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临床观察

危勇;林传松;杨爱勇;关钦强;饶明亮

关键词:股骨颈骨折, 高龄, 置换术
摘要:目的 观察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73例患者采用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其中单骨髋70例,双髋3例.记录手术时间、出血量与治疗前后1周,1月,3月,6月,Hams评分,观察功能恢复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术后1个月能获得满意的髋关节功能,并发症发生率低,术后1个月髋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术后10天Harris评分较术前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术后1个月Harris评分较术后1周升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对于年龄在70岁以上股骨颈骨折的患者采用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能获行良好的短期疗效,未见重大并发症发生,值得推广.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杂志相关文献
  • 腹腔镜胰体尾切除中热点问题的探讨

    近年来,随着腹腔镜手术技术及腹腔镜器械设备的不断发展进步,腹腔镜胰体尾切除在临床上的应用也逐渐增多.1996年Cuschieri等实施首例腹腔镜胰体尾部切除以来,国内外报道均显示腹腔镜胰体尾切除具有技术操作性强和安全性高等优点,作者谈谈在腹腔镜胰体尾切除手术中的有关热点问题的认识.

    作者:简志祥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肛周脓肿致急性坏死性筋膜炎的诊治

    目的 探讨肛周脓肿致急性坏死性筋膜炎的规律和诊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总结我科经治的肛周脓肿伴急性坏死性筋膜炎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9例患者中8例经手术切开清除坏死组织及抗感染等治疗后治愈,1例因拒绝手术而未及时行切开引流的死于脓毒血症、全身多器官衰竭.结论 对于肛周脓肿致急性坏死性筋膜炎宜早确诊,早治疗,手术开窗留桥对口彻底切开引流,并加强抗感染对症支持是关键.

    作者:邓国荣;李天煜;许健德;陈博艺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PET/CT在胰头肿块型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和在术前评估胰腺癌切除的可行性

    目的 1、探讨PET/CT在胰腺癌与肿块型胰腺良病史鉴别诊断方面的价值.2、PET/CT对胰腺癌可行性切除评估中的价值.3、PET/CT在发现淋巴结转移,神经束膜侵犯和远处转移方面的价值.方法 本文对37例经B超、CT、内镜等检查发现胰头占位但未能明确肿块性质的患者进行PET/CT扫描.收集病灶的大小、部位,局部和远处淋巴结转移状况,神经束膜侵犯情况,病变与邻近组织器官的解剖学关系以及是否出现远处转移病灶等情况;测量肿瘤大小及面积,病灶的18 FSG早期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结果 24例术前考虑胰腺癌患者早期SUVmax平均值为6.38±3.84;肿瘤的大小平均3.40 cm×2.64 cm,假阳性4例;慢性胰腺炎7例早期SUVmax平均值为3.30±2.27;肿瘤的大小平均3.7 cm×2.5 cm.2例壶腹部癌患者SUVmax分别是5.4和4.2,肿瘤大小分别是:4.2 cm×3.8 cm和2.7 cm×1.9 cm;2例胰腺粘液性囊腺瘤,SUVmax分别是:0.6和0.8,肿瘤大小分别是:3.8 cm×2.5 cm和5.4 cm×2.7 cm,1例胰腺实性一假乳头状瘤,SUVmax值为6.9,肿瘤大小为6.6×4.7 cm,1例十二指肠乳头癌,其SUVmax为6.9,肿瘤大小1.7 cm×1.4 cm.以早期SUVmax等于3.0作为胰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阈值,PET/CT诊断胰腺癌敏感度、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87.1%(27/31例)、83.3%(5/6例)、86.5%(32/37).PET/CT发现5例胰腺癌存在远处转移而无法施行手术治疗.结论 PET/CT显像诊断胰腺癌灵敏度、特异性以及准确性较高,在胰头癌和肿块型慢性胰腺炎的鉴别诊断中具有显著意义,并在术前胰腺癌可切除性评估起到指导性意义.

    作者:王开琼;侯宝华;区金锐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前人路右半肝切除技术探讨(附12例)

    目的 探讨前人路右半肝切除术在巨块型肝癌中应用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 对12例用常规手术方法难以切除的肝右叶巨块型肝癌用前人路的方法行肝切除,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12例前人路行右半肝切除,手术均获得成功.术中平均出血量850 ml,手术至出院时间14 d.术后并发胆瘘1例,治愈出院.本组无手术死亡.结论 对于巨块型肝癌施行前人路规则性半肝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

    作者:袁超杰;伍宏章;何仕青;曹健;黄俊明;赵强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预防性应用头孢曲松钠治疗外伤性脑脊液漏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预防性应用头抱曲松钠治疗外伤性脑脊液漏、防治并发感染的疗效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1年2月~2009年2月期间137例外伤性脑脊液漏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使用头抱曲松钠治疗,这些患者分为头孢曲松钠治疗组和对照组.结果 预防性使用头孢曲松钠组患者70例,脑膜炎发生3例;患者住院时间9~35天,平均13.2天.对照组66例,7例患者发生脑膜炎.住院时间12~43天,平均16.3天.结论 治疗外伤性脑脊液漏中应用头抱曲松钠防治继发性脑膜炎,对于降低脑膜炎发生率、促进漏口愈合、缩短住院时间等方面,能够改善疗效,具有积极的作用.

    作者:吴海兴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73例患者采用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其中单骨髋70例,双髋3例.记录手术时间、出血量与治疗前后1周,1月,3月,6月,Hams评分,观察功能恢复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术后1个月能获得满意的髋关节功能,并发症发生率低,术后1个月髋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术后10天Harris评分较术前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术后1个月Harris评分较术后1周升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对于年龄在70岁以上股骨颈骨折的患者采用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能获行良好的短期疗效,未见重大并发症发生,值得推广.

    作者:危勇;林传松;杨爱勇;关钦强;饶明亮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腹腔镜肝切除术中的肝血流阻断技术

    近十余年来,腹腔镜肝切除已取得很大进步,肝切除的范围已由肝脏边缘、浅表病变的局部切除扩大到解剖性半肝乃至尾状叶的切除.据新报道[1],全球范围内腹腔镜肝切除已逾3000例.

    作者:甄作均;王峰杰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60岁以上男性多支冠状动脉病变旁路移植术后血流动力学研究

    目的 研究60岁以上男性多支冠状动脉病变旁路移植术后早期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方法 对20例60岁以上男性体外循环下多支冠状动脉病变旁路移植术患者术前及术后血流动力学变化进行监测.结果 术后2~6小时心脏指数(CI)、每搏指数(SVI)明显降低(P<0.05),肺循环指数(PVRI)、体循环指数(SVRI)明显升高(P<0.05);24~48小时后心功能明显改善,CI、左室每搏做功指数(LVSWI)明显增高(P<0.05).结论 多支冠状动脉病变旁路移植术后早期CI明显下降,术后24小时内应有效降低体循环阻力,以降低左心室后负荷并以此增强左心室收缩功能及心排出量

    作者:彭勇;邵冲;单月宏;谢永明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综合治疗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综合治疗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43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9例早期炎性肠梗阻经胃肠减压、生长抑素、糖皮质激素和肠外营养等综合措施治愈,平均治愈时间12.1±8.4 d;4例经手术治疗治愈.结论 非手术综合治疗是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有效治疗方法.

    作者:温学文;张彤;罗劲根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B超引导下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治疗梗阻性黄疽的护理体会

    目的 探讨B超引导下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PTCD)治疗梗阻性黄疽的护理体会.方法 17例梗阻性黄疽的患者接受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其中肝门胆管癌3例,胰头癌8,壶腹部周围癌2例,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AOSC)4例.结果 B超引导下PTCD成功率为100%.血清总胆红素水平术后1周较术前明显下降(P<0.001),术后2周较术后1周明显下降(P<0.001).逆行性胆道感染3例(不包括AOSC患者),胆漏2例,无胆道大出血和死亡病例发生.结论 B超引导下PTCD术治疗梗阻性黄疽,技术成功率高,操作简单,减黄效果满意,重视术后护理可减少患者痛苦和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钟丽君;吴祖光;刘宏涛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胆总管结石诊治现状

    自从1991年Stoker成功完成首例腹腔镜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手术之后川,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的治疗模式已发生了质的改变,微创设备高速发展,微创化理念迅速普及,肝外胆道结石的治疗已由开腹手术转向腹腔镜手术与内镜结合的治疗模式.

    作者:王捷;何传超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腹腔镜联合十二指肠镜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75例分析

    目的 探讨腹腔镜十二指肠镜二镜联合治疗胆石症的治疗效果,减少开腹手术和提高治愈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0年12月采用腹腔镜联合十二指肠镜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75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75例患者均治愈出院,住院时间为9-18 d.在腹腔镜行胆囊切除手术中,无1例中转开腹手术,无术后出血,胆漏腹腔感染等并发症发生.在十二指肠镜下行肝外胆管结石手术中,所有病例均获得成功.术后发生胆管炎6例及急性胰腺炎5例,均经保守治疗治愈.出院时经B超,CT或鼻胆引流造影显示无结石残留.结论 二镜联合治疗胆石症具创伤小、结石除净率高、并发症少等优点,该方法对胆囊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安全有效.

    作者:张彤;温学文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应用聚丙烯网片组合补片治疗老年腹股沟疝138例

    目的 探讨聚丙烯网片(赫美T4)组合补片在老年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在2007年1月~2010年12月应用聚丙烯网片(赫美T4)组合补片治疗老年腹股沟疝138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术后并发症13例,其中尿潴留6例,阴囊水肿7例.其中97例随访2~40个月,无自觉不适或异物感,近期随访无复发.结论 应用聚丙烯网片(赫美T4)组合补片行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老年腹股沟疝,具有操作简单,安全有效,恢复快,无复发,并发症少等优点.

    作者:赵广峰;李志雄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肝细胞癌根治性切除术后FOLFOX4辅助化疗的效果研究

    目的 研究肝细胞癌实施根治性切除术后应用辅助化疗能否降低复发率或改善总体生存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03年1月至2008年8月间115例肝癌(直径>5 cm)病例.27例患者行肝癌根治性切除术后应用FOLFOX4化疗(实验组);88例患者仅行肝癌根治性切除术(对照组).应用Kaplan-Meie:方法分析生存曲线,Cox回归模型评估影响总体生存率的预后因素.结果 2组的临床病理资料无明显差异.实验组的27例患者接受中位数为6周期(4-12周期)的FOLFOX4辅助化疗:奥沙利铂(85 mg/m2),亚叶酸钙(400 Mg/M2),5-氟尿嘧啶(2000 mg/m2).肿瘤复发时间(TTR)中位数:对照组11.9月,实验组14.9月(P=0.026).1、2、3和5年总体生存率:对照组86%、60%、24%、9%;实验组为 100%、78%、51%、17%(P=0.004).结论 对于直径大于5厘米的肝细胞癌患者,根治性切除术后予FOLFOX4辅助化疗能推迟肿瘤复发并改善总体生存率.

    作者:陈捷;陈涛;刘建平;罗兴喜;叶义标;张大伟;廖聪;区庆嘉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声门下滞留物引流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声门下滞留物引流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2008年10月-2010年10月收住我院急诊与重症医学科需要建立人工气道实施机械通气的18岁以上成年患者51例,随机分为普通组(n=51)和声门下组(n=37),比较两组VAP发生率.结果 普通组VAP发生率47.1%,声门下组VAP发生率24.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有效的声门下滞留物引流可显著减低VAP的发生率.

    作者:丘宇茹;王吉文;欧阳霞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基层医院开展腹腔镜诊治急诊腹部外伤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腹腔镜腹腔探查术在急诊腹部外伤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总结分析我科自2005年8月至2010年10月收治的62例经腹腔镜探查的腹部外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所有62例腹部外伤患者均于腹腔镜下作出正确诊断,诊断准确率100%.其中34例于镜下完成手术,12例未作特殊处理,16例中转开腹手术.手术时间40-180 min,平均100 min,住院时间3-24 d,平均9d.所有患者均全部治愈.结论 腹腔镜探查术应用于急诊腹部外伤具有创伤小、诊断准确率高、恢复快等优点;集诊断和治疗一体,可有效地降低阴性剖腹探查率,提高治愈率,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作者:徐刚潮;雷亚丽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15例升主动脉瘤的手术配合

    目的 探讨升主动脉置换的手术配合要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15例升主动脉瘤手术病人的手术配合要点:术前访视加强患者的心理护理,手术物品、药物的准备齐全;术中巡回护士熟悉手术步骤,为患者摆放舒适、恰当体位,密切监护生命体征,采取有效的辅助降温、脑保护措施;术中器械护士合理的站立位置,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注意力高度集中,积极、主动配合.结果 术中无死亡病例,1例术后呈深昏迷状态,经治疗后无效,自动出院.发生手术并发症1例,右锁骨下动脉、腋动脉、肱动脉不完全栓塞(家属因经济原因拒绝取栓术).结论 加强升主动脉置换的手术配合可减少手术并发症、提高手术质量.

    作者:黄敏仪;李凤卿;陈尔嘉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儿童髓骺骨骨折X线、MRI影像诊断

    目的 探讨X线、MRI在儿童骺软骨骨折影像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搜集并回顾性分析在我院就诊和治疗的儿童骺软骨骨折82例,年龄范围1~15岁,平均年龄8.5岁,男性52例,女性30例,全部82例均行X线平片检查,其中16例行MRI检查.所有病例由2位高年资放射科医师按Salter-Harris分型进行影像诊断和分型.结果 本组82例骺软骨损伤,按Salter-Harris分型:Ⅰ型10例(12.2%);Ⅱ型48例(58.6%);Ⅲ型12例(14.6%);Ⅳ型11例(13.4%);Ⅴ型1例(1.21%).结论 X线平片是儿童N软骨骨折的首选方法,MRI对软骨创伤显示佳,成为除X线平片外首选的补充检查手段.

    作者:曾万文;竹晓雷;孙木水;孔繁杰;夏建章;钟浩鹏;杨德根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椎间植骨融合器联合椎弓根钉内固定系统治疗腰椎滑脱症

    目的 探讨椎间植骨融合器(cage)联合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疗效.方法 回顾、总结2004年3月~2008年6月收治峡部不连性腰椎滑脱症31例,行椎弓根钉内固定系统作滑脱复位后加单侧cage椎间融合固定.随访观察固定节段有无位移,滑脱有无复发.结果 随访24~72个月、平均36个月,椎间高度维持良好,固定节段无移位,滑脱无复发.结论 椎间植骨融合器(cage)联合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可减少术后断钉和复发的问题,是治疗腰椎滑脱症比较理想的手术方式.单侧cage即可以达到稳定椎间的作用.

    作者:黄东永;吴利民;曾思平;陈敏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筋膜扩张器和简易针形电极在尿道狭窄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筋膜扩张器联合简易针形电极内切开治疗尿道狭窄的技术可行性和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7月至2010年6月应用筋膜扩张器,必要时联用简易针形电极内切开治疗38例尿道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8例患者一次性手术成功,无严重出血、尿瘘、尿失禁等并发症发生.36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1年,35例患者排尿均通畅,一例行耻骨上膀胱造瘘.结论 筋膜扩张器联合简易针形电极内切开治疗非长段尿道狭窄技术可行,操作简单,安全有效,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作者:李四化;范翰共;林悦悦 刊期: 2011年第02期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杂志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学术交流中心