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风合并泌尿系结石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

冯惠平;黄萍;江先汉

关键词:结石, 微创手术, 中风, 整体护理
摘要:目的:介绍我院中风患者合并泌尿系结石采用微创手术治疗围手术期的护理路径与护理体会。方法本组31例患者,年龄47~86岁,手术方式为微创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16例,输尿管镜碎石取石术12例,膀胱尿道碎石取石术3例;护理上采用整体护理的方法,加强心理护理及手术前后的康复训练等措施。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成功,无发生压疮、脱管、静脉栓塞、继发感染等并发症。原有中风偏瘫疾病在围手术期内控制良好,无病情加重或复发等情况。经随访日常生活均能自理。结论中风患者稳定期后行泌尿系结石微创手术治疗的护理采用整体护理的方法,加强心理护理及围手术期的康复训练,使患者顺利康复。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杂志相关文献
  • 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治疗

    门脉癌栓是肝癌患者不良预后的重要指标,然而对于合并门脉癌栓的肝癌患者,国际上并没有统一的治疗标准。尽管临床尝试了各种方法,如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全身药物的系统治疗,局部消融治疗及积极的手术治疗,但治疗效果不尽理想。随着外科技术的发展以及新的技术和药物的研发,希望通过综合的治疗,提高此类患者的治疗效果,延长患者的生存。

    作者:张金岱;陈捷;叶义标;吴潇;陈涛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腔镜辅助下甲状腺手术(105例体会)

    目的:探讨腔镜辅助下甲状腺手术特点和适应证。方法对105例甲状腺良性疾病病例施行了腔镜辅助下甲状腺手术,对切口长度、切口位置、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进行了总结和分析。结果105例腔镜辅助下甲状腺手术均取得成功,其中65例单侧甲状腺切除平均手术时间为65.5 min,40例双侧甲状腺切除平均手术时间为112.4 min。手术切口短2.0 cm,长3.5 cm,平均2.7 cm。无手术后出血发生,2例病人手术后第二天发生了手足麻木,1例病人出现声音嘶哑,1例病人出现了声音低沉,发音费力,均给予对症治疗,随访1个月后恢复。结论腔镜辅助下甲状腺手术术式不但具有美观、微创和舒适等特点,而且可以降低甲状腺手术的副损伤。

    作者:李朋;元敏;王东来;胡慧;于志强;韦伟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糖链抗原724、癌胚抗原在结直肠癌术后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

    目的:检测结直肠癌术后患者血清中糖链抗原724(CA724)、癌胚抗原(CEA)的表达水平并观察两者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手术治疗后复发的结直肠癌患者38例作为观察组,无复发或转移的结直肠癌术后患者38例作为对照组,晨起空腹抽血,电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 CEA、CA724含量,同时行 Pearson 相关系数检验 CA724与CEA 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血清 CA724、EA 表达水平较对照组均显著升高(P<0.01),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观察组 CA724、CEA 阳性率较对照组均升高(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且两者显著相关,相关系数 r=0.622(P<0.01)。结论结直肠癌患者外周血清中CA724、CEA 的含量显著升高,并且血清中 CA724水平与 CEA 水平显著相关。 CA724作为结直肠癌术后复查指标的价值值得进一步研究。

    作者:李国文;曾山崎;王成兴;李莉珊;叶华;杨平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人工关节远期无菌性松动与原发性骨质疏松症

    人工关节置换术是二十世纪成功的骨科手术之一,是治疗终末期关节疾病的重要手段。而人工关节无菌性松动则是制约人工关节使用寿命的瓶颈。而在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中,有不少患者合并原发性骨质疏松。本文将就原发性骨质疏松是否会影响人工关节远期无菌性松动以及抗骨质疏松药物能否提高假体的寿命作述评。

    作者:丁悦;傅光涛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腹腔镜下微波固化联合手术切除治疗合并严重肝硬化肝癌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微波固化联合手术切除治疗合并严重肝硬化肝癌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例接受腹腔镜下微波固化联合手术切除的合并严重肝硬化的肝癌病例资料。结果全组20例病人手术均获得成功,无中转开腹。平均手术时间112.8±25.2 min,术中平均出血量115.5±29.3 mL,平均住院时间10.7±2.5 d。全组病人术后均康复出院,未出现胆漏、腹腔大出血、腹腔感染及肝功能衰竭等并发症。1例病人术后出现肺部感染,2例出现短暂性凝血功能异常,经治疗后均恢复正常。结论对于经过选择的合适病例腹腔镜下微波固化联合手术切除治疗合并严重肝硬化的肝癌是安全、可行的。

    作者:张红卫;罗旋;曹君;李闻达;张克林;陈亚进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更正声明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麦默通旋切系统在临床触诊阴性乳腺病灶的应用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麦默通旋切系统在临床触诊阴性乳腺病灶中的诊疗作用。方法对62例共85个临床触诊阴性乳腺病灶进行超声引导下麦默通旋切术。结果85个病灶皆被准确、完整切除。术中冰冻切片病理示良性病变77例,乳腺癌8例。85例术中冰冻切片和术后石蜡切片诊断均相符。术后3个月复查B超均未见局部复发。结论超声引导下麦默通旋切术是确诊临床触诊阴性乳腺病灶的有效方法,在诊断的同时可完整切除良性病灶,达到治疗效果。

    作者:陈晓明;甄乐锋;钟锋;胡学升;王金重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CXCL12/CXCR4激活 Akt 通路降低前列腺癌干细胞多西紫杉醇敏感性的研究

    目的观察前列腺癌干细胞中趋化因子受体-4(CXCR4)的表达,探索 CXCR4影响癌干细胞化疗敏感性的机制。方法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 CXCR4阳性率;MTS 检测不同剂量多西紫杉醇对细胞活力的影响,绘制量效曲线,计算多西紫杉醇 IC50;分别使用 CXCL12或者抗CXCR4抗体激活或者阻断CXCR4后,检测多西紫杉醇化疗后前列腺癌干细胞细胞活力;蛋白免疫印迹法测 p-Akt、Akt 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前列腺癌干细胞中 CXCR4阳性率为71.37±4.03%,非癌干为19.08±1.86%,二者有显著差异;使用多西紫杉醇化疗时,癌干细胞 IC50为7.5μM,非癌干细胞 IC50为0.6μM,癌干细胞耐多西紫杉醇能力明显强于非癌干细胞;CXCL12激活 CXCR4后,细胞活力为92.15±3.44%;抑制 CXCR4后,细胞活力为68.46±4.16%;对照组细胞活力为70.24±3.52%;使用 CXCL12激活 CXCR4后,Akt 磷酸化水平显著增加,抗 CXCR4抗体可以阻断Akt 磷酸化过程。结论 CXCL12/CXCR4可通过激活 Akt 下调前列腺癌干细胞对多西紫杉醇敏感性,这可能是前列腺癌干细胞化疗不敏感的重要机制之一。

    作者:刘成;毕良宽;许可慰;b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恶性肿瘤外周神经转移研究进展

    外周神经浸润(PNI)与多种类型肿瘤转移、复发关系密切,是独立预后不良因素。本文从明确PNI 概念开始,综述目前 PNI 分子和病理机制、体外内模型建立等研究进展,旨在更深入地了解PNI 在肿瘤转移、复发中的作用,为进一步研究 PNI 机制及开发靶向 PNI 治疗策略奠定基础。

    作者:郭宇波;曾林涓;苏红;黄开红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TriVex旋切术对女性腋毛增多症及合并腋臭的治疗

    目的:探讨TriVex 旋切治疗女性腋毛增多症合并腋臭的效果。方法分析80例女性腋毛增多症合并腋臭行 TriVex 旋切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平均手术时间为25~30 min (双侧),术后出现皮下积液4例,血肿1例,术后腋毛稀少,狐臭味消失。术后1年随访,复发5例,4例再次旋切手术后治愈,1例放弃手术。结论 TriVex 旋切治疗女性腋毛增多症合并腋臭,效果满意,术后无疤痕,适合年轻女性患者。

    作者:崔东明;肖光辉;李金有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DC-CIK 过继细胞免疫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研究进展

    原发性肝癌(以下简称肝癌)临床往往较难早期发现,确诊时往往病情已进入中、晚期,病死率高。目前肝癌的治疗主要是以手术切除、肝移植、局部消融、化学治疗栓塞及其他局部区域治疗、分子靶向治疗等,但这些方法的治疗效果并不理想,患者5年存活率仍然较低。目前细胞免疫治疗现在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采用树突状细胞(DC)联合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 induced killer, CIK)的细胞免疫治疗是其中方法之一。 DC 和 CIK 细胞是恶性肿瘤免疫治疗的两个重要因素,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及所诱发的免疫应答是免疫治疗的重要部分。现就DC-CIK 过继细胞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作者:祖余琪;薛平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甲胎蛋白应答在索拉菲尼治疗进展期肝癌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甲胎蛋白(AFP)在索拉菲尼治疗进展期肝细胞肝癌中的作用和临床意义,以及索拉菲尼临床毒副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8月至2012年8月应用索拉菲尼治疗的45例无法手术切除的原发性肝细胞癌病例临床资料。将其分为AFP 应答组和无应答组,分析其与临床预后的关系。按照癌症研究所常见毒性反应标准对药物不良反应进行评价和分级。结果本组患者随访2~24个月。 AFP 应答组患者疾病控制率(CR+PR+SD)为61.1%;AFP 无应答组疾病控制率为51.8%。AFP 应答组和无应答组中位总生存期分别为13.5个月和8个月。多因素分析显示,AFP 应答、肝炎、TNM 分期及静脉侵袭是影响肝癌患者总生存期的独立危险因素。常见药物毒性反应为手足皮肤反应、相关胃肠道反应(包括恶心、呕吐、腹泻、口腔黏膜炎)和脱发。结论索托菲尼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细胞癌,在AFP 应答组效果较好,用药前肝炎情况、TNM 分期及静脉侵袭可能对预测索托菲尼的疗效有帮助。

    作者:李柳生;黄拼搏;何传超;肖治宇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ICU病房重症急性胰腺炎连续血液净化治疗的护理配合

    目的:探讨连续血液净化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中的效果评价及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持续血液净化治疗(CBP)的31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在完善的护理监测下,使 CBP 治疗顺利进行,比较行 CBP 治疗护理前后患者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肌酐(Scr)、尿素氮(BUN)、血淀粉酶(AMS)、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结果治疗及护理后24 h、72 h后,APACHEⅡ评分、MAP、HR均显著低于治疗前;患者治疗后24 h、72 h后的生化及肝功检查结果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连续血液净化治疗联合护理监测,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生命体征和器官功能,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严格的护理如三级液体管理等是良好临床效果的基础。

    作者:任卫红;姚玉玲;王艳娜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全麻苏醒期家长陪伴对患儿麻醉恢复和术后心理的影响

    目的:探讨全麻苏醒期家长陪伴对患儿复苏效果和术后心理的影响。方法对照组患儿手术后由复苏室护士全程照顾,观察和护理。观察组患儿除由复苏室护士照顾、观察和护理外,还选拔一名患儿信任的家长在患儿临近苏醒时进入复苏室陪伴,比较两组患儿复苏时间、全麻苏醒期躁动和术后不良行为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儿复苏时间比较(P<0.05)全麻苏醒期躁动发生率比较(P<0.05),术后不良行为发生发生率比较(P<0.01)。结论全麻苏醒期家长陪伴可减轻患儿心理创伤,有效地降低全苏醒期躁动和术后不良行为的发生。

    作者:王明思;冯祖莲;林菊珍;林保留;陈显琴;郑晓云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MALAT1对膀胱癌UMUC3细胞功能的影响及下游基因的筛选

    目的:研究 MALAT1对膀胱癌 UMUC3细胞系增殖、迁移、侵袭、克隆形成能力的影响,探讨MALAT1在膀胱癌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化学合成针对 MALAT1的 siRNA ,脂质体法转染UMUC3细胞。反转录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qPCR)测定转染效率,MTS 法检测增殖变化,Transwell 法检测迁移、侵袭改变,克隆形成实验观察克隆形成能力变化,5-乙炔基-2′-脱氧尿苷(EDU)法检测增殖及周期改变,基因芯片筛选潜在作用通路。结果干扰 MALAT1表达后,膀胱癌 UMUC3细胞株增殖、侵袭、迁移、克隆形成能力下降,基因芯片结果发现肿瘤通路相关基因 MMP9等明显改变。结论 MALAT1促进 UMUC3膀胱癌细胞的增殖、侵袭、迁移、克隆形成能力,提示可能与其引起肿瘤通路相关基因的激活和失活相关。

    作者:王沛;江春;何旺;林天歆;黄健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会议通知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老年患者急性胆囊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开腹式胆囊切除术的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与开腹式胆囊切除术(OC)治疗老年患者急性胆囊炎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从2007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年龄超过70岁急性胆囊炎患者76例,分别采用LC(34例)与OC(42例)治疗。观察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术后住院时间和术后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胆囊切除术,且LC 组无中转开腹的病例。LC 组的手术时间为95.2±19.7 min,OC 组的手术时间为86.8±21.2 min,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C 组术中失血>500 mL 的有2例(5.9%),OC 组术中失血>500 mL 的有8例(19.0%)(P<0.05);LC 组的术后住院时间明显少于 OC 组(P<0.01)。总共有24例患者在术后出现了并发症(31.6%),其中LC 组的术后并发症明显少于OC 组(P<0.05)。结论急性胆囊炎老年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能缩短术后住院时间和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谭建志;曾连华;陈喜建;刘镇湘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22例小儿肝脏肿物的治疗体会

    目的:探讨小儿肿物的临床特征、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在2011年1月~2013年6月收治22例小儿肝脏肿物的临床资料,17例患儿行手术治疗,8例肝母细胞瘤患儿术前进行了介入栓塞治疗,10例患儿手术过程中未阻断肝门,7例患儿手术应用了CUSA 和(或)Ligasure 能量平台。结果病理证实肝母细胞瘤14例,未分化胚胎性肉瘤1例,局灶性结节性增生3例,婴儿型血管内皮瘤2例,纤维性错构瘤1例,单纯性囊肿1例。肝切除手术应用CUSA 和 Ligasure 的有8例,平均失血量为121 mL;钳夹法肝切除手术9例,平均失血量为248 mL;两组失血量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阻断肝门的有7例,平均失血量为170 mL;未阻断肝门的有10例,平均失血量为198.64 mL;两组失血量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手术7例良性肿瘤术后均无病生存。1例未分化肝胚胎性肉瘤手术后6个月死亡。14例肝母细胞瘤中,9例行手术切除患儿至今仍存活;5例未手术患儿4例死亡,1例存活。结论利用精准肝切除的方法治疗小儿肝脏占位性病变,不论良恶性,都是安全有效的,但对于侵犯肝门或超过3个肝叶以上的肿瘤还需进一步的提高治疗手段。

    作者:邹焱;何小兵;潘静;杨纪亮;杨天佑;李桂生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急性尿潴留增加患者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早期并发症的风险

    目的:探讨前列腺增生患者(BPH)术前伴有急性尿潴留(AUR)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后早期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2011年12月因BPH 行TURP术的患者临床资料,年龄大于50岁的BPH 患者仅行TURP术为我们的研究对象,将其分为两组,一组术前AUR (+),另一组术前AUR (-),神经源性膀胱、前列腺癌、药物或尿道狭窄所致 AUR 患者不纳入本研究。对比两组患者术后早期并发症:尿路感染(UTI)、血尿、重置尿管、尿失禁、休克、输血率、败血症、下尿路症状(LUTS)。结果 AUR(+)组144例,AUR(-)组116例,AUR(+)组与 AUR (-)相比,术后尿路感染(45.83% vs 10.34%, OR:7.33,95% CI:3.71~14.50)、血尿(19.4% vs 6.9%, OR:3.25,95% CI:1.41~7.50)、重置尿管(8.33% vs 2.59%, OR:3.42,95%CI:0.94~12.4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尿失禁(1.39%)、休克(0.69%)、输血(4.17%)仅发生在AUR(+)组,LUTS 症状、败血症在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术前伴有AUR患者TURP术后早期并发症的风险较不伴有AUR的患者更高。

    作者:罗欣;杨翔;林宇峰;李杰贤;陈凤婷;谢文练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吗啡对 PC12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及机制初探

    目的:探讨吗啡对大鼠嗜铬细胞瘤 PC12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 PC12细胞体外培养,将吗啡加入细胞培养液中使吗啡浓度分别稀释至10、20、30μmol/L ,然后分别与 PC12细胞一同孵育,四甲基偶氮噻唑蓝法(MTT)观察吗啡对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免疫印迹法检测PC12细胞p38MAPK 表达及磷酸化水平。结果不同浓度吗啡对PC12细胞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抑制率为17.66%~31.05%;并且吗啡可以诱导PC12细胞p38MAPK 磷酸化水平升高,而p38MAPK 通路阻断剂SB203580可以抑制吗啡诱导 PC12细胞 p38MAPK 磷酸化水平升高,减轻吗啡对 PC12细胞增殖的抑制。结论吗啡可以明显抑制 PC12细胞的增殖,升高p38MAPK 的磷酸化水平可能是其重要分子机制之一。

    作者:陈伟强;刘付宁;刘玲;何惠燕;曹铭辉 刊期: 2014年第02期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杂志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学术交流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