切断术治疗多汗症的手术配合方法.方法 对102例局麻胸腔镜胸交感神经切断术患者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充分的术前准备、密切配合麻醉、观察患者情况、掌握手术步骤,密切术中配合.结果 所有患者安全顺利完成手术,无一例转为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无出现明显低氧血症及高碳酸血症,无术中并发症,患者配合良好,无疼痛不适感及恐惧感,所有患者术后手掌多汗症状立即消失.结论 非气管内插管麻醉监护下局部麻醉胸腔镜交感神经切断术的病人恢复快、费用少、疗效明显,熟悉的手术配合,可使手术顺利完成,并能缩短手术时间.
作者:蔡惠卿;谢亮 刊期: 2015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