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玲;卢敏;何彩群;封静;许锦欢;叶春媛
目的 探讨普通腹腔镜器械在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2月至2015年6月192例采用普通腹腔镜器械完成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81例(94.3%)成功完成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11例(5.7%)中转为2孔法胆囊切除术,无脏器穿孔、胆道损伤、血管损伤、胆漏发生.结论 普通腹腔镜器械在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是安全、可靠的,术中采用悬吊胆囊浆膜的方法使手术操作更加简单化,它扩大了手术适应证,具有腹壁创伤小、切口隐蔽、美容效果明显等优点.
作者:袁阳春;郑肇明;罗育青;陈秋凯;钟东佳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经CT引导下及经C臂X线引导下行PV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的应用操作及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从2008年6月至2013年10月共28例老年性胸腰椎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共涉及34个椎体,应用PVP治疗.其中CT引导组11例共13个压缩椎体,经CT导引下完成PVP操作;C臂X线引导组17例共21个压缩椎体,经C臂X线引导下完成PVP操作.根据手术时间、穿刺成功率观察临床操作情况,术前、术后疼痛按WHO标准进行比较、行CT、DR检查观察骨水泥分布、渗漏情况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结果 所有患者疼痛按WHO标准进行比较均得到明显缓解,均获得良好的骨水泥分布,无并发感染,无并发神经压迫症状、体征.经CT引导下手术时间35~60 min,穿刺成功率高;1例患者出现椎前骨水泥渗漏.C臂X线引导下手术时间45~130 min,部分患者需反复多次穿刺,操作困难,1例患者出现椎旁间隙骨水泥渗漏,1例出现椎间隙渗漏.结论 经CT引导下及经C臂X线引导下两种方法PV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均能获得良好的骨水泥分布及疼痛的有效缓解.两种方法各具优点,需临床根据术者穿刺技术熟练程度及经验选择;胸椎压缩骨折、特别是上胸椎压缩骨折、椎体压缩塌陷程度较重、胸腰椎侧弯椎体旋转、骨质疏松严重、X线显示骨质图像模糊难以良好辨认脊柱各结构者选用经CT引导下手术.
作者:李兴;邓思然;罗雨桥;罗柏锋;罗杰多;禤天勋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究直肠癌患者新辅助放化疗后淋巴结数目等对其诊断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纳入本中心2007~2013年行新辅助放化疗联合手术切除的直肠癌患者及单行手术切除直肠癌患者信息,并分析淋巴结数目、淋巴结转移等指标同术后病理诊断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共计纳入300例新辅助放化疗联合手术切除及140例单一手术切除直肠癌患者.相对于单一手术切除,新辅助放化疗可减少淋巴结获取数目(P<0.001)及阳性淋巴结数目(P=0.001);同时发现新辅助放化疗后,淋巴结数目与肿瘤缓解等具有相关性;淋巴结转移情况是预后的独立预测指标,而淋巴结数目则不是预后预测指标.结论 新辅助放化疗后直肠癌患者较低的淋巴结计数并非意味着切除不完全或分期不足,可在一定程度反应新辅助治疗的敏感性.
作者:李铭强;罗忆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 介绍一种改进型三腔引流T管及在胆道探查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33例肝内外胆管结石病人行胆道探查取石、改进型三腔T管引流术,术后经三腔T管冲洗和造影,评价其效果.结果 全组33例术后恢复顺利,无胆漏、胆管炎等并发症,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7.5天.其中伴胆道出血者6例,自内支架管冲洗1~3天后控制出血;4例术后5~7天经三腔T管造影发现残留结石,再次以胆道镜成功取净取石.33例患者均获得随访4~42月,B超、上腹部CT及MRCP检查,未发现结石复发,无胆总管狭窄.结论 胆总管探查术后应用改进型三腔引流T管,解决了传统T管引流的一些弊端,能更有效地控制胆道感染和胆道出血,术后胆道造影更清晰,操作简单易行.
作者:张帆;叶小勇;吕会增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 比较全髋关节置换术及空心钛镙钉在治疗新鲜老龄股骨颈骨折上的临床疗效.方法 因新鲜股骨颈骨折行手术治疗并获得随访的老龄患者109例(年龄>65岁),分为A组(全髋关节置换术)59例,B组(空心螺钉内固定)50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围手术期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住院时间、术后下地负重活动时间、并发症发生、术后患侧髋关节Harris评分.结果 随访时间17~36个月,平均26个月.相比而言,闭合复位空心螺钉组手术切口小、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总出血量少(P<0.05);全髋关节置换组术中放射暴露少、术后卧床时间及住院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P<0.05);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末次随访髋关节Harris评分显著高于空心螺钉组(P<0.05).结论 全髋关节疗效显著、术后并发症少,但创伤大,应根据患者情况有所选择手术方式.
作者:吴波文;张锡平;王镖;刘三风;王永忠;杨新佑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在开放甲状腺手术中应用超声刀的临床价值.方法 本文通过对120例患者的资料收集,设用超声刀行甲状腺手术68例为治疗组,传统甲状腺手术52例为对照组,两组均由同一组手术医生施行,比较两组之间的年龄、性别、疾病构成、切除标本大小、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手术并发症、术后疼痛、住院时间及费用等因素,分析在开放甲状腺手术中应用超声刀的临床价值.结果 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治疗组的平均手术切口长度为4.54±1.61 cm,平均手术时间为61.27±10.44 min,平均术中出血量为20.22±5.79 mL,平均术后引流量为39.26±11.00 mL,均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开放甲状腺手术中应用超声刀可使手术切口缩短,使手术时间、手术出血、术后引流量减少,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卢晓裕;谢容明;侯贤琼;廖康雄;魏文波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妊娠合并嗜铬细胞瘤的诊治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3例病例的诊断与治疗经历.结果 3例年龄分别为35、28、30岁,均为妊娠期间血压高,血尿儿茶酚胺及代谢产物均升高,B超或MR发现肾上腺占位.3例中例1怀孕前意外发现无功能瘤,妊娠后肿瘤出现分泌功能,例2于剖腹产时出现肺水肿;例1于妊娠中期、例2于产后行后腹腔镜下肾上腺肿瘤切除术,术后病理均证实为嗜铬细胞瘤,例3没有接受手术治疗.结论 妊娠合并嗜铬细胞瘤对孕产妇、胎儿的危害性大,临床医生应高度重视该病,及早诊断治疗;育龄妇女的功能静止型嗜铬细胞瘤应更积极处理.
作者:金小岩;张萌;王吉文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治疗高龄患者前列腺增生合并膀胱结石安全、高效的手术方法.方法 采用经尿道钬激光逆行剜除+膀胱切开取出腺体及结石治疗63例BPH并发膀胱结石患者.将剜除腺体推至膀胱后,留置导尿管后取耻骨上小切口长约2~3 cm,取出剜除之腺体及结合手指触诊和X片完整取出膀胱结石.结果 63例手术均顺利完成,前列腺剜除时间30~110 min,平均65±25.2 min.耻骨上小切口膀胱切开取石+剜除腺体取出时间10~25 min,平均13±8.7 min.术中出血量20~50 mL,平均40±13.2 mL.无输血病例,无膀胱穿孔、电切综合征、真性尿失禁及严重感染等并发症.术后1~3天拔除导尿管,术后一周伤口拆线.术后复查X片膀胱内均无残石,清石率达100%.术前IPSS评分25.4±2.3分,术后IPSS评分8.5±2.1分.术前Qmax 7.8±3.4分,术后Qmax 14.2±2.6分.结论 经尿道钬激光逆行剜除+膀胱切开取出腺体及结石治疗前列腺增生合并膀胱结石是一种安全、高效的手术方法.
作者:陈金洋;李树人;郑鸣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在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应激性高血糖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60例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应激性高血糖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给予肠内营养的时间不同分为早期肠内营养组(入院后8小时)与延迟肠内营养组(入院后48小时),观察两组患者应激性高血糖的控制情况、低血糖发生率、感染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等.结果 与延迟肠内营养组相比,早期肠内营养组肠内营养第7天的平均血糖、胰岛素使用总时间与低血糖发生率均明显降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部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延迟肠内营养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消化道出血、呼吸机使用时间以及28天死亡例数均低于延迟肠内营养组,但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肠内营养有利于重型颅脑损伤应激性高血糖的控制,对于降低住院期间的感染发生率有着积极意义,但是暂未发现其可以改善患者的预后.
作者:曾凡;程燕子;赵灵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对输尿管结石合并尿脓毒血症患者分别行内、外引流的治疗效果.方法 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输尿管结石合并尿脓毒血症患者63例,随机分内引流组(31例)和外引流组(32例),内引流组患者行膀胱镜或输尿管镜下双J管置入术,外引流组患者在B超引导下行经皮肾穿刺造瘘术,记录两组患者引流成功率,计算从引流成功至尿脓毒血症得到控制所需时间,记录输尿管镜碎石术后尿脓毒血症复发例数、感染性休克发生例数.结果 内、外引流组引流成功率分别为96.8%和90.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170).两组患者尿脓毒血症所需控制时间分别为4.6±1.9 d和3.5±1.7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84).内引流组输尿管镜碎石术后6例再发尿脓毒血症,而外引流组无1例再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87).内引流组再发脓毒血症患者中有1例出现感染性休克.结论 输尿管结石合并感染患者,内、外引流方式成功率均较高,但外引流控制感染时间短、输尿管镜碎石术后尿脓毒血症再发率低.
作者:李法江;黄红星;郑轶群;黄海;胡明;黎卫;石映江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 总结胰腺损伤的诊断、手术方式、并发症诊治体会.方法 对我院1997年至2013年间收治的33例胰腺损伤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3例患者共治愈26例(79%),死亡7例(21%).21例行手术治疗,术后9例胰瘘,1例小肠瘘,2例腹腔出血,1例多器官功能衰竭,1例消化道出血.术中死亡2例,为腹腔开放性损伤合并下腔静脉破裂大出血无法止血;术后死亡5例:2例死于脓毒血症,2例死于腹腔出血,1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Ⅰ~Ⅱ级胰腺损伤患者有1例死亡,Ⅲ~Ⅴ级胰腺损伤有6例死亡的.结论 胰腺损伤并发症高,处理棘手,伴有胰管损伤者死亡率高,早期诊断、有效的手术探查及方法是胰腺损伤治疗的关键.
作者:李嘉;宋越;张彩云;温治强;周焕城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自制双套管持续腹腔冲洗并持续低负压吸引在胆道术后胆漏治疗中的应用和护理经验.方法 收集2009年7月至2012年11月间,发生在我院肝胆外科病房确诊的胆漏患者31例,使用自制的双套管给予持续生理盐水腹腔冲洗,并持续低负压吸引.结果 自制双套管使用便捷有效,31例患者在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感染控制、生长抑素使用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等方面均有良好的效果.结论 有效的持续腹腔冲洗并吸引引流才可促进胆漏患者的恢复.
作者:曹春红;钟金仪;周海燕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如何降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术后并发症.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10年来本科154例行PD病例的临床资料,分为近期组105例,远期组49例.结果 术后主要并发症(近期组,18.1%,远期组,32.7%)、胰漏(近期组,4.8%,远期组,16.3%)、手术时间(近期组,213.34±66.98 min,远期组,250.34±67.26 min)、术后平均住院时间(近期组:18.45±7.11 d,远期组:22.76±9.73)d)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胆漏、出血、腹腔感染、胃排空延迟、死亡率、再手术率、手术时间、术中失血尽管有差异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胰漏是PD术后并发症关键因素,规范化、专业化手术治疗可有效减少PD术后并发症.
作者:丁会民;查文章;孙大林;倪卫星;周勇;秦呈林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应用纳米碳混悬液(简称纳米碳)对提高甲状腺近全/全切除手术的精准性、降低术中损伤甲状旁腺的价值.方法 选取巨大结节性甲状腺肿、满布结节的结节性甲状腺肿以及甲状腺癌患者共80例行甲状腺近全/全切除术,术中游离部分带状肌显露甲状腺上下极内侧部分后,于甲状腺上下极注射纳米碳混悬液各0.1 mL,待甲状腺和周围淋巴组织染色后常规行甲状腺手术,术中识别未被染色的甲状旁腺并予以保护.结果 80例中78例病理标本中无甲状旁腺组织,2例甲状腺癌(术中证实下旁腺被肿瘤浸蚀)见旁腺组织.所有患者术后半小时、6小时、24小时复查甲状旁腺素均位于正常值范围.结论 甲状腺(近)全切除手术中使用纳米碳可有效的将甲状腺组织与甲状旁腺区分,避免或减少甲状旁腺损伤.
作者:杜国能;肖玉根;檀谊洪;王昆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 比较腔镜下单纯冷刀内切开与联合钬激光治疗男性后尿道狭窄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对26例尿道狭窄患者行单纯行冷刀内切术(冷刀治疗组),27例患者行冷刀联合钬激光内切开术(联合治疗组).所有病例随访12~30个月(平均20个月),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住院天数、术后大尿流率、狭窄复发率、再手术率及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住院天数及术后大尿流率观察指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联合治疗组狭窄复发率(11.1%)明显低于冷刀内切开组(34.6%),P<0.05.联合治疗组再手术率(3.7%)也明显低于冷刀内切开组(26.9%),P<0.05.两组患者均未见明显手术并发症.结论 内镜下冷刀内切开联合钬激光治疗后尿道狭窄,其疗效及安全性等同单纯冷刀内切开,但远期疗效更好,在复发率及再手术率方面更具优势.
作者:徐汉新;吴兆春;黄海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超声刀与电刀在混合痔切除术后的护理不同点.方法 将80例混合痔患者分为2组,全部采用传统的Milligan-Morgan方式切除,研究组使用FOCUS超声刀,对照组使用普通高频电刀.结果 本研究所有患者手术成功,研究组术后伤口疼痛程度、疼痛感持续时间、术后并发症(水肿、便血、肛门狭窄)、住院天数、换药次数、静脉输液量、一级护理人均天数、患者满意度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超声刀手术后产生的创伤小、疼痛轻、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可以有效减轻护理人员的工作量.
作者:陈玲;卢敏;何彩群;封静;许锦欢;叶春媛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 分别单独应用Ki67、PR、P53对Luminal型乳癌进行亚组分型,以无病生存为观察终点,分析是否可以区分出高低危组病人,并对比结果的一致性.方法 回顾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2006年3月~2013年12月入院治疗的浸润性乳癌病人,收集病人一般临床资料和病理资料和随访结果.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和Cox回归分析方法检验有效性.一致性检验采用Kappa系数计算的方法.结果 共1107例浸润性乳癌入组.K-M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单独应用Ki67、PR、P53三者都可以区分出高危和低危两组病人,并且有统计学意义(P<0.001).Cox回归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Ki67、PR、P53三者都是无病生存的独立预测因子(P值均<0.05).三种指标两两之间的Kappa系数均<0.4.结论 单独应用三种指标均可以区分出高低危组病人,但三种指标各自区分出的两种亚型是不一致的,这说明还可以继续寻找更好的指标组合进行亚型分型.
作者:顾然;胡越;杨雅平;刘凤桃;贾海霞;苏逢锡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联合肝脏离断和门静脉结扎的二步肝切除术(ALPPS)在具有乙肝肝硬化背景的巨块型肝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肝胆外科25例ALPPS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病理Ishak评分将患者分为轻中度与重度肝纤维化组,分析其与术后残肝体积代偿、手术间隔时间及预后的相互关系,分析门脉癌栓与ALPPS关系.附一例ALPPS一步术后,采取综合治疗患者资料.结果 25例肝癌患者中成功完成第二步肝切除患者21例(84%),6个月内患者存活率为88%,目前患者存活率为76%.轻中度肝纤维化组与重度肝纤维化组相比,完成ALPPS二步肝切除患者分别为15例(94%)VS6例(67%),术前术后残肝体积分别为296(194~401)mL VS 541 (337~862)mL以及359(249~417)mL VS 519(178~709)mL;平均手术间隔分别为11(7~15)天以及23.57(12~64)天.3例肝功Child B级患者尝试行ALPPS手术,两例成功.合并门脉右支癌栓患者12例(Ⅱ级),其中11例顺利完成二步肝切除;1例未能完成二步肝切除,改为综合治疗.结论 ALPPS在轻中度肝纤维化患者中具有一定应用价值,重度肝纤维化背景下行ALPPS需慎重;门脉主干癌栓以下(Ⅰ~Ⅱ级)患者可以考虑尝试ALPPS.巨块型肝癌合并肝纤维化、门脉分支癌栓无法达到一期切除而其他治疗方法效果有限的情况下,尝试ALPPS第一步,若残肝代偿达到要求,则行ALPPS二步肝切除,实现根治性切除;若残肝代偿未达到要求,则可考虑在第一步基础上,采取综合治疗,患者仍有获得较好的预后及生存质量的可能.
作者:黄拼搏;胡志刚;许侨东;颜永聪;王捷 刊期: 2015年第05期
胃癌是人类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尽管传统外科手术仍然处于胃癌治疗首选方式的重要地位,但为了进一步改善患者的生存期,多学科合作的综合治疗才是胃癌佳治疗的模式.本文就目前胃癌综合治疗中手术淋巴结清扫方式、微创治疗、术前及术后辅助化疗、分子靶向治疗等四个焦点问题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黄永亮;褚忠华 刊期: 2015年第05期
乳头溢液常由乳腺导管良恶性肿瘤、乳腺导管炎症及乳腺导管扩张症导致.对于单孔、持续、自发性的溢液患者,选择简单、无创的彩超和钼靶检查可明确乳房有无肿物及钙化情况,结合乳腺纤维导管镜能明确溢液病因病位.对于导管内肿瘤所致的乳头溢液,应采取手术治疗,防止肿瘤癌变.对于溢液与肿块或钙化并存的患者,应辨明病灶个数,手术切除全部病灶,避免漏诊.
作者:杨泽娟;李国康;袁韶倩;黄琼刁 刊期: 2015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