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治病的记忆

张庆忠

关键词:家人, 医生, 脑出血, 残疾人, 中性治疗, 病房, 安慰, 脑梗塞, 降颅压, 中风, 医院, 石子, 生命, 身体, 秋天, 抢救, 棉花, 检查, 记忆, 急救
摘要:时间像一条河,冲刷着生活中的一切,只留下让你心动的事情,似精美的石子在记忆的河床上闪着耀眼的光。2003年的秋天,突如其来的病魔袭击了我:工作了一天的我晚饭后躺在床上休息,起来时,感觉身体的一侧像棉花,软绵绵的,一点力气也没有。家人及时把我送进了医院。在迷迷糊糊中,我听到家人和医生争吵,家人说是中风应该赶紧抢救,医生说应该先降颅压,中性治疗,不知道是脑出血还是脑梗塞。经过检查,是脑出血。经过急救后我被送进了病房。我万念俱灰,难道自己一辈子就只能和床为伴吗?家人以泪洗面,同病房的人直摇头:“太年轻了!唉,这样了!”同事们纷纷来看望我安慰我,可我的心情丝毫提不起来。我好像掉进了万丈深渊,自己是那么的无助,那么的绝望,好像生命的尽头已然来临。这时医生来到了床前。医生姓李,他问了我很多问题,可我心灰意冷不想回答,他只好问家人,家人一一做了回答。他说:“怎么这么一点小病痛就把你打倒了?有这么脆弱吗?”“什么?小病?”“不是小病是什么?你还这么年轻,以后的路还长着呢,只要经过治疗,自理是没有什么问题的,年轻恢复得快,效果很好。”“那我就这么残疾了?”“可能行动上受一些影响,可没关系,经过努力不会影响工作和生活的,退一步讲就是有点残疾也没什么可怕的,你看有许多残疾人不也活得好好的?”李医生的话给了我一丝安慰,我不作声了。他继续说:“既然已成事实,不可挽回,人在不能改变现实的情况下只能改变自己来应对现实,这才是生活的强者,你说是不是?”我心里像刮过了一阵春风荡起了涟漪。
中国医学人文杂志相关文献
  • 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浅淡

    当前,我国医患关系紧张是不争的事实。医患关系的关键在医院,医患关系紧张突显了医疗监管体系和信用体系建设的缺失。因此,笔者建议,应着力于建设完善的医疗监管体系和信用体系,这对于规范医疗秩序,确立医疗诚信,完善医疗监管,推动和谐的医患关系有着重要的意义。笔者现对医疗体系建设,如何营造健康梦,特提出如下几条建议。

    作者:倪贤秀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治病的记忆

    时间像一条河,冲刷着生活中的一切,只留下让你心动的事情,似精美的石子在记忆的河床上闪着耀眼的光。2003年的秋天,突如其来的病魔袭击了我:工作了一天的我晚饭后躺在床上休息,起来时,感觉身体的一侧像棉花,软绵绵的,一点力气也没有。家人及时把我送进了医院。在迷迷糊糊中,我听到家人和医生争吵,家人说是中风应该赶紧抢救,医生说应该先降颅压,中性治疗,不知道是脑出血还是脑梗塞。经过检查,是脑出血。经过急救后我被送进了病房。我万念俱灰,难道自己一辈子就只能和床为伴吗?家人以泪洗面,同病房的人直摇头:“太年轻了!唉,这样了!”同事们纷纷来看望我安慰我,可我的心情丝毫提不起来。我好像掉进了万丈深渊,自己是那么的无助,那么的绝望,好像生命的尽头已然来临。这时医生来到了床前。医生姓李,他问了我很多问题,可我心灰意冷不想回答,他只好问家人,家人一一做了回答。他说:“怎么这么一点小病痛就把你打倒了?有这么脆弱吗?”“什么?小病?”“不是小病是什么?你还这么年轻,以后的路还长着呢,只要经过治疗,自理是没有什么问题的,年轻恢复得快,效果很好。”“那我就这么残疾了?”“可能行动上受一些影响,可没关系,经过努力不会影响工作和生活的,退一步讲就是有点残疾也没什么可怕的,你看有许多残疾人不也活得好好的?”李医生的话给了我一丝安慰,我不作声了。他继续说:“既然已成事实,不可挽回,人在不能改变现实的情况下只能改变自己来应对现实,这才是生活的强者,你说是不是?”我心里像刮过了一阵春风荡起了涟漪。

    作者:张庆忠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沟通儿科护士的基本功

    护患沟通是护患之间构筑的一座桥梁,对改善护患关系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儿科,它就如一个哑科。孩子太小无法表达自己的感受,只会用哭、闹来表示,加上儿科疾病诊断复杂,病情变化快,更需要护士与患儿和家属充分沟通--仔细观察病情,耐心询问家属了解患儿的情况。儿科护士要会“说话”、善于沟通,才能够在工作中做到事半功倍。沟通是儿科护士的基本功,是改善护患关系的“润滑剂”。

    作者:张连治;王舜钦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奔跑的身影

    “我一闭上眼,那个奔跑的身影似乎又出现在眼前”,章斌主任陷入了沉思,“每次想到这个小女孩我就觉得蛮难过的。”说到这,他沉默了,可以清晰地看到眼眶有点湿润。

    作者:侯雨萌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飘荡在春风里的爱

    如果不是那一次母亲病危入院,我是不能这样情真意切地感受到“白衣天使”的神圣与可爱,真正体悟到“伟大的白衣天使,像一朵圣洁的天山雪莲,早已把苦、累、脏、惧的神经封冻,去换取无数生命的姹紫嫣红……”

    作者:刘国华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病友之声患者之声》征文通知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从医路上的苦辣酸甜

    自我记事时起,医生就是有文化,有修养,受人尊敬的代名词。他们总是手不释卷地学习,说话慢条斯理从不急躁;他们待人诚恳,受人尊重,走到哪都有人热情的招呼;他们对待孩子也是以理服人,注重培养孩子各方面兴趣……所有的一切都让我非常羡慕、向往。因此,当填报毕业志愿时,我义无反顾地填报了医学院校。

    作者:冯军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老有所为献余热--退休医生向光林

    在重庆市万盛经开区万东镇新房子社区,有一位年愈古稀的退休医生,他叫向光林。向老退休前在该区丛林镇卫生院从事医务工作。在乡镇医院当医生,一个字“杂”,内、外、妇和儿科都要能胜任。有时,人手紧张,医生也得干护士的活。经常护士忙不过来的时候,向老也开完处方后,亲自为病人输液或注射。

    作者:尧放鸣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初的梦想

    一每个人一生中有许多的梦想,为实现梦想会产生一种特别的情感。当这种情感一直留在心里,伴随你的生活时就成为一种情愫,甚至变成一种根深蒂固的情结。我小时候的梦想就是能够穿上白大褂,做一名驱走病魔、飞翔在尘世角落的白衣天使。想象中,戴着洁白如雪的医师帽,忙碌于病榻之间、与病人朝夕相处、与康复终身为伴是很神圣的工作,医务工作者是奉献、付出的代名词,那样亲切随和、质朴高尚的形象是我心中初的梦想……

    作者:匡芳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仁心·良心

    有人说,医生,开的是药,给的是情;也有人说,医生,看的是病,救的是心。现代医学价值理念强调“术比根深”,但我想,医生的德行应高于一切,不论是救助患者还是救赎心灵,都应当未医彼病,先医己心。

    作者:钟声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精兢过敏业喳喳雨燕情

    张宏誉,北京协和医院变态反应科教授,从事变态反应临床、科研及教学工作数十年,在过敏性哮喘、阿司匹林哮喘、职业性哮喘及遗传性血管性水肿等疾病领域做了大量研究;在过敏原体内、体外特异性诊断方面做了许多有益的工作。张宏誉教授一生中热爱着北京协和医院,热爱变态反应事业,为推动中国变态反应事业的发展和过敏性疾病研究成果的普及作出了重要贡献。他所推动的事业使众多中国变态反应医生、研究者和病人都从中获益。张宏誉教授严谨求精的治学态度、永无止境的求索精神、兢兢业业的奉献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和怀念。

    作者:汤蕊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未来的护士》及《天使之音》征文通知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医学生画风清奇的笔记

    作为医学生的大家不知道有没有记笔记记到崩溃的时候呢!除了梳理知识以外,还要注重排版,还要字体优美,甚至还要画上插图……对于动手能力不那么强的人来说想一想就……但是,有那么一群对医学怀抱着极大热情的学霸们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药名巧入尺牍

    古人好以药名入诗文书信,表情达意的同时又增加了些许情趣。数一数,下面这封书信里嵌入了多少味中药?吴妓詹爱云寄所欢周心恒书云:“槟榔一去,已过半夏,更不当归耶?盼望天南星,大腹皮忍冬藤矣。谁史君子,效寄生草,缠绕他枝,使故园芍药花无主耶?妾盼不见白芷书,茹不尽黄连苦。古诗云:‘豆蔻不消心上恨,丁香空结雨中愁。’奈何,奈何?”心恒答曰:“红娘子一别,桂枝香已凋谢矣。几思菊花茂盛,欲归紫苑,奈常山路远,滑石难行。况今木贼窃发,巴戟森森,岂不远志乎?姑待从容耳。卿勿使急性子,骂我曰苍耳子狠心哉!不至白头翁而亡,则不佞回乡时自有金银花相赠也。”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隐形的翅膀

    相对临床医生,检验医师是庞大医师体系中平凡的一支。较少和患者接触,而是用一组组的检验数据,给医生诊断治疗提供不可或缺的依据。“病人危急,请加急出报告!”绿色通道的患者标本、抢救中的患者标本都是我们第一时间优先发报告的对象。“医生,检验结果能不能快点出啊,不然我挂的专家号来不及看了。”“医生,我买了下午的火车票,化验结果能不能早点出啊?”为了更好地为患者和临床服务、更快地发出检验报告,我们调整了轮班时间、增加仪器和人员,使检验结果尽快发到患者和医生手上。我们的工作是在24小时进行中,每日定标、每日质控、仪器维护、故障排除都是为保证检验结果的顺利发出。从早到晚,我们的身影活跃在实验室的各个岗位上。

    作者:董矜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医生的时间去哪了

    生命是由时间构成的。一首歌--《时间都去哪儿了》,让中国的医生无限感慨!医生抱怨:是病人拿去了我的时间,是领导和机关拿去了我的时间,是医院规模扩张拿去了我的时间,是职级晋升制度拿去了我的时间……病人抱怨:医生给他的时间太少了,准备的病情汇报,连标题都没说完,医生就不耐烦地把他打发了……

    作者:张雁灵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哲学家唐君毅先生的生死观

    唐君毅先生是著名的儒学大师,50年代创办了新亚书院,后来合并到香港中文大学,他任哲学系主任。他是宜宾人,我看了骆为荣先生写作的《儒学大师唐君毅》,唐先生患了肺癌,我对这位哲学家的生死观进行了仔细阅读,分享给大家。

    作者:贾钰铭;李婷;王芳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没齿难忘

    刘医生和往常一样正在办公室翻阅病历,突然听见有人喊:“刘医生,想不到我会来吧。”刘医生抬头看去,见是前些日子住院的患者李奇,住院时是自己为他做的手术,于是便热情地招呼说:“快来里边坐,病情恢复怎么样了?”

    作者:王明忠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爱为圆心青春作半径--记以院为家的ICU姐妹们

    神话中天使的美丽在于她的圣洁和善良,而身为ICU护士的白衣天使们呢?护理专业的创始人南丁格尔曾经说过:“护士,其实就是没有翅膀的天使,是真善美的化身。”我认为,一名真正的好护士不仅是技术上的人才,而且是有爱心、有责任的工作者,以院为家,爱心责任,是上帝赐给天使的翅膀,是天使带给病人的礼物。

    作者:黄鹃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做人治病

    总有心胸横千里得来精神出业绩举刀问德有情谊是良医做人治病总相宜

    作者:赵德伟 刊期: 2016年第05期

中国医学人文杂志

中国医学人文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师协会,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