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医学生画风清奇的笔记

关键词:医学生, 画风, 梳理知识, 动手能力, 记笔记, 字体, 排版, 记到, 插图
摘要:作为医学生的大家不知道有没有记笔记记到崩溃的时候呢!除了梳理知识以外,还要注重排版,还要字体优美,甚至还要画上插图……对于动手能力不那么强的人来说想一想就……但是,有那么一群对医学怀抱着极大热情的学霸们
中国医学人文杂志相关文献
  • 没齿难忘

    刘医生和往常一样正在办公室翻阅病历,突然听见有人喊:“刘医生,想不到我会来吧。”刘医生抬头看去,见是前些日子住院的患者李奇,住院时是自己为他做的手术,于是便热情地招呼说:“快来里边坐,病情恢复怎么样了?”

    作者:王明忠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飘荡在春风里的爱

    如果不是那一次母亲病危入院,我是不能这样情真意切地感受到“白衣天使”的神圣与可爱,真正体悟到“伟大的白衣天使,像一朵圣洁的天山雪莲,早已把苦、累、脏、惧的神经封冻,去换取无数生命的姹紫嫣红……”

    作者:刘国华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十九世纪的医生培训课堂

    19始世纪,现代医院的雏形开出现:医院的工作重点从收容与医治兼顾逐步转移到以医治患者为主,办院资金更多地来自于公共基金而不是教会,医院具备一定的行政管理架构,医生的专业性越来越强。为了保证医生的临床服务质量,从欧洲到美洲的多个国家,或是来自于政府的强制要求,或是源自于医学导师工作中的亲身体会,医学生在从事临床工作之前,必须要接受一定阶段的临床培训。例如,英国早在1815年就通过了Apothecaries法案,要求医学生必须完成至少半年的临床“学徒期”。

    作者:王德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感谢因为有你

    晃眼的白大褂,浓重的药水味,挤满人的诊室,新的一天开始,我在办公桌上忙碌着。问诊、查体、记录、开方、叮嘱,然后是无穷无尽的下一位。劳动,尽管置身室内,仍是体力和脑力的消耗。忙得无暇吃饭,忙得腰酸背痛,忙得不敢喝水,只为减少排便次数,加班加点已是常态。这样嘈杂的工作环境,超大的劳动强度,巨大的精神压力,常常使我们身心疲惫,但我们无怨无悔。青春的选择,就业的誓言,辛勤的付出,多年的坚持,使我们的躯体和情感已与医生这份职业连为一体。

    作者:李红妩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做人治病

    总有心胸横千里得来精神出业绩举刀问德有情谊是良医做人治病总相宜

    作者:赵德伟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爱的力量

    当阿芹挽着她的丈夫,微笑地站在我的面前,向我问好时,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她丈夫四个月前是一个因高空坠落,治愈希望渺茫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从阿芹那知道,这次他们是来做颅骨修补术的,正好带她丈夫来看看他之前住的监护病房。阿芹向她丈夫介绍着我,她丈夫看了一会儿我的胸牌,慢慢说道“谢谢你,你是主管护师,就是护士的老师。”我笑笑,“你普通话说得很好嘛,那你更要听我的话,要坚持康复锻炼,不能偷懒哦。”“你跟她一样,都逼我锻炼。”

    作者:何丹丹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药名巧入尺牍

    古人好以药名入诗文书信,表情达意的同时又增加了些许情趣。数一数,下面这封书信里嵌入了多少味中药?吴妓詹爱云寄所欢周心恒书云:“槟榔一去,已过半夏,更不当归耶?盼望天南星,大腹皮忍冬藤矣。谁史君子,效寄生草,缠绕他枝,使故园芍药花无主耶?妾盼不见白芷书,茹不尽黄连苦。古诗云:‘豆蔻不消心上恨,丁香空结雨中愁。’奈何,奈何?”心恒答曰:“红娘子一别,桂枝香已凋谢矣。几思菊花茂盛,欲归紫苑,奈常山路远,滑石难行。况今木贼窃发,巴戟森森,岂不远志乎?姑待从容耳。卿勿使急性子,骂我曰苍耳子狠心哉!不至白头翁而亡,则不佞回乡时自有金银花相赠也。”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仁心·良心

    有人说,医生,开的是药,给的是情;也有人说,医生,看的是病,救的是心。现代医学价值理念强调“术比根深”,但我想,医生的德行应高于一切,不论是救助患者还是救赎心灵,都应当未医彼病,先医己心。

    作者:钟声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哲学家唐君毅先生的生死观

    唐君毅先生是著名的儒学大师,50年代创办了新亚书院,后来合并到香港中文大学,他任哲学系主任。他是宜宾人,我看了骆为荣先生写作的《儒学大师唐君毅》,唐先生患了肺癌,我对这位哲学家的生死观进行了仔细阅读,分享给大家。

    作者:贾钰铭;李婷;王芳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第二届《未来的医生》征文通知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我的爸爸妈妈》及《寻找救命恩人》征文通知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奔跑的身影

    “我一闭上眼,那个奔跑的身影似乎又出现在眼前”,章斌主任陷入了沉思,“每次想到这个小女孩我就觉得蛮难过的。”说到这,他沉默了,可以清晰地看到眼眶有点湿润。

    作者:侯雨萌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沟通儿科护士的基本功

    护患沟通是护患之间构筑的一座桥梁,对改善护患关系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儿科,它就如一个哑科。孩子太小无法表达自己的感受,只会用哭、闹来表示,加上儿科疾病诊断复杂,病情变化快,更需要护士与患儿和家属充分沟通--仔细观察病情,耐心询问家属了解患儿的情况。儿科护士要会“说话”、善于沟通,才能够在工作中做到事半功倍。沟通是儿科护士的基本功,是改善护患关系的“润滑剂”。

    作者:张连治;王舜钦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老有所为献余热--退休医生向光林

    在重庆市万盛经开区万东镇新房子社区,有一位年愈古稀的退休医生,他叫向光林。向老退休前在该区丛林镇卫生院从事医务工作。在乡镇医院当医生,一个字“杂”,内、外、妇和儿科都要能胜任。有时,人手紧张,医生也得干护士的活。经常护士忙不过来的时候,向老也开完处方后,亲自为病人输液或注射。

    作者:尧放鸣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隐形的翅膀

    相对临床医生,检验医师是庞大医师体系中平凡的一支。较少和患者接触,而是用一组组的检验数据,给医生诊断治疗提供不可或缺的依据。“病人危急,请加急出报告!”绿色通道的患者标本、抢救中的患者标本都是我们第一时间优先发报告的对象。“医生,检验结果能不能快点出啊,不然我挂的专家号来不及看了。”“医生,我买了下午的火车票,化验结果能不能早点出啊?”为了更好地为患者和临床服务、更快地发出检验报告,我们调整了轮班时间、增加仪器和人员,使检验结果尽快发到患者和医生手上。我们的工作是在24小时进行中,每日定标、每日质控、仪器维护、故障排除都是为保证检验结果的顺利发出。从早到晚,我们的身影活跃在实验室的各个岗位上。

    作者:董矜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读《生命的留言--〈死亡日记〉全选本》感悟

    当医生,尤其是经常与血液肿瘤打交道的血液科医生,我们总是绕不开死亡这个话题。即使这些年我们治疗白血病、淋巴瘤这些血液肿瘤有了更多的药物和办法,面对死亡束手无策的悲哀涌上心头的时候,我的脑子里总会跳出一本十几年前读过的书--《生命的留言--〈死亡日记〉全选本》。

    作者:陈勤奋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中国医学人文》论坛暨杂志征文征影组稿研讨会通知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以宁静之姿行喧哗之中

    昔日诗僧寒山问拾得曰:世间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恶我、骗我、如何处治乎?拾得云:只是忍他、让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几年你且看他。巴赫金说,这是一个众声喧哗的时代。在这个众声喧哗的时代,医患关系一次次被推上舆论之峰。医生的培养和待遇,医改的理想和现实,医患的互存与互伤……激起一轮又一轮的波澜。人们在争论、在谩骂、在惋惜、在痛恨、在质疑,这既是对医疗,也是对社会,或许,更是对人性。

    作者:余秋蓉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医生的时间去哪了

    生命是由时间构成的。一首歌--《时间都去哪儿了》,让中国的医生无限感慨!医生抱怨:是病人拿去了我的时间,是领导和机关拿去了我的时间,是医院规模扩张拿去了我的时间,是职级晋升制度拿去了我的时间……病人抱怨:医生给他的时间太少了,准备的病情汇报,连标题都没说完,医生就不耐烦地把他打发了……

    作者:张雁灵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术前谈话:为何谈?谈什么?怎么谈?

    手术之前,主管医生要与病人和家属交谈,这很重要,是必要的医疗程序。为什么要谈话?谈什么?怎么谈?无论对于医生,还是对于病家都应该有正确的态度。谈话通常在术前一两天或手术方案确定之后。要把病情做个回顾(或复习),关于诊断和鉴别手术的适应症及手术方式的选择,会特别谈到手术可能遇到的情况或可能发生的问题等,一一告之,知情同意。

    作者:郎景和 刊期: 2016年第05期

中国医学人文杂志

中国医学人文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师协会,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