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鹃
自我记事时起,医生就是有文化,有修养,受人尊敬的代名词。他们总是手不释卷地学习,说话慢条斯理从不急躁;他们待人诚恳,受人尊重,走到哪都有人热情的招呼;他们对待孩子也是以理服人,注重培养孩子各方面兴趣……所有的一切都让我非常羡慕、向往。因此,当填报毕业志愿时,我义无反顾地填报了医学院校。
作者:冯军 刊期: 2016年第05期
我是在一所喇叭里放着军歌的医院中长大的,我学的第一首歌是《四渡赤水》,那所医院叫解放军44医院,就在贵州。我的父母是那里的普通军医。
作者:杨怡 刊期: 2016年第05期
当医生,尤其是经常与血液肿瘤打交道的血液科医生,我们总是绕不开死亡这个话题。即使这些年我们治疗白血病、淋巴瘤这些血液肿瘤有了更多的药物和办法,面对死亡束手无策的悲哀涌上心头的时候,我的脑子里总会跳出一本十几年前读过的书--《生命的留言--〈死亡日记〉全选本》。
作者:陈勤奋 刊期: 2016年第05期
作者:《中国医学人文》杂志编辑部 刊期: 2016年第05期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5期
刘医生和往常一样正在办公室翻阅病历,突然听见有人喊:“刘医生,想不到我会来吧。”刘医生抬头看去,见是前些日子住院的患者李奇,住院时是自己为他做的手术,于是便热情地招呼说:“快来里边坐,病情恢复怎么样了?”
作者:王明忠 刊期: 2016年第05期
医患之间,治疗往往从谈话开始。要想和患者简短而愉快地交流,不仅要耐心听他讲的每一句话,而且还要揣摩他的话外音,没说出口的话才可能是他的本意。近日,一个外地同行介绍了一个冠心病患者来住院,来之前告诉我,在当地住院一周,冠脉CT检查发现左主干存在严重狭窄,右冠和前降支呈弥漫性病变,希望来进一步治疗。
作者:宗禾 刊期: 2016年第05期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5期
有人说,医生,开的是药,给的是情;也有人说,医生,看的是病,救的是心。现代医学价值理念强调“术比根深”,但我想,医生的德行应高于一切,不论是救助患者还是救赎心灵,都应当未医彼病,先医己心。
作者:钟声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相对临床医生,检验医师是庞大医师体系中平凡的一支。较少和患者接触,而是用一组组的检验数据,给医生诊断治疗提供不可或缺的依据。“病人危急,请加急出报告!”绿色通道的患者标本、抢救中的患者标本都是我们第一时间优先发报告的对象。“医生,检验结果能不能快点出啊,不然我挂的专家号来不及看了。”“医生,我买了下午的火车票,化验结果能不能早点出啊?”为了更好地为患者和临床服务、更快地发出检验报告,我们调整了轮班时间、增加仪器和人员,使检验结果尽快发到患者和医生手上。我们的工作是在24小时进行中,每日定标、每日质控、仪器维护、故障排除都是为保证检验结果的顺利发出。从早到晚,我们的身影活跃在实验室的各个岗位上。
作者:董矜 刊期: 2016年第05期
每年五月,是美国“心理健康关注月(Mental Health Awareness Month),以提醒大众重视、了解心理健康和心理疾病。我们很多人的一生中,都可能会有这么一段时间,或轻或重地经历心理精神上的挑战,甚至患上心理疾病。但因为人们不了解这种心理挑战与疾病,会害怕,感到羞耻,而不去及时地寻求帮助和治疗,从而导致疾病加重,甚至引发人生悲剧,对个人、家庭和社会造成极大的影响和伤害。所以,关注心理健康,是每个人的责任。There is no health without mental health(没有心理健康,就没有健康)。
作者:吴珂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生命是由时间构成的。一首歌--《时间都去哪儿了》,让中国的医生无限感慨!医生抱怨:是病人拿去了我的时间,是领导和机关拿去了我的时间,是医院规模扩张拿去了我的时间,是职级晋升制度拿去了我的时间……病人抱怨:医生给他的时间太少了,准备的病情汇报,连标题都没说完,医生就不耐烦地把他打发了……
作者:张雁灵 刊期: 2016年第05期
19始世纪,现代医院的雏形开出现:医院的工作重点从收容与医治兼顾逐步转移到以医治患者为主,办院资金更多地来自于公共基金而不是教会,医院具备一定的行政管理架构,医生的专业性越来越强。为了保证医生的临床服务质量,从欧洲到美洲的多个国家,或是来自于政府的强制要求,或是源自于医学导师工作中的亲身体会,医学生在从事临床工作之前,必须要接受一定阶段的临床培训。例如,英国早在1815年就通过了Apothecaries法案,要求医学生必须完成至少半年的临床“学徒期”。
作者:王德 刊期: 2016年第05期
手术之前,主管医生要与病人和家属交谈,这很重要,是必要的医疗程序。为什么要谈话?谈什么?怎么谈?无论对于医生,还是对于病家都应该有正确的态度。谈话通常在术前一两天或手术方案确定之后。要把病情做个回顾(或复习),关于诊断和鉴别手术的适应症及手术方式的选择,会特别谈到手术可能遇到的情况或可能发生的问题等,一一告之,知情同意。
作者:郎景和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相对论终结了绝对时间的概念,它为解释为何不同人会对时间长短的感受不同提供了理论依据。爱因斯坦曾通俗地对一个青年学子解释相对论,“如果你在一个漂亮姑娘旁边坐了两个小时,就会觉得像只过了1分钟;而你若在一个火炉旁边坐着,即便只坐了1分钟,也会感觉到已过了2个小时。”同样在医院,医生的一天总是忙忙碌碌,一轮接一轮的问诊,一台接一台的手术,时间似乎永远在飞逝;而门诊室里,病人却总在等待中煎熬,等待挂号候诊,等待化验检查,等待收费取药,时间似乎又是那样漫长。
作者:刘欣 刊期: 2016年第05期
古人好以药名入诗文书信,表情达意的同时又增加了些许情趣。数一数,下面这封书信里嵌入了多少味中药?吴妓詹爱云寄所欢周心恒书云:“槟榔一去,已过半夏,更不当归耶?盼望天南星,大腹皮忍冬藤矣。谁史君子,效寄生草,缠绕他枝,使故园芍药花无主耶?妾盼不见白芷书,茹不尽黄连苦。古诗云:‘豆蔻不消心上恨,丁香空结雨中愁。’奈何,奈何?”心恒答曰:“红娘子一别,桂枝香已凋谢矣。几思菊花茂盛,欲归紫苑,奈常山路远,滑石难行。况今木贼窃发,巴戟森森,岂不远志乎?姑待从容耳。卿勿使急性子,骂我曰苍耳子狠心哉!不至白头翁而亡,则不佞回乡时自有金银花相赠也。”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5期
晃眼的白大褂,浓重的药水味,挤满人的诊室,新的一天开始,我在办公桌上忙碌着。问诊、查体、记录、开方、叮嘱,然后是无穷无尽的下一位。劳动,尽管置身室内,仍是体力和脑力的消耗。忙得无暇吃饭,忙得腰酸背痛,忙得不敢喝水,只为减少排便次数,加班加点已是常态。这样嘈杂的工作环境,超大的劳动强度,巨大的精神压力,常常使我们身心疲惫,但我们无怨无悔。青春的选择,就业的誓言,辛勤的付出,多年的坚持,使我们的躯体和情感已与医生这份职业连为一体。
作者:李红妩 刊期: 2016年第05期
时间像一条河,冲刷着生活中的一切,只留下让你心动的事情,似精美的石子在记忆的河床上闪着耀眼的光。2003年的秋天,突如其来的病魔袭击了我:工作了一天的我晚饭后躺在床上休息,起来时,感觉身体的一侧像棉花,软绵绵的,一点力气也没有。家人及时把我送进了医院。在迷迷糊糊中,我听到家人和医生争吵,家人说是中风应该赶紧抢救,医生说应该先降颅压,中性治疗,不知道是脑出血还是脑梗塞。经过检查,是脑出血。经过急救后我被送进了病房。我万念俱灰,难道自己一辈子就只能和床为伴吗?家人以泪洗面,同病房的人直摇头:“太年轻了!唉,这样了!”同事们纷纷来看望我安慰我,可我的心情丝毫提不起来。我好像掉进了万丈深渊,自己是那么的无助,那么的绝望,好像生命的尽头已然来临。这时医生来到了床前。医生姓李,他问了我很多问题,可我心灰意冷不想回答,他只好问家人,家人一一做了回答。他说:“怎么这么一点小病痛就把你打倒了?有这么脆弱吗?”“什么?小病?”“不是小病是什么?你还这么年轻,以后的路还长着呢,只要经过治疗,自理是没有什么问题的,年轻恢复得快,效果很好。”“那我就这么残疾了?”“可能行动上受一些影响,可没关系,经过努力不会影响工作和生活的,退一步讲就是有点残疾也没什么可怕的,你看有许多残疾人不也活得好好的?”李医生的话给了我一丝安慰,我不作声了。他继续说:“既然已成事实,不可挽回,人在不能改变现实的情况下只能改变自己来应对现实,这才是生活的强者,你说是不是?”我心里像刮过了一阵春风荡起了涟漪。
作者:张庆忠 刊期: 2016年第05期
总有心胸横千里得来精神出业绩举刀问德有情谊是良医做人治病总相宜
作者:赵德伟 刊期: 2016年第05期
护患沟通是护患之间构筑的一座桥梁,对改善护患关系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儿科,它就如一个哑科。孩子太小无法表达自己的感受,只会用哭、闹来表示,加上儿科疾病诊断复杂,病情变化快,更需要护士与患儿和家属充分沟通--仔细观察病情,耐心询问家属了解患儿的情况。儿科护士要会“说话”、善于沟通,才能够在工作中做到事半功倍。沟通是儿科护士的基本功,是改善护患关系的“润滑剂”。
作者:张连治;王舜钦 刊期: 2016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