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坦索罗辛在输尿管下段结石辅助排石的疗效

胡红星;马胜利;杨柳平;胡建波;周一南

关键词:输尿管下段结石, 坦索罗辛
摘要:目的 评价坦索罗辛在输尿管下段结石辅助排石的疗效.方法 60例输尿管下段结石患者随机分2组,每组30例,结石直径0.4-1.0 cm.对照组给予氟罗沙星(0.2 g2次/d)及尿石通(4g3次/d)治疗;坦索罗辛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用坦索罗辛((0.4 mg,1次/d).所有患者观察2周.结果 对照组排石率为40%(12/30),坦索罗辛组为排石率83%(25/30),两组比较排石率差异有显著性(P<0.01).排石时间于对照组、坦索罗辛组分别为10.20±2.13 d、5.52±1.87 d,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2周内再次发生肾绞痛而需镇痛治疗者分别为8例(27%)、和2例(7%),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在2周内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无因不能耐受而退出者.结论 坦索罗辛在输尿管下段结石辅助排石方面安全性高,并能明显提高排石率.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杂志相关文献
  • 胆总管结石诊治现状

    自从1991年Stoker成功完成首例腹腔镜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手术之后川,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的治疗模式已发生了质的改变,微创设备高速发展,微创化理念迅速普及,肝外胆道结石的治疗已由开腹手术转向腹腔镜手术与内镜结合的治疗模式.

    作者:王捷;何传超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声门下滞留物引流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声门下滞留物引流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2008年10月-2010年10月收住我院急诊与重症医学科需要建立人工气道实施机械通气的18岁以上成年患者51例,随机分为普通组(n=51)和声门下组(n=37),比较两组VAP发生率.结果 普通组VAP发生率47.1%,声门下组VAP发生率24.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有效的声门下滞留物引流可显著减低VAP的发生率.

    作者:丘宇茹;王吉文;欧阳霞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基层医院开展腹腔镜诊治急诊腹部外伤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腹腔镜腹腔探查术在急诊腹部外伤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总结分析我科自2005年8月至2010年10月收治的62例经腹腔镜探查的腹部外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所有62例腹部外伤患者均于腹腔镜下作出正确诊断,诊断准确率100%.其中34例于镜下完成手术,12例未作特殊处理,16例中转开腹手术.手术时间40-180 min,平均100 min,住院时间3-24 d,平均9d.所有患者均全部治愈.结论 腹腔镜探查术应用于急诊腹部外伤具有创伤小、诊断准确率高、恢复快等优点;集诊断和治疗一体,可有效地降低阴性剖腹探查率,提高治愈率,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作者:徐刚潮;雷亚丽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经伤椎置钉单节段椎弓根钉治疗胸腰段骨折

    目的 探讨经伤椎置钉单节段椎弓根钉治疗胸腰椎骨折的适应症及临床疗效.方法 2008年7月至2010年7月,对14例胸腰椎骨折采用后路单节段伤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经伤椎植骨融合.经过5~29(平均16.8)个月随访,随访内容有术前后VAS疼痛评分、神经功能ASIA评分、术前、术后随访时椎体的高度、伤椎的后凸畸形,内固定物的状况.结果 所有患者均得到随访,术后VAS疼痛分级平均 0-1分,其中0分8人,1分6人,无需服药治疗.神经功能均恢复至正常;X线检查术后椎体高度恢复满意,术后伤椎高度恢复了96%,随访椎体高度丢失0.4 mm,丢失率为1.4%.无内固定物断裂、松动、脱出,所有病例均获得骨性融合,无假关节形成.结论 选择好适应证,后路单节段伤椎内固定是治疗胸腰段骨折的有效方法之一.

    作者:王新光;孙春汉;郭汉明;蔡宏华;康明;钟浩博;郑剑平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腹腔镜联合十二指肠镜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75例分析

    目的 探讨腹腔镜十二指肠镜二镜联合治疗胆石症的治疗效果,减少开腹手术和提高治愈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0年12月采用腹腔镜联合十二指肠镜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75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75例患者均治愈出院,住院时间为9-18 d.在腹腔镜行胆囊切除手术中,无1例中转开腹手术,无术后出血,胆漏腹腔感染等并发症发生.在十二指肠镜下行肝外胆管结石手术中,所有病例均获得成功.术后发生胆管炎6例及急性胰腺炎5例,均经保守治疗治愈.出院时经B超,CT或鼻胆引流造影显示无结石残留.结论 二镜联合治疗胆石症具创伤小、结石除净率高、并发症少等优点,该方法对胆囊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安全有效.

    作者:张彤;温学文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预防性应用头孢曲松钠治疗外伤性脑脊液漏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预防性应用头抱曲松钠治疗外伤性脑脊液漏、防治并发感染的疗效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1年2月~2009年2月期间137例外伤性脑脊液漏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使用头抱曲松钠治疗,这些患者分为头孢曲松钠治疗组和对照组.结果 预防性使用头孢曲松钠组患者70例,脑膜炎发生3例;患者住院时间9~35天,平均13.2天.对照组66例,7例患者发生脑膜炎.住院时间12~43天,平均16.3天.结论 治疗外伤性脑脊液漏中应用头抱曲松钠防治继发性脑膜炎,对于降低脑膜炎发生率、促进漏口愈合、缩短住院时间等方面,能够改善疗效,具有积极的作用.

    作者:吴海兴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应用聚丙烯网片组合补片治疗老年腹股沟疝138例

    目的 探讨聚丙烯网片(赫美T4)组合补片在老年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在2007年1月~2010年12月应用聚丙烯网片(赫美T4)组合补片治疗老年腹股沟疝138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术后并发症13例,其中尿潴留6例,阴囊水肿7例.其中97例随访2~40个月,无自觉不适或异物感,近期随访无复发.结论 应用聚丙烯网片(赫美T4)组合补片行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老年腹股沟疝,具有操作简单,安全有效,恢复快,无复发,并发症少等优点.

    作者:赵广峰;李志雄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新式内镜微创保胆取石术初步探讨

    目的 探讨新式内镜微创保胆取石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在2007年12月~2010年6月收治30例胆囊结石采用内镜微创保胆取石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30例,29例取石成功,1例失败((因胆囊隔膜结石嵌顿而中转胆囊切除术).术后无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6-36月,胆囊结石复发1例(术后1年).结论 内镜微创保胆取石术具有安全性高、操作简单、患者创伤小、并发症少等优点,结石复发率低,适合胆囊功能良好的患者.

    作者:邹衍泰;周杰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外科治疗

    目的 探讨感染性心内膜炎(IE)的外科手术治疗效果及围术期处理原则.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3月~2010年10月接受感染性心内膜炎手术治疗患者15例的临床资料.术前经超声心电图检查证实心内赘生物形成者15例.所有患者均经外科手术清除感染病灶及赘生物,并纠治瓣膜病变和心脏畸形,术前术后应用大剂量敏感抗生素.结果 术后早期死亡1例(6.7%),术后随访时间3~48月,随访14例(93.3%),均无心内膜炎复发,心功能恢复Ⅰ级12例,Ⅱ级2例.结论 外科手术治疗感染性心内膜炎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正确掌握手术时机,彻底清除感染病灶,恢复瓣膜功能以及围手术期应用有效抗生素是提高感染性心内膜炎治愈率的生要措施.

    作者:藏蔚;邵冲;谢永明;朱家麟;彭勇;戴春雷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关节镜下自体胭绳肌肌腱移植重建膝前交叉韧带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自体腘绳肌肌腱移植重建膝前交叉韧带的临床疗效.方法 自2006年12月-2010年1月,对215例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采用关节镜下自体胭绳肌肌腱移植重建(包括单束和双束).比较患者术前、术后Lysholm膝关节评分和膝关节稳定性改变.结果 本组215例中210例获得随访,1例患者在术后6周出现膝关节内感染,予行关节镜下清理、抗感染等处理后治愈.术前和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术后1年Lysholm膝关节评分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215例患者物理检查均表现为膝关节不稳,术后所有患膝不稳定表现消失.结论 关节镜下自体胭绳肌肌腱移植重建膝前交叉韧带疗效可靠,依据病人实际情况个性化合理选择单双束重建.

    作者:谭志超;蔡立民;邓怀东;廖国强;肖署阳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腹腔镜胰体尾切除中热点问题的探讨

    近年来,随着腹腔镜手术技术及腹腔镜器械设备的不断发展进步,腹腔镜胰体尾切除在临床上的应用也逐渐增多.1996年Cuschieri等实施首例腹腔镜胰体尾部切除以来,国内外报道均显示腹腔镜胰体尾切除具有技术操作性强和安全性高等优点,作者谈谈在腹腔镜胰体尾切除手术中的有关热点问题的认识.

    作者:简志祥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管道标识在普外科各种管道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管道的设计与外科患者管道安全护理中应用.方法 对2010年3月~2011年1月综合外科外科收治的患者500例,全部采用管道警示标识管理措施.结果 设计合理、使用便捷的管道标识可以降低管道护理事故发生率,确保护理安全.结论 这种管道标识值得在临床应用和推广.

    作者:陈冬梅;罗淑娟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原发性胃肠道恶性淋巴瘤的诊治体会

    目的 探讨原发性胃肠道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特征、诊断和治疗.方法 对广东省普宁市人民医院1999年1月~2009年12月普外科所收治22例原发性胃肠道恶性淋巴瘤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22例中,男性13例,女性9例,所有患者均经手术或内窥镜病理活检证实为恶性淋巴瘤,病理均为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病灶位于胃14例,肠道8例.给予手术、放疗、化疗等综合治疗.本组随访19例,3年生存率52.6%(10/19),5年生存率26.3%(5/19).结论 原发性胃肠道恶性淋巴瘤发病率低,临床表现复杂,易漏诊、误诊,应早期诊断,合理治疗.治疗以手术、化疗、放疗综合治疗效果良好.

    作者:刘特彬;李晓辉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综合治疗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综合治疗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43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9例早期炎性肠梗阻经胃肠减压、生长抑素、糖皮质激素和肠外营养等综合措施治愈,平均治愈时间12.1±8.4 d;4例经手术治疗治愈.结论 非手术综合治疗是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有效治疗方法.

    作者:温学文;张彤;罗劲根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前人路右半肝切除技术探讨(附12例)

    目的 探讨前人路右半肝切除术在巨块型肝癌中应用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 对12例用常规手术方法难以切除的肝右叶巨块型肝癌用前人路的方法行肝切除,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12例前人路行右半肝切除,手术均获得成功.术中平均出血量850 ml,手术至出院时间14 d.术后并发胆瘘1例,治愈出院.本组无手术死亡.结论 对于巨块型肝癌施行前人路规则性半肝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

    作者:袁超杰;伍宏章;何仕青;曹健;黄俊明;赵强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儿童髓骺骨骨折X线、MRI影像诊断

    目的 探讨X线、MRI在儿童骺软骨骨折影像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搜集并回顾性分析在我院就诊和治疗的儿童骺软骨骨折82例,年龄范围1~15岁,平均年龄8.5岁,男性52例,女性30例,全部82例均行X线平片检查,其中16例行MRI检查.所有病例由2位高年资放射科医师按Salter-Harris分型进行影像诊断和分型.结果 本组82例骺软骨损伤,按Salter-Harris分型:Ⅰ型10例(12.2%);Ⅱ型48例(58.6%);Ⅲ型12例(14.6%);Ⅳ型11例(13.4%);Ⅴ型1例(1.21%).结论 X线平片是儿童N软骨骨折的首选方法,MRI对软骨创伤显示佳,成为除X线平片外首选的补充检查手段.

    作者:曾万文;竹晓雷;孙木水;孔繁杰;夏建章;钟浩鹏;杨德根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B超引导下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治疗梗阻性黄疽的护理体会

    目的 探讨B超引导下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PTCD)治疗梗阻性黄疽的护理体会.方法 17例梗阻性黄疽的患者接受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其中肝门胆管癌3例,胰头癌8,壶腹部周围癌2例,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AOSC)4例.结果 B超引导下PTCD成功率为100%.血清总胆红素水平术后1周较术前明显下降(P<0.001),术后2周较术后1周明显下降(P<0.001).逆行性胆道感染3例(不包括AOSC患者),胆漏2例,无胆道大出血和死亡病例发生.结论 B超引导下PTCD术治疗梗阻性黄疽,技术成功率高,操作简单,减黄效果满意,重视术后护理可减少患者痛苦和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钟丽君;吴祖光;刘宏涛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椎间植骨融合器联合椎弓根钉内固定系统治疗腰椎滑脱症

    目的 探讨椎间植骨融合器(cage)联合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疗效.方法 回顾、总结2004年3月~2008年6月收治峡部不连性腰椎滑脱症31例,行椎弓根钉内固定系统作滑脱复位后加单侧cage椎间融合固定.随访观察固定节段有无位移,滑脱有无复发.结果 随访24~72个月、平均36个月,椎间高度维持良好,固定节段无移位,滑脱无复发.结论 椎间植骨融合器(cage)联合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可减少术后断钉和复发的问题,是治疗腰椎滑脱症比较理想的手术方式.单侧cage即可以达到稳定椎间的作用.

    作者:黄东永;吴利民;曾思平;陈敏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腹腔镜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的临床应用

    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是治疗门脉高压并上消化道出血的常用术式之一.手术除了要切除巨脾,还要离断上部分胃、贲门及食管周围的穿支静脉,游离贲门以上的食管6~8 cm.由于止血效果肯定、手术相对简单、易在基层推广等优点,目前仍是我国外科治疗门脉高压症的主要方法之一.

    作者:王卫东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73例患者采用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其中单骨髋70例,双髋3例.记录手术时间、出血量与治疗前后1周,1月,3月,6月,Hams评分,观察功能恢复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术后1个月能获得满意的髋关节功能,并发症发生率低,术后1个月髋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术后10天Harris评分较术前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术后1个月Harris评分较术后1周升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对于年龄在70岁以上股骨颈骨折的患者采用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能获行良好的短期疗效,未见重大并发症发生,值得推广.

    作者:危勇;林传松;杨爱勇;关钦强;饶明亮 刊期: 2011年第02期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杂志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学术交流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