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经耳后内镜辅助下茎突截短术的临床应用研究

郑云开;赵仕懂;钟朝官;范敏芳

关键词:茎突截短术, 内镜手术, 解剖标志
摘要:目的 总结经耳后内镜辅助下茎突截短术的临床应用经验和有助于定位茎突的解剖标志.方法 对2012年1月~2013年8月本院符合茎突综合征诊断标准的10例患者进行经耳后内镜辅助下茎突截短术.结果 经耳后内镜辅助下茎突截短术的重要的解剖标志包括腮腺后极和胸锁乳突肌前缘和二腹肌后腹,所有患者均通过依次显露上述标志后成功定行茎突并截短,切口长度2.1±0.5 cm,手术时间54.5±11.7 min,截除茎突长度:左侧2.8±0.8 cm,右侧2.6±0.7cm.10例患者中7例术后主诉症状完全缓解,2例症状好转,1例无明显缓解;随访12.1±4.5月症状无复发,1例术后出现耳周麻木感,3个月后消失,无患者出现面瘫.结论 经耳后内镜辅助下茎突截短术疗效肯定,微创美观.在手术过程中显露腮腺后极和胸锁乳突肌前缘和二腹肌后腹等解剖标志,可有效地定位茎突,提高手术质量,适合广大基层医院.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杂志相关文献
  • 经耳后内镜辅助下茎突截短术的临床应用研究

    目的 总结经耳后内镜辅助下茎突截短术的临床应用经验和有助于定位茎突的解剖标志.方法 对2012年1月~2013年8月本院符合茎突综合征诊断标准的10例患者进行经耳后内镜辅助下茎突截短术.结果 经耳后内镜辅助下茎突截短术的重要的解剖标志包括腮腺后极和胸锁乳突肌前缘和二腹肌后腹,所有患者均通过依次显露上述标志后成功定行茎突并截短,切口长度2.1±0.5 cm,手术时间54.5±11.7 min,截除茎突长度:左侧2.8±0.8 cm,右侧2.6±0.7cm.10例患者中7例术后主诉症状完全缓解,2例症状好转,1例无明显缓解;随访12.1±4.5月症状无复发,1例术后出现耳周麻木感,3个月后消失,无患者出现面瘫.结论 经耳后内镜辅助下茎突截短术疗效肯定,微创美观.在手术过程中显露腮腺后极和胸锁乳突肌前缘和二腹肌后腹等解剖标志,可有效地定位茎突,提高手术质量,适合广大基层医院.

    作者:郑云开;赵仕懂;钟朝官;范敏芳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胃癌患者CD4+CD29+T细胞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CD4+CD29+辅助性T细胞在胃癌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Ⅰ~Ⅳ期胃癌患者共64例、慢性胃炎患者及健康对照组各60例作为观察对象.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CD4+CD29+T细胞及其细胞因子γ干扰素(IFN-γ)及白介素4(IL-4)水平;采用ELISA法检测三组的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癌胚抗原(CEA)的含量;分析以上六者的相关性.结果 胃癌患者CD4+CD29+T细胞及IL-4水平显著高于慢性胃炎及健康对照组(P<0.05),而IFN-γ明显低于另外两组(P<0.05),但慢性胃炎与健康对照组上述三项指标无统计学差异.Ⅰ~Ⅳ期胃癌患者CD4+CD29+T细胞及IL-4呈递增趋势,而IFN-γ呈递减趋势,均表现为Ⅲ与Ⅰ期之间、Ⅳ与Ⅲ期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胃癌患者ICAM-1、TGF-β1及CEA显著高于慢性胃炎及健康对照组(P<0.05),但慢性胃炎与健康对照组上述三项指标无统计学差异.相关性分析显示CD4+CD29+T细胞及IL-4两者与ICAM-1、TGF-β1及CEA三者当中任意一者均呈正相关性,而IFN-γ与ICAM-1、TGF-β1及CEA三者当中任意一者均呈负相关性(P<0.05).结论 CD4+CD29+T细胞及IL-4表达增加、IFN-γ表达减少是胃癌患者的一个重要免疫学特征,在早晚期胃癌呈显著差异性表达,且三者与胃癌的血管表达相关因子密切相关.

    作者:吴安任;梁忠锃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异丙酚麻醉下气管插管对正中神经体感诱发电位的影响

    目的 观察异丙酚诱导下气管插管对正中神经体感诱发电位(MnSSEP)的影响,探讨正中神经体感诱发电位用于监测气管插管引起的伤害性刺激反应的可行性.方法 18~40岁病人20例(8男,12女),异丙酚效应室浓度达5 μg· mL-1并用司可林后行气管插管,记录插管前、中、后的MnSSEP、BIS、SBP、DBP、HR.结果 气管插管前后MnSSEP各波潜伏期、BIS和HR均无改变.插管即刻MnSSEP的P15N20、N20P25波幅增高,插管后N20P25恢复,P15N20仍增高,其余波幅无改变.插管即刻和插管后SBP、DBP较插管前增高.结论 正中神经体感诱发电位的N20P25波幅较BIS更适于反映气管插管引起的伤害性刺激.

    作者:杨涛;陈瑞霞;杜素娟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分区剜除术治疗高危前列腺增生症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经尿道前列腺分区剜除术治疗高危前列腺增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分区剜除术治疗高危前列腺增生患者89例,对其手术前后前列腺体积、残余尿量、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评分(QoL)和大尿流率(Qmax)等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89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术后均无严重并反症发生,手术时间30~110 min,平均45±12.6 min;术中切除前列腺组织净重20~60 g,平均30.6±13.2 g;出血量50~300 mL,平均110±27 mL.平均随访3个月,患者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由21.6±3.9分降至11.8±5.1分,残余尿量由120.2±27.6 mL降至20.2±12.3 mL,大尿流率由7.1±4.4 mL/s升至14.6±5.2 mL/s,与术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分区剜除术治疗高危前列腺增生安全、有效.充分的术前准备,以及个体化的手术方案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李颂;李正明;李刚;施国强;阮黎;罗彬;邓新军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布鲁氏杆菌性脊柱炎的诊治体会

    目的 探讨布鲁氏杆菌性脊柱炎的诊断及治疗疗效.方法 选择云峰医院2009年~2012年诊治的布鲁氏杆菌性脊柱炎患者18例,病变部位包括T12-L1:3例,L1:2例,L2-3:4例,L3-4:4例,L3-5:2例,L5-S1:2例,L4-S1:1例.18例患者中,保守治疗5例,使用多西四环素、利福平、链霉素联合用药;手术治疗13例,采取腰椎前路或后路病灶清除、髂骨取骨内固定.术后随访2年.结果 全部患者均获得满意效果.保守治疗5例中有2例在剧烈劳动后会出现轻微下腰痛;手术患者植骨均融合,其中前路手术组有1例患者偶有午后低热、乏力;后路手术组中有1例患者残留轻微下腰痛伴有不同程度下肢不适.结论 布鲁氏杆菌性脊柱炎通过合理选择治疗方案,单纯药物和药物联合手术均可取得满意疗效.

    作者:徐云峰;秦石磊;王伟平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解剖型髋动力带锁钢板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

    目的 探讨解剖型髋动力带锁钢板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我院2010年2月~2012年9月收治的124例股骨粗隆间骨折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70例使用解剖型髋动力带锁钢板进行治疗(A组),54例使用动力髋螺钉固定进行治疗(B组),比较两组患者骨折愈合率、愈合时间、手术治疗优良率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A组骨折愈合率为98.57%,略高于B组,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骨折愈合时间短于B组、手术治疗优良率高于B组、术后并发症情况少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解剖型髋动力带锁钢板能有效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并且骨折愈合率、手术治疗优良率均高于动力髋螺钉固定治疗法.

    作者:林镇荣;吴盛荣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钢板内固定术与融合Zero-p直人的临床对照研究

    目的 比较前路颈椎椎间盘切除术钢板内固定与Zero-p植入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09年12月~2013年2月在我院接受颈椎椎间盘切除的134例患者,根据已采取的不同术式分为2组,ACDF组(n=71):行前路椎间盘切除椎间融合(ACD)与钢板内固定;Zero-P组(n=63):行前路椎间盘切除与Zero-P内固定.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颈肩部疼痛,四肢疼痛麻木及无力感,其中68例有躯干束带感及双下肢踩棉花感,12例伴有轻度大小便功能障碍.分别评估单节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前后影像学、VAS、JOA、D值及SWAL-QOL评分等.结果 全部病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8~24月,平均13±2.5月.ACDF与Zero-p组平均每节段手术时间为65±11.3 min和47±7.6min,平均每节段出血量为68.5±21.1 mL和42.7±14.4 mL.上述两种比较,Zero-p组均较ACDF组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见植入物的沉降或塌陷,植入螺钉松动,所有患者的影像学证据显示骨性融合.结论 Zero-P系统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早期临床疗效满意,理论上可有效降低钢板置人所导致的并发症,尤其是减少术后吞咽困难,是前路颈椎钢板内固定的有效替代植入物.

    作者:周文钰;顾洪生;王大平;尚鹏;白雪岭;颜滨;邱亦雁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胰腺横断伤14例诊治体会

    目的 探讨胰腺横断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我院2001年6月至2013年12月间收治的14例胰腺横断伤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手术患者14例,术后死亡3例,其余11例治愈出院.术后并发胰瘘及不同程度腹腔感染6例,腹腔出血2例,3例并发假性胰腺囊肿,其中2例经非手术治疗后消失,1例6个月后行囊肿空肠内引流术治愈.结论 胰腺横断伤术前诊断困难,手术探查仍是当前主要的诊断方法.手术方式应根据胰腺的横断部位、损伤程度、有无合并伤而决定.有效、充分腹腔引流及综合处理合并伤可提高胰腺横断伤的治愈率、有助于降低并发症和病死率.

    作者:官伟军;侯远发;宋耀明;王洪健;梁家允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上颌动脉-大脑中动脉血管搭桥的解剖学研究

    目的 探讨上颌动脉与大脑中动脉第二段近端之间进行血管搭桥的可行性.方法 解剖观察10具尸头标本(20侧)的颞浅动脉、上颌动脉及颞深动脉、大脑中动脉分叉部、颈总动脉分叉部及颈外、颈内动脉起始部,分别测量其外径,颈外、颈内动脉起始部及上颌动脉至大脑中动脉分叉部移植血管的走行距离.多普勒超声检查10例健康成人(20侧)的上颌动脉、颈总、颈外、颈内动脉及颞浅动脉主干、额支、顶支的内径和相关血流动力学参数.结果 尸头解剖上颌动脉外径为(2.60±0.20) mm,大于颞浅动脉分叉部外径(1.70±0.30) mm,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颌动脉至大脑中动脉分叉部移植血管的行程为(61.70±1.50) mm,而颈外、颈内动脉至大脑中动脉分叉部移植血管的行程分别为(162.40±2.60) mm、(171.00±2.70) mm.超声多普勒检查上颌动脉第二段血流量为(62.70±13.30) mL/min,而颞浅动脉额支、顶支血流量仅(15.90±3.70) mL/min、(17.70±4.10) mL/min,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上颌动脉与大脑中动脉第二段近端进行血管搭桥是切实可行的,具有血流量大、移植血管短、路径直等优点,是一种有效的颅内外血管搭桥方法.

    作者:马琳;张祥茂;黄楹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内镜颈清术与传统颈清术治疗cN0甲状腺乳头状癌的比较

    目的 研究胸前及耳后颈部联合切口(改良双平行切口)无注气内镜辅助下行颈部淋巴结阴性(cN0)甲状腺乳头状癌颈清术的可行性.方法 选择45例经胸前内镜治疗的cN0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其中11例Ⅵ区淋巴结病理阳性者,行内镜辅助下经改良双平行小切口选择性颈淋巴结清扫术(内镜组).就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Ⅱ~Ⅳ区淋巴数量以及阳性率、手术并发症等指标进行分析.并与同期11例传统颈清术治疗cN0甲状腺乳头状癌(传统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内镜组手术时间为218.16±31.54 min,与传统组202.35±28.81 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27,P=0.233);内镜组手术出血量(52.42±13.25 mL),与传统组(64.27±15.57 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922,P=0.068);清扫Ⅱ~Ⅳ区淋巴数量,内镜组(15.37±4.61枚)与传统组(16.19±5.23枚)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90,P=0.700);清扫Ⅱ~Ⅳ区淋巴结阳性数量,内镜组(2.82±0.34枚)与传统组(3.15±0.46枚)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913,P=0.070).术后内镜组发生暂时性声嘶1例,暂时性手足麻木两组各1例,传统组出现淋巴漏1例,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000,P=0.367).结论 采用该手术入路在内镜辅助下行cN0甲状腺乳头状癌颈淋巴结清扫术是可行和安全有效的.

    作者:洪云;黄晓明;冯鉴伦;曹海玲;曹余彦;黎颂铭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MYL9在间质中的表达下调与前列腺癌患者的不良临床预后

    目的 研究MYL9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与前列腺癌临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80例前列腺癌根治术患者前列腺癌及61例癌旁良性前列腺组织中的MYL9的表达水平,并与前列腺癌(PCa)患者的临床特征相比较.结果 在良性和前列腺癌组织中,MYL9均主要在前列腺间质而不是在前列腺上皮细胞表达,前列腺癌样本中的MYL9表达水平相对于良性前列腺组织显著下调(PCa=3.21 ±1.46 vs.Benign=4.63±0.97,P<0.001)并伴有肿瘤间质容积的明显减少.MYL9的下调表达与前列腺癌的Gleason评分(P<0.001)明显相关.结论 表明MYL9表达下调越明显,则前列腺癌患者临床预后越差.该研究为MYL9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下调表达可作为预测人类前列腺癌患者的不良临床预后的指标提供了证据.

    作者:徐文锋;余定宇;张友強;陈雁如;黄亚强;陈佳鸿;何慧婵;钟惟德;江福能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腹膜后人路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附51例报告

    目的 探讨腹膜后入路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7月至2013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腹膜后入路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的51例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资料,观察手术时间、并发症、结石残留及恢复情况.结果 49例(96.1%)患者(96.1%)顺利完成手术并取出结石,2例患者因结石上移入肾改行开放手术.腹腔镜手术病例的平均手术时间75分钟(55~125分钟);术中平均出血30 mL(10~50 mL),输尿管结石清除率达100%.3例(5.9%)患者术后出现漏尿,2例(3.9%)患者随访期间出现输尿管狭窄,需行内切开术并内置双J管引流.结论 腹膜后入路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具有创伤小、结石清除率高的特点,是治疗体外冲击波碎石和/或输尿管镜碎石治疗失败的输尿管上段结石的有效方法,适合在基层医院推广.

    作者:刘建平;王永忠;梁胜军;高伟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Halo-Vest外固定架治疗枢椎齿状突新鲜骨折

    目的 探讨Halo-Vest外固定架治疗枢椎齿状骨突新鲜骨折的适应证及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32例枢椎齿状突新鲜骨折患者采用Halo-Vest架外固定治疗.按Grauer改良的Anderson-D'Alonzo分型:Ⅱ型23例,其中ⅡA型15例,ⅡB型2例,ⅡC型6例,Ⅲ型9例.本组均采用枕颌牵引3周后改行Halo-Vest架外固定治疗.结果 本组32例患者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4个月~2年,平均1年2月,影像学证实全部病人均获得骨性愈合,愈合时间3~4个月,平均3.1个月;所有患者的寰枢椎关节稳定,寰枢椎屈伸和旋转功能恢复良好.结论 Halo-Vest外固定架具有经济、操作简单安全、创伤小并且有使颈椎过伸牵引复位等优点,是治疗枢椎齿状突新鲜骨折的理想方法,即使对于Ⅱ型骨折也仍是值得推荐的治疗方法.

    作者:叶学年;朱文雄;江铭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采用两种方法处理腹部手术切口感染的体会

    目的 探讨自制负压吸引装置对腹部手术切口感染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09年2月~2012年10月行腹部手术发生切口感染的57例患者,采用抽签法随机抽样分为两组,试验组28例,采用自制负压吸引装置持续吸引,并用1%聚维酮碘和高渗盐水纱块换药,待切口创面肉芽组织形成后行二期缝合;对照组29例,采用传统1%聚维酮碘和高渗盐水纱块换药,待切口创面肉芽组织形成后行二期缝合.统计两组患者二期切口愈合时间和二期切口愈合所需的住院费用,统计学方法采用卡方检验及t检验.结果 试验组在切口二期愈合时间、二期切口愈合所需的住院费用方面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自制负压吸引装置在治疗腹部手术切口感染方面,能有效缩短切口二期愈合的时间和住院费用,且方法简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惠娇;凌玲;吴祖光;李恩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MSCT在胃肠道穿孔中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在胃肠道穿孔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5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胃肠道穿孔患者的术前MSCT影像资料,进行多平面重建(multiplanar reformation,MPR),分析穿孔征象,定性及定位的诊断准确性.结果 25例患者中,胃、十二指肠穿孔18例,空、回肠穿孔2例,结肠穿孔3例,阑尾穿孔2例.MSCT术前诊断穿孔的正确率为100% (25/25),定位诊断正确率为96% (24/25).CT诊断胃肠道穿孔的直接征象为肠壁连续性中断12例(48%).间接征象包括腹腔内游离气体23例(92%),穿孔部位周围的炎症渗出改变25例(100%),腹腔积液12例(48%),局部胃肠道管壁增厚13例(52%),小网膜囊积液3例(12%),阑尾周围脓肿2例(8%),弥漫性腹膜炎2例(8%).结论 MSCT对胃肠道穿孔的定性和定位具有很高的诊断价值,有助于外科手术治疗.

    作者:胡辉军;陈娇霞;李国照;陈玥瑶;苏赟;沈君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舒芬太尼联合罗哌卡冈切口浸润用于小儿腹部手术术后镇痛的研究

    目的 比较舒芬太尼联合罗哌卡因切口浸润与舒芬太尼单独用于小儿腹部大手术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 纳入行择期腹部手术的患儿80例,随机分为2组:S组单纯使用静脉舒芬太尼0.03 μg· kg-1· h-1行术后镇痛;S+R组使用0.25%罗哌卡因1 mL·cm-1切口浸润+静脉舒芬太尼0.03 μμg· kg-1·h-1镇痛.比较术后1、2、4、8、12、24、48小时的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疼痛评估采用FLAAC量进行.结果 术后1、2、4、8小时,S组患儿的疼痛评分大于3分,明显高于S+R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2、24、48小时S+R组与S组的疼痛评分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2组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结论 舒芬太尼联合罗哌卡因切口浸润用于小儿腹部手术术后镇痛能达到更好的镇痛效果.

    作者:雷东旭;潘永英;金宇林;江雪玲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根本原冈分析法在控制骨科手术部位感染中的应用

    目的 分析骨科手术部位感染危险因素,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手术部位感染率.方法 采用根本原因分析方法对骨科手术部位感染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关措施,对比处理前后的干预效果.结果 调查阶段共进行骨科手术578例,发生手术部位感染13例,感染率2.2%.干预阶段共进行骨科手术375例,发生手术部位感染2例,感染率0.5%.结论 应用根本原因分析法干预可有效降低骨科手术部位感染的发生.

    作者:梁敏;沙柳娟;沈玉崇;梁红霞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腹腔镜联合肾镜液电碎石仪在基层医院胆道结石手术的运用

    目的 探讨与研究基层医院在胆道结石手术中运用腹腔镜联合肾镜液电碎石仪的可行性与实用性.方法 选取我院于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的胆囊结石合并肝内外胆管结石患者53例,均采用腹腔镜联合肾镜探查液电碎石仪治疗术式,通过观察患者手术时间、术中术后胆道出血、术后胆道结石残余、术后住院时间.结果 53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术中35例采用液电碎石,每例碎石次数约3~10次,每次持续放电约2~3秒,其中2例较大者反复击打约15次.术中胆道出血者3例,没有出现难以控制的出血以及胆管穿透或胆管壁撕裂病例.术后平均住院时间7.1±2.6天,无腹腔感染病例.所有患者均得到术后半年随访,2例发现术后结石残余,经消化内镜取石.未发现胆总管狭窄病例.结论 腹腔镜联合肾镜液电碎石仪治疗胆道结石,在基层医院中有一定的可行性与实用性.

    作者:黄进团;林旭辉;曾玉友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腹腔镜下低位直肠癌保肛术中支撑吻合管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低位直肠癌保肛术中支撑吻合管的应用价值.方法 腹腔镜下对14例低位直肠癌病人实施全直肠系膜切除(TME)根治性切除,用支撑吻合管完成超低位结直肠-肛管吻合术.结果 超低位结直肠-肛管吻合成功14例,吻合时间15~30 min,直肠系膜均完整切除,其中结肠与外科肛管吻合8例,结肠与解剖肛管吻合6例.术后病人肛门括约肌功能、排尿功能良好,未发生吻合口狭窄与吻合口瘘者.术后6个月排便功能优良率为85.71%(12/14).寿命表法计算5年生存率和局部复发率分别为78.57%(11/14)及7.14%(1/14).结论 腹腔镜下低位直肠癌保肛术中支撑吻合管的应用是安全可行的.

    作者:李月春;王东霞;卢焕全;叶镇彭;陈崇渊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高频超声检查对呕吐查冈婴儿患者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高频超声检查技术在婴儿呕吐病因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94例呕吐婴儿患者胃肠超声诊断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4例外科疾病中,经手术病理证实,其中30例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11例十二指肠梗阻(5例闭锁,3例狭窄,3例先天性肠旋转不良),3例幽门闭锁.术前超声诊断41例,诊断率为93.18%.其余50例属内科疾病,其中40例为胃食管反流、10例为幽门痉挛.内科疾病经治疗后均短期内复查超声明确诊断,并与上消化道造影检查结果相对照,超声诊断率98%.结论 超声检查无创、安全、简便、重复性好,对查找婴幼儿呕吐病因可作为常规首选筛查手段.

    作者:孔晓玲;晏湘梅 刊期: 2014年第04期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杂志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学术交流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