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5期
当医生,尤其是经常与血液肿瘤打交道的血液科医生,我们总是绕不开死亡这个话题。即使这些年我们治疗白血病、淋巴瘤这些血液肿瘤有了更多的药物和办法,面对死亡束手无策的悲哀涌上心头的时候,我的脑子里总会跳出一本十几年前读过的书--《生命的留言--〈死亡日记〉全选本》。
作者:陈勤奋 刊期: 2016年第05期
我是在一所喇叭里放着军歌的医院中长大的,我学的第一首歌是《四渡赤水》,那所医院叫解放军44医院,就在贵州。我的父母是那里的普通军医。
作者:杨怡 刊期: 2016年第05期
沟通是人与人之间的一座桥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医院的要求越来越高,觉得医院不仅是提供治疗的地方,也是提供服务的地方。人性化的沟通已经成为我们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它能帮助我们建立相互尊重、信任、配合、友好的医患关系。
作者:寿璐霜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生命是由时间构成的。一首歌--《时间都去哪儿了》,让中国的医生无限感慨!医生抱怨:是病人拿去了我的时间,是领导和机关拿去了我的时间,是医院规模扩张拿去了我的时间,是职级晋升制度拿去了我的时间……病人抱怨:医生给他的时间太少了,准备的病情汇报,连标题都没说完,医生就不耐烦地把他打发了……
作者:张雁灵 刊期: 2016年第05期
如果不是那一次母亲病危入院,我是不能这样情真意切地感受到“白衣天使”的神圣与可爱,真正体悟到“伟大的白衣天使,像一朵圣洁的天山雪莲,早已把苦、累、脏、惧的神经封冻,去换取无数生命的姹紫嫣红……”
作者:刘国华 刊期: 2016年第05期
19始世纪,现代医院的雏形开出现:医院的工作重点从收容与医治兼顾逐步转移到以医治患者为主,办院资金更多地来自于公共基金而不是教会,医院具备一定的行政管理架构,医生的专业性越来越强。为了保证医生的临床服务质量,从欧洲到美洲的多个国家,或是来自于政府的强制要求,或是源自于医学导师工作中的亲身体会,医学生在从事临床工作之前,必须要接受一定阶段的临床培训。例如,英国早在1815年就通过了Apothecaries法案,要求医学生必须完成至少半年的临床“学徒期”。
作者:王德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相对临床医生,检验医师是庞大医师体系中平凡的一支。较少和患者接触,而是用一组组的检验数据,给医生诊断治疗提供不可或缺的依据。“病人危急,请加急出报告!”绿色通道的患者标本、抢救中的患者标本都是我们第一时间优先发报告的对象。“医生,检验结果能不能快点出啊,不然我挂的专家号来不及看了。”“医生,我买了下午的火车票,化验结果能不能早点出啊?”为了更好地为患者和临床服务、更快地发出检验报告,我们调整了轮班时间、增加仪器和人员,使检验结果尽快发到患者和医生手上。我们的工作是在24小时进行中,每日定标、每日质控、仪器维护、故障排除都是为保证检验结果的顺利发出。从早到晚,我们的身影活跃在实验室的各个岗位上。
作者:董矜 刊期: 2016年第05期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5期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5期
一两个人都锁着眉分不出谁病着他抱着她两个人都睡着了二枪声,炮声嗓子里的战斗很激烈身体随着被撕裂这一切苦啊
作者:蒋辉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相对论终结了绝对时间的概念,它为解释为何不同人会对时间长短的感受不同提供了理论依据。爱因斯坦曾通俗地对一个青年学子解释相对论,“如果你在一个漂亮姑娘旁边坐了两个小时,就会觉得像只过了1分钟;而你若在一个火炉旁边坐着,即便只坐了1分钟,也会感觉到已过了2个小时。”同样在医院,医生的一天总是忙忙碌碌,一轮接一轮的问诊,一台接一台的手术,时间似乎永远在飞逝;而门诊室里,病人却总在等待中煎熬,等待挂号候诊,等待化验检查,等待收费取药,时间似乎又是那样漫长。
作者:刘欣 刊期: 2016年第05期
每年五月,是美国“心理健康关注月(Mental Health Awareness Month),以提醒大众重视、了解心理健康和心理疾病。我们很多人的一生中,都可能会有这么一段时间,或轻或重地经历心理精神上的挑战,甚至患上心理疾病。但因为人们不了解这种心理挑战与疾病,会害怕,感到羞耻,而不去及时地寻求帮助和治疗,从而导致疾病加重,甚至引发人生悲剧,对个人、家庭和社会造成极大的影响和伤害。所以,关注心理健康,是每个人的责任。There is no health without mental health(没有心理健康,就没有健康)。
作者:吴珂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神话中天使的美丽在于她的圣洁和善良,而身为ICU护士的白衣天使们呢?护理专业的创始人南丁格尔曾经说过:“护士,其实就是没有翅膀的天使,是真善美的化身。”我认为,一名真正的好护士不仅是技术上的人才,而且是有爱心、有责任的工作者,以院为家,爱心责任,是上帝赐给天使的翅膀,是天使带给病人的礼物。
作者:黄鹃 刊期: 2016年第05期
晃眼的白大褂,浓重的药水味,挤满人的诊室,新的一天开始,我在办公桌上忙碌着。问诊、查体、记录、开方、叮嘱,然后是无穷无尽的下一位。劳动,尽管置身室内,仍是体力和脑力的消耗。忙得无暇吃饭,忙得腰酸背痛,忙得不敢喝水,只为减少排便次数,加班加点已是常态。这样嘈杂的工作环境,超大的劳动强度,巨大的精神压力,常常使我们身心疲惫,但我们无怨无悔。青春的选择,就业的誓言,辛勤的付出,多年的坚持,使我们的躯体和情感已与医生这份职业连为一体。
作者:李红妩 刊期: 2016年第05期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5期
自我记事时起,医生就是有文化,有修养,受人尊敬的代名词。他们总是手不释卷地学习,说话慢条斯理从不急躁;他们待人诚恳,受人尊重,走到哪都有人热情的招呼;他们对待孩子也是以理服人,注重培养孩子各方面兴趣……所有的一切都让我非常羡慕、向往。因此,当填报毕业志愿时,我义无反顾地填报了医学院校。
作者:冯军 刊期: 2016年第05期
一每个人一生中有许多的梦想,为实现梦想会产生一种特别的情感。当这种情感一直留在心里,伴随你的生活时就成为一种情愫,甚至变成一种根深蒂固的情结。我小时候的梦想就是能够穿上白大褂,做一名驱走病魔、飞翔在尘世角落的白衣天使。想象中,戴着洁白如雪的医师帽,忙碌于病榻之间、与病人朝夕相处、与康复终身为伴是很神圣的工作,医务工作者是奉献、付出的代名词,那样亲切随和、质朴高尚的形象是我心中初的梦想……
作者:匡芳 刊期: 2016年第05期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5期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多年以来,我一直保存着一位白衣天使的名片,那是绵阳市中心医院呼吸内科主任医师吴友茹女士的名片。
作者:蒋威权 刊期: 2016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